《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19)
卷八 (19)
1. 山百合
此百合之野生者,瓣狹長而味甘,山人採貨之。藻異云:百合有三種:一名山百合,花遲不香;二名檀香百合,可食;三名虎皮百合,食之殺人。百草鏡:百合白花者入藥;紅花者名山丹,黃花者名夜合,今惟作盆玩,不入藥。百合以野生者良,有甜、苦二種,甜者可用,取如荷花瓣無蒂無根者佳。能利二便,氣虛下陷者忌之。
白話文:
野生百合的花瓣狹長,味道甘甜,山民採集來賣。藻異這本書中說:百合有三種:一種是山百合,花開較晚而且不香;第二種是檀香百合,可以食用;第三種是虎皮百合,吃了會中毒。百草鏡中記載:白色花朵的百合可以入藥;紅色花朵的叫山丹,黃色花朵的叫夜合,現在只當盆栽觀賞,不入藥。野生百合最好,有甜、苦兩種,甜的可以食用,以花瓣像蓮花的花瓣,沒有蒂和根的為上品。百合能利尿通便,氣虛下陷的人忌食。
逢原云:余親見包山土罅中,蚓化百合,有變化未全者,大略野生百合,蚓化有之,其清熱解毒、散積消瘀,乃蚓之本性耳;,應驗方:癰疽無頭,野百合同鹽搗爛敷。
白話文:
逢原說:我親眼見過包山土縫裡,蚯蚓化成百合,有的變化還沒有完全,大體上來說,野生百合,蚯蚓化成百合是可以見到的,它清熱解毒、散積消瘀,是蚯蚓的本性;應驗方:癰疽沒有頭,野百合和鹽搗爛敷上。
甘入肺,清痰火,補虛損,治肺癰。救生苦海:取白花者三兩搗爛,白酒和絞,取汁一碗,不拘時服,七服全愈。
白話文:
甘味入肺,能清肺熱、化痰、補虛損,治療肺癰。救生苦海的方法:取白色甘草三兩,搗碎後用白酒和絞,取汁一碗,不拘時服用,七次即全愈。
2. 石衣
石耳
白話文:
石耳
性味歸經: 甘、淡,涼。歸肺、腎經。
功效: 養陰潤肺,清熱止咳。
主治: 肺熱咳嗽,乾咳無痰,陰虛潮熱,盜汗,遺精,耳鳴耳聾。
用法用量: 煎湯,6-12 克。
應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用。
台州仙居有之,生峻嶺絕壁海崖高處,乃受陰陽雨露之氣,漸漬石上,年久則生衣,鮮者翠碧可愛,乾者面黝黑,背白如雪,土人以作羹餉客,最為珍品。煮法:用滾水一碗,投鹽少許,泡石衣於中,用手細細擺揉,去其細砂,待軟如綿,其細砂去淨,色即變紫如玫瑰,必得鹽水,則所銜細砂,始能吐盡,再過清水二、三次,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最香甘,為山蔬第一。台州六屬,惟仙居有之。
白話文:
台州仙居有石衣,生長在險峻的山嶺、絕壁的海崖高處,吸收了陰陽雨露之氣,逐漸沉積在石頭上,年復一年便生成了石衣。鮮嫩的石衣翠碧可愛,乾枯的石衣正面黝黑,背面雪白。當地人用石衣來招待客人,是珍貴的佳餚。
石衣的烹飪方法如下:用一碗滾水,加入少許鹽,將石衣放入水中,用手細細地搓揉,去除細砂,直到石衣變軟如綿,細砂完全去除後,顏色會變成紫紅色,必須用鹽水才能把細砂吐盡。再次用清水過濾兩到三次,加入雞湯食用,石衣滑脆鮮美,味道香甜可口,是山野菜中的上品。在臺州六屬中,只有仙居有石衣。
或云,各處深山皆有,非仙居人不能取,故仙居人有專業此為生者。近則一二百里,遠則數百里外,向深岩危壑人跡莫能躋攀者,壁上始有此物。其取之法:人則藤兜飛架,衣雞毳,躡鞋趫,捷如猿猱,取之則銛鉤鋒鏟輪絙,入山有祭,買路有楮,非仙土人莫能盡其術也。然結侶雖多,其採取只許一人往,不得兩人並採,亦奇也。
每年必損人,故其值昂,而貪利者且競趨之。
白話文:
又有人說,這種藥材深山都有,但不是仙居當地人就無法採集,所以仙居當地有人專門靠採集這個藥材謀生。最近的採集地在一兩百里外,最遠的藥材生長在數百里外,往往是在深險的懸崖峭壁上,人力無法攀爬的地方,才能找到這種藥材。採集的方法是:用藤條和兜繩搭成高空索道,穿上雞毛製成的衣服,穿著帶有鞋釘的鞋子,靈活地像猿猴一樣爬上懸崖,採集時用鋒利的鉤子和鏟子,繩子一圈圈地旋轉著,如果要進山採集,就要先舉行祭祀儀式,沿途還要買路錢,不是仙居當地人,很難掌握所有的採集技巧。雖然結伴採集的人很多,但是隻允許一個人去採集,兩個人不能同時採集,這也很奇怪。
每年必然會剋制人的元氣,所以它的價值昂貴,而貪圖利益的人還是競相趨之若鶩。
味甘氣清,性寒無毒,清膈熱,利小水,化痰,消癭結滯氣,有補血明目之功。婦人食之,能潔子宮,易於受胎;男子食,益精增髓。
白話文:
這種藥物味道甘甜、氣味清新,性寒、無毒,能清熱解毒,促進小便通暢,化痰,消除胸中結塊、氣滯,並有補血、明目的功效。婦女服用它,可以淨化子宮,更容易懷孕。男性服用它,可以增精益髓。
3. 石耳
群芳譜:石耳,一名靈芝,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黃山巴西邊徼諸山石岩上,遠望如烟,廬山亦有之。狀如地耳,山僧採暴饋遠,洗去沙土,作茹,勝於木耳。粵志:韶陽諸洞多石耳,其生必於青石。當大雪後,石滋潤,微見日色,則石生耳。大者成片如苔蘚碧色,望之如烟,亦微有蒂,大小朵朵如花,烹之面青紫如芙蓉,每當昧爽擷取則肥厚,見日漸薄,亦微化為水。
白話文:
羣芳譜:石耳
石耳,別名靈芝,生長在浙江天台山、四明山、河南、安徽宣州、安徽黃山、湖南巴西縣邊界以及其他山區的石巖上,遠望像煙霧一樣。廬山也有。它的形狀像木耳,山僧採摘後暴曬,然後去除沙土,用來食用,比木耳更美味。
粵志:韶陽諸洞多石耳
廣東韶陽地區的諸多洞穴中,都有很多石耳。石耳生長在青石上。在大雪過後,石頭滋潤,微微見到了太陽的光輝,石頭上就會生長石耳。較大的石耳會聚集成片,狀如青苔,綠油油的,遠望像煙霧一樣。石耳也有很細小的蒂,大小朵朵的像花朵一樣,烹飪後表面青紫如芙蓉。每當拂曉時採摘石耳,就會很肥厚;見到太陽後,石耳就逐漸變薄,最後會逐漸化為水。
凡香蕈感陰濕之氣而成,善發冷氣,多和生薑食乃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無毒,多食飫人,能潤肌童顏,在木耳、地耳之上。南粵瑣記;凡青石以烈日輒出汗,汗凝結則成石耳。青為木氣故生耳,若白石則否。或曰,此亦蕈之類,厚者蕈,薄者耳。或曰,凡乳床必因石脈而出,不自頑石出,其在陰洞者為乳床,在陽岩者為石耳。
石耳之美,見稱於伊尹,其言曰:漢上石耳,蓋上古已珍之矣。
白話文:
凡香菇為陰濕之氣所生,容易發散寒氣,因此應多與生薑一起食用;惟石耳味甘腴,性平無毒,可多吃,可潤肌美容,比木耳、地耳更好。南粵瑣記記載說:凡青石在烈日下會出汗,汗凝結則會形成石耳。青色為木之氣,所以會生耳,若白石則不會。有人說,這也是蕈的一種,厚的稱為蕈,薄的稱為耳。還有人說,凡乳牀必因石脈而出,不會從頑石中長出,在陰洞中生長的稱為乳牀,在陽巖生長的稱為石耳。
石耳之珍貴,早在伊尹時代便已聞名。他說道:「漢水上的石耳,自上古以來就被珍視。」
性寒,或曰平,味甘腴,無毒。藥性考石耳寒平,石崖懸珥,氣並靈芝。久食色美,益精悅神,至老不毀。瀉血脫肛,灰服愈矣。名勝志安吉州梅溪石門中產石耳,食之止熱。
白話文:
石耳性味微寒,也有人說它是性平,味道甘美且滋潤,沒有毒性。藥性考記載,石耳性寒、性平,它像懸掛在石崖上的耳環,氣息與靈芝相類。長期食用石耳,可以讓氣色變好,增進精力、愉悅精神,直到老了也不毀壞身體。如果有出血、脫肛的症狀,服用石耳灰可以治癒。名勝志記載,安吉州梅溪石門中產石耳,食用可以止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