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銀銪

一作釉

此乃傾銀鋪熔銀腳也。凡熔銀入罐,必多用硝及硼砂黃砂以去鉛銅雜腳,則成十足成色為紋銀。其罐底所餘黑色滓渣,名曰銪。有毒,不可誤食,食能墜人腸,此物無入藥用者,故綱目銀下附烏銀。雖無主治,尚列其名。而銪末及焉者,或以其毒而棄諸,人有誤食者,急用黃泥水服二茶盞即可解。

或每日用飴糖四兩作小丸,不時以芝麻油吞下,俱可瀉其毒出,須服至百日外無患。經驗廣集:服銀銪水者,烏梅湯灌之即解。楊春涯驗方:誤食銀釉,帶皮綠柿連吃數十枚,冬日吃柿餅茨菇汁可解,神妙。治癬:救世青囊:凡頑癬,用銀銪不拘多少,盛瓷盤內,安放露天,將盤微側,使銪沾露,有水流下,抓破搽之。

內府萬應膏:慈溪陳水東得來,用銀銪一斤,黑芝麻油二斤,先將銪入油內浸十日,敲碎,同油煎至四五分熟,用絹袋濾去銪,入炒過飛淨東丹一斤,熬成膏,治一切無名腫毒,癬瘡痔漏,發背疔瘡,一貼即愈。

五云膏:不藥良方:治馬刀瘰癧,又鼠瘡已潰者,用銀黝子四兩,捶碎,黃丹八兩,飛淨,香油二十兩,用砂鍋一個,盛香油火溫,候油熱,將黝子投入油,以桃柳桑槐棗五枝攪之,候起珍珠花,撈去渣,用布濾淨,復將油下鍋,慢慢將黃丹篩入油內,仍用五枝不住手攪之,以滴水成珠為度。取出收貯,用時勿見火,以重湯燉化,紅緞攤貼。

白話文:

銀銪,又叫做釉。

這東西是傾倒熔化銀液時,用來固定銀錠的。一般來說,熔化銀塊入罐時,為了去除鉛、銅等雜質,必須加入大量的硝石、硼砂和黃砂,這樣才能提煉出成色十足的純銀,也就是紋銀。而罐底殘留的黑色殘渣,就叫做銪。這東西有毒,絕對不能誤食,吃了會使人腸道損壞。因為沒有藥用價值,所以本草綱目在講述銀的章節下,只附帶提到了烏銀(銪的別名)。雖然沒有任何主治的功效,還是將其列出來。至於銪的粉末,有的人因為其毒性而丟棄。如果有人不小心誤食,立刻喝下兩小碗黃泥水就能解毒。

也可以每天吃四兩麥芽糖做的小丸子,隨時搭配芝麻油吞服,都能將毒素排出體外,但必須持續服用一百天以上才能完全康復。根據許多經驗總結,如果誤服了銀銪水,趕快用烏梅湯灌下去就能解毒。楊春涯的驗方說,誤食了銀釉,連續吃幾十個帶皮的青柿子,冬天吃柿餅搭配茨菇汁也可以解毒,效果非常神奇。治療癬病方面,《救世青囊》記載,所有頑固的癬,用銀銪不論多少,放在瓷盤裡,擺在露天,將盤子稍微傾斜,讓銪沾到露水,等水流下來,再用這個水擦破患處。

《內府萬應膏》是慈溪陳水東傳下來的,配方是用銀銪一斤,黑芝麻油二斤,先把銪浸泡在油裡十天,然後敲碎,和油一起煎熬到四五分熟,用絹布袋濾掉銪,再加入炒過的精製東丹一斤,熬成膏狀,能治療所有不明腫毒、癬瘡、痔瘡、漏管、發背疔瘡等,一貼就能痊癒。

《五云膏》出自《不藥良方》,是用來治療馬刀瘰癧,以及已經潰爛的鼠瘡。方法是用銀黝子四兩,搗碎,加入精製黃丹八兩,香油二十兩,用砂鍋盛著香油用溫火加熱,等油熱了,將黝子放入油中,用桃、柳、桑、槐、棗五種樹枝攪拌,等冒出珍珠泡,撈出殘渣,用布濾淨,再將油倒回鍋中,慢慢將黃丹篩入油中,繼續用五種樹枝不停攪拌,等到滴入水中能成珠狀時,就可以取出收存。使用時不能接觸火,用隔水加熱的方式融化,塗在紅緞布上貼於患處。

2. 石部

(二十七種,附二種)

白話文:

(總共有二十七種,另外附加兩種)

3. 吸毒石

袁棟書影叢說云:吳江某姓有吸毒石,形如雲南黑圍棋。亦有白色者,有大腫毒者,以石觸之,即膠黏不脫,毒重者,一周時即落,輕者逾時即落,當候其自脫,不可強離也,強離則毒終未盡。俟其落時預備人乳一大碗,分貯小碗,以石投乳中,乃百沸踴躍,再易乳,復沸入前,俟沸定,則其石無恙,以所吸之毒為乳所洗盡也。否則石必粉裂云,得之大西洋。

嶺南雜記:出西洋島中,毒蛇腦中石也,大如扁豆,能吸一切腫毒,發背亦可治。今貨者乃土人捕此蛇,以土和肉舂成,如圍棋石子,可吸平常腫毒及蜈蚣毒蠍等傷。置患處黏吸不動,毒儘自落。浸以人乳,變綠色,即遠棄之,不浸即裂,下次不驗。真腦中石,置蛇頭不動者真。

,張綠猗言:吸毒石乃蛇蟄時口中所含泥,驚蟄後吐棄穴畔,人取貨之。按:庚辛玉冊云:蛇入蟄時含土,起蟄時化作黃石,並無此事,如綠猗所言:縱有之,亦蛇銜土耳,何能吸毒耶!泰西石振鐸本草補云:吸毒石又名蛇石,有兩種;小西洋有毒蛇頭內生一石,如扁豆仁大,能拔除各種毒氣,此生成者也。土人將蛇石並本蛇之肉與本地之土,為末造成,如圍棋子大,此造成者也。

小西洋用蛇石,大西洋惟用藥制,凡遇蛇蠍蜈蚣等傷,及癰疽大毒,一切惡瘡,用此石置患處,則緊黏不脫,其毒吸盡則解脫。須防墜損,以綿氈等盛之,吸時只可一二時,不脫亦當摘下,否則石碎,脫離時,急用乳汁浸之,或人乳不便,牛羊乳亦可,浸至乳汁略變綠色,或黃或黑,是其毒盡也。或諸乳皆無,以溫水浸之亦可,浸之稍遲,石即受傷,不可再用矣。

既浸之後,又以清水洗淨抹乾收貯,但所浸乳汁有毒,在內須掘地坑埋之,免傷人畜。或患處無血,用小刀刮損微見血出,方能黏也。或預服解毒傷藥內攻,再用此石吸之,更妙。如試此石,置毒蛇頭上,蛇即不敢動,然亦必須乳汁浸如前法,則石不傷,蓋一試之頃,蛇毒亦在內也。

,紀曉嵐先生濼陽消夏錄云:小奴玉保,烏魯木齊流人子也,初隸特納格爾軍屯,嘗入谷追亡羊,見大蛇巨如柱,盤於高岡之頂,向日曬鱗,周身五色爛然,如堆錦繡,頂一角,長尺許,有群雉飛過,張口吸之,相距四五丈,皆翩然而落,如矢投壺,知羊為所吞矣,乘其未見,循澗逃歸,恐怖幾失魂魄。軍吏鄔圖麟因言此蛇至毒,而其角能解毒,即所謂吸毒石也。

見此蛇者,攜雄黃數斤於上風燒之,即委頓不能動,取其角鋸為塊,癰疽初起時,以一塊著瘡頂,即如磁吸鐵,相黏不可脫。待毒氣吸出,乃自落。置之乳中,浸出其毒,仍可再用。毒輕者乳變綠,稍重變青暗,極重者變黑紫。須吸四五次乃可盡。餘一二次愈矣。予從兄懋園家有吸毒石,治癰疽頗驗。

其質非木非石,至是乃知為蛇角矣。敏按:吸毒紀曉嵐先生以為即大蛇之角,綠猗以為蛇含土,恐皆非是。瀕湖綱目蛇角一名骨咄犀,引輟耕錄及松漠紀聞,曹昭格古論諸書,止言能治癰毒,並無吸毒之說。書影叢說及嶺南雜記皆斷以為石,其說詳核可從,故列石部。兼採諸說備證,至蛇含土乃蛇黃也。

與此更迥別,尤不辨自明。

治一切無名腫毒,及毒蟲傷,以石吸之,立愈。

白話文:

有人說,吳江某戶人家有一種能吸毒的石頭,形狀像雲南的黑色圍棋子,也有白色的。如果有人長了很大的腫毒,用這種石頭去接觸它,石頭就會緊緊黏住不掉。毒性重的,大約一個星期就會脫落;毒性輕的,時間會更久一點才會脫落。要等它自己掉下來,不可以強行把它拔開,強行拔開的話,毒就沒有完全吸出來。等石頭掉落的時候,事先準備一大碗人乳,分裝到小碗裡,把石頭丟進人乳中,人乳會像沸騰一樣翻滾,再換一碗新的乳汁,又會像之前一樣沸騰。等到沸騰停止後,石頭就沒有問題了,因為它所吸的毒都被乳汁洗淨了。如果不用乳汁洗淨,石頭就會碎裂。這種石頭是從大西洋來的。

《嶺南雜記》說:這種石頭產自西洋島嶼,是毒蛇腦中的石頭,大小像扁豆,能吸除一切腫毒,連背部的毒瘡也能治。現在市面上賣的,是當地人抓到這種蛇後,把蛇肉和泥土搗成泥,做成像圍棋子一樣的石頭,可以用來吸一般的腫毒和蜈蚣、蠍子等毒蟲咬傷的傷口。把石頭放在患處,會黏住不動,等毒吸完了就會自己掉下來。把吸過毒的石頭浸在人乳中,乳汁會變成綠色,就要趕快把石頭丟掉,不浸泡的話,石頭就會裂開,下次就不能用了。真正的蛇腦中的石頭,放在蛇頭上,蛇會動不了。

張綠猗說:吸毒石是蛇在冬眠時口中含的泥土,在驚蟄後吐在洞穴旁邊,被人撿去販賣的。但是,《庚辛玉冊》說:蛇在冬眠時會含土,醒來時會把土變成黃色的石頭,並沒有這種說法。即使像張綠猗說的,也只是蛇含著泥土而已,怎麼可能吸毒呢?泰西的石振鐸《本草補》說:吸毒石又叫蛇石,有兩種,一種是小西洋有毒蛇頭內長出來的石頭,像扁豆仁一樣大,能拔除各種毒氣,這是天然生成的。另一種是當地人把蛇石和蛇肉、當地的泥土磨成粉,再做成像圍棋子一樣大的,這是人工製成的。

小西洋是用蛇頭內的石頭,大西洋則是用藥物製作。凡是遇到蛇、蠍、蜈蚣等咬傷,或是癰疽等嚴重毒瘡,都可以用這種石頭放在患處,石頭會緊緊黏住不脫落,等毒吸盡了就會自己掉下來。要小心不要摔壞,要用棉布等東西包好。吸毒時,每次只能用一兩個時辰,就算石頭沒有掉下來,也要把它拿下來,不然石頭會碎裂。石頭掉下來的時候,要趕快用乳汁浸泡它,如果沒有人乳,用牛羊乳也可以,等乳汁變成綠色、黃色或黑色,就表示毒素已經被吸完了。如果沒有乳汁,用溫水浸泡也可以,但是浸泡太慢的話,石頭會受損,就不能再用了。

浸泡過後,再用清水洗乾淨擦乾收藏。但是,浸泡過的乳汁有毒,要挖個坑埋起來,以免傷到人或動物。如果患處沒有出血,可以用小刀輕輕刮破一點皮,讓它稍微出血,這樣石頭才能黏住。或是事先服用解毒藥,再用石頭吸毒,效果會更好。如果想測試這種石頭,可以把它放在毒蛇的頭上,蛇會不敢動,但是也要用乳汁浸泡過,石頭才不會受損,因為石頭在吸毒的時候,蛇毒也會留在石頭裡。

紀曉嵐先生在《濼陽消夏錄》中說:他的僕人玉保,是烏魯木齊流放犯人的兒子,最初在特納格爾軍屯服役。他曾經進山追趕走失的羊,看到一條像柱子一樣大的蛇,盤踞在高高的山崗上,曬太陽,身上的鱗片五彩斑斕,像堆疊的錦繡。蛇的頭頂長著一隻一尺多長的角。有一群野雞飛過,蛇張開口一吸,相隔四五丈遠的野雞都像箭一樣掉了下來。玉保知道羊是被蛇吞了,趁蛇還沒看到自己,趕緊沿著溪澗逃走,嚇得魂不附體。軍官鄔圖麟說這種蛇毒性很強,但是蛇角能解毒,就是所謂的吸毒石。

看到這種蛇的人,可以在上風處燒幾斤雄黃,蛇就會虛弱無力。把蛇角鋸成小塊,癰疽剛開始發作時,把一塊放在瘡口上,會像磁鐵吸鐵一樣黏住不脫落。等毒氣吸出來,就會自己掉下來。把吸過毒的蛇角放在乳汁中浸泡,就能把毒素逼出來,還可以再用。毒性輕的,乳汁會變成綠色;毒性稍重的,會變成青暗色;毒性非常重的,會變成黑紫色。需要吸四五次才能完全吸盡,一兩次就能治癒了。我的堂兄懋園家裡有吸毒石,用來治療癰疽很有效。

這種東西的質地不像木頭也不像石頭,現在才知道是蛇角。我認為紀曉嵐先生說的是大蛇的角,張綠猗說的是蛇含的土,恐怕都不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蛇角也叫骨咄犀,引用了《輟耕錄》、《松漠紀聞》、《曹昭格古論》等書,只說能治癰毒,沒有吸毒的說法。《書影叢說》和《嶺南雜記》都認為吸毒石是石頭,這個說法比較詳細可信,所以把它歸在石部。我綜合各種說法,以供參考。至於蛇含的土是蛇黃,和吸毒石完全不同,很容易分辨。

治療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以及毒蟲咬傷,用這種石頭吸,立刻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