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6)
卷十 (6)
1. 血鱔
出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以白龍潭產者為第一,他產者尾尖尚黑,不能通體如硃砂紅也。葛三春言:白龍潭血鱔,周身紅如血,每年所產亦稀。取其血沖酒飲,可以驟長氣力。行伍中學可入段錦工夫者,多服之。
增氣力,壯筋骨,益血填髓。
白話文:
血鱔,產於浙江寧波府慈溪縣,其中以白龍潭出產的品質最佳。其他地方產的血鱔,尾巴尖端會帶有黑色,無法像白龍潭的血鱔那樣全身呈現硃砂般的紅色。
葛三春說:「白龍潭的血鱔,全身紅得像血一樣,每年產量也很少。取其血沖酒喝,可以迅速增長力氣。軍隊中學武功,能練到段錦功夫的人,大多會服用它。」
它能夠增強力氣,強壯筋骨,補益血液,充填骨髓。
2. 沙魚翅
沙即鮫魚,種類甚多,皆可食。綱目鮫魚條集解下,瀕湖注云:沙魚腹下有翅,味並肥美,南人珍之。主治下特載其肉、皮、膽之功用,翅獨略焉;今人可為常嗜之品,凡宴會餚饌,必設此物為珍享。其翅乾者成片,有大小,率以三為對,蓋脊翅一,划水翅二也。煮之折去硬骨,檢取軟刺色如金者,瀹以雞湯,佐饌,味最美。
漳泉有煮好剔取純軟刺,作成團,如胭脂餅狀,金色可愛,名沙刺片,更佳。
味甘性平,補五臟,消魚積,解蠱毒。(食物宜忌)益氣開膈,托毒,長腰力。(閩部食疏)清痰,開胃進食。(藥性考)
白話文:
沙魚就是鮫魚,種類非常多,都可以食用。《本草綱目》鮫魚條的集解部分,李時珍註解說:鮫魚腹部下方有翅,味道非常肥美,南方人將它視為珍品。書中主要記載了鮫魚的肉、皮、膽的功效,唯獨翅膀沒有詳細說明;現在的人們可以把它當作日常喜愛的食物,凡是宴會上的菜餚,一定會準備這道菜來當作珍貴的享受。它的翅膀乾燥後呈片狀,有大有小,通常以三片為一組,大概是背鰭一片,划水用的鰭兩片。煮的時候將硬骨去除,取出軟刺,顏色像金色的,用雞湯煨煮,佐以菜餚,味道最美。
漳州、泉州一帶有將煮好的魚翅剔除純軟刺,做成團狀,像胭脂餅一樣,金黃色澤非常討喜,稱為沙刺片,味道更棒。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能補益五臟,消除吃魚造成的積食,解除蠱毒(根據《食物宜忌》記載)。能夠增補氣力,開通胸膈,托出瘡毒,增強腰部力量(根據《閩部食疏》記載)。還能化痰,開胃,幫助進食(根據《藥性考》記載)。
3. 土附
嘉興縣誌:一名菜花魚,以其出於菜花時最肥美,故名。程大昌演繁露。土部:吳興人呼為鱸鱧,以其質園而長,與黑鱧相似;其鱗斑駁,又似鱸魚,故兩名之。長興謂之蕩部,又曰蕩魚。湖州府志:鮒魚今呼土部。此魚質沉,常附土而行,不似他魚浮水遊也,故又名土附。
錢塘縣誌:土鶩,俗名土哺,以清明前者佳。藻異云:吐哺產杭,本名土附,以其附土而生也,色黑味美。雨航雜錄:吐哺,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敏按:美上諸說,皆無杜父之名,而綱目載杜父魚云:其色黃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螫人,又名渡父魚、黃䱂魚、船碇魚、伏念魚,似與土附絕不相類。沈云將食纂、陳芝山食物宜忌皆以為今之土部魚,即父魚也,此乃承山堂肆考之誤。
今土部杭城甚多,一年皆有,惟正、二、三月獨旺,背黑亦有淡黑帶土黃色者,不聞能刺人。俗云,此魚立冬後則伏土閉眼不食,冬至後出土,附土而行,清明後開眼,遍食小蟲蝦,故有毒。陳芝山云:土部清明後頭上生紅蟲,不可食。細核其形狀食性,與杜父全不相類,何能強合。
予故於禽蟲考中魚類辨之甚詳,以杜父入吹沙類,而另立土附本條,蓋不敢附古人而欺後世也。土部綱目所無,復為補之。
味甘,性溫。補脾胃,治噎膈,除水腫濕氣,療一切瘡疥。此物又能扶陽,其子用燒酒醉食,頗能興腎,與對鰕同功,以其食鰕力也。
子助相火,暖腰腎。
白話文:
嘉興縣志說,這種魚叫做菜花魚,因為牠在菜花盛開時最肥美,所以得名。程大昌的《演繁露》中提到,在吳興一帶,人們稱牠為鱸鱧,因為牠的體型圓而長,跟黑鱧相似,身上的鱗片斑駁,又像鱸魚,所以有這兩個名字。長興則稱牠為蕩部,又叫做蕩魚。湖州府志記載,現在的鮒魚也被稱為土部。這種魚的特性是身體沉重,常常貼著泥土行走,不像其他魚類在水中浮游,因此又被稱為土附。
錢塘縣志說,土鶩,俗稱土哺,在清明節前捕獲的最好。藻異說,吐哺產於杭州,本名土附,因為牠是貼著泥土生長的,顏色黑而味道鮮美。《雨航雜錄》則說,吐哺,或許是因為牠像把食物嚼過再吐出來,所以得名。我仔細研究這些說法,發現都沒有提到杜父魚的名字,而《本草綱目》記載的杜父魚,顏色黃黑有斑點,背上有鰭刺會螫人,又名渡父魚、黃䱂魚、船碇魚、伏念魚,跟土附魚完全不一樣。沈云將的《食纂》、陳芝山的《食物宜忌》都認為現在的土部魚就是杜父魚,這顯然是承山堂《肆考》的錯誤。
現在杭州城裡土部魚很多,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正月、二月、三月最多,背部顏色是黑色或淡黑色帶點土黃色,而且聽說不會刺人。俗語說,這種魚在立冬後會鑽入泥土中閉眼不吃東西,冬至後會從土裡出來,貼著泥土行走,清明節後會睜開眼睛,開始吃小蟲和蝦子,這時候就帶有毒性。陳芝山說,土部魚在清明節後頭上會長紅蟲,不能食用。仔細觀察牠們的形狀和食性,跟杜父魚完全不同,實在無法硬把它們歸為一類。
所以我才在《禽蟲考》中將魚類詳細區分,把杜父魚歸入吹沙類,另外獨立出土附這一條,是不敢附和古人的說法來欺騙後人。土部魚是《本草綱目》中沒有的,所以我才把它補上。
土部魚的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可以補脾胃,治療噎膈、去除水腫和濕氣,還可以治療各種瘡疥。這種魚還能扶助陽氣,牠的卵用燒酒浸泡後食用,很能補腎,效果跟對蝦一樣,因為牠吃蝦的緣故。
魚卵可以幫助提升相火,溫暖腰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