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13)
卷八 (13)
1. 朱公米
南中紀聞:靖州南二十里飛山砦,相傳為元末朱都督屯兵之所,牆礫時有米粒,色微黑而不腐,云是朱公所遺兵糧,遊客謁神祠,取輒得之,至今尚存。
療脾疾。
白話文:
《南中紀聞》記載:靖州南邊二十里的飛山營寨,據說在元朝末年是朱都督屯兵的地方。營寨的牆壁碎石中,時常能發現米粒,顏色稍微偏黑但不會腐爛,據說這是朱都督當年留下的軍糧。遊客去參拜神祠時,取用這些米粒就能得到,至今依然存在。
可以治療脾臟疾病。
2. 山榖
宦遊筆記:出塞外,土人名烏爾格納,莖長尺余,細如草,節如竹,葉亦如竹,每二節一葉,秀穗類蓼花,結粒似榖而色紅,採之曬乾,去其皮,煮粥,粥如榖香,蒙古用以充飢,兼碎面合茶,商民均雜粟食之,色紅豔可愛,而味與榖無辨,故名之曰山榖,實生於水濱或山溝爾。
味甘香,行氣利水,清大、小腸火,亦補脾胃。
根,蒙古人名墨克爾,外皮微細,內實粉白,味甘美,蒙古生啖,商民合肉熬食。秋冬之際,蒙古搜掘鼠穴,得食物盈筐,內多此物,長二、三寸,俱野鼠齧截運藏者。
味甘、生津,滋潤血脈,調營衛,利水。
白話文:
宦遊筆記記載:出塞外,當地人稱這種植物為烏爾格納,它的莖長度超過一尺,像草一樣細,有像竹子一樣的節,葉子也像竹葉,每兩個節長一片葉子,開的花穗像蓼花,結的果實像穀子但顏色是紅色的。採摘後曬乾,去除外皮,煮成粥,粥有像穀物一樣的香味。蒙古人拿它來充飢,也把它磨碎和麵粉一起泡茶喝,商人也把它混在小米中一起吃。它的顏色鮮豔討喜,味道和穀物沒有差別,所以稱它為山穀。它實際上生長在水邊或山溝裡。
味道甘甜芳香,可以疏通氣機、利尿,清除大腸和小腸的火氣,也能夠補養脾胃。
它的根,蒙古人稱之為墨克爾,外皮很細,裡面是粉白色的,味道甘甜美好。蒙古人生吃,商人則把它和肉一起燉煮。秋冬之際,蒙古人會搜尋老鼠的洞穴,往往能找到滿筐的食物,其中很多都是這種植物的根,長約二三寸,都是野鼠咬斷後搬運儲藏的。
味道甘甜,能夠生津止渴,滋潤血脈,調節營衛之氣,有利尿的作用。
3. 青稞黃稞
藥性考:青稞黃稞,仁露於外,川陝滇黔多種之。味鹹,可釀糟吊酒,形同大麥,皮薄面脆,西南夷人倚為正食。
下氣寬中,壯筋益力。性平涼,除濕,發汗,止泄。多食脫髮、損顏色。
白話文:
青稞和黃稞,它們的籽粒是外露的,在四川、陝西、雲南、貴州等地廣泛種植。味道帶鹹,可以釀造成酒或酒糟,外形像大麥,但皮薄而容易碎。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將其作為主食。
青稞和黃稞可以使氣往下行,寬鬆胸腹,強壯筋骨並增加力氣。性味平和偏涼,可以去除體內濕氣,幫助發汗,並止瀉。但如果吃太多,會導致脫髮,並使面色變得不好。
4. 米油
此乃滾粥鍋內煎起沫釅,滑如膏油者是也。其力能實毛竅,最肥人,用大鍋能煮五升米以上者,其油良。越醫全丹若云: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也。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若近人以熟粥絞汁為米油,未免力薄矣。
味甘性平,滋陰長力,肥五臟百竅,利小便通淋。
精清不孕,紫林單方:用煮米粥滾鍋中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煉過食鹽少許,空心服下,其精自濃,即孕矣。
白話文:
這是煮滾的粥在鍋裡煎熬,浮起濃稠像膏油的泡沫。它的功效能填實毛孔,最能使人肥胖,用能煮五升米以上的大鍋煮出來的米油效果最好。越南醫生全丹說,黑瘦的人吃了,一百天就會變得肥胖白皙,因為它滋養陰氣的功效,勝過熟地黃。每天能撇出一碗來,空腹淡服是最好的。如果現在的人用煮熟的粥去絞汁來做米油,功效就顯得不足了。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能滋養陰氣、增長力氣,使五臟百脈都變得肥壯,並能利小便、通淋巴。
對於精液清稀而不孕的狀況,紫林單方記載:用煮米粥時,滾燙的鍋中浮在表面的米沫,取起來,加入少許煉製過的食鹽,空腹服用,精液自然就會濃稠,就能夠懷孕了。
5. 鍋焦
陳久年糕
一名黃金粉,乃人家煮飯鍋底焦也。取僧寺中米多焦厚者入藥良。
味苦甘,性平,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八珍粉用之。
鍋焦丸,小兒常用,健脾消食。家寶方:用鍋焦炒黃三斤,神麯炒四兩,砂仁炒二兩,山楂四兩,蒸蓮肉去心四兩,雞肫皮一兩炒,共為細末,加白糖、米粉和勻,焙作餅用。老幼脾瀉久不愈梁侯瀛集驗方:鍋焦為末四兩,蓮肉去心淨末四兩,白糖四兩,共和勻,每服三、五匙,日三次,食遠下。
白瀉不止。種福堂方:乾飯鍋粑二兩,松花二兩炒,臘肉骨頭五錢烘脆,共為末,砂糖調,不拘時服。
脾胃不健,祝氏效方:鍋焦二斤,蓮肉一斤,白糖半斤,蜜一斤,丸如桐子大,每服數十丸,空心白湯下。
玉露霜,治老人脾泄最效。白朮炒二兩,陳皮一兩五錢,蓮肉去心四兩,薏苡仁四兩炒,糯米一升炒,綠豆一升炒熟,陳米鍋粑一斤炒,糖霜量加,共為末,每用二、三錢,滾水調勻服之(行篋檢秘)。
預稀痘疹。不藥良方:銀花(金者不用)陰乾,鍋粑每一升入銀花一兩,共研末,用洋糖或做糕餅,或開水調和,每日令小兒食之。
白話文:
鍋底焦,是一種黃金色的粉末,是人們煮飯時鍋底燒焦的部分。其中,寺廟裡煮飯因米量較多而燒焦的厚鍋巴,入藥效果最好。
味道苦中帶甘,性味平和,能補氣、運化脾胃、幫助消化、止瀉,是八珍粉的配方材料之一。
以鍋底焦製成的「鍋焦丸」,是小孩子常用的藥物,可以健脾、幫助消化。有一個家傳的驗方:將鍋底焦炒黃三斤,神麯炒四兩,砂仁炒二兩,山楂四兩,蒸過的蓮子肉去心四兩,雞胗皮一兩炒過,全部研磨成細末,再加入白糖、米粉拌勻,烘烤成餅狀食用。另外,針對老人小孩脾虛腹瀉久治不癒的情況,梁侯瀛有一個驗方:將鍋底焦磨成粉四兩,蓮子肉去心後磨成粉四兩,白糖四兩,三者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到五匙,一天三次,飯後服用。
對於腹瀉不止的情況,種福堂有一個驗方:將乾飯鍋巴二兩、松花二兩炒過,臘肉骨頭五錢烘乾烤脆,全部磨成粉,用砂糖調和,不拘時間服用。
針對脾胃不健康的情況,祝氏有一個有效的配方:將鍋底焦二斤、蓮子肉一斤、白糖半斤、蜂蜜一斤,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十丸,空腹以白開水送服。
「玉露霜」這帖藥方,對治療老年人因脾虛引起的腹瀉特別有效。將炒過的白朮二兩、陳皮一兩五錢、蓮子肉去心四兩、炒過的薏苡仁四兩、炒過的糯米一升、炒熟的綠豆一升、炒過的陳米鍋巴一斤,再加上適量的糖霜,全部磨成粉,每次用二、三錢,用滾水調勻服用(出自《行篋檢秘》)。
預防小兒出稀痘疹,有一個不用藥的有效方法:將陰乾的銀花(金銀花不要用)與鍋巴,每用一升鍋巴加入一兩銀花,一起磨成粉,用白糖或製成糕餅,或是用開水調和,每天讓小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