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北云術

邊塞志:產遼東口外五國城等處。此術初生土中,並無枝葉,生於暗地者多,城北最盛,天氣晴和,則掘地求之可得,色如枯楊柳,大小如箸,蔓延數十步,屈曲而生。此地病人無藥物,凡有疾者,煎此術湯服之,自愈。又可占病人之吉凶,若煎沸數次藥浮者,病即愈。半浮半沉者,病久不愈。土人以此驗之。

治風寒傷食一切病。

白話文:

邊塞地區的文獻記載:這種藥材出產於遼東口外的五國城等地。它剛從土裡長出來時,沒有枝葉,大多生長在陰暗的地方,城北一帶最為茂盛。天氣晴朗時,挖掘地面就能找到,顏色像枯萎的楊柳枝,大小如同筷子,蔓延生長數十步,彎彎曲曲的。當地人生病沒有藥物,只要有疾病,就煎煮這種藥材服用,病就會自己好。它還可以占卜病人的吉凶,如果煎煮數次後藥材浮在水面上,病就會痊癒;如果藥材一半浮在水面,一半沉在水底,病就會很久都好不了。當地人就用這種方法來驗證。

可以治療風寒、飲食損傷等各種疾病。

2. 南連

仙姑連,天姥連附

一名土連,浙溫白金華山中俱有之,出處州者,名處連。以形大毛輕者好。性較川連尤寒。北人市去為馬藥。百草鏡:土黃連二月發苗,根葉與羊蹄大黃無異,但短小耳,三月抽莖,高有尺許,花細成穗,結實初青後紅,子藏稜中,夏至後枯。出浙江者,名慈連,安徽寧國府宣城出者粗肥,名宣黃連。

性寒而不滯,入膏丹用最良。

吉氏家傳:血痢,用宣連為末,以雞子搜作餅,炭火煅令通赤,蓋定勿泄氣,候冷研細,空心米飲下五分,大人一錢,以意加減。按:宣連,即今江浙東西一路所產黃連,皆當日宣州路也。

白話文:

仙姑連、天姥連,都屬於土黃連的一種。

還有一種叫土連,在浙江溫州、白金山和金華山一帶都有,其中產於處州(今浙江麗水一帶)的,稱為處連。以形狀大、毛少而輕的為佳。藥性比川黃連更寒涼。北方人買來當作馬的藥材。《百草鏡》記載:土黃連二月發芽,根和葉子跟羊蹄、大黃很像,只是比較短小。三月長出莖,約一尺多高,開細小的穗狀花,結的果實開始是青色,後來轉為紅色,種子藏在有稜角的果實中,夏至後就枯萎了。產於浙江的,稱為慈連。安徽寧國府宣城一帶產的,比較粗肥,稱為宣黃連。

藥性寒涼而不凝滯,做成膏藥、丹藥效果最好。

吉氏家傳秘方:治療血痢,用宣黃連磨成粉末,用雞蛋清攪拌成餅狀,用炭火燒到通紅,蓋住不要漏氣,等冷了磨成細粉,空腹用米湯送服五分,成人則服用一錢,可酌情加減用量。這裡說的宣連,就是現在江浙一帶生產的黃連,這些地方在當時都屬於宣州路。

3. 仙姑連

出臺州仙居縣,邑人相傳吳魏時蔡經居此,故以名邑。王方平曾偕麻姑降其宅,今遺址猶存,其地產黃連,粗如雞距,皆作連珠形,皮色青黃,光潔無毛,味大苦寒,折之有烟,色如赤金者佳。療火症更捷於川產者,馬藥非此不可。

白話文:

產自台州仙居縣,當地人相傳三國吳魏時期蔡經曾居住在此,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這個地方。王方平和麻姑曾經一同降臨到他的住所,現在遺址還存在。這裡出產黃連,粗細像雞的腳爪,都長成連珠的形狀,外皮顏色青黃,光滑沒有毛,味道非常苦寒,折斷後會有煙冒出,斷面顏色像赤金色的是上品。治療火症的效果比四川產的黃連更快速,馬用的藥非這種黃連不可。

4. 天姥連

出天台,皮色鼠褐,略有毛刺,味苦,入口久含有清甘氣。

大瀉心火,性寒而帶散,故治目症尤效。

白話文:

產自天台山,外皮顏色像老鼠的褐色,稍微帶有毛刺,味道苦,但入口後會帶有清涼甘甜的氣味。

它能強力瀉除心火,藥性寒涼且帶有發散的作用,所以特別對治療眼睛方面的疾病有效。

5. 水黃連

川中一種黃連,生於澤旁,周身有黃毛如狗脊毛狀,名水黃連。頗細小,醫家不知用,布人以之偽充真川連出售,惟祝氏效方用之。百草鏡:水黃連打箭爐出者,形細長,少硬刺,較重於他連,以皮肉帶青色者為佳,出小西天者,色黑有毛者佳,無毛光黃者次之。

治鼻疳:用百部三錢,切片,曬乾炒,取淨末二錢,地骨淨炒二錢,五倍子炒,黃柏炒,甘草炒,各二錢,水黃連切片炒一錢,共為末,如鼻疳爛通孔者,以此調香油搽,立結痂愈。

白話文:

水黃連是四川一帶產的一種黃連,生長在水澤旁邊,全身有像狗脊毛那樣的黃色毛,所以叫做水黃連。它的植株很細小,醫生們不太知道怎麼用它,老百姓卻用它來冒充真的川黃連賣。只有祝氏的藥方裡會用到它。

《百草鏡》這本書記載,水黃連從打箭爐出來的,形狀細長,比較少硬刺,比其他黃連重,皮肉帶青色的品質最好。從小西天出來的,顏色黑、有毛的品質比較好,沒有毛、顏色光黃的就比較差。

治療鼻疳的藥方:用百部三錢,切片後曬乾炒過,取淨末二錢,地骨淨炒二錢,五倍子炒過,黃柏炒過,甘草炒過,各二錢,水黃連切片炒過一錢,全部磨成粉末。如果鼻疳已經爛到穿孔,就用這個藥粉調和香油塗抹,馬上就會結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