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6)
卷八 (6)
1. 倒捻子
綱目:都捻子,即倒捻子,僅言其治痰嗽噦氣,暖腹臟,益肌肉而已。時珍曰:食之必倒捻其蒂,故謂之倒捻子,訛為都捻子也。味甚甘軟。粵語:都捻子樸樕叢生,花如芍藥而小,春時開有紅、白二種。子如軟柿,外紫內赤,亦小,有四葉承之;子汁可染,若胭脂。花可為酒,葉可曲,皮漬之得膠以代柿。
蘇子瞻名為海漆,非漆而曰漆,以其得乙木之液,凝而為血,可補人之血,與漆同功,功逾青黏,故名。以其為用甚眾,食治皆需,故名都念。產羅浮者,高丈許,子尤美。嶺南酒有以花為釀而雜以諸果者,花則以檳榔花為最,果則以倒捻子為最。倒捻子,又名黏子,花於暮春,實於盛夏,諺曰:六月六,黏子熟。
熟以為酒,色紅味甘,人與猿猴爭食之,所在皆然。
東坡雜記:吾謫居南海,以五月出陸至滕州,自滕至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紅鮮可愛,樸樕叢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至儋則已結子,爛紫可食,殊甘美,中有細核,嚼之瑟瑟有聲,亦頗苦沁。兒童食之,使大便難。野人夏秋下痢,食葉輒已。
子活血、補血,研濾為膏餌之,又止腸滑。
白話文:
《本草綱目》說:都捻子,也就是倒捻子,只提到它能治療痰多咳嗽、噁心嘔吐,溫暖腹部,增強肌肉。李時珍說:吃這種果子一定要把蒂頭反轉過來,所以叫做倒捻子,後來被誤傳為都捻子。它的味道非常甘甜軟糯。廣東人說:都捻子樹木叢生,花像芍藥但比較小,春天開花有紅、白兩種。果實像軟柿子,外皮紫色裡面紅色,也很小,有四片葉子托著;果汁可以染色,像胭脂一樣。花可以釀酒,葉子可以彎曲,樹皮浸泡後可以得到膠質來代替柿子膠。
蘇東坡稱它為海漆,它不是漆卻被叫做漆,是因為它得到乙木的汁液,凝結成血紅色,可以補人的血液,和漆的作用相同,功效比青黏還好,所以被這樣稱呼。因為它的用途很多,不管是食用還是藥用都很需要,所以又叫做都念。產於羅浮山的,樹有數丈高,果實特別美味。嶺南的酒有些是用花釀造,並混雜各種水果,其中以檳榔花釀的酒最好,水果則以倒捻子為最好。倒捻子又叫做黏子,在晚春開花,盛夏結果,俗語說:「六月六,黏子熟」。
成熟的果實可以釀酒,顏色紅色味道甘甜,人們和猿猴都爭著吃,到處都是這樣。
蘇東坡的雜記中寫道:我被貶到南海,五月從陸路到滕州,從滕州到儋州,沿途野花夾道,像芍藥但比較小,紅色鮮豔可愛,樹木叢生,當地人說是倒黏子花,到了儋州就已經結果了,成熟的紫色果實可以食用,非常甘甜美味,裡面有細小的核,咬起來會發出瑟瑟的聲音,也有些微的苦澀。小孩子吃了會造成便秘。野人在夏天秋天下痢時,吃它的葉子就可以止瀉。
果實能活血、補血,磨成粉末過濾後製成膏狀來服用,又可以止瀉。
2. 甘蔗滓
皮
綱目甘蔗條,瀕湖特補蔗滓,言其治小兒白禿,燒烟入目令目暗,其他未能悉,今復廣之。
救生苦海:收口長肉,背疽惡瘡,用之屢效。收甘蔗滓曬燥,煅存性,研極細,以小竹管如瘡口大者一個,以細夏布紮緊於上,篩藥填滿瘡孔內,膏藥蓋住,自能收口。
醫鍵云:對口,一名梟疽,用甘蔗滓焙燥為末,白色狗屎焙末,和勻,將竹管一個,稀絹包竹管頭,入藥篩膏藥上貼之,垂死者亦生。
痘疔,經驗單方:用甘蔗滓曬乾,真香油點燈燒成灰,以津液調勻,銀簪挑破點上,立效。一方加珍珠油胭脂調塗,更效。敏按:蔗有數種,紫皮者,名崑崙蔗;青皮者,乃扶風蔗也。黃海若云:凡痘疹不出,及悶痘不發,毒盛脹滿者,此痘屬急症,宜青皮甘蔗榨汁與食,不時頻進,則痘立起。其寒散解毒之功,過於蚯蚓白鴿,惜人不知其功用。
入藥如用滓,亦宜以青皮蔗滓為上。
蔗皮,綱目止載治口疳,而不知其皮可入香料,海外三珠有四葉香餅,乃用蔗皮。又幹者墊臥,可去鬱熱。本草匯有接氣沐龍湯,亦用其皮,故為補其說。
臘梨初起,百草鏡:紫甘蔗皮煅存性,香油調搽。
接氣沐龍湯:專治陽衰久痿滑精,不用內服,惟主外治。大約患此者或由稟弱,或由縱欲,或憂鬱所致,或心腎不交,用此最妙。紫稍花、甘草、甘遂、良薑、文蛤、母丁香、巴戟天、川烏、附子、吳茱萸、川椒、細辛、淫羊藿、蛇床子、楝樹子、甘松各一兩,鎖陽、蓯蓉、官桂、羊皮、紅蔗皮、滿山紅、罌粟殼水泡去筋各二兩,紅豆七十粒。
須擇酒藥內所用辣者,白頸蚯蚓七條炙,倭鉛八兩切薄片,勻七劑,每日一劑,瓦鍋內煎湯,先熏後洗,以冷為度,晚重溫藥湯再洗,如此七日內禁房事。
坐板瘡,甘蔗皮燒存性,香油調塗(家寶方)。
竹衣乖,經驗廣集:此藥治竹衣乖,並無皮膚,膿血淋漓,赤剝楊梅,一切胎毒。用爐甘石煅淬(入黃連汁三次,童便四次)一兩,黃柏(豬膽塗炙七次)、紫甘蔗皮燒存性、孩兒茶、赤石脂各五錢,綠豆粉炒七分,冰片五分,為末,先用麻油將雞蛋黃煎黑,去黃候冷,調塗即愈。
白話文:
甘蔗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甘蔗時,特別補充了甘蔗渣的功效,說它可以治療小兒頭部的白禿瘡,但是燒成煙熏眼睛會使視力模糊,其他方面的功效沒有詳細說明,現在我來補充說明。
《救生苦海》記載:甘蔗渣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長出新肉,對於背部疔瘡和惡性腫瘡,多次使用都有效。將甘蔗渣曬乾,燒成炭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小竹管(大小與瘡口相同),在竹管上用細布包緊,將藥粉填滿瘡口,再用膏藥覆蓋,自然就能使傷口癒合。
《醫鍵》記載:對口瘡,又名梟疽,用甘蔗渣烘乾磨成粉末,加入烘乾磨成粉末的白色狗屎,混合均勻,用竹管裝好,竹管頭用稀絹包裹,將藥粉篩在膏藥上貼敷,即使是瀕臨死亡的人也能救活。
治療痘疔,有個經驗方:用甘蔗渣曬乾,用真香油點燈燒成灰,用唾液調勻,用銀簪挑破痘疔後塗上,立即見效。另一個方子加入珍珠油和胭脂調和塗抹,效果更好。我要說明一下,甘蔗有好幾種,紫皮的叫崑崙蔗,青皮的叫扶風蔗。黃海若說:凡是痘疹發不出來,或悶在裡面無法冒出,導致毒素積聚腫脹的,這種痘屬於急症,應該榨青皮甘蔗汁飲用,多次頻繁飲用,痘就會很快發出來。它清熱散毒的功效比蚯蚓和白鴿還好,可惜人們不知道它的功效。
如果用甘蔗渣入藥,也應該以青皮甘蔗渣為佳。
《本草綱目》只記載甘蔗皮可以治療口瘡,卻不知道甘蔗皮可以加入香料中,海外的三珠有一種四葉香餅,就是用甘蔗皮製作的。另外,曬乾的甘蔗皮墊在身下,可以去除身體的鬱熱。在《本草匯》中記載的「接氣沐龍湯」也用了甘蔗皮,所以我補充說明甘蔗皮的功效。
治療初起的凍瘡,《百草鏡》記載:用紫甘蔗皮燒成炭後,用香油調和塗抹。
接氣沐龍湯:專門治療陽氣衰弱、長久性陽痿、滑精等問題,不用內服,只用外洗的方法。患有這種病症,大多是由於先天體弱、縱慾過度、憂鬱或心腎不交導致,使用這個方子最為有效。需要用到紫稍花、甘草、甘遂、良薑、文蛤、母丁香、巴戟天、川烏、附子、吳茱萸、川椒、細辛、淫羊藿、蛇床子、楝樹子、甘松各一兩,鎖陽、蓯蓉、官桂、羊皮、紅甘蔗皮、滿山紅、罌粟殼(用水泡過去除筋)各二兩,紅豆七十粒。
必須選擇酒藥中常用的辛辣藥材,加入炙過的白頸蚯蚓七條,倭鉛八兩切成薄片,分成七份,每天用一份放入瓦鍋煎湯,先熏蒸後洗浴,等水溫降低後再洗,晚上將藥湯溫熱後再洗一次,連續七天內禁止性生活。
治療坐板瘡,用甘蔗皮燒成炭後,用香油調和塗抹(出自《家寶方》)。
治療竹衣乖(一種皮膚病),《經驗廣集》記載: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竹衣乖,皮膚沒有表面,膿血淋漓,赤剝楊梅(梅毒瘡),以及一切胎毒。使用煅燒過的爐甘石(用黃連汁淬三次,童便淬四次)一兩,黃柏(用豬膽塗抹後炙七次)、紫甘蔗皮燒成炭、孩兒茶、赤石脂各五錢,炒過的綠豆粉七分,冰片五分,一起研磨成粉末,先用麻油將雞蛋黃煎黑,取出雞蛋黃放涼,調和藥粉塗抹,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