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4)
卷八 (4)
1. 櫻桃核
山櫻桃
白話文:
山櫻桃
【氣味】 酸,溫。
【主治】 瀉痢、拘攣轉筋。
【用法】 五錢至一兩,煎服。
今人常用以洗疹瘄,服之亦發透瘄痘,以其得春氣早,而性熱善達表也。綱目不載,豈以發風熱故耶。逢原云:櫻桃核今人用以升發麻斑,力能助火,大非所宜,春夏時尤忌入藥。用山櫻桃核佳。
白話文:
現代人常在治療麻疹中使用櫻桃核,服用也能幫助麻疹或痘疹復發透發,因為它得春氣早,性質溫和,容易透過表皮。綱目沒記載櫻桃核,難道是因為會引起風熱嗎?逢原說,櫻桃核被現代人用來消除臉上的雀斑,力道能助長火氣,很不合適,尤其在春夏,更忌諱入藥。使用山櫻桃核更佳。
發麻疹瘄痘,滅斑痕凍瘃。
出痘喉啞,王永光方:用甜櫻桃核二十枚,砂鍋內焙黃色,煎湯服。
眼皮生瘤,醫學指南:櫻桃核水搽之,其瘤漸漸自消。
白話文:
麻疹、瘄痘、斑痕、凍瘃的治療方法。
對於出痘後喉嚨啞的情況,王永光方的方法是:用20枚甜櫻桃核,在砂鍋內烘焙至黃色,然後用它煎湯,飲用即可。
如果眼皮上長了腫瘤,《醫學指南》建議使用櫻桃核水塗抹,腫瘤會逐漸消失。
2. 山櫻桃
有毛,與櫻桃別是一種。
辛平味劣,止瀉腸癖,除熱調中。
白話文:
味道辛平,效果較差,能止瀉痢腸癖,清熱調和五臟。
3. 慄殼
綱目載其治反胃、消渴、瀉血,此外無他,不知其能解參之力,勝於萊菔,故急錄之。楊春崖驗方:解人參,栗子殼煎湯服之,良。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記載栗子殼可以治療反胃、消渴、瀉血,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記載,不知道它能解人參毒性,效果勝過萊菔,因此急忙記錄下來。楊春崖的驗方:食用人參後出現中毒反應,可用栗子殼煎湯服用,效果很好。
4. 刺菱
沙角
白話文:
沙角是一種植物,形狀圓潤,一端尖小,末端分成三個分叉。
乃小菱也。生杭西湖,里六橋一帶多有之,以其四角尖如針芒刺手,故名。春盡時,兒童採取入市貨賣。菱生水中,根苗與大菱不殊,其葉下有氣管,故其性通肝腎。凡一切病多忌生冷,惟此菱不忌,最能開胃生津。其菱大者如蠶豆,小者如黃豆,味絕鮮美,雖至秋老,亦不甚大,蓋地土使然,誠水仙佳種也。
白話文:
這是小菱角。生長在杭州西湖,六橋一帶有很多。因為它的四個角尖銳如針,讓人摸起來刺手,所以得名為「小菱角」。到了春末,小孩子們就會採摘小菱角,拿到市集上賣。小菱角生長在水中,根莖與大菱角沒有什麼不同,它的葉子下面有氣管,所以它的特性是連接肝臟和腎臟。一般來說,所有的病大多忌諱生冷的食物。但只有小菱角是不忌諱的,它最能開胃生津。小菱角大的像蠶豆,小的則像黃豆,味道非常鮮美,即使到了秋天老了,也不會長得很大,這可能是因為當地的土質關係。它真是水仙中的最佳品種啊!
,陳淏花鏡:一種最小而四角有刺者,曰刺菱,野生,非人所植,花紫色,人曝其實為菱米,可以點茶。
白話文:
陳淏所著的《花鏡》中記載:菱角中有一種最小的,而且四角帶有刺,叫做刺菱。它屬於野生植物,不是人工種植的。它的花是紫色的,人們把它的果實曬乾後做成菱米,可以用來點茶。
味甘鮮,性平無毒,生食補脾健胃,止渴生津,平肝氣通腎水,益血消食。老者煎食,健脾止泄痢。
根,利水通淋。
白話文:
根部有通利水道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通暢。
5. 沙角
乃菱中一種小者,只兩角,臨平湖一帶多產之。出嘉興者,名餛飩青,以其似餛飩也,較他菱體小味甘。沙角較餛飩菱尤小,色紅,味甘異常。
白話文:
菱角中有一種小型的,只有兩個角,在臨平湖一帶有很多。產自嘉興的,叫做餛飩青,因為它像餛飩而得名,比其他菱角體積小,味道甘甜。沙角比餛飩菱更小,呈紅色,味道極其甘甜。
味甘平,大補脾土,不滯氣。餛飩青性寒,生食解積暑煩熱,生津;煮食健脾和胃益氣。(花鏡云:遲熟而甘肥者,名餛飩菱。藥性考:餛飩沙角生熟俱得,老則甘香,補中益氣,生者解酒,能壓丹石。)
白話文:
餛飩味甘性平,能大補脾胃,不會造成氣滯。餛飩草性寒,生食可以解暑熱煩渴,生津止渴;煮食可以健脾和胃益氣。(《花鏡》中說:晚熟而味甘肥厚的,叫做餛飩菱。藥性考:餛飩沙角生吃熟吃都可以,老的甘甜馨香,可以補中益氣,生的可以解酒,能壓制丹石藥物的毒性。)
6. 烏欖仁
出廣東。今果肆皆有市者,皮黃黑色,肉白,有文層疊如海螵蛸狀,酒筵中以為豆籩食品。
白話文:
出產於廣東省。如今在各地的水果市場裡都有得賣,外皮是黃黑色的,果肉是白色的,果肉上有像海參一樣層疊花紋,在宴席上用它做成豆漿類食品。
綱目集解下云:烏欖青黑,肉爛而甘,取肉捶碎放干,自有霜如白鹽,謂之欖醬。其子仁肥大,名欖仁。而主治所載,悉言白欖,即今常食之青果。又所載欖仁治吻燥者,亦指青果核中仁而言,非指烏欖仁也,今採嶺南果錄中補其遺。按粵志木語:橄欖有青、烏二種,閩人以白者名青果,粵中只名白欖,不曰青果也。
白話文:
綱目集解下說:烏欖青黑色,果肉柔軟香甜,把果肉搗碎晾乾,自然有像白鹽一樣的霜結在上面,叫做欖醬。欖核裡的仁很大,叫做欖仁。但是書中記載的藥效都說的是白欖,也就是現在經常吃的青果。書中記載欖仁治癒嘴脣乾燥的病症,是指青果核中的仁,而不是烏欖仁。現在採納嶺南果錄中記載的內容來補充它的不足。根據粵志木語記載:橄欖有青、烏兩種,福建人把白色的橄欖叫做青果,廣東只叫白欖,不叫做青果。
白欖利微,人少種焉。烏欖下番禺諸鄉皆種之,種至二年,其秧長八、九尺,必𫾔之乃結實,𫾔至三年而子小收,十年而大收矣。其樹本高而端直,多獨干,至頂乃布枝柯,有雌有雄,雄為主,雌為客,猶婦之歸於夫也。
白話文:
白欖利微,所以種植的人很少。烏欖在番禺諸鄉皆種之,種植後到第二年,其秧苗長到八、九尺後,必須修剪,纔可長果實。修剪至第三年纔可小收穫,而第十年的收穫才大。烏欖樹本體高大且端直,多為單幹,到樹頂才分出枝葉。烏欖樹有雌有雄,雄樹為主導,雌樹為依附,就像婦女歸於丈夫一樣。
予如棗大,長寸許,光無稜瓣,先生者下同,後生者上向,八、九月熟,梯子擊以長竿;或刻其干東寸許,納以紅鹽,則其干東子落,刻其干西或南北亦然,古詩所云紛紛青子落紅鹽也。烏欖子大肉厚,其性溫,故味澀甘。以溫水泡軟,俟紫脂浮起溢出,乃可食,水冷則生膠,熱則肌膚反實,故必溫水之和,乃醇其性,亦有婉諫之道焉。總二欖論之,白欖雄而烏欖雌,白屬陽而烏屬陰,陽故色白而行氣,陰故色紅而補血。
惟烏者陰,故有仁可食;白者陽,故仁小而不成,此其別也。
仁味甘淡,潤肺下氣補血,殺諸魚毒。
白話文:
白欖果實約如棗子大,長約一寸,果皮光滑沒有稜瓣,先成熟的在下面,後成熟的在上面,八、九月成熟,摘取時用梯子搭在樹上,用長竿敲打樹枝,或是在樹幹東面刻一道約一寸長的傷口,然後在傷口處放入紅色的鹽巴,這樣樹幹東面的果實就會掉下來,在樹幹的西面或南北面同樣刻傷口也可以,古詩說的「紛紛青子落紅鹽」就是這個意思。烏欖果實心大肉厚,有比較溫和的特性,所以味道微澀甘甜。用溫水將烏欖泡軟,等紫色的油脂浮起溢出,就可以吃了,如果水太冷,烏欖就會變成生膠;如果水太熱,就會讓皮膚變硬,所以一定要用溫和的水溫,才能中和它的特性,也像是婉轉勸諫的道理。總的來說,白欖是雄性,烏欖是雌性,白欖屬於陽性而烏欖屬於陰性,陽性所以果皮顏色是白色,有促進氣血流動的作用;陰性所以果皮顏色是紅色的,有補血的作用。
黑色果實為陰性,因此有仁可以食用;白色果實為陽性,因此仁小而無法形成,這是兩者的區別。
仁的味道甘甜而平和,可以潤肺、降氣、補血,以及解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