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草棉

小便血:劉羽儀經驗方:用棉花子炒枯存性,為末,熱火酒調服,服後在左腳大指節上有毛處,以豆大艾丸將火灸之,即止。

盜汗不止:劉氏驗方:棉子仁三四錢,每日煎湯一碗,空心服,三四日即止。腸風、腸紅下血垂危:德勝堂方: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錢,用天目芽茶四兩泡汁,將二味炒燥,入茶汁內復泡,又炒,如此數次,汁干為度,磨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下,三日立愈。治牙宣:蘭臺軌範:用棉花核煅灰擦。

,治吹乳:郎興祖方:棉花子一兩,打碎,酒水同煎服。治陰囊腎子腫大方:集驗:棉花子仁煎湯洗之,自愈。血崩:龔雲林萬病回春:用棉花子仁炒黃色,甘草,黃芩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下。又集驗良方:用陳椶、棉花子二味,燒灰存性,黃酒送下,即止。

虛怯勞瘵、久嗽吐血不止:集效方:棉花子不拘多少,童便浸一宿,為末,每服一錢,側柏葉湯下,諸藥不效,此方甚驗。酒調服,治血崩。集聽云:棉子仁止血不寒,凡血症及婦人經病帶下崩淋,醋炒七次用。心疼腹痛:集聽:用側柏葉米泔水浸三日,日易水一次,曬乾炒黑,棉子仁末一斤,配柏末八兩,如熱甚者對配。

,種子方:集聽:棉子仁淨肉四兩,燒酒拌曬三次,熟地二兩,枸杞一兩,菟絲子、破故紙、茯苓、山藥、陳皮、五味子、連翹、何首烏各一兩,蜜丸,鹽湯空心服四錢。痔漏管:周氏家寶方:棉花子仁炒,急性子炒,蓖麻子仁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空心好酒下,輕者半月,重者一月,管自退。出血不止:家寶方:棉花子燒灰存性,為末敷之。

崩帶:家寶方:陳蓮蓬燒灰存性五錢,棉花子肉燒灰存性三錢,共一服,無灰酒調下。

治痰火後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砂仁、骨碎補、枸杞子、續斷、牛膝各二兩,大蝦米四兩,菟絲餅四兩,用燒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兩。酒服完,將渣曬乾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二錢,酒送下。

打老兒丸:良朋彙集方:久服延年卻疾,棉花子一斤炒去殼,核桃肉四兩打爛,用小米麵打糊為丸,重三錢,滾湯服。

仙傳蟠桃丸:臥雲山人傳,大有補益,治諸虛百損。棉花子取淨仁,乾燒酒拌透,下用黃酒水平對,蒸一炷香,紅棗用黃酒煮熟,取淨肉,各一斤,歸身、牛膝、枸杞俱用酒浸,肉蓯蓉酒洗去泥用,山茱萸酒潤去核,菟絲子酒蒸成餅,白魚鰾麩炒成泡,白茯苓人乳拌蒸,故紙鹽水炒,熟地酒煮如飴,以上藥各四兩淨,巴戟酒洗去心,五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三錢,早晚酒水任意送下。

棉花子丸:年希堯集驗良方云:烏須暖腎種子,陽虛人宜此。用棉花子十數斤,用滾水泡過,盛入蒲包,悶一炷香取出,曬裂殼口,取仁,並去外皮,用淨仁三斤,壓去油淨,用火酒三斤泡一夜,取起,蒸三炷香曬乾;故紙一斤,鹽水泡一夜,炒乾;川杜仲一斤,去外粗皮,黃酒泡一夜,曬乾,薑汁炒去絲;枸杞子一斤,黃酒浸蒸曬乾;兔絲子一斤,酒煮吐絲為度,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

白話文:

草棉

小便出血:用棉花子炒至焦黃,研磨成粉,用熱酒調服,服藥後,在左腳大拇指關節處有毛髮的地方,用豆粒大小的艾條灸灼,即可止血。

盜汗不止:用棉花仁三到四錢,每日煎成一碗湯,空腹服用,三到四天即可見效。

腸風、腸紅下血危急:用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錢,用天目芽茶四兩泡水,將淮棉花核和槐米炒乾,再用茶水浸泡,反覆炒乾浸泡數次,直至茶水完全乾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酒送服,三日即可痊癒。

治牙痛:用棉花核煅燒成灰,擦拭患處。

治乳腺炎:用棉花子一兩,打碎,加酒水同煎服用。

治陰囊或睾丸腫脹:用棉花子仁煎湯洗患處,即可自癒。

血崩:用棉花子仁炒至黃色,與甘草、黃芩等分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黃酒送服。另有一方:用陳椶(注:需查證藥材)和棉花子兩種藥材,燒成灰,用黃酒送服,即可止血。

虛弱勞損、久咳吐血不止:用棉花子適量,浸泡在童尿中一夜,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側柏葉煎成的湯藥送服,其他藥物無效時,此方療效甚佳。亦可用酒送服,治療血崩。另有一方:棉花仁止血不傷正氣,凡出血症狀及婦女經期疾病、帶下、崩漏、尿頻等,可用醋炒七次後使用。

心疼腹痛:用側柏葉浸泡在米泔水中三日,每天換水一次,曬乾後炒黑,再與研磨成粉的棉花仁(一斤)和炒黑的側柏葉粉(八兩)混合,若疼痛劇烈則按比例增減用量。

種子方:用淨棉花仁四兩,用燒酒拌勻,曬三次,再與熟地二兩、枸杞一兩、菟絲子、破故紙、茯苓、山藥、陳皮、五味子、連翹、何首烏各一兩,製成蜜丸,空腹用鹽湯送服四錢。

治痔漏:用炒過的棉花子仁、炒過的急性子(注:需查證藥材)和炒過的蓖麻子仁,各等分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好酒送服,病情輕者半月,病情重者一月,痔漏即可自行消退。

出血不止:將棉花子燒成灰,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崩漏帶下:用陳蓮蓬燒成灰五錢,棉花子仁燒成灰三錢,混合服用,用無灰酒送服。

治痰火導致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用核桃仁、棉花子仁、炒過的杜仲、巴戟、砂仁、骨碎補、枸杞子、續斷、牛膝各二兩,大蝦米四兩,菟絲餅四兩,用燒酒二十斤煎煮服用。老年人可再加附子、肉桂各一兩。藥酒服用完畢後,將藥渣曬乾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

打老兒丸:將棉花子一斤炒去殼,核桃肉四兩打爛,用小米麵調成糊狀製成藥丸,每丸重三錢,用滾水送服,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祛病強身。

仙傳蟠桃丸:用淨棉花仁、紅棗肉各一斤,歸身、牛膝、枸杞(酒浸)、肉蓯蓉(酒洗)、山茱萸(酒潤去核)、菟絲子(酒蒸成餅)、白魚鰾(麩炒成泡)、白茯苓(人乳拌蒸)、破故紙(鹽水炒)、熟地(酒煮如飴),巴戟(酒洗去心,五兩),各藥材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細粉,煉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早晚用酒水送服。

棉花子丸:用棉花子十幾斤,滾水泡後,裝入布袋悶一炷香取出,曬乾裂殼,取出仁,去除外皮,取淨仁三斤,壓榨去油,用火酒三斤浸泡一夜,取出蒸三炷香曬乾;再用故紙一斤(鹽水泡一夜,炒乾)、川杜仲一斤(去粗皮,黃酒泡一夜,曬乾,薑汁炒去絲)、枸杞子一斤(黃酒浸蒸曬乾)、兔絲子一斤(酒煮至吐絲)混合,研磨成粉,製成蜜丸,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到三錢。

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醫療建議。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中藥。 很多藥材名稱需要專業人士辨認,部分藥材在現代中藥材中可能已經不再使用或名稱有所變動,需謹慎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