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5)

1. 神黃豆

緬豆,回回豆,青花豆,真寧豆

池北偶譚:產滇之南徼西南夷中,形如槐角子,視常豆稍巨,用筒瓦火焙,去其黑殼,碾末,白水下之,可永除小兒痘毒。服法:以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為期,半歲每服半粒,一歲每服一粒,一歲半每服一粒半,遞至三歲服三粒,則終身不出矣;或曰,按二十四氣服之,以二十四粒為度;或云,水畢閉日服之。珍異藥品云:出雲南近西地方,痘將發未發時,用神黃豆連殼焙炒燥,用豆研細水服。

,本經逢原云:神黃豆產緬甸,形如槐子,近時稀痘方用之,一陽日用清水磨服。痘學真傳云:神黃豆出雲南,能稀痘,生、熟各一粒,甘草湯咀服。寧陽張琰種痘新書云:凡痘自胸以上自臍以下俱有,而中間一截全無者,名兩頭痘,此氣血不能貫通上下,而腰臍之間為寒毒凝滯也,若不急治,七日之後,必變灰白之症矣。

見點時,急用生耆、當歸、赤芍、桔梗、防風、荊芥、厚朴、續斷、白芷、山楂、木通、神黃豆三十粒,服此中間方有痘,乃可無虞。

南詔備考:普洱府及永昌府皆出。神黃豆能稀痘,青花豆可治瘡。有客帶滇產神黃豆來,其形如細竹筒,長可三、四寸,搖之有聲,其中如竹節,片片相疊,剖出如棋子樣,白色包裹,中含一豆,黃色光亮,形如瓠子,中有線痕,堅實而扁,服之解痘毒。

按:神黃豆有二種,百草鏡云:出雲南普洱府,又四川亦產,莢如連翹略短,內有豆,微紅色;產雲南者,形如槐角子,比蠶豆略大,瓦上焙乾,去外黑殼用,二種形狀不同,系地土所產各別,然其稀痘解毒之性則一也。

,寶笈方:痘將出時,用神黃豆,按一歲一粒,剝去外殼並內皮,將瓦焙熟一半,留生一半,芫荽湯調服,毒重者稀,毒輕者更稀,十餘歲者,亦不過七粒;尚未出痘者,亦如法以水調服之,竟不出痘,宜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日。

白話文:

神黃豆,又名緬豆、回回豆、青花豆、真寧豆。

這種豆子產於雲南南部與西南邊境,外形像槐樹的果實,比一般的豆子稍大。將它用瓦片烘烤,去掉黑色的外殼,磨成粉末,用白開水服用,可以永久去除小孩的痘毒。服用方法是:每月初二和十六為服藥期,半歲大的嬰兒每次服用半粒,一歲的服用一粒,一歲半的服用一粒半,以此類推,到三歲時服用三粒,就可以終身不再長痘。也有人說,應該按照二十四節氣來服用,每次服用二十四粒。還有人說,應該在水氣收斂的日子服用。

這種豆子產於雲南靠近西邊的地方,當痘瘡將要發作但還沒完全發作的時候,可以用神黃豆連同外殼一起烘炒乾燥,磨成細粉,用水沖服。

《本經逢原》記載,神黃豆產於緬甸,外形像槐樹的果實。近代用它來治療痘瘡,在陽氣旺盛的日子用清水磨服。

《痘學真傳》說,神黃豆產於雲南,可以稀釋痘毒。生豆和熟豆各一粒,用甘草湯咀嚼服用。

《寧陽張琰種痘新書》提到,痘瘡會長在胸部以上和肚臍以下,而中間部分卻沒有,這叫做兩頭痘。這是因為氣血無法上下貫通,導致腰部和肚臍之間寒毒凝滯。如果不及時治療,七天後一定會變成灰白色的痘瘡。當痘疹剛出現時,要趕緊用黃耆、當歸、赤芍、桔梗、防風、荊芥、厚朴、續斷、白芷、山楂、木通和神黃豆三十粒一起服用。這樣中間部位才有可能長出痘瘡,才能不用擔心病情惡化。

《南詔備考》記載,普洱府和永昌府都出產神黃豆。神黃豆可以稀釋痘毒,青花豆可以治療瘡。曾有客人帶來雲南產的神黃豆,它的外形像細竹筒,長約三、四寸,搖動時有聲音,內部像竹節一樣,一片片疊在一起。剖開後像棋子一樣,有白色的包裹,中間有一粒豆子,黃色發亮,外形像葫蘆,有線狀的痕跡,堅硬而扁平,服用可以解除痘毒。

總結來說,神黃豆有兩種,根據《百草鏡》記載:一種產於雲南普洱府,另一種產於四川,它的豆莢像連翹,但稍短,內部有豆子,顏色微紅;產於雲南的豆子,外形像槐樹的果實,比蠶豆略大,在瓦片上烘乾,去掉外面的黑殼後使用。這兩種豆子外形不同,是因產地不同而造成的,但它們稀釋痘毒、解除毒性的功效是一樣的。

《寶笈方》記載,當痘瘡快要發作時,用神黃豆,按照一歲服用一粒的劑量,剝去外殼和內皮,將一半用瓦片烘熟,留一半生的。用芫荽湯調服。如果痘毒嚴重,痘疹就會稀疏;如果痘毒輕微,痘疹會更稀疏。十幾歲的人,服用量也不超過七粒。如果還沒長過痘瘡,也按照這種方法用水調服,可以避免長痘。適合在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節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