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9)
卷十 (9)
1. 蟶殼
綱目蟶條止載其肉,云治冷痢,補蓐勞,不及其殼之功用。
白話文:
綱目條目中只記載了蟶肉,說它能治療虛寒泄瀉,補養產後體虛,卻沒有提及它的殼的功效。
治喉風急痹,萬選方:用蟶殼置瓦上,日曬夜露,經年取下,色白如雪,搗細,水漂淨末,曬乾,同冰片吹喉,專治咽喉一切急症,立愈。
白話文:
治療喉嚨疼痛、呼吸急促的急性疾病,有萬無一失的食療偏方:
- 將蟶殼放在瓦片上。
- 白天曬太陽,夜晚淋露水,如此一年。
- 將曬後蟶殼取出,此時蟶殼呈現白色如同白雪。
- 將蟶殼搗碎,用水將雜質漂洗乾淨,取其細末後晾乾備用。
- 將冰片和蟶殼細末混合,用來噴喉嚨。
- 這個偏方專治咽喉一切急症,效果立竿見影。
2. 海螄
杭州府志:海螄,杭俗立夏以為應時之味,以花椒灑之,麻油拌食。從新云:比螺螄身細而長,殼有旋紋六七屈,頭上有靨,春初蜒起,碇海崖石壁,海人設網於下,一掠而取,治以鹽酒椒桂。按:海螄有大如指長一二寸許者,名釘頭螺,溫臺沿海諸郡多有之。海螄螺生海塗中,立夏後,有人見其群變為虻,今人所稱豆娘是也。
白話文:
杭州府志:海螄,杭州的民間習俗,在立夏時以其作為時令美味。食用時會灑上花椒、麻油拌食。從新雲:海螄的體型比螺螄長而細,殼上有六七道螺旋紋,頭上有酒窩,年初時產出,會聚集在海崖石壁上。海邊的人會在下面設置漁網,一舉捕捉。並以鹽、酒、花椒、桂皮來烹飪。另外,還有一種海螄長約一至二寸,像手指一樣大小,名為釘頭螺,在溫臺沿海各地區都有分佈。海螄螺生長在海邊的泥塗中。到了立夏之後,有人看到它們成羣地變成虻,這也就是現今俗稱的豆娘。
或云,此螺能跳丈許,蓋遷其處。此物又能食蚶。明州奉化多蚶田,皆取苗於海塗種之,久則自大,時田者不時耨視,恐有海螄苗,蓋蚶不畏他物,惟畏海螄,蚶田中一有此物,蚶無遺種,皆被其吮食盡。玉環出者大如指,名釘頭螺。
白話文:
還有人說,這種螺能跳到一丈多高,大概是為了遷移到別的地方。這種生物還能吃蚶。明州奉化有許多蚶田,都從海灘上採苗種下,時間久了自然會長大,經常管理田地裡的人如果沒有及時除草察看,就恐怕會有海螄的苗,因為蚶不怕其他東西,只怕海螄,蚶田中只要有一隻這種生物,蚶就沒有留下的種子,全都被它吸食殆盡。玉環出產的螺像手指頭那麼大,叫釘頭螺。
鹹寒,治瘰癧結核,能降鬱氣。
闢蛆,云客傳方:立夏日食海螄後,以殼七枚,勿令人見,撒廁中或馬桶內,暑日不生蛆蟲,頗驗。
白話文:
驅蟲:寇雲客傳授的偏方:立夏那一天,吃完海螄後,把7個殼收好,不要讓別人看到,放入廁所或馬桶中,在炎熱的夏季就可以驅逐蛆蟲了,非常靈驗。
3. 吐鐵
沈云將食物本草曰:吐鐵,海中螺屬也,大如指中,有腹如凝膏白,其殼中吐膏,大於本身,光明潔白可愛,姑蘇人享客,佐下酒小盤,為海錯上品,一名麥螺,一名梅螺。產寧波者,大而多脂,餘姚者不及;生食之令人頭痛,土人以鹽漬之,去其初次涎,便縮可食。海味索隱曰:土鐵一名泥螺,出寧波南田者佳,五月梅雨後收制。
白話文:
沈雲在《將食物本草》中記述,吐鐵是海生軟體動物,螺類的一種,形狀像手指那麼大,螺腹有白色的膏狀物質凝結在一起,裡面有膏狀物質流出來,比螺殼本身還要大,膏體明亮潔白讓人愛不釋手。姑蘇人招待客人時,把它作為下 酒菜擺放小盤上,是海產佳品之一,別名為麥螺或梅螺。產地在寧波的吐鐵體型較大且富含油脂,餘姚的吐鐵就不如寧波的好;生吃吐鐵讓人頭痛,當地人會用鹽將它醃製起來,去除第一次流出的涎液後,縮小後就可以吃了。《海味索隱》中說,土鐵又叫泥螺,出產在寧波南田的泥螺品質最好,五月梅雨後收集起來加工。
,會稽志:吐鐵歲時含以沙,沙黑似鐵,至桃花時,鐵始吐盡。見只編云:九月可食,蓋此物產泥塗,以泥為食,八月至九月不復食泥,吐白脂,晶瑩塗上,比他月出者佳。福州府志:吐鐵為海錯上品,色青,外殼亦軟,肉黑如鐵,吐露殼外,人以醃藏糟浸,貨之四方。別有小如綠豆者,桃花時方有,名桃花吐鐵。
白話文:
會稽志:吐鐵每年此時含沙,沙子黑色像鐵,到了桃花盛開的時候,鐵才吐盡。見只編中說:九月可以食用,這種生物生長在泥塗中,以泥為食,從八月到九月不再吃泥,吐出白色晶瑩的脂肪,比其他月份生產的更好。福州府志:吐鐵是海產品中的上品,顏色是青色,外殼也很軟,肉是黑色的像鐵,吐出殼外,人們用醃藏在糟(酒糟)中,貨賣到各地。另外還有一種吐鐵像綠豆那麼小,只有在桃花盛開時纔有,名叫桃花吐鐵。
產泉州者,名曰麥螺。楷弟觀頤錄云:吐鐵出海寧者,無脂多泥,肉韌不堪食。出寧波者,極大,多脂無泥,肉脆,水洗三次,用甜生白酒浸半日,待鹽味出,換白酒釀,加燒酒或單用燒酒浸亦可,必多入白糖,藏久不壞。柑園小識;吐鐵生海中,微似扁螺,殼薄而白,肉青黑色,大者多脂,以鹽漬之,可以致遠。
甘酸鹹寒,補肝腎,益精髓,明耳目。
白話文:
在泉州生產的一種牡蠣,叫做麥螺。《楷弟觀頤錄》中記載:出產於海寧的吐鐵牡蠣,沒有油脂,泥土很多,肉質堅韌,不好吃。出產於寧波的吐鐵牡蠣,體型非常大,油脂多,沒有泥土,肉質鮮嫩。用清水沖洗三次,用甜味的新鮮白酒浸泡半天,等到鹽味被泡出來,換上白酒浸泡,也可以加入燒酒或單獨使用燒酒浸泡。一定要加入大量的白砂糖,這樣可以長期儲存而不壞。《柑園小識》中記載:吐鐵牡蠣生長在海中,形狀略微像扁螺,外殼薄而呈白色,肉質青黑色,體型大的牡蠣油脂多,用鹽醃漬後,可以運送到遠方。
甘酸鹹寒,補益肝腎,滋養精髓,明亮耳目。
按:吐鐵色青,得甲木之氣,以斥鹵為食,不復他食,更得土之餘潤而生脂膏,八九月不食土者,以秋金盛而木氣衰,故吐泥而不食,其能補肝腎益精髓,亦猶脾土得養,化津液上升,而並及耳目也;東璧以蓼螺為泥螺,味酸入肝,二物形質不同,性味亦異,則強合為一,誤矣。
白話文:
註解:排泄物的顏色泛青,就是甲木之氣,以鹵水作為食物,不再吃別的食物,再得到土的剩餘滋潤,而形成油脂。八月和九月不吃土,是因為秋季金氣旺盛,而甲木的氣衰弱,所以排出泥漿且不吃東西,它能補益肝腎,滋補精髓,也像脾土得到滋養,將津液化生為精氣上升,而滲透於耳目;東璧認為蓼螺是泥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蓼螺味道酸而入肝,這兩種東西的形狀和性質不同,藥性也不相同,故強行混為一談,是錯誤的。
此物又能潤喉燥生津,予庚申歲二月,每患燥火,入夜喉咽乾燥,舌枯欲裂,服花粉生津藥,多不驗,一日市吐鐵食之,甘,至夜咽乾亦愈,可知生津液養脾陰之力大也。
白話文:
這種花粉能潤喉止渴、生津止燥。庚申年二月,我常患有燥熱之症,到了晚上喉嚨乾燥,舌頭乾裂,服用了很多生津止渴的藥物,效果都不明顯。有一天,我在市場上吃了鐵鏽,味道很甜,到晚上喉嚨乾燥的癥狀也好了。由此可知,生津液養脾陰的力量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