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21)
卷八 (21)
1. 腐
落頭疽,慈惠小編:用壁上蟢子五、六隻,腐皮包好,吃完即愈。
冷嗽,劉羽儀驗方:干豆腐衣燒灰存性,為末,熱陳酒調下,吃四五十張即愈。
水臌脹,種福堂方:陳芭蕉扇去筋、燒灰存性五分,千金子去油殼二分五釐,滑石二分,共為細末,以腐衣包,滾水送下,十服愈。
腐乳,一名菽乳,以豆腐醃過,加酒糟或醬制者。味鹹甘、性平,養胃調中。
腐巴,此即腐漿鍋底所結焦巴也。入藥曬焙研末,或生搗作丸,皆可用。藥性考名鍋炙,開胃消滯逐積。
治淋濁、補血,慈航活人書有五效丸:用豆腐鍋巴一兩,加川連一錢,同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赤帶,蜜糖滾水吞下;白帶,砂糖湯下;熱淋尿血,白湯下;腸風下血,陳酒下。
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以布拭乾,用前末藥(即川連、腐巴粉末丸時留一半),真麻油調搽,干則再塗,三、四次自愈。
翻胃,神方珍記:用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錢,沙糖湯調服,白湯下。
痢疾,神方珍記:陳冬米炒、豆腐鍋巴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空心白湯調服二、三錢,服後宜餓半日,自愈。
腐泔,即豆腐所瀝下之水也。藥性考云:豆腐有鹽滷點者,有石膏點者,俱能清熱。
性清涼,能通便下痰,通癃閉,洗衣去垢膩。
麻腐,乃胡麻小粉所造者,味甘性平,潤肌滑腸。
解毒,蔣儀藥鏡滋生賦云:麻腐豆粉,清腸清胃。
白話文:
[腐]
落頭疽:用牆上壁虎五、六隻,用腐爛的皮包好,吃完就好了。
冷咳:用乾豆腐皮燒成灰,研成粉末,用熱黃酒調服,吃四五十張(指藥量單位,非字面意思)就好了。
水腫:用陳舊的芭蕉扇(去除筋脈後)燒成灰五分,千金子(去除油殼)二分五釐,滑石二分,研成細末,用腐爛的衣物包好,用滾水送服,十劑痊癒。
腐乳:又名菽乳,是用豆腐醃製,再加入酒糟或醬料製成。味道鹹甜,性平,能養胃和中。
腐巴:就是豆腐漿鍋底結成的焦巴。入藥使用時,曬乾研磨成粉,或生搗成丸,都可以使用。藥性記載為鍋炙,能開胃、消食積。
治療淋濁、補血的五效丸:用豆腐鍋巴一兩,川連一錢,搗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赤帶用蜂蜜滾水送服;白帶用砂糖水送服;熱淋尿血用白開水送服;腸風下血用陳年黃酒送服。
血風瘡:先用豆腐的廢水清洗患處,擦乾後,用之前剩下的川連、腐巴粉末丸藥,用麻油調勻塗抹,乾了再塗,塗抹三、四次即可自癒。
嘔吐:用豆腐鍋巴(黃色最佳),炒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糖水或白開水送服。
痢疾:用陳年糯米炒熟,與豆腐鍋巴等量,研磨成細粉,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二、三錢,服藥後應禁食半天,即可自癒。
腐泔:就是豆腐瀝下的水。藥性記載:無論用鹽滷或石膏點制的豆腐,其廢水都能清熱。
豆腐廢水性清涼,能通便、化痰,通利小便,也能用來洗衣去污垢。
麻腐:是用芝麻粉製成的豆腐,味道甘甜,性平,能滋潤肌膚,潤腸通便。
解毒:麻腐豆粉能清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