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17)
卷八 (17)
1. 蠶豆殼
治癧𤶱行篋檢秘:用油鹽蠶豆殼一鍾,麻油浸一周時,取起,將豆殼瓦上焙研為末,麻油調搽患處,立愈。
膈食,指南云:用蠶豆磨粉,紅糖調食,數次即愈。
小便久日不通,難忍欲死,慈航活人書:蠶豆殼三兩煎湯服之。如無鮮殼,取干殼代之。
黃水溜瘡,毛世洪經驗集云:凡大人小兒頭面黃水瘡,流到即生,蔓延無休者,用蠶豆殼炒成炭,研細,加東丹少許,和勻;以真菜油調塗,頻以油潤之,三日即愈。
治漏,種福堂方:用炒熟蠶豆殼磨末,每服三、四錢,加沙糖少許,調服。
禿瘡,張卿子外科秘方:用鮮蠶豆搗如泥,塗瘡上,干即換之,三、五次即愈。如無鮮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搗敷亦效。
吐血,張卿子方:以新蠶豆殼四、五年陳者炒,煎湯飲之,即愈。
天泡瘡,蠶豆黑殼,燒灰存性,研末,加枯礬少許,菜油調敷,一次即愈。
藥性考云:蠶豆苗,能醒酒。
白話文:
蠶豆殼
治療瘰癧(淋巴結結核):取一鍾蠶豆殼用油鹽拌勻,浸泡在麻油中一週後取出,將豆殼放在瓦片上焙乾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很快就會痊癒。
治療膈食(食道阻塞):將蠶豆磨成粉,用紅糖調和食用,吃幾次就會好轉。
治療小便不通:用三兩蠶豆殼煎湯服用,如果沒有新鮮的蠶豆殼,可以用乾燥的蠶豆殼代替。
治療黃水瘡:大人小孩頭臉上的黃水瘡,會擴散蔓延難以停止,將蠶豆殼炒成炭,磨成細末,加入少許東丹(鉛丹),混合均勻,用真菜油調和塗抹,要經常保持滋潤,三日即可痊癒。
治療漏(瘡瘍流膿不止):將炒熟的蠶豆殼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四錢,加入少許砂糖調和服用。
治療禿瘡(頭癬):將新鮮蠶豆搗爛如泥,塗在瘡上,乾了就換,塗三、五次就會痊癒。如果沒有新鮮的蠶豆,可以用乾蠶豆泡發後搗爛敷用,也有效果。
治療吐血:將存放四、五年的新蠶豆殼炒過後,煎湯服用,即可痊癒。
治療天皰瘡:將蠶豆黑殼燒成灰,保留藥性,磨成粉末,加入少許枯礬,用菜油調和敷在患處,一次就會痊癒。
《藥性考》記載:蠶豆苗可以解酒。
2. 醬油
糟油
以面豆拌罨成黃,鹽水漬成之。伏造者味厚,秋油則味薄,陳久者入藥良。
味鹹性冷,殺一切魚肉菜蔬蕈毒,塗湯火傷,多食發嗽作渴。
解食癧作脹,以陳年醬油飲少許,即消。
中輕粉毒,以三年陳醬油化水頻漱之(集簡方)。
白話文:
將黃豆磨成粉,與酒糟混合後覆蓋發酵至變黃,再用鹽水浸泡製成。在夏天釀造的醬油味道濃郁,秋天釀造的則味道較淡薄,存放很久的陳年醬油藥用價值較高。
味道鹹,屬性寒涼,能解魚肉、蔬菜、菇類等食物中毒素,塗抹於燙傷、火傷處有效。但吃太多會引起咳嗽、口渴。
能緩解因食物引起的瘰癧(淋巴結腫大)和腹脹,飲用少量陳年醬油即可消解。
若是輕微的輕粉(水銀)中毒,可用存放三年的陳年醬油化水,頻繁漱口(出自《集簡方》)。
3. 糟油
藥性考:摩風瘙腰膝痛,開胃暖臟,止嘔噦,解蔬菜毒。
白話文:
糟油的藥性考證:可以用來擦拭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皮膚搔癢、腰部和膝蓋的疼痛,還能幫助打開胃口、溫暖內臟,可以止住嘔吐和噁心,並且能化解蔬菜的毒性。
4. 腐
漿、沫、渣、皮、乳、鍋巴、泔水、麻腐
瀕湖綱目於豆腐集解注:腐皮堪入饌,而漿乳皆遺之。又胡麻亦可作腐,綱目胡麻條亦遺之。今悉為補,概名曰腐。
腐漿,味甘微咸,性平,清咽祛膩,解鹽滷毒;藥性考云:味甘微苦,性涼,清熱下氣,利便通腸,能止淋濁,銀杏研漿。
傷寒十日不汗張卿子妙方:用未點豆腐漿一大碗,調好白蜜熱服,即出汗愈,神效。腳氣腫痛難走者,熱豆腐漿加松香末搗勻敷,過夜即好行走,永無後患。大便下血,古今良方:荸薺一斤或半斤,豆腐漿不沖水者一大碗,將腐漿頓極熱,搗荸薺汁,乘熱衝入飲之。
鹽哮,救生苦海:用豆腐漿點糖少許,日日早服一碗,不間斷,過百日自愈。
治黃疸,劉羽儀驗方:每日空心冷吃生豆腐漿一碗,吃四、五次自愈,忌食生蘿蔔。
痰火吼喘,經驗廣集:飴糖二兩,豆腐漿一碗,煮化頓服愈。
治勞及自汗,回生集方:用黑豆掏淨,磨成腐漿,鍋內熬熟,結成皮,每食一張,用熱黑豆漿送下,即效。凡人每日清晨吃黑豆腐漿,大有補益,可以免勞病之患。
肺癰肺痿,用芥菜滷陳年者,每日將半酒杯沖豆腐漿服,服後胸中一塊必塞上塞下,塞至數次,方能吐出惡膿,日服至愈。
血崩,不藥良方:生豆腐漿一碗,生韭菜汁半碗,空心服一、二次。
五妙湯治產後並弱症,郁文虎傳方:用頭鍋腐漿一碗,腐皮一張,生雞蛋一個打碎,衝入漿內,再加圓眼肉十四枚、白糖一兩,入漿內滾服,五更空心食。
陳廷慶雲:豆腐漿入陰分,瀉火通淋濁,凡淋症用六一散沖腐漿食,最妙。五更沖雞蛋、白糖點服,寧嗽補血。粵人以腐漿煮粥食,名甜漿粥,大能補虛羸。
腐沫,即豆腐泔水上結沫是也。治鵝掌癬,生手掌及足掌,層層剝皮,血肉外露,此沫熱洗即愈。
腐渣,此造豆腐所剩之渣,人以飼豬,入藥須用生腐渣。
治一切惡瘡、無名腫毒,神效。不藥良方:用豆腐渣在砂鍋內焙熱,看紅腫處大小,量作餅子貼上,冷即更換,以愈為度。
大便下血,古今良方:用不見水豆腐渣炒黃,清茶調服,即愈。
治臁瘡、裙邊瘡,爛臭起沿;養素園方:生豆腐渣捏成餅,如瘡大小,先用清茶洗淨,絹帛拭乾,然後貼上,以帛纏之,一日一換,其瘡漸小,肉漸平,此費啟彰親試有效之方也,又可敷腳蛀。
腳上皮蛀生水孔而皮濕爛者,不藥良方:豆腐渣貼三日即愈,不要落生水。
腸風下血,慈航活人書:雪花菜即豆腐渣,用未曾濾出漿者,帶水鍋內炒燥,為末,每服三錢,紫血塊者,白糖湯下;紅血塊者,砂糖湯下,日三次,雖遠年垂危者,服之神效。
腐皮,味甘性平,養胃、滑胎、解毒。
小兒遍身起羅網蜘蛛瘡,臊癢難忍,仁惠編:用豆腐皮燒存性,香油調搽,自愈。
落頭疽,慈惠小編:用壁上蟢子五、六隻,腐皮包好,吃完即愈。
冷嗽,劉羽儀驗方:干豆腐衣燒灰存性,為末,熱陳酒調下,吃四五十張即愈。
水臌脹,種福堂方:陳芭蕉扇去筋、燒灰存性五分,千金子去油殼二分五釐,滑石二分,共為細末,以腐衣包,滾水送下,十服愈。
腐乳,一名菽乳,以豆腐醃過,加酒糟或醬制者。味鹹甘、性平,養胃調中。
腐巴,此即腐漿鍋底所結焦巴也。入藥曬焙研末,或生搗作丸,皆可用。藥性考名鍋炙,開胃消滯逐積。
治淋濁、補血,慈航活人書有五效丸:用豆腐鍋巴一兩,加川連一錢,同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錢,赤帶,蜜糖滾水吞下;白帶,砂糖湯下;熱淋尿血,白湯下;腸風下血,陳酒下。
血風瘡,先將豆腐泔浸洗去靨;以布拭乾,用前末藥(即川連、腐巴粉末丸時留一半),真麻油調搽,干則再塗,三、四次自愈。
翻胃,神方珍記:用豆腐鍋巴,黃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錢,沙糖湯調服,白湯下。
痢疾,神方珍記:陳冬米炒、豆腐鍋巴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空心白湯調服二、三錢,服後宜餓半日,自愈。
腐泔,即豆腐所瀝下之水也。藥性考云:豆腐有鹽滷點者,有石膏點者,俱能清熱。
性清涼,能通便下痰,通癃閉,洗衣去垢膩。
麻腐,乃胡麻小粉所造者,味甘性平,潤肌滑腸。
解毒,蔣儀藥鏡滋生賦云:麻腐豆粉,清腸清胃。
白話文:
腐漿
味道甘甜帶點鹹味,性質平和,可以清爽喉嚨、去除油膩,並解鹽滷的毒性。藥性方面,認為它味甘帶點苦,性質偏涼,能清熱降氣,幫助排便、通暢腸道,還能止住淋病或小便混濁。銀杏磨成漿也具備類似功效。
過去有個治療傷寒的妙方,將未點過的豆腐漿一大碗,加入白蜜攪勻熱服,就能發汗痊癒,效果顯著。腳氣腫痛難以行走時,熱豆腐漿加入松香末搗勻敷在患處,過一夜就能正常行走,而且不會再復發。如果大便帶血,將荸薺搗汁,倒入極熱的未沖水豆腐漿中飲用,也是有效的古老良方。
鹽哮(一種氣喘)的治療方法,是每天早晨喝一碗加了少量糖的豆腐漿,持續百日就能痊癒。
治療黃疸,可以每天空腹喝一碗冷的生豆腐漿,每天喝四、五次就能痊癒,但要忌吃生蘿蔔。
痰火引起的吼喘,可以用飴糖二兩加入豆腐漿一碗煮化後一次喝完。
治療勞病和自汗,將黑豆磨成漿後熬煮,結成皮後吃一張,再用熱黑豆漿送下,效果很好。每天早上喝黑豆腐漿,對身體很有益處,可以預防勞病。
肺癰或肺痿,每天用半小杯陳年芥菜滷沖服豆腐漿,服用後胸口會有阻塞感,反覆幾次後就能吐出膿液,持續服用直到痊癒。
血崩時,空腹喝一碗生豆腐漿和半碗生韭菜汁,喝一、兩次就能見效。
產後或身體虛弱,可以用第一鍋的腐漿一碗,腐皮一張,打入一顆生雞蛋,再加入十四顆龍眼肉和一兩白糖,煮滾後空腹食用。
豆腐漿可以進入陰部,能瀉火、通淋病,如果患有淋病,用六一散沖豆腐漿服用,效果最好。早上空腹用雞蛋和白糖沖豆腐漿食用,可以止咳補血。廣東人會將豆腐漿煮成粥食用,稱為甜漿粥,可以補虛弱。
腐沫
指的是豆腐泔水上面結的泡沫。可以用來治療手掌和腳掌的鵝掌癬,這種癬會使皮膚層層剝落,露出血肉,用腐沫熱洗就能痊癒。
腐渣
是製作豆腐剩下的渣滓,一般人會用來餵豬,但入藥必須用生的腐渣。
能治療各種惡瘡和不明原因的腫毒,效果很好。將豆腐渣在砂鍋中焙熱,敷在紅腫處,冷了就更換,直到痊癒。
如果大便帶血,將沒有沾水的豆腐渣炒黃,用清茶沖服即可痊癒。
治療臁瘡(小腿慢性潰瘍)或裙邊瘡(位於腳踝附近的潰瘍),可以用生豆腐渣捏成餅,敷在用清茶洗淨、擦乾的患處,用布包好,每天更換一次,瘡口會逐漸縮小、肉會逐漸平復。這也是經過費啟彰親身試驗有效的良方,也可以用來敷腳上的蟲蛀。
腳上因蟲蛀而生水孔、皮膚濕爛,可以用豆腐渣敷貼三天就能痊癒,但要避免碰到生水。
腸風下血,可以用沒濾過漿的豆腐渣,帶水炒乾後磨成粉末服用,如果是紫血塊,用白糖水送服;紅血塊,用紅糖水送服,每天三次,即使是重病垂危的人也能見效。
腐皮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可以養胃、幫助滑胎、解毒。
如果小孩子身上長滿像蜘蛛網狀的瘡,又癢又難忍,可以將豆腐皮燒成炭,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就能痊癒。
如果長了落頭疽(一種毒瘡),可以用五、六隻壁虎用腐皮包好吃下去就能痊癒。
如果冷咳,可以將乾豆腐衣燒成灰末,用熱陳酒調服,吃四、五十張就能痊癒。
治療水腫脹,可以用陳年芭蕉扇燒成灰末、千金子去油殼磨粉、滑石粉,三者混合,用腐衣包好,用滾水送服,服用十次就能痊癒。
腐乳
也叫菽乳,是將豆腐醃製後,加入酒糟或醬製成的。味道鹹甜,性質平和,可以養胃、調和腸胃。
腐巴
指的是豆腐漿在鍋底結成的焦巴。可以曬乾焙烤磨成粉末入藥,也可以搗成丸狀使用。藥性上稱為鍋炙,可以開胃、消除積食。
治療淋病、補血,有一個五效丸的配方:用豆腐鍋巴一兩,加入黃連一錢,搗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錢,如果帶血,用蜂蜜熱水吞服;如果帶白,用紅糖水送服;如果熱淋尿血,用白水送服;如果是腸風下血,用陳酒送服。
治療血風瘡,先用豆腐泔水浸洗去除污垢,用布擦乾,用前面剩下的藥粉(川連、鍋巴末),用麻油調和塗抹,乾了再塗,塗三、四次就能痊癒。
治療翻胃,用黃色的豆腐鍋巴炒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砂糖水或白開水沖服。
治療痢疾,將陳年冬米炒過、豆腐鍋巴兩種等分磨成細末,空腹用白開水沖服二、三錢,服用後宜餓半天,就能痊癒。
腐泔
指的是製作豆腐時瀝出的水。無論豆腐是用鹽滷點製還是石膏點製,都有清熱的功效。
性質清涼,能通便、化痰、通利小便,還可以洗衣去污。
麻腐
是用胡麻(芝麻)小粉製作的,味道甘甜,性質平和,能潤澤肌膚、滑利腸道。
可以解毒,中醫認為麻腐豆粉有清腸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