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 (27)
卷八 (27)
1. 天骷髏
此乃鄉野村中桑樹及屋籬上所掛霜打絲瓜也,其子名烏牛子。
治婦人白帶血淋,臌脹積聚,一切筋骨疼痛,並宜服之(汪連仕方)。
白話文:
這是鄉村中長著的桑樹,還有房子圍籬上掛著的霜打過的絲瓜,這個果實叫做烏牛子。
它可以用來治療婦女的白帶、血尿、腹部腫脹、積聚,以及所有的筋骨疼痛,應該要飲用。
2. 鬼骷髏
汪連仕云:乃殘老之向日葵,其子性烈,通氣透膿,合麝香、急性子搗爛為膏,貼臍,能落胎。
敏按:冬日桃園中有樹上乾枯殘桃,亦名鬼骷髏,與此名同物異。
白話文:
汪連仕說:向日葵是殘老的植物,它的果實性味辛熱,能夠疏通氣血、排膿。如果把它和麝香、急性子一起搗爛成膏藥,敷在肚臍上,可以墮胎。
註解:冬天的桃園中有一棵樹上乾枯凋零的殘桃,也叫「鬼骷髏」,而此物與「鬼骷髏」同名異物。
3. 白鼓釘
宦遊筆記:口外白鼓釘,即內地蒲公英,葉有鋸齒,婆娑鋪地,與內地生者迥殊。內地者,花早開單瓣;生沙漠者,花開於夏至前,宛似黃菊,一望燦然滿地,其蕊瓣重疊,顏色嬌媚,暮春草甫萌芽。口外啖此味,用之不竭,不啻春韭秋菘也。採食之,清火,亦為通淋妙品。
白話文:
宦遊筆記:口外生長的白鼓釘,就是內地的蒲公英,葉子有鋸齒,婆娑地鋪滿地面,與內地生長的蒲公英截然不同。內地生長的蒲公英,花朵早開,花瓣單薄;而生長在沙漠中的蒲公英,花朵盛開在夏至之前,宛如黃菊花,一眼望去,滿地金黃,花蕊花瓣重疊交錯,顏色嬌媚,暮春時節草木剛剛萌芽。在口外,人們食用這種蒲公英,用之不盡,不亞於春天吃的韭菜和秋天吃的白菜。採摘食用蒲公英,可以清熱解毒,也是治療淋病的良藥。
其莖中折斷有白汁,諸蟲盛夏孕育,人手觸之成疾,百藥難效,取汁厚塗,即愈。鄭方升云:一莖兩花,高尺余者,掘下數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服,治噎膈如神。按上所載,皆綱目未及言者。且口外所產,又與內地異,綱目蒲公英入柔滑類,歸草部;今沙漠所產,人以作菜茹,故入菜部,亦各從其類也。
清火毒鬱熱,通乳通淋,消腫,治膈噎,療一切毒蟲蛇傷。
白話文:
蒲公英的莖稈折斷後會流出白色的汁液,在盛夏的季節裡,各種蟲子都在這裡孕育繁殖,如果人們的手觸摸了它,就會得病,而且很難治癒。用蒲公英的汁液塗抹傷口,就可以治癒。鄭方升說:一莖兩花的蒲公英,高一尺多,把它的根挖出來,有拳頭那麼大,旁邊有像人的形狀拱抱著。把蒲公英的根搗成汁,用酒服下,可以治療噎膈,非常有效。根據以上記載,都是綱目沒有提到的。而且在口外生產的蒲公英,與內地的蒲公英不同。綱目將蒲公英歸類為柔滑類,屬於草部;而沙漠中生產的蒲公英,人們把它當作蔬菜來吃,所以歸類為菜部。這兩種蒲公英,各有所屬,也符合各自的類別。
清熱解毒、祛除鬱熱,疏通乳腺和淋巴腺,消腫,治療膈肌痙攣噎塞,治療各種毒蟲蛇咬傷。
4. 三寶姜
香祖筆記:產臺灣鳳山縣,相傳明初三寶太監所植,治百病有效。
白話文:
香祖筆記:產於臺灣鳳山縣,相傳明朝初期三寶太監所種植,治療百病有效。
5. 彎姜
滇南記,產雲南百夷中,餌一刀圭,終其世斷絕人道,土人以飼牧馬,不之宦也。
白話文:
滇南地區有一種草藥,產於雲南百夷族中,如果吃下它的一小塊,終生都會失去生育能力。當地人用它來餵養馬匹,不讓它們發情。
6. 川薑
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辛辣,絕不類薑形,亦可入食料用。包汝楫南中紀聞云:扶叢鄉猺人,攜木薑土茶餉余,受其木薑,作羹,味如茱萸醬,即此物也。
味辛性熱,治胃寒,散冷積寒澼痰氣。
白話文:
出產於四川中部,彎曲像枯樹枝,味道最辛辣,完全不像生薑的形狀,也可以當作食物食用。包汝楫在《南中紀聞》中說:扶叢鄉的猺人,帶著木薑和土茶招待我,我接受了他的木薑,做成湯,味道像茱萸醬,就是這個東西。
藥味辛、性熱,用於治療胃部寒冷、驅散體內冷積寒氣和痰氣。
7. 沙蔥
西北遊記:口外沙石中生野蔥,一名楞蔥,一名沙蔥,石楞中所產,故名楞;沙磧中所產,故名沙。其葉與家蔥同,大更過之,味辣於家蔥。根絕似蒜頭,大更過之,味亦辣於蒜,善食辣辛者,不能罄一枚。雖細如草莛,拈生於沙磧甚密。醃之調羹,勝如韭,雉羹兔羹尤宜。
白話文:
西北遊記:在西北沙石中生長著野生蔥,別名楞蔥或沙蔥。之所以稱之為楞蔥,是因為它生長在石頭縫隙中;之所以稱之為沙蔥,是因為它生長在沙地石縫裡。它的葉子與家蔥相似,但更大,味道比家蔥更辣。它的根莖與蒜頭相似,但更大,味道也比蒜更辣,即使是喜食辛辣食物的人,也難以吃上一整顆。雖然它的莖細如草莖,但生長在沙地石縫裡卻非常密集。將它醃製後調味食用,比韭菜還要美味。雉羹(野雞湯)和兔羹(兔子湯)中加入它,味道尤為鮮美。
又有沙蔥草,與沙蔥相似,人食之,心迷亂;馬食之,腹隱痛,惟宜於橐駝。採者折以辨之,沙蔥本脆折易斷,此草柔韌難折。入藥取根。西域聞見錄:丕雅斯類野蒜,頭大如雞子,葉如蔥而不中空,味辛,甘肅人呼為沙蔥,回人嗜之。
寬中下氣,消食解肌,活血發汗,表風寒,滌宿滯。
白話文:
一種與沙蔥相似的草,人吃了會心智混亂;馬吃了會腹隱作痛,只有駱駝適合食用。採摘的時候可以折斷來辨別,真正的沙蔥很脆,容易折斷,而這種草則柔韌,不易折斷。入藥時取用根部。
《西域聞見錄》記載:這種草類似野蒜,頭部像雞蛋一樣大,葉子像蔥但不是空心的,味道辛辣,甘肅人稱之為沙蔥,回族人很喜歡。
功效:寬中理氣,消食解肌,活血發汗,祛除風寒,清理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