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山胡椒

百草鏡:雲南木邦土司,出一種山胡椒,色黑顆大,主止痛破瘀。

白話文:

《百草鏡》記載:雲南木邦土司地區出產一種山胡椒,顏色黑,顆粒大,主要功效是止痛和破除瘀血。

2. 馬思答吉

五雜俎:出西域,似椒而香酷烈,彼土以當椒用,主開胃消食,破積除邪。

白話文:

《五雜俎》記載:馬思答吉產於西域,外觀像花椒但香味濃烈,當地人把它當花椒使用,主要功效是開胃、幫助消化,能破除體內積滯、驅除邪氣。

3. 金剛纂

滇志:金剛纂花黃而細,土人植以為籬,又一種形類雞冠。湧幢小品:金剛纂生天目,其樹長不滿三、四尺,多屈曲,雖春夏亦無葉,每觸其枝,曳裾不前,夷緬國有是種,相傳銼其末漬水,水必毒,飲者立死,曰人瘴,又能借之為誘淫之法。張洪使緬錄:緬地有木曰金剛纂,狀如椶櫚,枝幹屈曲,無葉,銼以漬水,暴牛馬令渴極而飲之,食其肉必死。劉

魁若程賦統會:雲南大候州出金剛纂,青色如刺桐,最毒。滇記云:金剛纂碧干而蝟芒,孔雀食之,其漿殺人,以為草者誤,今曲江、建水、石屏處處有之。

性有大毒,入丹術家用。丹房本草:金剛纂純陽草也,伏硫,與柳葉藤同用,其功最神。

白話文:

《滇志》記載:金剛纂的花是黃色而且細小,當地的居民種植它來當作籬笆,另外還有一種外形像雞冠花的。

《湧幢小品》提到:金剛纂生長在天目山,它的樹長不高,大多彎彎曲曲,即使在春夏也沒有葉子。每當碰到它的枝條,就會被纏住而無法前進。在夷緬國也有這種植物,相傳將它的末端磨碎泡在水裡,水就會有劇毒,喝的人會立刻死亡,稱之為「人瘴」,也能用它來作為引誘人發生不正當性行為的方法。

張洪出使緬甸的記錄說:緬甸有一種樹叫做金剛纂,形狀像棕櫚樹,枝幹彎曲,沒有葉子,磨碎後泡在水裡,讓牛馬非常口渴時喝下,吃了牠們的肉一定會死。

劉魁若的《程賦統會》記載:雲南大候州出產金剛纂,顏色青色像刺桐,毒性最強。《滇記》說:金剛纂的莖是碧綠色且佈滿刺芒,孔雀吃了它的汁液會死人,把它當作一般草看待就錯了。現在在曲江、建水、石屏這些地方到處都有這種植物。

金剛纂的毒性非常強,被煉丹術的人拿來使用。《丹房本草》記載:金剛纂是純陽的草,可以制伏硫磺,和柳葉藤一起使用,效果非常神奇。

4. 鍛樹皮

本草補:泰西有鍛樹,呂宋亦有之,其色紅,狀如杜仲。初因人取樹皮包切肉數臠,抵家合成一片,始知其皮能合肉接骨也,因名曰鍛樹。本草人參條下所載椴木音賈,而此鍛音斷,不同,或系二種,當與有識者辨之。

敏按:椴葉與烏血桕相似,而大如團扇,有巨齒,初生時可裹餅餌蒸食,霜後鮮赤若丹楓,照耀岩谷,其皮柔韌如麻皮,烏喇之人採以治繩,作魚網,入水不濡,又可為鳥槍火繩,中國所無也。

治折傷胎疝,一切損傷,肉破骨斷,取皮搗碎,煎酒服,又以渣敷患處,完好如初。幼兒患疝,由於胎中得者,此因皮開裂,腸入腎囊,疼痛難忍,亦能戕命,此葉久貼皮膜裂處,自然復合,永無患矣,但非幼童之年,則不可治。方用鍛樹皮,或搗爛,或削片,以油潤濕黏布上,貼患處,外以布牢繫腰間或半年三個月,方愈。

白話文:

本草綱目補遺記載:西洋有種叫鍛樹的樹,呂宋也有,它的顏色是紅色的,外形像杜仲。最初是因為有人拿樹皮包裹幾塊切開的肉,帶回家後發現這些肉竟然合為一體,才知道它的樹皮能使肉癒合、骨頭接合,因此才命名為鍛樹。本草綱目人參條下記載的椴木,發音是「賈」,而這個鍛樹發音是「斷」,不一樣,或許是兩種不同的樹,應該請有見識的人加以辨別。

我認為:椴樹的葉子和烏桕葉相似,但它像團扇一樣大,邊緣有很大的鋸齒,剛長出來的時候可以用來包裹餅類蒸著吃,經過霜降後,葉子會變得像紅色楓葉一樣鮮豔,照亮山谷。它的樹皮柔韌如麻皮,烏喇地區的人會採集它來製作繩子、魚網,入水不會濕,還可以做鳥槍的火繩,這些是中國所沒有的。

它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疝氣,各種損傷,像是肌肉破裂、骨頭斷裂,取下樹皮搗碎,用酒煎煮後服用,再把藥渣敷在患處,就能恢復如初。嬰幼兒患有疝氣,是從胎裡帶來的,這是因為腹股溝的皮膚裂開,導致腸子掉入陰囊,疼痛難忍,甚至會致命。用這種樹葉長期貼在皮膚裂開的地方,自然會癒合,永遠不會再患疝氣了,但如果不是幼年時發病,就無法治癒。使用方法是取鍛樹皮,可以搗爛,也可以削成片,用油浸濕後黏在布上,貼在患處,外面再用布牢牢地繫在腰間,大約半年或三個月就能痊癒。

5. 黃葛樹

川槿皮

邊州聞見錄:蜀多黃葛,宜賓學宮前騎牆樹而生,根未至地,已合抱。此樹以某月種,每歲必某月始芽。入藥用根皮,藥肆中多取其皮以代川槿。峨嵋山志:嘉樹在羅目縣東南三十里陽山江溉,兩樹對植,圍各二、三尺,上引橫枝,亙二丈,相援連理,陰庇百夫,其名曰黃葛,號嘉樹。蘇子由詩:「予生雖江陽未省到嘉樹」,即此。

,益部談資:黃葛樹葉似桂梢大,團欒蔭數畝,冬春不凋,干則擁腫,根皆蟠露土上,至於石崖之側,則全欲不藉土生者,夔之梁方最多,惜無材用。按:王阮亭居易錄:雲南多黃果,似海棠稍大者,香如佛手,甘脆如梨,多津液,蜀產者樹而不結實,其皮類川槿,亦能愈癬,今曰黃葛,或音之訛耳。

治疥癬,取其根皮煎湯浴之。

白話文:

黃葛樹

《邊州聞見錄》記載:四川一帶有很多黃葛樹,宜賓的學宮前,有樹木生長在牆頭上,樹根還沒長到地面,樹幹就已經粗到需要好幾個人合抱。這種樹在某個月份種植,每年也一定在同一個月份開始發芽。入藥使用的是樹根皮,藥材行多半會取用它的樹皮來代替川槿皮。

《峨嵋山志》記載:有一種嘉樹,生長在羅目縣東南方三十里的陽山江邊,有兩棵樹相對而生,樹幹的粗細大約各有二、三尺,樹木上方的橫枝延伸開來,橫跨二丈,互相交錯連結成連理枝,樹蔭可以遮蔽百人,這種樹的名字叫做黃葛,被稱為嘉樹。蘇子由的詩句說:「我雖然出生在江陽,卻還沒有機會見到嘉樹」,指的就是這種樹。

《益部談資》記載:黃葛樹的葉子像桂樹的嫩梢那樣大,樹冠圓滿茂盛,樹蔭可以遮蔽好幾畝地,冬天和春天都不會凋零。樹幹則顯得臃腫,樹根都盤繞裸露在地面上。如果長在石頭峭壁旁邊,就完全不需要泥土就能生長。夔州的梁方這種樹最多,可惜樹木沒有什麼可用的地方。

根據《居易錄》的記載:雲南有很多黃果,果實像海棠一樣稍微大一點,香味像佛手柑,吃起來甘甜爽脆像梨子,汁液很多。四川產的黃葛樹只長樹木而不結果實,樹皮類似川槿,也可以治療癬。現在說的黃葛,或許是讀音上的訛誤。

治療疥瘡和癬,可以取用黃葛樹的根皮煎煮成湯來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