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 卷三 (4)
卷三 (4)
1. 昭參
金沙江志:即人參三七,產昭通府,肉厚而明潤,頗勝粵產,形如人參中油熟一種。王子元官於滇,曾以此遺外舅稼村先生,予親見之,狀較參紅潤,大小亦不等,味微苦甜,皮上間有帶竹節紋者。劉仲旭少府云:昭通出一種名蘇家三七,儼如人參,明潤紅熟,壯少者服之作脹,惟六十以外人服,則不腹脹。
其功大補血,亦不行血,彼土人患虛弱者,以之蒸雞服,取大母雞用蘇三七煎湯,將雞煮少時,又將三七渣搗爛入雞腹,用線縫好,隔湯蒸至雞爛,去三七食雞,可以醫勞弱諸虛百損之病。據所言:即昭參也。宦遊筆記:三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中,每莖上生七葉,下生三根,故名三七。
土人入山採根曝乾,色微黃,形似白芨,長而有節者,其味微甘而苦,頗類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並稱曰人參三七。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此常中丞筆記所言:人參三七以形圓而味甘如人參者為真,其長形者,乃昭參水三七之屬,尚欠分晰也。識藥辨微云:人參三七,外皮青黃,內肉青黑色,名銅皮鐵骨。
此種堅重,味甘中帶苦,出右江土司,最為上品。大如拳者治打傷,有起死回生之功。價與黃金等。沈學士云:竹節三七即昭參,解酲第一,有中酒者,嚼少許,立時即解。又近時人參三七中,有名佛手山漆者,形長,儼如佛手,上有指。出廣西,藥客販至,其價在圓山漆之上。
(此名荸薺山膝,即所稱銅皮鐵骨參三七是也。)壬戌,有客自打箭爐來,帶有藏三七,名佛手參。儼如干麥冬而堅實,形小不大,作三叉指形,玲瓏如手,故名。王聖俞曾嘗其味,淡而微辛涼,云能治肺血勞損,此亦白芨三七之屬也。浙產臺溫山中,出一種竹節三七,色白如殭蠶,每條上有凹痕如臼,云此種血症良藥。
庚申,予於晉齊處見瓊州山漆,圓如芋,皮光,色黃白,肉黃如金,云瓊人珍之,名野山漆。勝右江所出者。又一種出田州土司,如佛手形,名佛手三七,云此種系野生,入藥更勝。百草鏡云:人參三七味微甘,頗似人參,入口生津,切開內瀝青色,外皮細而綠,一種廣西山峒來者,形似白芨,長者如老幹姜,黃有節,味甘如人參,亦名人參三七。又名竹節三七。
此外又有旱三七,名蘿蔔三七,色白味苦。有小三七,色黑,出湖南寶慶府,亦名紅三七。有羊腸三七,即水三七之類,形如羊腸細曲。又一種出雲南昭通者,能亂人參,色味無異,且油熟明透,但少蘆耳,然回味太甜。金御乘雲:近時市品三七之外,有水三七、有白芷三七、有竹節三七、其形狀功效,皆未見其有考覈者。味甘苦,同人參,去瘀損,止吐衄,補而不峻。
以末摻諸血中,血化為水者佳,大能消瘀,療跌撲損傷,積血不行,以酒煎服之,如神。
按:人參三七,出右江土司邊境,形如荸薺,尖圓不等,色青黃,有皮,味甘苦,絕類人參,故名。彼土人市入中國,輒以顆之大小定價,每顆重一兩者最貴,云百年之物,價與遼參等。余則每顆以分計錢計者,價不過一二換而已,昭參無皮,形如手指,絕無圓小者,間有短扁形者,亦頗類白芨樣。金沙江志所載:以為即人參三七,恐未確,故附存劉說以備考。
治吐血:種福堂方:用雞蛋一個,打開,和人參三七末一錢,藕汁一小杯,陳酒半小杯,隔湯燉熟食之。不過二三枚,自愈。七寶散:仇氏傳方;刀傷收口,用好龍骨、象皮、血竭、人參、三七、乳香、沒藥、降香末各等分為末,溫酒下,或摻上。陳氏回生集載軍門止血方:人參、三七、白蠟、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蠣各等分,不經火,為末敷之。
白話文:
昭通出產的三七,也被稱為昭參。這種三七的肉質厚實且呈現明亮的光澤,品質比廣東產的三七要好,外形像人參中成熟油潤的一種。過去有位王子元在雲南當官,曾將這種三七送給他的岳父稼村先生,我親眼見過,它的顏色比一般人參紅潤,大小不一,味道微苦帶甜,外皮有時會帶有竹節狀的紋路。
劉仲旭少府說,昭通出產一種名叫蘇家三七的三七,外形很像人參,表面明亮紅潤。年輕體壯的人服用後會感到腹脹,只有六十歲以上的人服用才不會有腹脹的感覺。這種三七具有很強的補血功效,但不會活血。當地人如果身體虛弱,會用它來蒸雞食用。方法是用蘇家三七煎湯,然後放入母雞煮一下,再把三七的渣搗碎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隔水蒸到雞肉爛熟,然後取出三七渣吃雞肉,可以治療勞損虛弱等各種虛症。據說,這就是昭參。
另有書中記載,三七生長在廣西南丹等地的山區,每根莖上長七片葉子,下面長三個根,因此得名三七。當地人進山採挖三七的根,曬乾後顏色微黃,形狀像白芨,較長且有節,味道微甘帶苦,很像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兩者味道相似,功效也相當,所以人們將它們合稱為人參三七。三七是藥材中最珍貴的之一。常中丞的筆記中提到,人參三七以形狀圓潤、味道甘甜像人參的為真品,那些形狀細長的,是屬於昭參或水三七之類的,還需要仔細分辨。
還有一種人參三七,外皮青黃色,內肉青黑色,叫做「銅皮鐵骨」,這種三七質地堅硬沉重,味道甘甜中帶有苦味,產自右江土司,是品質最好的。大的像拳頭一樣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價格和黃金一樣昂貴。
沈學士說,竹節三七就是昭參,解酒效果最好,喝醉的人嚼一些就能立刻解酒。最近出現一種人參三七,叫做佛手山漆,形狀細長像佛手,上面有像手指一樣的突起。這種三七產自廣西,藥商把它販運到各地,價格比普通的圓形山漆還要高。(這種其實是荸薺山膝,也就是所說的銅皮鐵骨三七。)
某年,有位從打箭爐來的客人,帶了一種藏三七,叫做佛手參。這種三七的形狀像乾麥冬,但是質地堅硬,體積較小,呈三叉指形,精緻得像手一樣,所以得名。王聖俞曾經嘗過,味道清淡微辛涼,據說能治療肺血勞損,這種也屬於白芨三七的一種。浙江台州溫州的山區,出產一種竹節三七,顏色像蠶殭,每一條上面都有像臼一樣的凹痕,據說這種三七是治療血症的良藥。
過去,我在晉齊見過瓊州山漆,形狀像芋頭,外皮光滑,顏色黃白,內肉黃色像金子,據說瓊州人把它視為珍寶,叫做野山漆,比右江出產的還要好。還有一種產自田州土司的山漆,形狀像佛手,叫做佛手三七,據說這種是野生的,藥用價值更高。
《百草鏡》記載,人參三七味道微甘,很像人參,入口會產生唾液,切開後裡面是青黑色,外皮細而呈綠色。廣西山區還有一種三七,形狀像白芨,長的像老薑,黃色帶節,味道甘甜像人參,也被稱作人參三七,又名竹節三七。此外還有旱三七,叫做蘿蔔三七,顏色白色味道苦;還有小三七,顏色黑色,產自湖南寶慶府,又名紅三七;還有羊腸三七,是屬於水三七的一種,形狀像羊腸一樣細彎曲。
還有一種產自雲南昭通的三七,可以與人參混淆,顏色味道都差不多,而且油潤透亮,只是沒有蘆頭,但回味太甜。金御乘說,現在市面上除了常見的三七外,還有水三七、白芷三七、竹節三七等,但這些三七的形狀功效都沒有經過詳細考證。三七味道甘苦,與人參相似,能化解瘀血、止吐血,滋補而不峻猛。把三七磨成粉末加入血中,如果血可以化為水,說明三七品質好,能有效消除瘀血,治療跌打損傷,積血不散的情況,用酒煎服效果很好。
人參三七產自右江土司邊境,形狀像荸薺,尖圓不一,顏色青黃,有外皮,味道甘苦,非常像人參,因此得名。當地人將這種三七販賣到中國內地,常常根據大小來定價,每一顆重一兩的價格最高,據說是百年以上的老三七,價格和遼參相當。其他的三七每顆價格用分來計算,價格不過一兩錢。昭參沒有外皮,形狀像手指,沒有圓小的,偶爾有短扁的,也比較像白芨。金沙江志認為昭參就是人參三七,恐怕不夠準確,因此我把劉仲旭的說法附在後面作為參考。
關於治療吐血的方子,種福堂的方子是:用一個雞蛋,打入碗中,加入三七粉一錢,藕汁一小杯,陳酒半小杯,隔水蒸熟食用。一般吃二三個雞蛋就能痊癒。還有一個七寶散方子,是仇氏傳下來的,用於刀傷收口,用上好的龍骨、象皮、血竭、人參、三七、乳香、沒藥、降香末等量磨成粉,用溫酒送服,或者直接敷在傷口上。陳氏回生集記載了一個軍門止血方,用人參、三七、白蠟、乳香、降香、血竭、五倍子、牡蠣等量,不經過火煉,磨成粉敷在傷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