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醫學心悟》是清代程國彭所著的一部重要醫學書籍,融合了傳統中醫的理論與實踐經驗,旨在提升醫學從業者的診治能力,並推廣醫德仁心的理念。書中內容以嚴謹而實用的方式展現了中醫的理論體系和臨床應用,對後世醫學影響深遠。

一、醫者責任與仁術

作者在序言中強調醫者的責任,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更要以慈心仁術治病救人。他批評當時醫界存在的偏差,如草率治病、誤診誤治,並鼓勵後學者深入經典,通曉醫道的精髓。書中還倡導「治未病」的理念,即預防疾病,注重調養身心,反映出以人為本的醫學思想。

二、診治原則:辨證論治

書中提出了辨證論治的核心原則,並以「寒、熱、虛、實、表、裡、陰、陽」八字概括疾病的基本分類。作者強調,醫者應準確分辨患者的病因病機,根據症候進行對症下藥。例如,他詳細分析了寒熱虛實的表現,如口渴、便溏、脈象等,並提供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三、醫門八法

程國彭概括了中醫的八種治療法則:汗、和、下、消、吐、清、溫、補。每一法都有其適用範圍和禁忌。他在書中詳細闡述了八法的應用原則,並舉例說明錯誤使用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例如,對於「汗法」,作者指出,雖然發汗可以祛除表邪,但若濫用則可能傷及元氣,導致病情惡化。

四、內外因致病與診療要點

《醫學心悟》將疾病分為內傷與外感兩大類,並強調內外因的綜合作用。例如,內傷包括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外感則涵蓋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因素。作者提出,診療過程應關注患者的生活環境、體質特點以及情緒變化,並採用綜合治療手段。

五、精準用藥與劑量調控

作者特別強調用藥的精準性和劑量的重要性。他認為,醫者在選擇藥方時,應根據病情變化靈活調整,不可拘泥於成方。例如,在治療火熱之證時,他指出應分清「實火」與「虛火」,並分別採用清熱解毒或滋陰補腎的藥物。同時,作者還提醒,藥物的劑量必須恰當,過輕或過重都可能影響療效。

六、養生與預防

書中還涉及了養生的理念,並提出「節飲食、慎風寒、惜精神、戒嗔怒」四大要點。作者強調,飲食應清淡適量,注意避免外邪侵襲,保護精氣神的充盈,並保持平和的心態,以維持健康的身體機能。這些養生原則不僅適用於病後康復,也可作為日常保健的指南。

七、醫學心悟的創新與總結

作者將經典醫書的理論與個人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診療思路。例如,他提出的「內傷外感致病十九字」涵蓋了主要病因,為後學者提供了提綱挈領的診療框架。此外,書中還收錄了作者多年總結的經典案例,對提高臨床診斷與治療能力具有指導意義。

結語

《醫學心悟》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醫學經典,其內容深入淺出,既有對中醫基礎理論的闡述,也有豐富的臨床實例。程國彭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仁心,為後世醫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導,並提醒醫者以患者為本,力求醫道與人道的結合。該書不僅是中醫學的重要文獻,也是傳播醫德醫風的典範之作。


自序

凡例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一 (23)

卷一 (24)

卷一 (25)

卷一 (26)

卷一 (27)

卷一 (28)

卷一 (29)

卷一 (30)

卷一 (31)

卷一 (32)

卷一 (33)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二 (21)

卷二 (22)

卷二 (23)

卷二 (24)

卷二 (25)

卷二 (26)

卷二 (27)

卷二 (28)

卷二 (29)

卷二 (30)

卷二 (31)

卷二 (32)

卷二 (33)

卷二 (34)

卷二 (35)

卷二 (36)

卷二 (37)

卷二 (38)

卷二 (39)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五·婦人門 (1)

卷五·婦人門 (2)

卷五·婦人門 (3)

卷五·婦人門 (4)

卷五·婦人門 (5)

卷五·婦人門 (6)

卷五·婦人門 (7)

卷五·婦人門 (8)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