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下利

問曰:自下利,何以是太陰證?答曰:下利出於腸胃,熱傳脾臟,熏灼腸胃,故有下利。又問曰:三陽合病,以及少陽陽明合病,俱有下利,何也?答曰:三陽合病有下利者,外合三陽之經,內合陽明之腑也。少陽陽明合病,自下利者,亦合陽明之腑也。陽明內主胃腑,故有下利。

若不入腑,必無下利。今少陽之邪,傳入太陰,太陰為臟,與腑相連,故有下利也。但宜分傳經、直中。傳經則下利腸垢;直中則下利清穀。寒熱之藥,由此而分,不可不謹。

白話文:

有人問說:為什麼一直腹瀉可以判斷是太陰經的症狀呢?回答是:腹瀉是由腸胃問題引起的,當熱邪傳到脾臟,會進一步燒灼腸胃,所以會導致腹瀉。再問:當三陽經合併生病,或者少陽和陽明經合併生病,為什麼也會有腹瀉的情況呢?回答是:三陽經合併生病時有腹瀉,是因為外在影響了三陽經,而內部影響了陽明經的腑部。當少陽和陽明經合併生病且有自發性腹瀉,也是因為影響到了陽明經的腑部。陽明經主要掌管胃腑,因此會有腹瀉的現象。

如果病邪沒有進入腑部,就不會有腹瀉的情況。現在少陽經的病邪,傳入了太陰經,太陰經是臟器,和腑部相連,所以才會有腹瀉的現象。但我們應該區分病邪是經由經絡傳遞,還是直接影響。如果經由經絡傳遞,腹瀉會排出腸子中的污垢;如果是直接影響,腹瀉會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治療用的寒熱藥物,應該根據這種差異來選擇,不可以大意。

2. 脈沉實

問曰:脈沉實,何以是太陰熱證?答曰:沉者,病脈也,主病在裡;實者,有力也,主病為熱。今脈沉實,故知太陰經有實熱也。

白話文:

有人問說:「脈象顯示沉實,為什麼會判斷這是太陰經的熱證呢?」回答是:「沉脈,這是疾病的脈象,表示病症在身體內部;實脈,指的是脈搏強有力,通常代表有熱證。現在脈象顯示為沉實,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太陰經中有實熱存在。」

3. 少陰經證

少陰經病有傳、有中。今先舉傳經者言之,其見症也,口燥、咽乾而渴,或咽痛,或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硬,或下利腸垢,目不明。大、小承氣湯並主之。

白話文:

在少陰經相關的病症中,有因其它經脈疾病傳導過來的,也有直接由少陰經本身問題引起的。現在我們先討論由其他經脈傳導過來的病症。這種病症的特徵包括:口乾舌燥且感到口渴,可能伴有咽喉疼痛,或者會有拉肚子的情況,拉出的便便是清澈的青色水樣,感覺胸口下方硬邦邦的,也可能拉出像黏液般的便便,視力還可能因此變得模糊。對於這些症狀,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和小承氣湯來治療。

4. 小承氣湯

治邪傳少陰,口燥咽乾而渴,或目不明,宜急下之。

大黃(酒洗,三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五分)

水煎服。加芒硝三錢,即大承氣湯。

白話文:

藥方成分與劑量如下:大黃(需先以酒洗過,使用量為三錢),厚朴(使用量為一錢),枳實(使用量為一錢五分)。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芒硝三錢,則變為大承氣湯。

5.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

甘草(炙,三錢),桔梗(三錢)

水煎服。按本方加大力子(炒研,三錢),薄荷葉(五分),更效;若不瘥,對前小承氣湯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少陰經所引起的喉嚨疼痛的處方。

使用炙甘草三錢,與桔梗三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要加強療效,可以在原方中加入大力子(炒過研磨後三錢)和薄荷葉(五分),效果會更好;但如果病情仍未見好轉,則應搭配小承氣湯一同服用。

6. 口燥咽乾而渴

問曰:口燥咽乾而渴,何以屬傳經少陰也?答曰: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熱邪傳入少陰,消爍腎水,則真水不得上注於華池,故乾燥異常,而渴之甚也。須急下之,以救腎家將涸之水。又問曰:腎氣虛寒,而亦口渴者,何也?答曰:腎者,水臟也,虛故引水自救,小便必色白,白者,因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若傳經熱邪,則小便短澀而赤。

且傳經證,口燥咽乾,舌燥唇焦,而渴之甚;腎氣虛寒,則無此等熱症,惟見頻飲熱湯以自灌而已,又或思飲冷而不能下咽,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之候,與口燥咽乾而渴,相隔霄壤。

白話文:

有人問道:為何口乾舌燥且極度口渴,會被歸類為少陰經的病症?我回答:這是因為少陰經的脈絡,經過喉嚨,夾著舌根。當熱邪侵入少陰經,消耗腎臟的津液,導致身體內的真水無法向上滋潤口腔,因此出現異常的乾燥,並產生嚴重的口渴感。這種情況必須立即進行治療,以拯救即將枯竭的腎臟水分。

再有人問:腎氣虛弱且寒冷,也會導致口渴,這是為什麼呢?我解釋:腎臟是主管水液的臟器,當它虛弱時,會本能地想攝取水分來自救,此時的小便顏色一定會偏白。小便顏色變白,是因為下焦虛弱且有寒氣,無法正常控制水分,所以小便顏色變白。如果是熱邪侵入經絡,則小便會變得短促、刺痛且顏色偏紅。

熱邪侵入經絡導致的病症,會有口乾舌燥,舌頭和嘴脣乾裂,並且非常口渴的表現;但腎氣虛弱且寒冷的情況下,則不會有這些熱性症狀,只會看到病人頻繁飲用熱湯來自我滋補,或者想喝冷水卻無法下嚥。這是一種內在真正寒冷,外表卻呈現假熱的狀態,和因口乾舌燥且口渴的狀況,差別非常大。

7. 咽痛

問曰:咽痛何以屬傳經少陰證?答曰:咽者,少陰經脈所過之地也,熱邪攻之,則咽痛。又問曰:寒證亦有咽痛,何也?答曰:寒邪直中下焦,逼其無根失守之火,發揚於上,亦令咽痛。然必有下利清穀,四肢厥冷等症,不若傳經熱邪,口燥咽乾而渴之甚也。

白話文:

有人問:為什麼喉嚨痛會被歸類為少陰經的病症呢?回答是:喉嚨這部位,正是少陰經絡經過的地方,當熱邪入侵攻擊這裡,就會導致喉嚨痛。

再進一步問:那寒性的病症也會有喉嚨痛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回答是:當寒邪直接影響到下焦,會迫使體內失去控制的虛火向上浮動,這樣也會引起喉嚨痛。然而,這種情況下通常還會伴有腹瀉且大便如水、四肢冰冷等症狀,與因熱邪沿經絡傳播導致的口乾舌燥、極度口渴的情形不同。

8. 下利清水

問曰:下利清水,何以是傳經少陰證?答曰:邪傳少陰,熱氣熏灼,結糞如磊石在內。所進湯水不能滲入,遂從結糞空中走出。按其腹,必硬痛,宜急下之。若直中證,下利清穀,俗名漏底傷寒。設誤認此證為漏底,而用熱藥,是抱薪救火矣。仲景云:少陰證,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硬痛,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正謂此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拉肚子拉出的都是清水,為什麼會被判定是少陰經的病症?」回答是:「當病邪傳至少陰經時,體內的熱氣會對腸胃造成刺激,使得糞便凝結成像石頭一樣堅硬。這時候,喝下去的湯水無法滲透這些堅硬的糞便,於是就只能從糞便之間的空隙排出來。如果去按壓患者的腹部,會發現腹部硬且疼痛,這種情況應該盡快使用瀉下藥。

如果是直中的病症,拉肚子拉出的是未消化的食物,這種常見的病症俗稱為漏底傷寒。如果錯誤地把這種病症當作漏底傷寒來治療,使用了溫熱的藥物,那就等於是在火上加油,病情只會更加嚴重。張仲景說過:「少陰經的病症,拉肚子拉出的全是清水,顏色純青,而且心下有硬痛感,應該盡快使用瀉下藥,適合使用大承氣湯。」他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9. 目不明

問曰:目不明,何以是傳經少陰證?答曰:目能照物,全在瞳人。瞳人屬水,邪氣熏灼,則腎水枯涸,不能照物,故知目不明,屬少陰熱邪,宜急下之,以救腎家將絕之水。又問曰:虛證亦有目不明,何也?答曰:虛證目不明者,氣弱也,血枯也。丹溪用人參膏,補氣也;六味地黃湯,補血也。

此皆內傷之治法。若傷寒目不明,實為熱邪消爍腎水,急宜清涼攻下以救援也。如大便自利,腹無所苦,則用三黃解毒湯清之;大便不利,腹中硬痛,則用承氣下之,不可緩也。

白話文:

有人問:視力模糊不清,怎麼就能斷定是傳經到了少陰經的症狀呢?回答是:眼睛之所以能看見東西,關鍵在於瞳孔。而瞳孔與腎臟(水)相關,如果被邪氣侵擾,腎臟的津液就會乾涸,無法滋潤瞳孔,使得看東西變得模糊。由此可知,視力模糊不清是因為少陰經受到熱邪的影響,應立即採用攻下法,來拯救即將耗盡的腎臟津液。

再問:虛弱的症狀也會有視力模糊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回答是:虛弱導致的視力模糊,是因為氣力不足,血液乾枯。丹溪使用人參膏,目的是補充氣力;六味地黃湯,是為了補血。

這些都是內傷的治療方法。但如果是感冒引發的視力模糊,實際上是因為熱邪消耗了腎臟的津液,應該立即使用清涼的藥物和攻下法來救急。如果大便自然通暢,腹部沒有不適,可以使用三黃解毒湯來清熱;如果大便不通,腹部有硬痛感,就必須使用承氣湯進行攻下,不可以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