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二 (14)
卷二 (14)
1. 厥陰經證
厥陰經病亦有傳、有中,今先舉傳經者言之。其見症也,少腹滿、舌蜷、囊縮、煩燥、厥逆、消渴,大承氣湯主之。
大承氣湯(見少陰)
白話文:
在討論厥陰經的病症時,我們也要分為傳變而來的和直接發生的兩種情況,現在我們先來說說由其他經脈傳變而來的這種情況。當這種病症出現時,患者會有小腹部脹滿、舌頭蜷縮、睪丸收縮、心情煩躁、四肢冰冷、極度口渴等症狀,對於這樣的病情,一般會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大承氣湯的具體用法和劑量,可以參考在少陰經病症中的相關說明。
2. 少腹滿
問曰:少腹滿,何以是傳經厥陰證?答曰:胸膈以上,乃清陽之分,為少陽之分野;胸膈以下,少腹以上,乃清濁交界之所,為太陰之分野;當臍者,少陰之分野;少腹者,厥陰之分野。傷寒傳至厥陰,少腹脹滿,乃濁陰凝聚,實為有物矣,宜急下之。又問曰:瘀血與溺澀,亦少腹滿,何也?答曰:瘀血者,太陽膀胱經蓄血也;溺澀者,太陽膀胱經蓄水也。膀胱繫於臍下,故少腹滿也。
但蓄血證,少腹滿,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溺澀證,小腹滿,小便不利,大便如常。若邪傳厥陰,則大便閉結,小便短赤,是為燥糞證也。且厥陰必有煩滿囊縮,厥逆消渴諸症,與太陽膀胱經證,迥然不同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為什麼小腹部腫脹是疾病傳遍其他臟腑,最終到達厥陰經的表現呢?我回答說:從胸部到橫膈膜以上的區域,這是身體清氣所在的地方,屬於少陽經的範疇;而從胸部橫膈膜以下到小腹部以上的地方,這是身體清濁氣體交匯的地方,屬於太陰經的範圍;肚臍所在的位置,是少陰經的範圍;而小腹部則是厥陰經的範圍。當感冒等疾病傳播到厥陰經時,小腹部會出現脹滿的情況,這是由於身體內的濁氣凝結,形成實質性的阻塞,應該立即進行瀉下治療。
再有人問:瘀血和尿路不通也會導致小腹部腫脹,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瘀血的情況,是太陽膀胱經中血液淤積的結果;而尿路不通,則是太陽膀胱經中水分過多所致。膀胱位於肚臘下方,所以會導致小腹部腫脹。
但是,如果是血液淤積的情況,小腹部會腫脹,但是小便依然順暢,大便可能會呈現黑色;而尿路不通的情況,小腹部會腫脹,小便不順暢,但是大便依然正常。如果疾病傳播到厥陰經,那麼大便可能會閉塞,小便可能會變得黃而少,這就是所謂的燥糞情況。而且,厥陰經的疾病一定會伴有煩躁、腹部脹痛、睪丸收縮、四肢冰冷、口渴等症狀,這些都和太陽膀胱經的症狀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