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三 (14)
卷三 (14)
1. 推氣散
治右脅痛。
枳殼(一錢),鬱金(一錢),桂心,甘草(炙,各五分),桔梗,陳皮(各八分),姜(二片),棗(二枚)
水煎散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右側肋骨下方疼痛的。
要用到的藥材有:枳殼一錢,鬱金一錢,桂心,甘草(要先烤過)各五分,桔梗和陳皮各八分,薑兩片,大棗兩顆。
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2. 栝蔞散
治肝氣燥急而脅痛,或發水泡。
大栝蔞(連皮搗爛,一枚),粉甘草(二錢),紅花(七分)
水煎服。
按:鬱火日久,肝氣燥急,不得發越,故皮膚起泡,轉為脹痛。經云:損其肝者,緩其中。栝蔞為物,甘緩而潤,於郁不逆,又如油之洗物,滑而不滯,此其所以奏功也。
白話文:
[栝蔞散]用來治療因肝氣燥急導致的脅痛,或是皮膚上出現水泡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整顆的大栝蔞(需連皮一起搗爛,約一顆),粉甘草(用量為二錢),紅花(用量為七分)。
服用方式是用水煎煮後飲用。
說明部分:長期鬱悶生氣,會導致肝氣燥急,無法順利排解,因而使得皮膚出現水泡,並轉變為脹痛。根據古籍記載:當肝臟受到傷害,應當舒緩其功能。栝蔞這種藥材,性質甘甜且能滋潤,對於鬱悶的情緒不會產生反效果,就像用油清洗物品一樣,滑順而不會造成阻塞,這就是它能發揮療效的原因。
3. 胃脘痛
胃脘痛,治法與心痛相仿,但停食一症,其脹痛連胸者,吐之,脹痛連腹者,下之。其食積之輕者,則用神朮散消之。又有胃脘癰症,嘔而吐膿血者,不得妄治。書云:嘔家有膿不須治嘔,膿儘自愈。
神朮散,(方見食中。)
白話文:
【胃痛】
胃痛的治療方法與心痛類似,但是如果是因為食物滯留導致的症狀,如果疼痛並伴有胸部脹滿,應採用催吐的方式;若是疼痛連帶腹部脹滿,則應採用瀉下的方式。對於食物積滯較輕的情況,可以使用神朮散來幫助消化。另外還有一種胃部發炎的情況,會出現嘔吐帶有膿血的症狀,這種情況不能隨意處理。古書上寫道:嘔吐且帶有膿血的人,不需要特別去治療嘔吐,等到膿血排盡,病情自然就會好轉。
神朮散的配方,可參考飲食相關的章節。
4. 腹痛
腹中痛,其寒熱、食積、氣血、蟲蠱,辨法亦與心痛相符。惟有肝木乘脾、攪腸痧、腹內癰,茲三症有不同耳。經云:諸痛皆屬於肝,肝木乘脾,則腹痛,仲景以芍藥甘草湯主之。甘草味甘,甘者,己也,芍藥味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則肝木平,而腹痛止矣。傷寒症中,有由少陽傳入太陰而腹痛者,柴胡湯加芍藥。
有因誤下傳入太陰而腹痛者,桂枝湯加芍藥,即同此意。尋常腹痛,全在寒熱、食積,分別詳明為主。凡腹痛乍作乍止,脈洪有力,熱也,以芍藥甘草湯加黃連清之。若噯腐吞酸,飽悶膨脹,腹中有一條扛起者,是食積也,保和丸消之。消之而痛不止,便閉不行,腹痛拒按者,三黃枳朮丸下之。
設或下後仍痛,以手按其腹,若更痛者,積未盡也,仍用平藥再消之。若按之痛止者,積已去而中氣虛也,五味異功散補之。若消導攻下之後,漸變寒中,遂至惡冷喜熱,須易溫中之劑。此火痛兼食之治法也。若腹痛綿綿不減,脈遲無力者,寒也,香砂理中湯溫之。若兼飽悶脹痛,是有食積,不便驟補,香砂二陳湯,加薑、桂、楂、芽、厚朴,溫而消之。
消之而痛不止,大便反閉,名曰陰結,以木香丸熱藥下之,下後,仍以溫劑和之。如寒痛兼食之治法也。若因濁氣壅塞,走注疼痛,木香調氣散散之。若因瘀血積聚,呆痛不移,澤蘭湯行之。蟲齧而痛,唇有斑點,飢時更甚,化蟲丸消之。傷暑霍亂,四味香薷飲解之,更有乾霍亂症,欲吐不得吐,欲瀉不能瀉,變在須臾,俗名攪腸痧是也,更有遍體紫黑者,名曰烏痧脹,急用燒鹽,和陰陽水吐之。或用四陳湯服之,外用武侯平安散,點左右大眼角,其人即蘇。
其腹內癰一症,當臍腫痛,轉側作水聲,小便如淋,千金牡丹皮散化之。古方治腹痛症,多以寒者為虛,熱者為實,未盡然也,蓋寒證亦有實痛者,熱證亦有虛痛者,如寒痛兼食,則為實矣,挾熱久痢,則為虛矣,凡看症之法,寒熱虛實,互相辨明,斯無誤也。
白話文:
[腹部疼痛]
腹部感到疼痛,其可能的原因包括寒冷、熱度、食物積滯、氣血失調或是寄生蟲感染等,這些病症的判斷方法與心臟疼痛大致相同。但肝臟影響脾胃功能、攪腸痧、腹部內長瘡這三種情況則有所不同。古籍記載:所有疼痛大多源自於肝臟,當肝臟功能過強影響到脾胃,就會引起腹部疼痛。張仲景使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這種情況。甘草味道甘甜,代表土性,芍藥味道酸澀,代表木性,木土平衡後,肝臟功能恢復正常,腹部疼痛也就停止了。在傷寒病中,有從少陽經傳入太陰經導致腹部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柴胡湯加上芍藥。
如果因為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太陰經受影響而出現腹部疼痛,則使用桂枝湯加上芍藥,其道理與上述相似。一般來說,腹部疼痛主要是由寒冷、熱度、食物積滯等原因造成。對於突然發生又忽停忽發,脈搏洪大有力的腹部疼痛,是由熱度引起的,可以使用芍藥甘草湯加上黃連來清熱。若伴有噯氣、反酸、飽脹感,且腹部有一條隆起線,這可能是食物積滯,可服用保和丸來消除。如果消除了食物積滯但疼痛仍持續,並且大便不通,腹部按壓會疼痛,可以使用三黃枳朮丸來通便。
若排便後疼痛仍然存在,用手按壓腹部若更加疼痛,表示食物積滯尚未完全清除,應再次使用平和的藥物來消除。若按壓後疼痛減輕,表示食物積滯已經清除,但中氣虛弱,應服用五味異功散來補養。若在消除食物積滯和攻下後,逐漸出現寒涼的症狀,例如怕冷喜熱,應該改用溫暖身體的藥物。這是處理因食物引發的腹部疼痛同時伴有熱度的方法。如果腹部疼痛持續不斷,脈搏遲緩無力,這是由寒冷引起的,可用香砂理中湯來溫暖身體。如果同時伴有飽脹疼痛,表示有食物積滯,不宜立即補養,可用香砂二陳湯加上薑、肉桂、山楂、麥芽、厚朴等,既溫暖身體又能消除食物積滯。
消除食物積滯後疼痛仍不減,且大便閉塞,稱為陰結,可用木香丸配合熱性藥物來通便,通便後仍需使用溫暖身體的藥物來調理。如同處理因寒冷和食物引發的腹部疼痛一樣。若因濁氣壅塞,引起陣痛,可用木香調氣散來疏通。若因瘀血堆積,導致固定位置的疼痛,可用澤蘭湯來促進血液循環。若因寄生蟲啃咬引起疼痛,嘴脣上有斑點,特別在飢餓時更嚴重,可用化蟲丸來殺蟲。若因暑熱引起霍亂,可用四味香薷飲來解暑,另有一種乾霍亂症,想嘔吐卻吐不出,想拉肚子卻拉不出,病情隨時會急轉直下,俗稱攪腸痧,甚至全身紫黑,稱為烏痧脹,緊急時應用燒鹽與陰陽水來催吐。或者服用四陳湯,外用武侯平安散點在左右眼尾,病人就能甦醒。
若是腹部內長瘡的症狀,肚臍周圍腫脹疼痛,轉身時有水聲,小便像淋病一樣,可用千金牡丹皮散來治療。古方對腹部疼痛的治療,多認為寒冷是虛弱,熱度是實證,但事實並非如此,寒冷也可能引起實證的疼痛,熱度也可能伴隨虛弱的疼痛。例如寒冷伴隨食物積滯就是實證,長期熱度伴隨痢疾就是虛證。因此,診斷病情時應清楚區分寒冷、熱度、虛弱、實證,才能避免誤診。
5. 芍藥甘草湯
止腹痛如神。
白芍藥(酒炒,三錢),甘草(炙,一錢五分)
水煎服。
脈遲為寒,加乾薑;脈洪為熱,加黃連;脈緩為濕,加蒼朮、生薑;脈澀傷血,加當歸;脈弦傷氣,加芍藥。
保和丸,(見心痛)
消食積,清濕熱,腹中有一條扛起者,是食積也。舌乾口燥,是濕熱也,本方主之,有熱,加黃連。
白話文:
【芍藥甘草湯】
這帖藥對於止腹痛效果非常顯著,簡直像神仙般神奇。
所需藥材有:白芍藥(用酒炒過的,約三錢),甘草(烘培過的,約一錢五分)。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脈搏慢表示體內有寒氣,可加入乾薑;脈搏大而有力表示體內有熱,可加入黃連;脈搏緩慢表示體內濕氣重,可加入蒼朮和生薑;脈搏澀表示血液循環受阻,可加入當歸;脈搏弦表示氣血受損,可以再加些芍藥。
保和丸(詳細請參閱心痛篇)
能幫助消化食物積滯,清除體內濕熱。如果你感覺腹部有一塊硬塊,那可能是食物積滯;如果舌頭乾燥,口渴,那可能是體內有濕熱,這種情況下,這帖藥方會非常適合你。如果體內有熱,可加入黃連。
6. 三黃枳朮丸
消熱食,除積滯,腹痛拒按,便閉溺赤,名曰陽結,宜用本方。若冷食所傷,宜用木香丸。若冷熱互傷,須酌其所食冷熱之多寡而並用之。此東垣法也。
黃芩(一兩),黃連(五錢),大黃(七錢五分),神麯,白朮,枳實,陳皮(各五錢)
荷葉一枚,煎水迭為丸,量虛實用。
五味異功散,(見虛寒。)
香砂理中湯,(見中寒)
治客寒犯胃,其症手足厥冷,口鼻氣冷,其痛綿綿不止,喜熱畏寒,脈沉細,不比熱痛乍止乍作,喜冷畏熱,唇焦舌燥,口渴脈洪也。寒熱之別,相隔千里。
香砂二陳湯,(見類中,即二陳湯加木香、砂仁。)
白話文:
【三黃枳朮丸】
本藥丸主要功能在於消除因過熱導致的食物消化不良,去除體內積累的食滯,適用於腹部疼痛且按壓會更痛,排便困難,小便顏色深紅的情況,這被稱為「陽結」,適合使用本方來治療。如果因為吃了過冷的食物而導致身體不適,應該使用木香丸。如果同時受到冷熱食物的影響,則需根據食用冷熱食物的比例,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這是李東垣的治療方法。
配方包含黃芩一兩,黃連五錢,大黃七錢五分,神麯,白朮,枳實,陳皮各五錢。
將一片荷葉煎煮後的水製成藥丸,依個人體質虛實調整用量。
【五味異功散】和【香砂理中湯】用於治療虛寒。
【香砂二陳湯】,這是二陳湯加上木香和砂仁的配方。
適用於外來寒冷侵襲胃部的情況,症狀包含手腳冰冷,口鼻氣息冰冷,持續性的腹痛,喜歡暖和的環境並且害怕寒冷,脈搏呈現沉細的狀態。這種情況與因熱導致的疼痛不同,熱痛會時發時停,喜歡涼爽的環境並且害怕熱度,口脣乾燥,舌頭焦躁,口渴且脈象洪大。寒熱兩種情況的差別,可以說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