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三 (15)
卷三 (15)
1. 木香丸
治寒積冷食,腹痛拒按,或大便閉結,謂之冷閉,名曰陰結,本方攻之。
白話文:
治療因寒冷積聚和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的腹部疼痛且按壓時疼痛加劇,或者大便閉塞不通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爲冷閉,也叫做陰結,使用本方來攻治。
木香,丁香(各一錢五分),乾薑(三錢),麥芽(炒,五錢),陳皮(三錢),巴豆(去殼炒黑,三十粒)
白話文:
木香、丁香(各 15 克),乾薑(30 克),炒麥芽(50 克),陳皮(30 克),巴豆(去殼炒黑,30 顆)
神麯煮糊為丸。每服十丸,或二十丸,開水下,痛甚者倍之。所食之物,應隨利出,如利不止,以冷粥飲之,即止。
白話文:
將神麯煮成糊狀,製成藥丸。每次服用 10 丸或 20 丸,用開水送服。疼痛較劇烈者可以加倍服用。飲食宜隨通利而增加或減少,如果腹瀉不止,可用冷粥飲服,即可止瀉。
木香調氣散,(見類中。)
澤蘭湯,(見吐血。)
化蟲丸,(見心痛。)
四味香薷飲,(見傷暑)
白話文:
木香調氣散,(在類中藥方一類中可以找到。)
澤蘭湯,(在吐血方一類中可以找到。)
化蟲丸,(在心痛方一類中可以找到。)
四味香薷飲,(在傷暑方一類中可以找到。)
2. 諸葛武侯平安散
硃砂(二錢),麝香,冰片(各五釐),明雄黃,硼砂(各五分),白硝(二分)
白話文:
- 硃砂:2 錢
- 麝香:5 釐
- 冰片:5 釐
- 明雄黃:5 分
- 硼砂:5 分
- 白硝:2 分
共研極細末,用小瓷罐收貯。每用清水,以骨簪點二、三釐在大眼角內,如點眼藥法。點後,忌熱茶、飲食半日,即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小瓷器罐子收存。每次使用時,用骨簪沾取兩三公分,點到大眼角內,就像點眼藥水一樣。點藥後,忌食熱茶和食物半日,即可痊癒。
3. 四陳湯
陳皮(去白),陳香櫞(去穰),陳枳殼(去穰麵炒),陳茶葉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開水點服。
白話文:
- 陳皮(颳去內層白色果瓤)
- 陳年香櫞皮(去除果肉)
- 陳年枳殼(去除果肉,炒製至表面焦黃)
- 陳年茶葉
4. 千金牡丹皮散
治腹內癰。
牡丹皮(三錢),苡仁(五錢),桃仁(十粒),栝蔞仁(去殼去油淨,二錢)
水煎服。
白話文:
- 牡丹皮:3錢
- 苡仁:5錢
- 桃仁:10顆
- 栝蔞仁:去殼去油,2錢
5. 小腹痛
書云:大腹屬太陰,當臍屬少陰,小腹屬厥陰。傷寒傳至厥陰,少腹痛甚,此熱邪也,宜下之。若熱結在裡,蓄血下焦,亦宜下之。若直中厥陰,小腹冷痛,則為寒邪,宜溫下。治法已詳本門。尋常少腹痛,多屬疝瘕,奔豚之類。書云:男子外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古人更有痃癖、癥瘕之名。
白話文:
書上說:腹部中央屬太陰,肚臍屬少陰,下腹部屬厥陰。傷寒傳到厥陰,下腹部疼痛劇烈,這是熱邪,應該瀉下去。如果熱邪積聚在內,導致下焦瘀血,也應該瀉下去。如果直接侵犯厥陰,下腹部冷痛,那就是寒邪,應該溫熱下瀉。治療方法在本門已有詳細說明。常見的下腹部疼痛,大多是疝氣、瘕聚、奔豚之類。書上說:男子有七種外在的疝氣,女子則有帶下瘕聚。古人還有痃癖、癥瘕等名稱。
皆一類也。痃如弓弦,筋扛起也,癖者、隱闢,沉附著骨也。癥則有塊可徵,猶積也,多屬於血。瘕者,假也,忽聚而忽散,氣為之也。奔豚者,如江豚之上竄,冷氣上衝也。其癥瘕之氣,聚於小腸,則曰小腸氣,聚於膀胱,則曰膀胱氣也。小腸氣,失氣則快。膀胱氣,少腹熱,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也,凡治少腹痛,當用墜降之藥,其行氣皆當用核,乃能宣達病所,以取效也。橘核丸,奔豚丸並主之。
白話文:
這些都是同類疾病。痃病痛得像拉滿的弓弦,是筋收縮的緣故;癖病隱微難見,是附著於骨上的沉渣。癥病有硬塊,就像積在體內的東西,多與血有關。瘕病是虛假之症,忽聚忽散,是氣造成的。奔豚病像江豚向上竄動,是寒氣上衝所致。這些癥瘕之氣,聚集在小腸,就稱為小腸氣;聚集在膀胱,就稱為膀胱氣。小腸氣,氣虛就脹滿;膀胱氣,小腹發熱,就像澆上熱水,小便困難。凡是治療少腹痛,應用瀉下通便的藥物,行氣的藥物都應該用果核,這樣才能通暢病處,取得效果。治療奔豚病,可以使用橘核丸和奔豚丸。
6. 橘核丸
通治癥瘕、痃癖、小腸、膀胱等氣。
白話文:
治療各種積聚、脹滿、小腸疾病、膀胱疾病等氣滯症狀。
橘核(鹽酒炒,二兩),川楝子(煨去肉),山楂子(炒),香附(薑汁浸炒,各一兩五錢),荔枝核(煨研),小茴香(微炒,各一兩),神麯(四兩),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丸三錢,淡鹽水下。
白話文:
橘子核(用鹽和酒炒,兩兩) 川楝子(煨熟後去肉) 山楂子(炒熟) 香附(用薑汁浸泡後炒,各一兩五錢) 荔枝核(煨熟後研磨成粉) 小茴香(微微炒一下,各一兩) 神麯(四兩)
將這些材料混合後煮成糊狀,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三錢的丸子,用淡鹽水送服。
寒甚,加附子五錢,肉桂三錢,當歸一兩。有熱加黑山梔七錢;又疝氣症,表寒束其內熱,丹溪以黑山梔、吳茱萸並用。按此二味,若寒熱不調者,加入丸中更佳。若胞痹小便不利,去小茴,加茯苓、車前子、丹參、黑山梔。
白話文:
寒冷症狀嚴重時,加入:
- 附子五錢
- 肉桂三錢
- 當歸一兩
如果有熱症,加入:
- 黑山梔七錢
疝氣症狀: 表寒束其內熱,丹溪用黑山梔和吳茱萸一起治療。
按: 這兩味藥,如果寒熱不調,加入丸中效果更好。
如果小便不利,胞痹症狀: 去除小茴香,加入茯苓、車前子、丹參、黑山梔。
7. 身痛
身體痛,內傷外感均有之。如身痛而拘急者,外感風寒也。身痛如受杖者,中寒也。身痛而重墜者,濕也。若勞力辛苦之人,一身痠軟無力而痛者,虛也。治法,風則散之,香蘇散。寒則溫之,理中湯。濕則燥之,蒼白二陳湯。虛則補之,補中益氣湯。大抵身痛多屬於寒,蓋熱主流通,寒主閉塞也。無論風濕與虛,挾寒者多,挾熱者少,治者審之。
香蘇散,(見太陽證。)
理中湯,(見中寒。)
白話文:
身體疼痛
疼痛的原因既有外感,也有內傷。例如:
- 身體疼痛並伴有僵硬和緊繃感:這是外感風寒所致。
- 身體疼痛像捱打一樣:這是中寒所致。
- 身體疼痛並感到沉重下墜感:這是濕氣所致。
- 如果是勞累過度的人,出現全身酸軟無力且疼痛:這是氣血虛弱所致。
治療方法
- 風寒引起的疼痛:發散風寒,可以使用香蘇散。
- 中寒引起的疼痛:溫暖身體,可以使用理中湯。
- 濕氣引起的疼痛:祛除濕氣,可以使用蒼白二陳湯。
- 虛弱引起的疼痛:補充氣血,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
總體而言,身體疼痛多與寒有關,因為熱能使氣血流暢,而寒則會阻礙氣血運行。無論是風濕還是虛弱,大多數疼痛都伴有寒邪,而伴有熱邪的較少。治療時應仔細鑑別。
蒼朮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蒼朮、白朮,見類中。)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
白話文:
蒼術二陳湯(從二陳湯中加入蒼術和白術,請參考《分類中藥》)
8. 肩背臂膊痛
肩背痛,古方主以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而亦有不盡然者。凡背痛多屬於風,胸痛多屬於氣,氣滯則痰凝,臟腑之病也。背為諸腧之所伏,凡風邪襲人,必從腧入,經絡之病也。間有胸痛連背者,氣閉其經也。亦有背痛連胸者,風鼓其氣也。治胸痛者,理痰氣;治背痛者,祛風邪,此一定之理。
白話文:
肩膀和背部疼痛,古時候的治療方法主要用茯苓丸,說是因為痰飲作祟,但也不能完全這樣認為。一般來說,背痛大多是風寒造成的,胸痛大多是氣鬱造成的,氣鬱就會導致痰液凝結,這些都屬於臟腑的疾病。背部承載著許多經絡穴位,如果風寒侵襲人體,一定會從經絡進入,這屬於經絡疾病的一種。有時候胸痛會延伸到背部,這是因為氣鬱阻滯了經絡。也有時候背痛會延伸到胸部,這是因為風寒激發了氣鬱。治療胸痛的方法是疏通痰氣,治療背痛的方法是驅除風寒,這是一個恆定的道理。
理痰氣,宜用木香調氣散,並前丸。祛風邪,宜用秦艽天麻湯。挾寒者,加桂、附。挾虛者,以補中益氣加秦艽、天麻主之。如或風邪痰氣,互相鼓煽,痰飲隨風走入經絡,而肩臂腫痛,則煎、丸二方,須酌量合用,治無不效矣。
白話文:
若要調理痰氣,宜使用木香調氣散,配合前述的丸劑。若要祛除風邪,宜使用秦艽天麻湯。若夾雜寒氣,則添加桂枝、附子。若夾雜虛弱,則以補中益氣湯加入秦艽、天麻為主藥。如果風邪和痰氣相互激發,痰飲隨風進入經絡,導致肩臂腫痛,那麼煎劑和丸劑兩種方劑需酌量合用,治癒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