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4)

1. 身痛如被杖

問曰:身痛如被杖,何以是直中寒證?答曰:寒邪客於人,則身痛。痛如被杖,寒之極甚者也。又問曰:表證亦身痛,何也?答曰:表證身痛,痛如繩縛也;里證身痛,痛如被杖也。雖為表裡之殊,而為寒則一也,宜急溫之。表寒則溫散,裡寒則溫中,寒氣散,痛自除矣。

白話文:

有人問:身體疼痛到好像被棍棒毆打一樣,為什麼這會被認為是直接遭受寒邪的症狀呢?

回答是:當寒邪侵入人體,就會造成身體疼痛。而疼痛到像被棍棒毆打,這是寒邪極度嚴重的情況。

再問:表面病症也會有身體疼痛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是:表面病症的身體疼痛,感覺像是被繩子綁住一樣;而內部病症的身體疼痛,則像是被棍棒毆打。雖然表面和內部病症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應盡快採用溫熱療法治療。如果是表面寒邪,就應使用溫熱發散的方法;若是內部寒邪,就應採用溫中祛寒的方式。當寒氣被驅散後,疼痛自然就會消失。

2. 囊縮

問曰:囊縮何以是直中寒證?答曰:熱主舒,寒主斂,定理也。春夏則萬物發舒,秋冬則萬物斂藏,即此觀之,可見囊縮為寒矣。又問曰:《指掌》用承氣治囊縮,何也?答曰:此傳經厥陰證也。傷寒傳至厥陰,六經已盡,厥陰者,肝也,肝主周身之筋,又厥陰之脈絡陰器,因熱邪爍其津液,筋脈不榮,故舌卷而囊縮。其證必口渴煩滿,唇焦舌燥,與直中陰寒之證,迥然不同爾。

白話文:

有人問:為什麼男性生殖器縮小的情況會被視為直接感受寒氣的證狀呢?我回答:熱氣能使身體放鬆,寒氣則使身體收縮,這是一定的道理。在春夏季節,萬物生長,展現活力;而在秋冬季節,萬物收斂,儲存能量,由此可見,生殖器縮小確實是因為感受到寒氣。

再有人問:《指掌》這本書中,使用承氣湯來治療生殖器縮小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這是因為這種情況是傳經厥陰的病證。當感冒傳到厥陰階段,六經已經全部受影響,而厥陰,指的是肝臟,肝臟主管全身的筋絡,同時厥陰的脈絡連接生殖器官。因為熱邪耗損了身體的津液,導致筋絡無法得到充足的養分,因此舌頭捲縮,生殖器縮小。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會感到口渴、煩躁,嘴脣乾燥,舌頭乾燥,這和直接感受陰寒的情況截然不同。

3. 舌黑而潤

問曰:舌黑而潤,何以是直中寒證?答曰:黑者,北方水色也,黑而且潤,則知其為寒證矣。若傳經熱邪,舌苔先黃而後黑,必乾燥而無津液,此火極似水之象,譬如燔柴變炭之意,乃熱甚也。若舌黑而潤,津液如常,乃寒氣乘心,北方之水色見也,宜急溫之。故曰舌黑而潤,為直中寒證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為什麼舌頭黑色且濕潤,會被認為是直接中了寒症呢?

我回答說:黑色,是代表北方水的顏色。當舌頭呈現黑色且濕潤,這就可以推斷出是寒症了。如果是因為傳染熱邪導致的病狀,舌苔會先變成黃色然後轉黑,而且一定會非常乾燥,毫無津液,這種現象就像是火勢太旺而類似水的幻象,好比木柴燒成炭的情況,這表示體內熱度過高。然而,如果舌頭黑色但仍然保持濕潤,津液正常,這是因為寒氣侵襲心臟,使代表北方水的顏色顯現出來,應該立即進行溫暖治療。因此,舌頭黑色且濕潤,是直接中了寒症的表現。

4. 脈沉細無力

問曰:脈沉細無力,何以是直中寒證?答曰:脈者,陽氣主之也,氣盛則脈旺,氣弱則脈細。今脈沉細無力,則為中寒無疑矣。又問曰:經云:諸緊為寒,何也?答曰:緊者,脈如引繩轉索,有風起水湧之象,北方剛勁之氣也,與數脈不同。數以至數名,緊以形象論也。經云:諸緊為寒。

寒之診不一,緊為寒,沉細無力亦為寒,遲為寒,又脈洪大搏指,按之空虛者,亦為寒。譬如數則為熱,洪大為熱,沉實有力為熱,脈澀滯,鬱而不通者,亦為熱。全在以證互相參考,時而舍脈從證,時而舍證從脈,活活潑潑不膠己見。其於診法庶矣乎!

白話文:

有人問:「脈搏沉細無力,為什麼會被認為是直接因為體內寒冷所導致的病證?」我回答:「脈搏主要受陽氣支配,氣血旺盛,脈搏就會強壯;反之,氣血衰弱,脈搏就會變得細微。現在脈搏呈現出沉細無力的情況,這無疑顯示了體內有寒氣。」

再有人問:「古籍上寫著『所有緊繃的脈象都是因為寒冷』,這是什麼道理?」我解釋:「緊脈就像拉繩子或扭紗線,有如風吹水面泛起波瀾的形象,象徵著北方的剛猛寒氣,和頻率快的脈象是不同的。緊脈以形狀來定義,頻率快的脈象則是以跳動的次數命名。古籍上寫著:所有緊繃的脈象都是因為寒冷。」

寒冷的診斷方式不止一種,緊脈表示寒冷,沉細無力的脈象也表示寒冷,緩慢的脈象同樣表示寒冷。此外,脈象雖然看似洪大,但按下去卻感覺空虛,這也是寒冷的表現。類似地,頻率快的脈象通常表示熱症,洪大的脈象表示熱症,沉實且有力的脈象表示熱症,脈象滯澀不通,像有阻塞一樣,這也表示熱症。

診斷病情的時候,我們必須將各種證狀相互對照,有時候要忽略脈象,只看證狀;有時候則要忽略證狀,只看脈象。診病必須靈活變通,不能固執己見。這樣才能精確掌握診斷的技巧!」

5. 吐蛔

問曰:吐蛔何以是直中寒證?答曰:病人胃寒食少,蛔泛上隔,聞食臭而出,故吐蛔也。宜用理中安蛔散以溫之,不可輕用涼藥。又問曰:陽證亦有吐蛔者,何也?答曰:病久胃空,既無穀氣,蛔上隔求食,至咽而出,須看兼證如何,若陽黃髮斑,口瘡咽燥,大渴消水,或用清劑,可以收功。然而寒證吐蛔者多,熱證吐蛔者少,最宜斟酌。

白話文:

有人問:為什麼嘔吐出蛔蟲的情況會被視為直接感受寒邪的症狀呢?回答是:當患者胃部寒冷,飲食量減少時,蛔蟲會向上移動到膈肌,當聞到食物的氣味時,蛔蟲就會出來,所以會出現嘔吐蛔蟲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應使用理中安蛔散來溫暖胃部,不能隨便使用涼性藥物。

又有人問:在陽證的情況下也有嘔吐蛔蟲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回答是:當疾病持續時間長,胃部空虛,沒有食物氣味刺激,蛔蟲也會向上移動到膈肌尋找食物,甚至到喉嚨處而被吐出。這時,我們要觀察其他的症狀來判斷。如果伴有黃疸、發斑、口腔潰瘍、咽喉乾燥、極度口渴等症狀,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可能會有效果。但是,感受寒邪導致嘔吐蛔蟲的情況比較多見,而因熱邪導致嘔吐蛔蟲的情況相對較少,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