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目痛鼻乾

問曰:目痛、鼻乾,何以知邪在陽明經也?答曰:目鼻者,足陽明胃所布之經絡也。經云: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額中,旁納太陽之脈,連目眥,下循鼻外,入上齒中,挾口環唇。邪氣傳之,則目痛、鼻乾。至於他經,各行其道,何目痛、鼻乾之有?

白話文:

**問題:**眼睛疼痛、鼻子乾燥,怎麼知道邪氣在陽明經?

回答: 因為眼睛和鼻子是由足陽明胃經所分佈的經絡。經書上說:陽明經的脈絡,起始於鼻子,交會於額頭中央,旁接太陽經的脈絡,連接眼角,向下沿著鼻翼外側,進入上牙齒中間,環繞嘴巴和嘴脣。邪氣傳入陽明經,就會導致眼睛疼痛、鼻子乾燥。至於其他經絡,各自運行於自己的途徑,怎麼會有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的症狀呢?

2. 唇焦漱水不欲咽

問曰:唇焦、漱水不欲咽,何以知邪在陽明經也?答曰:唇者,陽明經所過之地也。今唇焦思漱水以潤之,是知邪在陽明經絡中,然不欲咽者,則知本腑無熱,表病而里和也。又問曰:表證既除,里證已見,或亦有漱水而不咽者,治法從表乎?從里乎?答曰:既無表證,里必有熱,熱則能消水,漱當嚥下,若不咽者,是內有瘀血也。何以知之?外無表證,小腹硬滿而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是也,當用桃仁承氣湯攻之。

白話文:

**問:**嘴脣發乾,漱口後不想吞嚥水,如何判斷是陽明經有邪氣?

答: 嘴脣是陽明經經過的地方。現在嘴脣發乾需要漱口來滋潤,說明邪氣在陽明經絡中,但不想吞嚥水,說明內臟沒有熱,是表症而內裏平和。

問: 表症消失,內症出現,也有漱水不咽的情況,這種情況是按表症還是內症治療?

答: 如果沒有表症,內裏一定有熱。熱能消耗水分,漱口後應該吞下去。如果不吞嚥,說明內有瘀血。

如何判斷內有瘀血?

如果外在沒有表症,但小腹發硬、疼痛,小便自利,大便呈黑色,說明內有瘀血。這種情況應使用桃仁承氣湯攻之。

總之腹滿而痛,小便不利,是燥糞也;大便自如,小便不利,此溺澀也。今小便自利,腹中硬痛,其為瘀血明矣。

白話文:

如果腹部脹滿疼痛,小便不通暢,這是因為便祕引起的。如果大便通暢,小便不通暢,這是小便不通暢導致的。現在小便通暢,腹中疼痛堅硬,這明顯是瘀血造成的。

3. 脈長

問曰:尺寸俱長,何以知邪在陽明經也?答曰:長者,泛溢也,言脈過於本位也。陽明為氣血俱多之經,邪一傳之,則血氣淖溢,故尺寸俱長。又問曰:脈長者,邪在陽明,而用藥有葛根、承氣、白虎不等者,何也?答曰:陽明用葛根者,治陽明經病也;陽明用承氣者,治陽明腑病,邪氣結實也;不用葛根、承氣而用白虎者,治陽明經病,初傳於腑,邪未結實也。

白話文:

問:尺寸脈都偏長,怎麼知道邪氣在陽明經? 答:長脈表示脈氣充盈,超過了本來的正常範圍。陽明經是氣血都比較多的經絡,邪氣一旦傳到陽明經,就會導致血氣過剩,所以尺寸脈都偏長。

再問:脈長表示邪氣在陽明經,但是治療上使用的藥物有葛根、承氣、白虎等不同,這是什麼原因? 答:陽明經病使用葛根,是治療陽明經絡的疾病;陽明腑病使用承氣,是治療邪氣在腑內結實的狀況;如果不用葛根、承氣,而是使用白虎,這是治療陽明經病剛傳到腑,邪氣還未結實的狀況。

陽明經病,目痛鼻乾,漱水不欲咽,而無便閉、譫語、燥渴之症,是為表病里和,則用葛根湯散之;假如邪已入腑,發熱轉為潮熱,致有譫語、燥渴、便閉、腹脹等症,是為邪氣結聚,則用承氣湯下之;假如陽明經病,初傳於腑,蒸熱自汗,燥渴譫語,而無便閉、腹脹之症,是為散漫之熱,邪未結實,則用白虎湯清中達表而和解之,此治陽明三法也。倘經腑不明,臨證差忒,誤人非淺。

白話文:

當病症侵犯陽明經時,會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燥、漱口不願吞嚥,但沒有腹脹、胡言亂語、口渴等症狀,屬於表病裏和,應使用葛根湯散來治療。

如果邪氣已侵入腸胃,出現發熱轉為潮熱、胡言亂語、口渴、腹脹等症狀,說明邪氣聚集,應使用承氣湯來瀉下。

若陽明經病一開始就累及腸胃,導致蒸熱自汗、口渴、胡言亂語,但沒有腹脹等症狀,說明熱邪尚未結實,應使用白虎湯來清熱解表。

治療陽明經病有這三種方法。如果病位判斷不清,治療不當,會誤導病情,後果嚴重。

因知仲景用攻者,攻陽明之腑,不攻陽明之經;用表者,表陽明之經,非表陽明之腑;辛涼和解者,治腑病散漫之邪,大便未結,腹無所若也。此陽明經腑之說,所宜急講也。

白話文:

因此知道仲景使用攻法的用意,是攻治陽明之腑,而不是攻治陽明經絡;使用表法的用意,是表解陽明經絡,而不是表解陽明之腑;辛涼和解藥物的功效,是治療腑病散漫的邪氣,而當大便未形成、腹中沒有不適症狀時,才使用此法。這便是陽明經絡和腑的分類,需要急切地講解清楚的。

4. 少陽經證

少陽經病,目眩,口苦,耳聾,胸滿,脅痛,寒熱往來,嘔吐,頭汗,盜汗,舌滑,脈弦。此少陽經受病,宜用小柴胡湯和解之。仲景云:少陽證,但見一二症即是,不必悉具。此經有三禁,吐、汗、下是也。然少陽有兼表、兼里者,務在隨時變通,不得以三禁之說而拘泥也。

白話文:

如果少陽經出現問題,就會出現以下症狀:眼睛眩暈、口苦、耳鳴、胸悶、肋骨疼痛、忽冷忽熱、嘔吐、頭部出汗、盜汗、舌苔滑膩、脈搏弦緊。這是少陽經發病的表現,建議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治療。

張仲景說:少陽經的症狀,只要出現一兩種就是了,不一定要全部都有。少陽經有三個禁忌:嘔吐、出汗、腹瀉。但是少陽經有兼表症(外感)和兼裡症(內傷)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不能拘泥於這三個禁忌。

5. 小柴胡湯

柴胡(二錢),赤芍(一錢五分),甘草半夏(各一錢),黃芩(一錢五分),人參(五分),生薑(二片),大棗(去核,三個)

白話文:

柴胡(12克),赤芍藥(9克),甘草(6克),半夏(6克),黃芩(9克),人參(3克),生薑(2片),大棗(去核,3顆)

水四鍾,煎二鍾半,溫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是熱氣結聚,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以瀉熱;若渴者,是津液少,去半夏,加栝蔞根,倍人參以生津液;若腹中痛,是邪氣壅,去黃芩,加白芍藥以通壅;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以耎堅;若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去黃芩,加茯苓以滲泄;若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未解,去人參,加桂枝以解肌;若咳者,為肺寒氣逆,去人參、大棗、黃芩,加前胡橘皮乾薑以散寒降氣。

白話文:

原文:

若胸中煩而不嘔,是熱氣結聚,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以瀉熱;若渴者,是津液少,去半夏,加栝蔞根,倍人參以生津液;若腹中痛,是邪氣壅,去黃芩,加白芍藥以通壅;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以耎堅;若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去黃芩,加茯苓以滲泄;若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未解,去人參,加桂枝以解肌;若咳者,為肺寒氣逆,去人參、大棗、黃芩,加前胡、橘皮、乾薑以散寒降氣。

如果胸中煩悶但沒有嘔吐,是因為熱氣堵塞,應減少半夏和人參的用量,增加栝蔞的用量以排出熱氣;如果感到口渴,是因為津液不足,應減少半夏的用量,增加栝蔞根的量,加倍人參的用量來生津;如果腹中疼痛,是因為邪氣堵塞,應減少黃芩的量,增加白芍藥的用量以疏通;如果肋骨下方有硬塊,應減少大棗的量,增加牡蠣的用量以軟化;如果心悸,小便不利,是因為水氣,應減少黃芩的量,增加茯苓的量以利尿;如果沒有口渴,但皮膚微微發熱,是因為表面的邪氣沒有排出,應減少人參的量,增加桂枝的量以解表肌;如果咳嗽,是因為肺寒氣逆,應減少人參、大棗和黃芩的量,增加前胡、橘皮和乾薑的用量以驅寒降氣。

6. 耳聾

問曰:耳聾何以是少陽證?答曰:足少陽膽經,上絡於耳,邪在少陽,則耳聾也。又問曰:厥陰亦耳聾,何也?答曰:肝膽相為表裡,肝病連膽,故亦耳聾也。但少陽耳聾,必往來寒熱;厥陰耳聾,則舌蜷、囊縮,自有別耳。

白話文:

問:為什麼耳聾是少陽證?

答:足少陽膽經上通於耳,邪氣在少陽膽經,就會耳聾。

再問:厥陰證也會耳聾,這是什麼原因?

答:肝膽互為表裡,肝臟疾病會影響膽臟,所以厥陰證也會耳聾。不過,少陽證引起的耳聾通常伴有寒熱交替,而厥陰證引起的耳聾則會出現舌頭蜷縮、陰囊縮小的症狀,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7. 胸滿

問曰:胸滿何以是半表半裡證?答曰:胸半以上,乃清陽之分,正在半表半裡,邪至此,將入里而未深入於裡也。故胸滿而腹未滿者,乃邪氣而非有物也。若腹中脹滿,則為有物矣。又問曰:痞氣亦胸前脹滿,何以別之?答曰:邪入三陰經,而未結聚成實,醫遽下之,致成痞氣,必須問其曾經下否,若經下而後胸滿者,痞氣也。若未經下而胸前脹滿,即屬少陽也。

白話文:

**問題:**為什麼胸部脹滿是半表半里的證狀?

回答: 胸部以上的地方屬於清陽之氣的範圍,正好介於表證和裡證之間。病邪到達這裡,準備深入到裡而還沒有進入裡。因此,如果只是胸部脹滿而腹部沒有脹滿,那是病邪造成的,而不是有實質性東西堵塞。如果腹部也脹滿,那就表示有實質性東西堵塞了。

再次問題: 痞氣也是胸前脹滿,如何區分?

回答: 病邪進入三陰經,但還沒有聚集凝結,如果此時醫生貿然用了瀉藥,就會導致痞氣形成。所以要問患者是否曾經用過瀉藥,如果使用瀉藥後才胸滿,那就是痞氣。如果沒有使用瀉藥就胸前脹滿,那就屬於少陽證。

陶氏治法,少陽證兼胸滿者,小柴胡加枳桔,如未效,本方對小陷胸湯一服,如神為妙。是知用藥,亦自有相通者。

白話文:

陶華的治療方法,對於少陽證合併胸悶的患者,使用小柴胡湯加枳桔。如果沒有效果,再次服用小陷胸湯,效果極佳。因此,用藥時也須考慮藥物之間的相通性。

8. 脅痛

問曰:脅痛何以是半表半裡證?答曰:足少陽膽經,布之脅下,故有脅痛。至於他經,或出於巔背,或布於面目,則無此症。又問曰:水氣亦有脅痛,何也?答曰:水氣脅痛,必見乾嘔,咳引脅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極重者,十棗湯攻之。若半表半裡脅痛,外必兼見少陽證。

白話文:

問題:為什麼脅痛被視為半表半裡的證狀? 回答: 膽經分佈在脅下,所以膽經出問題會引起脅痛。至於其他經絡,有的在外面的皮肉淺層,有的分佈在頭臉,所以不會有脅痛這個症狀。

問題:水氣也會引起脅痛,為什麼? 回答: 水氣引起的脅痛,通常會伴隨乾嘔、咳嗽,疼痛會牽引到脅下。可以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來治療,如果是非常嚴重的狀況,則可以使用十棗湯來攻治。

問題:如果脅痛是半表半裡的,還會有什麼其他症狀? 回答: 半表半裡的脅痛,通常會合併少陽經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