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火字解

從來火字,《內經》有壯火、少火之名,後人則曰: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龍火、雷火,種種不一,而朱丹溪復以虛實二字括之,可謂善言火矣。乃人人宗其說,而於治火,卒無定見,何也?是殆辨之猶未確歟!予因易數字以解之,夫實火者,六淫之邪,飲食之傷,自外而入,勢猶賊也。虛火者,七情色欲,勞役耗神,自內而發,勢猶子也。

白話文:

古代醫書中對「火」這個字有很多種說法,《內經》講過壯火、少火,後人又說了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龍火、雷火等各種說法。朱丹溪又用「虛」和「實」這兩個字來概括,可以說是對「火」的精闢見解。大家雖然都認同朱丹溪的見解,但是在實際治療時卻沒有確定的方法,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朱丹溪的辨別方法不夠準確嗎?我換幾個字來說明:實火是由於外邪侵入或飲食不當造成的,就像外敵入侵一樣;虛火是由於情緒激動、過度勞累造成的,就像身體內部發生了叛亂。

賊至則驅之,如消散、清涼、攻伐等藥,皆可按法取用,蓋刀槍劍戟,原為驅賊設也。子逆則安之,如補氣、滋水、理脾等藥,皆可按法施治,蓋飲食、器用,原為養子設也。夫子者,奉身之本也,若以驅賊者驅其子,則無以為養身生命之本矣。人固不可認賊作子,更不可認子作賊。

白話文:

病因有十九條,其中講述因火所致的疾病有十八條,講述因寒所致的疾病有二條。如果不仔細地辨別清楚,恐怕後期學習會很模糊,所以我反覆詳細說明,以確立治療方法。 病機一十九條,言火者十之八,言寒者十之二。若不明辨精切,恐後學卒至模糊,余故反復詳言,以立施治之法。

外火:風、寒、暑、濕、燥、火,及傷熱飲食,賊火也。賊可驅而不可留。

內火:七情色欲,勞役耗神,子火也。子可養而不可害。

驅賊火有四法:

一曰發:風寒擁閉,火邪內郁,宜升發之,如升陽散火湯之類是也;

二曰清:內熱極盛,宜用寒涼,如黃連解毒湯之類是也;

三曰攻:火氣鬱結,大便不通,法當攻下,此釜底抽薪之法,如承氣湯之類是也;

白話文:

三、攻法:火氣鬱結,大便不通,治療方法應以攻下法為主,此法有釜底抽薪之效,例如承氣湯等藥方。

四曰制:熱氣拂鬱,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來真水有虧,不能制火,所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滋其腎,如地黃湯之類可用也。

白話文:

第四種情況:熱氣鬱積,清熱藥物不起作用,攻伐藥物也無效,這是因為體內的腎水本就不足,無法控制火氣,這種情況下寒藥不起作用,是因為體內沒有水,應該滋陰腎水,可以使用地黃湯等滋陰藥物。

養子火有四法:

一曰達:肝經氣結,五郁相因,當順其性而升之。所謂木鬱則達之,如逍遙散之類是也。此以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解也;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是「通達」:當肝經氣血不通暢,導致五臟鬱結時,應該順著肝經升發的性質來治療。正如中醫古籍中提到的「肝氣鬱結,當疏肝理氣」,例如使用逍遙散這類藥方。通過疏肝理氣,可以解除肝鬱及其他臟腑的鬱結。

二曰滋:虛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如六味湯之類是也;

白話文:

第二種稱為滋:虛火上炎,必定滋潤其水。所謂壯大水的藥物,用來壓制陽光,就像六味湯之類的藥方。

三曰溫:勞役神疲,元氣受傷,陰火乘其土位。經曰:勞者溫之。又曰:甘溫能除大熱。如補中益氣之類是也;

四曰引:腎氣虛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浮游於上,當以辛熱雜於壯水藥中,導之下行。所謂導龍入海,引火歸元。如八味湯之類是也。

白話文:

第四種手法:引法

如果腎臟虛寒,導致根基不穩的虛火上浮,遊走於上面。這時就要使用辛熱的藥物,摻在補腎壯水的藥物中,引導虛火下降。

這種方法就好比「引龍入海」,讓虛火回到它的根源。比如八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就是引法的代表。

以上治火法中,賊則宜攻,子則宜養,固已。然邪盛正虛之時,而用攻補兼行之法,或滋水制火之法,往往取效。是知養子之法,可借為驅賊之方,斷無以驅賊之法,而為養子之理。蓋養正則邪自除,理之所有,伐正而能保身,理之所無也。世人妄用溫補以養賊者固多,而恣行攻伐以驅子者,更復不少。此皆不得火字真詮,而貽禍斯民也。可不慎歟!

白話文:

在上述治療火症的方法中,外來的賊邪適合攻取,而內生的子症適合滋養,這是既定的原則。但是,當邪氣旺盛、正氣虛弱時,有時會採用攻補並用的方法,或者滋水制火的方法,往往會取得效果。由此可知,滋養正氣的方法可以借用來驅除外邪,但絕對沒有用驅除外邪的方法來滋養正氣的道理。因為滋養正氣,自然會消除邪氣,這是必然的道理;損害正氣卻能保全身體,這是不可能的。世間很多人錯誤地使用溫補的方法來滋養賊邪,而肆意使用攻伐的方法來驅除正氣,這種情況更是不勝枚舉。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領悟「火」字的真正含義,而給百姓帶來禍害。難道不值得謹慎嗎!

2. 脈法金針

脈有要訣,胃、神、根三字而已。人與天地相參,脈必應乎四時。而四時之中,均以胃氣為本。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其中必兼有和緩悠揚之意,乃為胃氣,謂之平人。若弦多胃少,曰肝病;洪多胃少,曰心病;毛多胃少,曰肺病;石多胃少,曰腎病。如但見弦、洪、毛、石,而胃氣全無者,則危矣。

白話文:

把脈有要領,只有胃、神和根這三個字。人體與天地相呼應,脈象一定符合四季。而四季中,都以胃氣為根本。比如春天的脈象像弦,夏天的脈象洪大,秋天的脈象浮散,冬天的脈象沉實,其中一定要兼有和緩悠揚的脈象,這纔算是胃氣,稱為健康的人。如果弦脈多而胃氣少,稱為肝病;洪脈多而胃氣少,稱為心病;浮脈多而胃氣少,稱為肺病;沉脈多而胃氣少,稱為腎病。如果只看到弦脈、洪脈、浮脈、沉脈,而完全沒有胃氣,那就很危險了。

夫天有四時,而弦、洪、毛、石四脈應之,四時之中,土旺各十八日,而緩脈應之。共成五脈,五臟分主之。如肝應春,其脈弦;心應夏,其脈洪;肺應秋,其脈毛;冬應腎,其脈石;脾土應長夏,其脈緩也。然而心、肝、脾、肺、腎雖各主一脈,而和緩之象必寓乎其中乃為平脈,否則即為病脈。

白話文:

自然界有四個季節,而脈搏的弦、洪、毛、石四種脈象與之相呼應。四季中,土氣旺盛各持續十八天,這時脈搏應表現出緩和的象徵。它們共同組成了五種脈象,由五臟分別主掌。比如肝臟對應春季,其脈象為弦脈;心臟對應夏季,其脈象為洪脈;肺臟對應秋季,其脈象為毛脈;腎臟對應冬季,其脈象為石脈;脾臟對應夏季與秋季之間的長夏,其脈象為緩脈。然而,心、肝、脾、肺、腎雖然各主管一種脈象,但和緩的徵象必須同時存在其中才算是健康的脈象,否則就是病態的脈象。

若但見弦、洪、毛、石,而胃氣全無者,即為真象脈見矣。凡診脈之要,有胃氣曰生,胃氣少曰病,胃氣盡曰不治。乃一定之診法,自古良工,莫能易也。

白話文:

如果只看到脈象細小、脈搏洪大、浮動無力、脈帶有力,而沒有胃氣,那就表示是真的象脈出現了。凡是診脈的要點,有胃氣就表示生機,胃氣不足就表示有病,胃氣完全消失就表示無法醫治。這是判斷診脈的一種固定方法,自古以來,高明的醫生都不能改變它。

夫胃氣全虧,則大可危。胃氣稍乖,猶為可治,即當於中候求其神氣。中候者,浮、中、沉之中也。如六數、七極,熱也,中候有力,則有神矣。三遲、二敗,寒也,中候有力,則有神矣。脈中有神則清之而熱即退,溫之而寒即除。若寒熱偏勝,中候不復有神,清溫之劑將何所恃耶?

白話文:

如果胃氣完全喪失,則非常危險。胃氣稍有異常,仍有機會治療,此時必須根據脈象的中候尋找生機。中候是指脈象的浮、中、沉三者之間。例如六數、七極,表示熱證;如果中候脈有力,那麼還有生機。三遲、二敗,表示寒證;如果中候脈有力,那麼還有生機。脈中有生機,則用清熱藥物,熱症就會消退;用溫熱藥物,寒症就會消除。如果寒熱偏勝,中候沒有生機,那麼清熱和溫熱的藥物又靠什麼發揮作用呢?

雖然,神氣不足,猶當察其根氣。根氣者,沉候應指是也。三部九候,以沉分為根,而兩尺又為根中之根也。《脈訣》云:寸關雖無,尺猶未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歷試之,洵非虛語。夫人之有脈,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根蒂未壞,則生意不息。是以診脈之法,必求其根以為斷,而總其要領,實不出胃、神、根,三者而已。

白話文:

儘管患者精神氣虛弱,但仍應仔細觀察其根本元氣。根本元氣是指沉脈應指的部位。在三部九候中,沉脈被認為是根本之脈,而兩尺脈又是沉脈中更為根本的部位。

《脈訣》中說:「寸關脈即使沒有,尺脈卻不會完全消失。」對於這種情況,何必擔心患者會死亡呢?我親自驗證過,這句話絕非虛言。人體的脈象就像樹木的根系,即使枝葉枯萎,只要根基未傷,生命力就不會停止。

因此,診脈的方法,必須尋求根本脈象作為判斷依據。總的來說,診脈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胃氣、精神氣和根本元氣。

如或胃、神、根三者,稍有差忒,則病脈斯見。其偏於陽,則浮、芤、滑、實、洪、數、長、大、緊、革、牢、動、疾、促以應之;其偏於陰,則沉、遲、虛、細、微、澀、短、小、弦、濡、伏、弱、結、代、散以應之。惟有緩脈,一息四至,號曰平和,不得斷為病脈耳。其他二十九字,皆為病脈。

白話文:

如果胃氣、精神和腎氣這三者出現一絲偏差,病態脈象就會顯現出來。這些脈象分為陽脈偏盛和陰脈偏盛。陽脈偏盛的脈象有:浮、芤、滑、實、洪、數、長、大、緊、革、牢、動、疾、促。陰脈偏盛的脈象有:沉、遲、虛、細、微、澀、短、小、弦、濡、伏、弱、結、代、散。只有脈搏緩和,一息四跳,稱為平和脈,不能將其診斷為病態脈象。除了這三十個脈象之外,其他脈象都屬於病態脈象。

必細察其形象,而知其所主病。其曰浮,不沉也,主病在表。沉,不浮也,主病在裡。遲,一息三至也,為寒。數,一息五至也,為熱。滑,往來流利也,為痰、為飲。澀,往來滯澀也,為血少氣凝。虛,不實也,為勞倦。實,不虛也,為邪實。洪,大而有力也,為積熱。大,虛而無力也,為體弱。

白話文:

必須仔細觀察脈搏的形態,才能知道它預示的疾病。

脈象浮起,不沉降,表示疾病在體表。脈象沉降,不浮起,表示疾病在體內。

脈搏遲緩,一息三至,表示寒證。脈搏數速,一息五至,表示熱證。

脈搏滑利,往來流暢,表示有痰飲。脈搏澀滯,往來不暢,表示血虛氣滯。

脈搏虛弱,不充實,表示勞累虛弱。脈搏實大,不虛弱,表示邪氣充實。

脈象洪大,有力,表示積熱。脈象大而無力,表示體質虛弱。

微,細而隱也,小,細而顯也,為氣少。弦,端直之象也,為水飲。長,過乎本位也,為氣旺。短,不及本位也,為氣少。緊,如引繩轉索也,為寒、為痛。弱,微細之甚也,為氣血兩虧。濡,沉而細也,為真火不足。動,如豆粒動搖之象也,為氣血不續。伏,脈不出也,為寒氣凝結,又或因痛極而致。

白話文:

**微:**細小而隱約,氣血不足。

小: 細小而明顯,氣血不足。

弦: 筆直光滑,有水液停滯。

長: 超出正常範圍,氣血旺盛。

短: 達不到正常範圍,氣血不足。

緊: 如拉緊的繩索,有寒氣或疼痛。

弱: 細微、無力,氣血虧虛。

濡: 沉細綿軟,陽氣不足。

動: 脈象跳動如豆粒,氣血虛弱。

伏: 脈象隱而不見,可能是寒氣凝結或劇痛所致。

促,數時一止也,為熱盛。結,緩時一止也,為寒盛。芤,邊有中無也,為失血。代,動而中止,有至數也,亦為氣血不續,又為跌打悶亂,以及有娠數月之兆。革,浮而堅急也,為精血少。牢,沉而堅硬也,為胃氣不足。疾,數之甚也,為極熱。散,渙而不聚也,為衛氣散漫。

白話文:

**促:**脈搏跳動頻繁,每隔一段時間才停止,表示熱盛。

結: 脈搏跳動緩慢,每隔一段時間才停止,表示寒盛。

芤: 脈搏邊緣有力,中間無力,表示失血。

代: 脈搏搏動先強後弱,有規律,也表示氣血不連貫,或跌打損傷後的身體狀況不佳,或懷孕數月。

革: 脈搏浮而堅急,表示精血少。

牢: 脈搏沉而堅硬,表示胃氣不足。

疾: 脈搏跳動極快,表示極熱。

散: 脈搏散漫不聚,表示衛氣散漫。

惟有緩者,和之至也,為無病。其所主病,大略如此。如或數脈相參而互見,則合而斷之,以知其病。

至於脈有真假,有隱伏,有反關,有怪脈,均宜一一推求,不可混淆。何謂真假?如熱證脈澀細,寒證反鼓指之類。何謂隱伏?如中寒腹痛,脈不出。又外感風寒,將有正汗,亦脈不出。書云:一手無脈,曰單伏;兩手無脈,曰雙伏。何謂反關?正取無脈,反在關骨之上,或見於左,或見於右,診法不可造次。

白話文:

至於脈象有真假、隱藏、反常和異常,都需要一一仔細辨識,不能混淆。什麼是真假脈?例如熱性疾病的脈象細澀,而寒性疾病的脈象反而飽滿有力。什麼是隱藏脈?例如因受寒而胃痛,但脈象卻摸不到。又例如外感風寒,即將出正汗時,脈象也會摸不到。古書中說:一隻手摸不到脈象,叫做「單伏」;兩隻手都摸不到脈象,叫做「雙伏」。什麼是反常脈?例如在正常情況下摸不到脈象,卻反常地出現在關寸之間,或者出現在左手或右手,這種診斷方法是不能草率的。

何謂怪脈?兩手之脈,如出兩人,或乍大乍小,遲數不等,此為祟症。

又有老少之脈不同,地土方宜不同,人之長短肥瘦不同,診法隨時而斟酌。然而脈證相應者,常也。脈證不相應者,變也。知其常而通其變,診家之要,庶不相遠矣。然總其要領,總不出胃、神、根三字。三字無虧,則為平人。若一字乖違,則病見矣。若一字全失,則危殆矣。

白話文:

此外,還有老人和年輕人的脈象不同,各地區適應的環境不同,人的高矮胖瘦也不同,因此診斷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然而,脈象和症狀相符合的是常見的。脈象和症狀不相符合的是變異的。掌握了常見的情況,又能通曉變異的徵兆,這就是診斷的精髓,這樣就不會相差太遠了。但是,總的要領來說,都離不開「胃氣」、「精神」和「腎精」三個方面。這三者不出現虧損,就是健康人。如果其中一項出現問題,就會出現疾病。如果三項全部喪失,就會危及生命。

必須胃、神、根三者俱得,乃為指下禎祥之兆。此乃診家之大法,偶為筆之於書,以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