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一 (2)
卷一 (2)
1. 醫中百誤歌
醫家誤,不知幾,脈動症變只幾希,病在未形先著力,明察秋毫乃得之(病至思治,末也,見微知著,彌患於未萌,是為上工)。醫家誤,鮮定見,見理真時莫改變,恍似乘舟破浪濤,把舵良工卻不眩(病輕藥應易也,定見定守,歷險阻而不移,起人於垂危之際,足徵學識)。
醫家誤,強識病,病不識時莫強認,謙躬退位讓賢能,務俾他人全性命(不知為不知,亦良醫也)。醫家誤,在刀針,針有時宜並淺深(膿熟不針,則內潰;未熟早針,則氣泄不成膿。膿淺針深,則傷好肉;膿深針淺,則毒不出而內敗),百毒總應先艾灸(隔蒜灸法,勝於刀針。
《外科正宗》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疼時),頭面之上用神燈(頭面不宜灸,宜用神燈照法。《外科正宗》云:內服蟾蜍丸一服,外將神火照三枝。此法不止施於頭面,而頭面為更要)。醫家誤,薄愚蒙,先王矜恤是孤窮,病篤必施真救濟,好生之念合蒼穹(當盡心力,施良藥以濟之)。醫家誤,不克己,見人開口便不喜,豈知芻蕘有一能,何況同人說道理。
醫家誤未已,病者誤方興,與君還細數,請君為我聽。病家誤,早失計,初時抱恙不介意,人日虛兮病日增,縱有良工也費氣(病須早治)。病家誤,不直說,諱疾試醫工與拙,所傷所作只君知,縱有名家猜不出(大蘇云:我有疾必盡告醫者,然後診脈,雖中醫亦可治療,我但求愈疾耳,豈以困醫為事哉)。病家誤,性躁急,病有回機藥須吃,藥既相宜病自除,朝夕更醫也不必(既效不可屢更)。
病家誤,不相勢,病勢沉沉急變計,若再蹉跎時日深,恐怕回春無妙劑(不效則當速更)。病家誤,在服藥,服藥之中有竅妙,或冷或熱要分明,食後食前皆有道。病家誤,最善怒,氣逆沖胸仍不悟,豈知肝木克脾元,願君養性須迴護。病家誤,苦憂思,憂思抑鬱欲何之?常將不如己者比,知得雄來且守雌。
病家誤,好多言,多言傷氣最難痊,勸君默口存神坐,好將真氣養真元。病家誤,染風寒,風寒散去又復還,譬如城郭未完固,那堪盜賊更摧殘。病家誤,不戒口,口腹傷人處處有,食飲相宜中氣和,鼓腹舍哺天地久。病家誤,不戒慎,閨房衽席不知命,命有顛危可若何,願將好色人為鏡。
病家誤,救絕氣(病人昏眩時以手閉口而救之也),救氣閉口莫閉鼻,若連鼻子一齊捫,譬如入井復下石(鼻主呼吸,閉緊則呼吸絕,世人多蹈此弊,故切言之)。兩者有誤誤未歇,又恐旁人誤重迭,還須屈指與君陳,好把旁人觀一切。傍人誤,代驚惶,不知理路亂忙忙,用藥之時偏作主,平時可是學岐黃。
旁人誤,引邪路,妄把師巫當仙佛,有病之家易著魔,到底昏迷永不悟。
白話文:
醫者的錯誤,實在太多了
醫者犯錯,數都數不清,對脈象和疾病的變化了解太少,只有一點點皮毛而已。在疾病還沒形成的時候就應該先著手治療,明察秋毫才能發現疾病的徵兆。(等到疾病已經嚴重才想治療,就太晚了,能在微小的徵兆出現時就察覺,並在它還沒發展成疾病前就加以治療,才是最高明的醫生。)
醫者犯錯,常常沒有自己的見解,當你找到了真理時就不要輕易改變,就像乘著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航行,好的舵手是不會被迷惑的。(病情輕微的時候,用藥也應該簡單有效,確定自己的見解並堅守,即使歷經危險也不改變,才能將病人從垂危的狀態救回來,這才能證明醫者的學識。)
醫者犯錯,硬是記住一些疾病的名稱,不了解疾病發生的時間和變化就強行診斷,應該謙虛退讓,把機會讓給更有能力的人,務必讓他人保住性命。(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也是一個好醫生的表現。)
醫者犯錯,在於過度依賴刀針,針灸有其適合的時間和深淺的講究。(膿腫熟透了才能針刺,不然會導致膿液內潰;還沒熟就早早針刺,則會泄氣導致膿腫不能形成。膿腫淺卻針刺太深,會傷到好的肌肉組織;膿腫深卻針刺太淺,則會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內腐。)各種毒瘡都應該先用艾灸來治療(隔著蒜頭的灸法,比刀針更好。《外科正宗》說:不痛的穴位灸到痛,痛的穴位灸到不痛的時候,就有效了),頭部和臉部可以使用神燈來照射。(頭部和臉部不適合用灸,應該用神燈照射。《外科正宗》說:內服蟾蜍丸一丸,外用神燈照三次。這種方法不只適用於頭部和臉部,但對頭部和臉部更為重要。)
醫者犯錯,在於淺薄無知,古人憐憫孤苦無依的人,對於病重的窮人一定要施以真正的救治,有好的生生之念才能符合上天的意旨。(應該竭盡全力,使用好的藥物來救助他們。)
醫者犯錯,不能克制自己的脾氣,看到別人開口就感到不耐煩,要知道即使是普通人也可能有一技之長,更何況是同為醫者的人,應該好好與人交流道理。
病人犯的錯誤,更加嚴重
醫者的錯誤還沒結束,病人自己犯的錯誤又開始了,讓我再仔細地說給你聽,請你仔細聽我說。
病人犯錯,在於太晚才開始重視,剛開始身體有點不舒服的時候不放在心上,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病情也一天比一天嚴重,即使有高明的醫生也很難醫治。(疾病要及早治療。)
病人犯錯,不直接說出自己的病情,隱瞞病情,試探醫生的能力是好是壞,自己做了什麼傷了什麼,只有自己知道,即使是名醫也猜不出來。(蘇東坡說:我有病一定會把所有情況都告訴醫生,然後才讓他把脈,即使是中醫也可以治療,我只求病能好,絕不會故意刁難醫生。)
病人犯錯,性情急躁,疾病有其恢復的機制,藥物需要時間才能見效,藥效如果適合自己的病情,疾病自然就會痊癒,沒有必要早晚都換醫生。(既然藥效已經顯現,就不要頻繁更換醫生。)
病人犯錯,不了解病情的發展趨勢,當病情嚴重時應該及時更換治療方法,如果再耽誤下去,恐怕就沒有什麼妙藥可以回春了。(如果藥物沒效,應該盡快換醫生。)
病人犯錯,在於吃藥的方式不對,吃藥的方法有竅門,藥性是寒還是熱要分清楚,飯前吃還是飯後吃都有其道理。
病人犯錯,最容易生氣,氣血逆行衝擊胸部還不自覺,要知道肝木會克制脾土,應該修養性情並注意保護。(中醫理論認為肝氣過盛會影響脾胃功能,要控制情緒以保護脾胃。)
病人犯錯,總是憂愁思慮,憂愁思慮會讓人感到沮喪,那要怎麼辦呢?常常拿自己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較,知道自己不如別人時就應該學習並安守本分。
病人犯錯,太愛說話,說話過多會損傷氣血,難以痊癒,應該閉嘴靜坐,好好地修養元氣。
病人犯錯,感染了風寒,風寒好了之後又復發,就像城牆沒有建好,又遭受盜賊的破壞。
病人犯錯,不忌口,飲食不節制會到處傷害身體,飲食符合身體的需求才能使中氣平和,保持好的飲食習慣才能長久地活下去。
病人犯錯,不謹慎小心,在男女之事上不知道節制,導致生命出現危險,應該把好色的人當作警惕自己的鏡子。
病人犯錯,在救助快要斷氣的人時(病人在昏迷時用手捂住口鼻來救助),捂嘴巴時不要把鼻子也捂住,如果連鼻子都捂住,就像把人推入井中再丟石頭下去一樣。(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如果捂住鼻子就會導致呼吸中斷,世人大多犯這種錯誤,所以要特別強調。)
旁觀者的錯誤,更加不可忽略
這兩種錯誤都還沒結束,又怕旁邊的人也犯下重重的錯誤,還需要詳細地說給你們聽,以便讓大家都能有所警惕。
旁觀者犯錯,大驚小怪,不知道處理的道理就亂忙一通,在別人用藥的時候偏要自己做主,平常也不學醫術,哪來的資格插手?
旁觀者犯錯,把人引到邪路,胡亂地把巫師當作神佛,有病的人家最容易著魔,最終還是昏迷不醒,永遠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