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8)

1. 鬱冒

昏冒而神不清,俗謂昏憒是也。經云:諸虛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此寒氣上逆也,法當溫補。又陽明證,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得臥,有燥屎也,法當下之。又傷寒傳至五六日間,漸變神昏不語,形貌如醉,或睡中獨語一二句,與之以水則咽,不與則不思,醫者不識,投以承氣則誤矣。蓋不知此熱傳手厥陰心胞絡經也。

白話文:

昏迷而神志不清,俗稱昏憒。經典中說:虛弱的人受寒冷侵襲,就會出現厥證,感到胸中鬱悶、麻木不仁,這是寒氣上逆造成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溫補。此外,陽明經證,小便不利,大便時而便祕時而通暢,有時有輕微發熱,喘息胸悶不能平躺,有大便乾結,治療方法應該是攻下。還有,傷寒傳變到五、六天時,逐漸出現神志昏迷、不能言語,形貌像喝醉了一樣,或者在睡夢中自言自語一兩句,給他水喝,他就能嚥下去,不給他水喝,他就不會動,醫生如果沒有認清病情,用承氣湯治療,那就錯了。那是因為醫生不知道熱邪已經傳變到手厥陰心包絡經了。

與食則咽,邪不在胃也。不與則不思,神昏故也。邪熱既不在胃,而在心胞,宜用導赤散,合黃連解毒湯以清之。

白話文:

如果在進食時會感到哽咽,說明邪氣不在胃部。如果不進食就沒有飢餓感,那是因為神志昏迷的緣故。邪熱不在胃部而在心包,應該使用導赤散與黃連解毒湯來清熱解毒。

2. 導赤散

木通(一錢五分),生地(三錢),赤茯苓(二錢),燈心(二十節)

白話文:

木通(0.75克),生地黃(1.5克),赤茯苓(1克),燈心草(40根)

水煎服。

3. 奔豚

氣從少腹上衝心而痛,如江豚之上竄,此下焦陰冷之氣,宜用姜附湯,加肉桂、吳萸肉、茯苓主之。或以橘核、小茴、川楝子佐之,尤效。

白話文:

氣從肚臍以下往胸部衝上來而疼痛,好像江豚跳上來一樣,這是下腹部陰寒之氣造成的,宜用姜附湯,再加上肉桂、吳茱萸和茯苓來治療。或者使用橘子核、小茴香、川楝子搭配治療,效果會更好。

4. 身熱惡寒身寒惡熱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竊謂身熱,反欲得近衣者,傷寒外感之屬也;身寒,反不欲近衣者,熱邪內郁之候也。然亦有欲得近衣而為內熱者,火極似水也;亦有不欲近衣而為裡寒者,水極似火也。是不可以不辨。

白話文:

我認為:

  • 身體發熱,反而想穿衣服的,屬於外感傷寒。
  • 身體寒冷,反而不想穿衣服的,是熱邪內鬱的徵兆。

但是,也有一些情況:

  • 想穿衣服,卻是內熱所致,因為火氣極盛會表現得像水寒。
  • 不想穿衣服,卻是內寒所致,因為水寒極盛會表現得像火熱。

所以,不能只根據想穿或不想穿衣服來判斷,必須要具體辨證。

5. 風溫濕溫

傷寒發汗已,更感於風,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語言難出,葳蕤湯主之。濕溫者,其人常傷於濕,因而中暑,名曰濕溫。兩脛逆冷,胸滿,頭目痛,妄言,多汗,其脈陽浮而陰小,切忌發汗,汗之名重暍,為難治,蒼朮白虎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發汗後,再受風寒

已經發汗的傷寒患者,如果再次受到風寒,就會出現身體灼熱的症狀,稱為「風溫」。風溫的症狀包括:脈搏虛浮,自汗,身體沉重,嗜睡,鼻息鼾聲大作,言語不清。治療風溫的藥方使用葳蕤湯。

濕溫因濕熱而起

平時容易受濕氣影響的人,如果遇到暑熱,就可能得濕溫。濕溫的症狀包括:小腿發冷,胸悶,頭暈眼痛,胡言亂語,多汗。脈搏表現為陽脈浮起,陰脈細小。治療濕溫時,切忌發汗,發汗會加重病情,難以治癒。治療濕溫的藥方使用蒼朮白虎湯。

6. 風濕相搏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虛浮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此症脈虛浮而澀,且不渴,故用此湯,若兼口渴者,則不可用也。

白話文:

傷寒已經到八九天了,風濕相結合,全身痠痛,不能自己翻身,不嘔吐也不口渴,脈象浮而澀的人,用桂枝附子湯為主方治療。這個病症脈象浮而澀,而且不口渴,所以使用這個湯方,如果同時有口渴,則不能使用。

7. 勞復、食復、女勞復

大病後,不宜勞動,若勞倦傷氣,無力與精神者,名曰勞復,補中益氣湯主之。若飲食傷脾,名曰食復,宜調胃氣,以消積食,枳實梔子豉湯主之。若病後犯房事,以致病復,名曰女勞復,其症頭重不舉,目中生花,腰背疼痛,小腹裡急絞痛,以人參三白湯主之。

白話文:

大病初癒後,不宜過度勞動。如果勞累過度,耗傷氣血,導致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稱為「勞復」,應以補中益氣湯為主。

若因飲食不節傷及脾胃,稱為「食復」,宜調節胃氣,促進消化,以枳實梔子豉湯為主。

若病後過早房事,導致病情復發,稱為「女勞復」,症狀包括頭暈眼花、腰背痠痛、小腹絞痛。應以人參三白湯為主。

8. 人參三白湯

人參(二錢),白朮白芍,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附子(炮,一錢),棗(二枚)

白話文:

人參(8 克),白朮(6 克),白芍(6 克),白茯苓(6 克),炙甘草(2 克),炮附子(4 克),大棗(2 枚)

水煎服。

9. 陰陽易

男子病新瘥,與女子接,其病遂遺於女,女子病新瘥,與男子接,其病遂遺於男,名曰陰陽易。其症頭重不舉,目中生花,腰背疼痛,小腹裡急絞痛,與女勞復證候相似,間有吐舌數寸者,為大危,人參三白湯主之。

白話文:

當男性疾病剛剛痊癒後與女性接觸,他的疾病就會轉移到女性身上。而當女性疾病剛剛痊癒後與男性接觸,她的疾病就會轉移到男性身上,這稱為「陰陽易」。其症狀如下:頭重、陽痿、眼睛出現血絲、腰背疼痛、小腹劇烈絞痛,類似於女性勞損後的症候。偶爾會出現吐舌數寸的情況,非常危險,應當服用人參三白湯治療。

10. 狐惑

狐疑不決之狀,內熱生蟲之候也。上唇有瘡,則蟲蝕其肺,名曰惑;下唇有瘡,則蟲蝕其肛,名曰狐。雄黃丸主之。

白話文:

猶豫不決的樣子,是體內生蟲的徵兆。上脣有瘡,是蟲蝕肺部,稱為惑;下脣有瘡,是蟲蝕肛門,稱為狐。用雄黃丸治療。

11. 雄黃丸方

雄黃(研),當歸(炒,各七錢五分),檳榔(五錢),蘆薈(研),麝香(研,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 雄黃(研磨成粉),7.5 錢
  • 當歸(炒製後),7.5 錢
  • 檳榔,5 錢
  • 蘆薈(研磨成粉),2.5 錢
  • 麝香(研磨成粉),2.5 錢

上搗研為末,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粥飲下,日三服。

12. 陽毒陰毒

熱之極,寒之甚,至極而無復加者也。陽毒則斑黃,狂亂;陰毒則厥逆,清穀,身痛如被仗。陰陽二毒,多有兼咽痛者,各宜按證投劑,大抵五日內可治,過此恐難為力。陽毒,梔子湯加人中黃主之。陰毒,四逆湯蔥白主之。

白話文:

熱性病症達到極致,寒冷病症達到極致,都是無法再加重的。陽毒(熱性病)會出現皮膚斑黃,神志狂亂;陰毒(寒性病)會出現手腳冰冷,飲食不振,身體疼痛就像被人用棍棒打過一樣。陰陽兩毒(寒熱錯雜)的病症,大多會伴有咽喉疼痛,應根據症狀對症下藥,一般在五天內可以治癒,超過這個時間可能難以治癒。陽毒,用梔子湯加上人中黃主治。陰毒,用四逆湯加上蔥白主治。

13. 梔子湯

治陽毒

升麻黃芩杏仁石膏(各二錢),梔子赤芍知母大青(各一錢),甘草(五分),柴胡(一錢五分),豆豉(百粒)

白話文:

  • 升麻 2 錢
  • 黃芩 2 錢
  • 杏仁 2 錢
  • 石膏 2 錢
  • 梔子 1 錢
  • 赤芍 1 錢
  • 知母 1 錢
  • 大青 1 錢
  • 甘草 5 分
  • 柴胡 1 錢 5 分
  • 豆豉 100 粒

水煎服。加人中黃一錢尤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