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7)

1. 半夏瀉心湯

傷寒傳入三陰,而未結聚成實,醫早下之以致胸中痞悶不舒者,為痞氣。宜用此方。

白話文:

傷寒病傳入三陰階段,但尚未凝結成實證,醫生過早使用下法導致胸中感到痞悶不適的,這種情況稱爲痞氣。應當使用這個方劑。

半夏(洗),黃芩,乾薑(各一錢五分),人參,甘草(炙,各五分),黃連(一錢),大棗(去核,二個)

水煎服。本方加枳實五、七分為妙。

白話文:

半夏(洗乾淨後用),黃芩,乾薑(各 15 克),人參,甘草(烘烤過,各 5 克),黃連(10 克),紅棗(去核,2 顆)

2. 白散

治寒實結胸,無熱證者。此寒痰積食結於胸中,故用此方,亦救急之良法。

白話文:

治療寒實結胸,沒有熱症的情況。這是由於寒痰和積食在胸中凝結,所以使用這個方劑,也是急救的好方法。

桔梗,貝母(各三錢),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白話文:

桔梗、貝母(各3克),巴豆(去除外皮和內仁,炒黑,研磨成細粉,量為1分)

上三味為末,納巴豆、更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和勻,分二服,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如不利,進熱粥一杯。若利不止,進冷粥一杯,即止。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和巴豆水,放在缽中搗碎。用白開水和勻,分為兩次服用。如果疾病在橫膈膜上方,服藥後一定會嘔吐;如果在橫膈膜下方,服藥後一定會腹瀉。如果沒有腹瀉,就喝一杯熱粥。如果腹瀉不止,就喝一杯冷粥,就能止瀉。

3. 枳實理中丸

枳實(麵炒,一兩五錢),茯苓,白朮(陳土炒,各二兩),甘草(炙,七錢五分),人參(五錢),乾薑(炮,四錢)

上為末,米飲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開水下,日二、三服,以瘥為度。

白話文:

枳實(用麵粉炒後,150 克),茯苓,白朮(用陳土炒後,各 200 克),甘草(炙烤後,75 克),人參(50 克),乾薑(炮製後,40 克)

4. 臟結

病人素有宿積,連於臍旁,更加新邪,痛引陰筋。此邪氣結實之候,為難治。

白話文:

病人本來就有舊疾,病竈靠近肚臍旁邊,現在又加上新的病邪,疼痛牽連到腹股溝部位。這是邪氣凝結堅實的表現,屬於難以治療的情況。

5. 振戰慄

振者,聳動也;戰者,戰搖也;慄者,心跳也。虛證多有之,而邪正交爭,亦發戰慄也,須按兼症治之。

白話文:

振是身體聳動;戰是身體顫抖;慄是心臟跳動不安。虛證時常出現這些症狀,而正邪交爭時也會發生顫抖和心悸,必須根據伴隨的症狀來進行治療。

6. 筋惕肉瞤

經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發汗多,津液枯少,陽氣大虛,筋肉失養,故惕惕而跳,瞤瞤然而動也。急宜溫經益陽。真武湯主之。

白話文:

經典上說:陽氣,充沛時能養神,平和時能滋養筋腱。出汗多,津液耗損,陽氣就會虛弱,筋腱失去滋養,就會出現心悸不安、肌肉跳動的症狀。這時候需要趕緊溫補經絡,益氣養陽。真武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7. 真武湯

治傷寒發汗後,筋惕肉瞤,並治中寒下利,里有水氣而發咳,或嘔吐腹痛。

白話文:

治療傷寒出汗後,出現肌肉和筋脈震顫的症狀,並且治療因感受寒邪而導致的腹瀉,體內有水溼之氣引發咳嗽,或者嘔吐及腹痛。

茯苓(三錢),白芍(酒炒,三錢),白朮(二錢),生薑(二錢),附子(炮,一錢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茯苓(15克),白芍(用酒炒過,15克),白朮(10克),生薑(10克),附子(炮製過的,7.5克)

若咳者,加五味子十粒,乾薑一錢五分;若小便利,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藥;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白話文:

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十顆,乾薑一錢五分;如果小便不利,去掉茯苓;如果腹瀉,去掉芍藥;如果嘔吐,去掉附子,增加生薑一倍。

8. 義手冒心

發汗過多,義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發汗過多,導致四肢無力,心中悸動不安,想要得到按摩緩解的,使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

9. 驚悸

心忪也,惕惕然跳動也。有氣虛者,有汗下過多,損津液者,有水氣者,當按兼症施治可也。

白話文:

心悸,就是心中忐忑不安、心跳加速的感覺。有因氣虛所致的,也有因出汗或泄瀉過多,損傷了體內的津液而引起的,還有因水溼之氣導致的,應當根據伴隨的症狀來進行治療就可以了。

10.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有數種。因汗下而小便不利者,津液不足也。黃疸熱病,小便不利者,鬱熱內蓄也。風濕相搏,與夫陽明中風而小便不利者,寒氣所乘也。更有氣虛而小便不利者,宜詳辨之。

白話文:

小便不利有幾種情況。

  1. 由於大量出汗導致小便不利的,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
  2. 黃疸熱病導致小便不利的,是因為體內鬱熱過多。
  3. 風寒互相搏擊,以及陽明經中風導致小便不利的,是因為寒氣侵襲。
  4. 氣虛導致小便不利的,需要詳細辨別。

11. 遺溺

傷寒遺溺,乃危急之候。下焦虛寒,不能攝水,多致遺溺,理中、四逆輩主之。然三陽合病,每兼此症,有用白虎湯者,此熱甚而陰挺失職也。大抵熱甚神昏者可治,虛寒逆冷為難治也。若雜症遺尿,多屬氣虛,參、耆、歸、術主之。

白話文:

當患者因傷寒而出現小便失禁,表示病情危急。這時下焦氣血虛寒,無法收攝水液,容易導致小便失禁。以理中湯、四逆湯等方劑治療。然而,當三陽經合病,常伴有小便失禁,可以使用白虎湯。因為此時陽熱過盛,陰液不足,導致腎氣失職。一般來說,熱盛導致神志不清者可治,但如果虛寒逆冷,則難以治療。如果是其他雜症導致小便失禁,通常是氣虛所致,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補氣藥物治療。

12. 呃逆

即𩜺也,氣自臍下直衝胸也。或謂咳逆即呃逆,非也,咳逆為咳嗽,與呃逆有何干涉?大法傷寒當下失下,胃火上衝而呃者,其證燥渴內熱,大便閉結,大柴胡湯下之。便不結,瀉心湯主之。三陰中寒,胃氣欲絕而呃者,其證厥冷惡寒,下利清穀,附子理中湯,合丁香散溫之。呃止則吉,不止則凶也。

白話文:

這是嗝氣。氣從肚臍下直衝到胸口。有人說咳嗽和呃逆是一樣的,錯了。咳嗽是咳嗽,跟呃逆有什麼關係?風寒引起發燒,隨之下痢,胃火上衝而呃逆。症狀是口渴、身體發熱、大便不通。可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大便通了,就用瀉心湯來醫治。三陰(少陰、厥陰、太陰)受寒,胃氣衰微而呃逆。症狀是手腳冰冷、怕冷、拉清稀的便。要用附子理中湯,加上丁香散來溫熱。呃逆停止了就是吉兆,不停止就是凶兆。

13. 扁鵲丁香散

丁香(五個),柿蒂(五個),甘草(炙,五分),乾薑(一錢)

為末,沸湯點服,為妙。

白話文:

丁香 5 顆,柿蒂 5 顆,甘草(烤過的)5 克,乾薑 3 克

14. 懊憹

(憹即惱字,古通用)

懊憹,心中鬱郁不舒,比之煩悶有甚焉者。由表邪未盡,乘虛內陷,結伏於心胸之間也,梔子豉湯吐之。

白話文:

鬱悶,心情鬱悶不暢,比煩悶還要嚴重。這是因為外邪沒有完全清除,趁虛而入,滯留在心胸之間造成的,可以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15. 梔子豉湯

梔子(三錢),香豉(五錢)

白話文:

梔子三錢,香豉五錢。

水煎服,服後,隨手探吐之。若加枳實,名枳實梔子豉湯,治前證,並傷飲食。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後,可以隨意吐出藥渣。如果加入枳實,則稱為「枳實梔子豉湯」,用於治療前面提到的症狀,以及因飲食受傷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