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一 (30)
卷一 (30)
1. 雜症主治四字論
雜症主治四字者,氣、血、痰、郁也。丹溪治法,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郁用越鞠丸,參差互用,各盡其妙。薛立齋從而廣之,氣用補中,而參以八味,益氣之源也。血或四物,而參以六味,壯水之主也。痰用二陳,而兼以六君,補脾土以勝濕,治痰之本也。
郁用越鞠,而兼以逍遙,所謂以一方治木鬱而諸郁皆解也。用藥之妙,愈見精微。以愚論之,氣虛者,宜四君輩,而氣實者,則香蘇、平胃之類可用也。血虛者,宜四物輩;而血實者,則手拈、失笑之類可用也。尋常之痰,可用二陳輩,而頑痰膠固致生怪症者,自非滾痰丸之類不濟也。
些小之郁,可用越鞠、逍遙輩,而五郁相混,以致腹膨腫滿,二便不通者,自非神佑、承氣之類弗濟也。大抵尋常治法,取其平善,病勢堅強必須峻劑以攻之,若一味退縮,則病不除。而不察脈氣,不識形情,浪施攻擊,為害尤烈。務在平時,將此氣、血、痰、郁四字,反復討論,曲盡其情,辨明虛實寒熱,輕重緩急,一毫不爽,則臨證灼然,而於治療雜症之法,思過半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對雜症的處理原則,主要圍繞著「氣」、「血」、「痰」、「鬱」四個關鍵詞。丹溪的治療方法是:對於「氣」的問題,會使用四君子湯;對於「血」的問題,會使用四物湯;對於「痰」的問題,會使用二陳湯;對於「鬱」的問題,會使用越鞠丸。這些方劑可以靈活配合使用,各有其獨特的效果。
薛立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對於「氣」的問題,除了使用補中法外,還會加入八味,以增強氣的來源;對於「血」的問題,除了使用四物湯外,還會加入六味,以強化血液的主導作用;對於「痰」的問題,除了使用二陳湯外,還會配合六君子湯,通過補脾土以抑制濕氣,從根本上解決痰的問題。
對於「鬱」的問題,除了使用越鞠丸外,還會加入逍遙散,這種方法能有效解除由木鬱引起的各種鬱結。這種用藥方法的精妙之處,在於它越來越精細微妙。
以我的觀點來說,對於氣虛的情況,應該使用四君子湯等藥方;而對於氣實的情況,則可以使用香蘇散、平胃散等藥方。對於血虛的情況,應該使用四物湯等藥方;而對於血實的情況,則可以使用手拈散、失笑散等藥方。對於一般的痰問題,可以使用二陳湯等藥方;但對於頑固的痰,導致出現怪異病症的情況,則必須使用滾痰丸等藥方纔能解決。
對於輕微的鬱結,可以使用越鞠丸、逍遙散等藥方;但對於五種鬱結混合,導致腹部膨脹腫大,大小便不通的情況,則必須使用神佑散、承氣湯等藥方纔能解決。
總的來說,對於一般的治療方法,我們應選擇平和有效的方劑。但如果病情堅韌強烈,則必須使用強效的藥方來攻治。如果一味地退縮,病情就不會得到改善。然而,如果不觀察脈象和病人的體質情況,隨意使用強效藥方,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深入研究「氣」、「血」、「痰」、「鬱」這四個關鍵詞,全面理解它們的含義,明確辨別虛實寒熱、輕重緩急,做到一絲不苟,這樣在實際診斷中就能胸有成竹,對於治療雜症的方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