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三一承氣湯

大黃(二錢),枳實(一錢),厚朴(八分),甘草(一錢),元明粉(一錢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這則古文中醫配方在現代白話文中是:使用大黃兩錢,枳實一錢,厚朴八分,甘草一錢,以及元明粉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2. 斑疹

凡發斑有四症,一曰傷寒,二曰溫毒,三曰時氣,四曰陰症。傷寒發斑者,蓋因當汗不汗,當下不下,或妄投熱藥,以致熱毒蘊結,發為斑疹,《千金方》云:紅赤者胃熱,紫赤者熱甚,紫黑者胃爛也。凡斑既出,須得脈洪大有力,身溫,足暖為順;若脈沉小,足冷,元氣弱者,為逆候也。

凡治斑症,不宜發汗,汗之則增斑爛。又不宜早下,下早則斑毒內陷。如脈洪數,熱甚煩渴者,用三黃解毒湯,或犀角大青湯以清之。若脈弱者,加人參主之。倘昏悶、譫語、大便四五日不通,以調胃承氣湯微利之。如未可下,即用前犀角大青湯,加梨汁、蜜糖以潤之。大抵解胃熱、胃爛之毒,必以黃連、大青、犀角、元參、升麻、真青黛、石膏、知母、黃芩、山梔、黃柏之類,要在審察病情合宜而用之。

溫毒發斑者,冬應寒而反溫,或冬令感寒,春夏之交,發為溫熱之病,熱毒蘊蓄,發為斑也。犀角大青湯主之。時氣發斑者,天時不正之氣也,人感之或憎寒壯熱,發為斑疹。凡大紅點,發於皮膚之上者,謂之斑;小紅點,行於皮膚之中者,謂之疹。蓋疹輕而斑重也。疹發於肺,宜用升麻葛根湯,加大力子以散之。

斑出於胃,犀角大青湯以清之。若時氣傳染,中無實熱,加味逍遙散去白朮,加元參、生地以解之。陰症發斑者,寒伏於下,逼其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熏於肺,致發斑點,如蚊蚤咬痕,此非斑也,與調中溫胃之劑,其點自退。理中湯主之。

白話文:

關於斑疹的出現有四種情況,一是感冒風寒,二是溫熱病毒,三是季節性的疾病,四是陰性病症。感冒風寒導致斑疹的原因,通常是在該出汗時沒出汗,該瀉下的時候沒有瀉下,或者誤用了熱性藥物,導致熱毒在體內積聚,進而形成斑疹。《千金方》提到,紅色的斑疹是因為胃部有熱,深紅色的是熱度過高,紫黑色的斑疹代表胃部已受損。一旦斑疹出現,脈搏應該是洪大有力,身體溫暖,腳部暖和,這是正常的反應;如果脈搏微弱,腳部冰冷,顯示體內元氣不足,這就是不良的徵兆。

治療斑疹時,不應讓患者出汗,否則會使斑疹更嚴重。同時也不應太早使用瀉下療法,太早的話會使斑疹毒素滲入體內。如果脈搏快且頻率高,熱度高,口渴煩躁,可以使用三黃解毒湯,或犀角大青湯來清熱。若脈搏弱,應加入人參。如果出現神智不清、胡言亂語,且大便四五天不通,可用調胃承氣湯來稍微通便。如果還不能瀉下,就用犀角大青湯,加上梨汁、蜂蜜來潤滑。總的來說,要解除胃熱和胃部受損的毒素,通常需要使用黃連、大青、犀角、玄參、升麻、青黛、石膏、知母、黃芩、山梔、黃柏等藥物,關鍵是要根據病情恰當地使用。

溫熱病毒導致的斑疹,是冬季本應寒冷卻溫暖,或者冬天感染了寒氣,在春夏之交發展成了溫熱性疾病,熱毒積聚,從而形成斑疹。這種情況,主要用犀角大青湯治療。季節性疾病導致的斑疹,是因為不正常的天氣,有人因此畏寒發熱,形成斑疹。紅色的大點,出現在皮膚表面的,稱為斑;紅色的小點,出現在皮膚下的,稱為疹。疹比斑輕一些。疹由肺部發出,應使用升麻葛根湯,加上大力子來散開它。

斑由胃部產生,用犀角大青湯來清除。如果是季節性疾病感染,體內並無實質性熱度,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去掉白朮,加入玄參、生地來解決。陰性病症導致的斑疹,是因為寒氣藏於下部,迫使原本應該在體內平衡的火氣聚集在胸部,上燻肺部,導致斑點出現,就像蚊蟲叮咬留下的痕跡,但這不是真正的斑疹,服用調理中焦和溫暖胃部的藥物,這些斑點就會消失。主要用理中湯來治療。

3. 三黃解毒湯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三黃解毒湯」的成分包含:黃連兩錢,黃芩、黃柏和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服用方式是用水煎煮後飲用。

4. 犀角大青湯

治斑出已盛,心煩大熱,錯語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犀角屑,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口大渴,加石膏;虛者,加人參。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已經大量出現斑疹,患者感到極度心煩和高燒,說話混亂,呻吟不止,無法入睡,或者咽喉疼痛難以吞嚥的症狀。

藥方包含:犀牛角碎片,大青葉,玄參,甘草,升麻,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每一種都是1錢5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非常口渴,可以增加石膏;如果是體虛的患者,則應加入人參。

5. 結胸痞氣

經云: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陽、三陽也,陰、三陰也。傷寒邪在三陽,固不可下,下之則為結胸之惡候。即邪已入三陰,而未結聚成實,猶宜清解之,若下之太早,尚不免於痞氣。結胸證重,痞氣較輕也。大抵從胸至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為結胸;胸前痞滿不舒者,為痞氣。

結胸證,先用小陷胸湯,如或結實難解,更用大陷胸湯攻之。痞氣證,半夏瀉心湯主之。又有水結胸證,水飲停蓄也,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復有寒實結胸證,乃寒氣結聚不應誤下而成,須用白散主之。凡一切結胸、痞氣等證,服藥不效者,乃濁氣結而未散,《活人》俱用枳實理中丸,應手而愈。

白話文:

【結胸痞氣】

經典醫書上說:疾病源自體內陽氣失調而錯誤地使用了下法(如瀉下),導致熱氣內陷,形成結胸的病症;若疾病源自體內陰氣失調而同樣錯誤地使用了下法,則會導致痞氣的產生。這裡的陽,指的是三陽經脈;陰,指的是三陰經脈。如果傷寒病邪在三陽經脈時,本就不應該使用下法,一旦誤用,就會形成結胸這種嚴重的後果。即使病邪已經進入三陰經脈,但尚未完全凝結成實質病變,這時還是應該採用清熱解毒的方法,若過早使用下法,仍可能引發痞氣的問題。結胸的病情比痞氣嚴重,兩者主要區別在於,從胸部到腹部,如果出現堅硬飽滿且疼痛,連手都不能碰觸的情況,就是結胸;若僅是胸口感到悶脹不適,則屬於痞氣。

對於結胸的病情,首先可以使用小陷胸湯來治療,如果病情更加嚴重,結實難解,那就要改用大陷胸湯進行強力的攻治。至於痞氣的病情,則以半夏瀉心湯為主。另外,還有水結胸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水分停滯所致,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來處理。還有一種寒實結胸的病症,是因為寒氣在體內凝結,不應該被誤認為需要下法,這種情況需要用白散來治療。總的來說,對於所有結胸、痞氣等症狀,如果服用一般的藥物效果不佳,表示體內的混濁氣息尚未完全散去,根據《活人》一書的記載,此時都應使用枳實理中丸,往往能迅速見效。

6. 小陷胸湯

本太陽證,為醫誤下,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為結胸,應服大陷胸湯。若不按不痛者,為小結胸,應服本方。然用藥之道,宜先緩後急,有如探試之法。

半夏(湯泡,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栝蔞實(大者一枚,杵細)

上三味,以水六鍾,先煮栝蔞,減半、去渣,納諸藥煮取二鍾,溫服。

按此方,加枳實一錢五分,更效。

白話文:

[小陷胸湯]

這是原本太陽病的症狀,但被醫生誤用下法治療,導致病情從心口位置到小腹區塊變得硬且疼痛,甚至手都不能觸碰,這種情況被稱為結胸,應該服用大陷胸湯來治療。但如果按壓時不會感到疼痛,則是輕微的結胸,應該服用這個方子。

然而在使用藥物的原則上,應該先用較溫和的方式,再視情況轉為強烈的治療方式,就像先測試反應一樣。

藥方成分如下:半夏(用水浸泡過,約兩錢),黃連(約一錢五分),栝蔞實(選大的一顆,研磨細碎)。

將以上三種藥材放入鍋中,加入六碗水,先煮栝蔞實至水量減少一半,然後去除殘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兩碗水,趁熱服用。

另外,如果在這個藥方中加入一錢五分的枳實,效果會更好。

7. 大陷胸湯

結胸證,服前藥不效,須用此方。

大黃(去皮生用,六錢),芒硝(四錢),甘遂(為末,二分五釐)

上三味,以水六鍾,先煮大黃,減半,去渣,納芒硝,煮二三沸,和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後服。

白話文:

對於結胸症狀,如果先前使用的藥物沒有顯著效果,那這時就應該使用這個處方。

所需藥材有:大黃(要去皮並且生用,用量為六錢),芒硝(用量為四錢),甘遂(磨成粉末,用量為二分五釐)。

以上三種藥材,首先取六杯的水來煮大黃,等到水分減少一半時,將大黃的渣滓去掉,再加入芒硝,再煮個兩三沸,最後加入甘遂的粉末混合,待溫後服用。若服用後腸胃順暢,排便通暢,則不需要再繼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