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6)

1. 三一承氣湯

大黃(二錢),枳實(一錢),厚朴(八分),甘草(一錢),元明粉(一錢五分)

白話文:

大黃:2 錢 枳實:1 錢 厚朴:0.8 錢 甘草:1 錢 元明粉:1.5 錢

水煎服。

2. 斑疹

凡發斑有四症,一曰傷寒,二曰溫毒,三曰時氣,四曰陰症。傷寒發斑者,蓋因當汗不汗,當下不下,或妄投熱藥,以致熱毒蘊結,發為斑疹,《千金方》云:紅赤者胃熱,紫赤者熱甚,紫黑者胃爛也。凡斑既出,須得脈洪大有力,身溫,足暖為順;若脈沉小,足冷,元氣弱者,為逆候也。

白話文:

凡是生斑疹,有四種證候:一是傷寒,二是熱毒,三是時氣,四是陰症。

傷寒發斑疹: 原因是發了汗不該發的時候,該瀉下不瀉,或者亂投熱性藥物,導致熱毒鬱結,發為斑疹。《千金方》中說:紅赤色的斑疹是胃熱,紫赤色的斑疹是熱毒嚴重,紫黑色的斑疹是胃爛了。

凡是已經生出斑疹,必須脈搏洪大有力,身體溫暖,足部溫熱,纔是順應證候的。如果脈搏沉細,足部冰冷,元氣虛弱,就是逆候。

凡治斑症,不宜發汗,汗之則增斑爛。又不宜早下,下早則斑毒內陷。如脈洪數,熱甚煩渴者,用三黃解毒湯,或犀角大青湯以清之。若脈弱者,加人參主之。倘昏悶、譫語、大便四五日不通,以調胃承氣湯微利之。如未可下,即用前犀角大青湯,加梨汁、蜜糖以潤之。大抵解胃熱、胃爛之毒,必以黃連大青、犀角、元參、升麻、真青黛石膏知母黃芩、山梔、黃柏之類,要在審察病情合宜而用之。

白話文:

治療斑點疾病:

  1. 避免發汗,發汗會使斑點加重和潰爛。
  2. 避免過早瀉下,過早瀉下會使斑點毒素內陷。

如果脈象洪數,熱重煩渴,可以使用三黃解毒湯或犀角大青湯來清熱解毒。如果脈象虛弱,可以在藥方中加入人參。

如果出現昏悶、譫語、四五天大便不通的情況,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來緩和瀉下。如果還不能瀉下,則可以使用犀角大青湯,加入梨汁和蜂蜜來潤腸清熱。

總的來說,治療胃熱、胃爛造成的斑點,必須使用黃連、大青、犀角、元參、升麻、真青黛、石膏、知母、黃芩、山梔、黃柏等藥物。具體用藥應根據病情需要,審慎搭配。

溫毒發斑者,冬應寒而反溫,或冬令感寒,春夏之交,發為溫熱之病,熱毒蘊蓄,發為斑也。犀角大青湯主之。時氣發斑者,天時不正之氣也,人感之或憎寒壯熱,發為斑疹。凡大紅點,發於皮膚之上者,謂之斑;小紅點,行於皮膚之中者,謂之疹。蓋疹輕而斑重也。疹發於肺,宜用升麻葛根湯,加大力子以散之。

白話文:

溫毒發斑

冬天氣候寒涼,但人體卻發熱,或在冬季受寒,在春夏交替時發作熱症,熱毒積聚,會引發皮膚發斑。治療時應以犀角大青湯為主。

時氣發斑

這是因為時令氣候異常,人體感染後可能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進而發出斑疹。

通常,皮膚上出現大範圍發紅點的稱為「斑」;皮膚裡出現小範圍發紅點的稱為「疹」。疹症較輕而斑症較重。

疹症如果出現在肺部,宜使用升麻葛根湯,並加入大力子來散瘀。

斑出於胃,犀角大青湯以清之。若時氣傳染,中無實熱,加味逍遙散白朮,加元參、生地以解之。陰症發斑者,寒伏於下,逼其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熏於肺,致發斑點,如蚊蚤咬痕,此非斑也,與調中溫胃之劑,其點自退。理中湯主之。

白話文:

皮膚上的斑點是由於胃中有火氣引起的,可以使用犀角大青湯來清熱。如果是時疫傳染,患者沒有明顯的熱症,可以在逍遙散中去掉白朮,加入元參、生地黃來治療。

如果出現陰寒體質的斑點,是寒氣積聚在下方,迫使根基不穩的陽氣上浮到胸腔,燻蒸肺部而導致斑點出現,看上去像蚊蟲叮咬的痕跡。這種情況並非真正的斑點,可以使用溫補胃脾的藥方,斑點自然會消退。理中湯是適合這種情況的藥方。

3. 三黃解毒湯

黃連(二錢),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黃連(12 克),黃芩、黃柏、黑山梔(各 7.5 克)

水煎服。

4. 犀角大青湯

治斑出已盛,心煩大熱,錯語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犀角屑,大青,元參,甘草升麻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犀牛角屑、大青葉、元參、甘草、升麻、黃連、黃芩、黃柏、黑梔子(各 6 克)

水煎服。口大渴,加石膏;虛者,加人參

5. 結胸痞氣

經云: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陽、三陽也,陰、三陰也。傷寒邪在三陽,固不可下,下之則為結胸之惡候。即邪已入三陰,而未結聚成實,猶宜清解之,若下之太早,尚不免於痞氣。結胸證重,痞氣較輕也。大抵從胸至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為結胸;胸前痞滿不舒者,為痞氣。

白話文:

醫書上說:病情在陽經發作,卻反過來治療陰經,會導致熱氣流入,形成胸部結塊。病情在陰經發作,卻反過來治療陰經,會產生痞滿。陽指的是三陽經,陰指的是三陰經。傷寒邪氣位於三陽經,本來就不可以治療,如果治療,就會形成結胸這種惡劣病症。就算邪氣已經進入三陰經,但還沒有形成實質性的結塊,也應該用清熱解表的藥物治療,如果太早治療陰經,還是會產生痞氣。結胸的症狀較嚴重,痞氣較輕微。通常來說,從胸部到腹部,硬邦邦、疼痛且手不能接近的,是結胸;胸前痞滿不暢的,是痞氣。

結胸證,先用小陷胸湯,如或結實難解,更用大陷胸湯攻之。痞氣證,半夏瀉心湯主之。又有水結胸證,水飲停蓄也,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復有寒實結胸證,乃寒氣結聚不應誤下而成,須用白散主之。凡一切結胸、痞氣等證,服藥不效者,乃濁氣結而未散,《活人》俱用枳實理中丸,應手而愈。

白話文:

患有胸悶的症狀,可先用小陷胸湯。如果症狀嚴重,難以解除,則採用大陷胸湯強攻。氣滯脹悶的症狀,可以使用半夏瀉心湯治療。還有一種水停胸中的症狀,是因體內水液積聚所致,可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此外,還有寒邪實結胸中的症狀,是由於寒氣阻塞,誤服下行藥物導致,需要使用白散治療。對於所有胸悶、氣滯等症狀,服用藥物後不見效的,是因濁氣鬱結未散,根據《活人書》的記載,均可用枳實理中丸,通常服藥後可以立竿見影。

6. 小陷胸湯

本太陽證,為醫誤下,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者,為結胸,應服大陷胸湯。若不按不痛者,為小結胸,應服本方。然用藥之道,宜先緩後急,有如探試之法。

白話文:

這太陽病證,是因醫生的誤治,從心窩以下的小腹變得很硬、脹滿而疼痛,用手觸摸時疼痛難耐,這就是所謂的「結胸」,應服用大陷胸湯。如果按壓時不痛,則是「小結胸」,應服用本方的藥物。但是用藥的方法,應該先緩後急,就像探查試驗的方法一樣。

半夏(湯泡,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栝蔞實(大者一枚,杵細)

白話文:

半夏(用熱水泡軟,二錢) 黃連(一錢五分) 栝蔞實(取一顆大的,搗碎)

上三味,以水六鍾,先煮栝蔞,減半、去渣,納諸藥煮取二鍾,溫服。

按此方,加枳實一錢五分,更效。

7. 大陷胸湯

結胸證,服前藥不效,須用此方。

大黃(去皮生用,六錢),芒硝(四錢),甘遂(為末,二分五釐)

白話文:

  • 大黃(去皮,生用,30 克)
  • 芒硝(20 克)
  • 甘遂(磨成粉末,1.25 克)

上三味,以水六鍾,先煮大黃,減半,去渣,納芒硝,煮二三沸,和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