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9)

1. 百合病

行住坐臥,若有神靈,其人默默然意趣不樂,謂之百合病。用百合知母湯主之。

白話文:

無論是走動、坐著、躺著,如果感覺心神恍惚,情緒低落,不愛說話,這就是百合病。可以用百合知母湯來治療。

2. 百合知母湯方

百合(一枚),知母(二錢)

水煎服。

3. 壞病

本太陽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也,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按,逆者,治不如法也。隨證治之者,見某證用某藥以救之也。古人悉以羊肉湯主之。恐未盡然。又是齋方,不論陰陽二症,或投藥錯誤,致患人沉困垂危,七日後皆可服,傳者云:千不失一。

白話文:

這個太陽病,如果發汗、嘔吐、瀉下、溫針治療後,病情仍然沒有好轉,這就是頑固的疾病,桂枝湯不起作用。這時要了解病人違背了哪方面的禁忌,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

「逆」是指治療方法不當。「隨證治之」是指出現某種症狀,就用某種藥物來治療。古人普遍使用羊肉湯來治療,但這個方法可能不夠全面。

另外,如果齋戒期間使用羊肉湯,不考慮陰陽兩症的區別,或者用錯了藥,可能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瀕臨死亡。

七天後,所有患者都可以服用羊肉湯。據說,這個方法成功率很高,失敗的可能性很小。

用好人參一兩,去蘆、薄切,水一大升,於銀石器內,煎至一盞,坐新汲水內,取冷,作一服,汗不自他出,只在鼻尖上涓涓如水,是其驗也。余嘗用之,屢效。

白話文:

使用一兩上等參,去掉參鬚,切成薄片,加入一升水,在銀器中熬煮,直到水量只剩一茶杯。將熬煮的湯汁倒入剛取的新水中,讓其冷卻後服用一劑。如果服用後鼻尖上有細微的水珠冒出,就是有效。我曾經使用這個方法,多次見效。

4. 羊肉湯方

當歸白芍(各一錢五分),牡蠣(煅赤,一錢),生薑(二錢),桂枝(五分),龍骨(煅赤,四分),黑附子(炮,去皮、臍,五分)

白話文:

當歸、白芍(各 9 公克) 牡蠣(煅赤,6 公克) 生薑(12 公克) 桂枝(3 公克) 龍骨(煅赤,2.4 公克) 黑附子(炮製後,去皮去臍,3 公克)

上為末。羊肉二兩,蔥白二寸,以水二碗,熬減一半,以布濾絞去渣,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口訣配製成藥液。羊肉兩兩,蔥白兩寸,用水兩碗燉煮,煮到一半的量,用布過濾掉渣滓,趁溫熱服用。

5.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內陷於血海之中,以致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是為熱入血室。治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宜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桃仁紅花、生地、丹皮之類主之。

白話文:

對於女性來說,如果在經期期間遇到風寒,寒邪容易乘虛侵入體內,導致經血異常或中斷。這種情況下,白天可能神志清醒,到了晚上則出現譫妄,甚至出現幻覺(如看見鬼),這是因為邪熱侵入血室所致。

治療此病時,應避免損傷胃氣和上焦,讓患者自行痊癒。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入桃仁、紅花、生地和丹皮等藥材。

6. 陰躁似陽躁

陰極反發躁也。傷寒陽證發躁,必口渴便閉,下利腸垢,或譫言妄語,脈必沉實有力。若直中陰寒,不應有躁,今反煩躁者,是物極則反,水極似火也。其證口燥渴,思得水而不能飲,欲坐臥泥水之中,脈必沉遲無力,名曰陰躁,宜用溫劑。設或認為陽躁而清之,誤之甚矣。

白話文:

過度寒邪會導致躁動。傷寒的陽證出現躁動時,一定會口渴、大便不通、大便中有粘液,或者胡言亂語,脈象一定會沉穩有力。如果直接受寒,不應該出現躁動,現在出現躁動,是因為事情發展到極致就會反轉,就像極寒會像極熱一樣。其症狀為口乾舌燥、口渴、想要喝水卻不能喝,希望坐在泥水裡,脈象一定會沉緩無力,稱為陰躁,宜用溫熱藥物治療。如果誤認為是陽躁而使用清熱藥物,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7. 陽厥似陰厥

陽厥者,熱極而反發厥也。直中寒邪,則手足厥冷,今傳經熱證而亦發厥者,乃物極則反,火極似水也。書曰: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是也。但寒厥初病即見,熱厥則漸次而至,大不同爾。

白話文:

陽厥症狀:熱氣過盛,反而導致厥逆(四肢厥冷、昏厥)。

如果直接遭受寒邪,手腳會很冷。現在,如果通過傳經發生的熱證也會出現厥逆,這是因為物極必反,火氣過盛像水一樣。

《黃帝內經》中說:「熱氣深,厥逆也深;熱氣輕,厥逆也輕。」這也是這個道理。

但是,寒厥在疾病初期就會出現,而熱厥則是逐漸出現的,兩者有很大不同。

8.

腫有三證,太陽風濕相搏,身微腫者,宜疏風去濕。陽明風熱,耳前後腫者,宜刺。大病瘥後,腰以下腫者,宜利小便。

白話文:

腫脹有三個不同成因的癥狀:

  1. 太陽風濕交加,導致身體輕微腫脹,宜疏散風邪、去除濕氣。
  2. 陽明風熱,導致耳後腫脹,宜針刺放血。
  3. 大病初癒後,腰部以下腫脹,宜利尿通便。

9. 除中

傷寒六七日,脈遲,遲則為寒,醫者不察,反以涼藥徹其熱,腹中應冷不能食,今反能食,名曰除中。言食下即除去也。為難治。試與素餅食之,得餅發熱者除中,不發熱者,非除中也。

白話文:

發燒六七天後,脈搏變慢。脈搏變慢表示體內還有寒氣,但醫生不仔細檢查,反而用涼藥去治療熱症。這會導致腹中虛冷,無法進食。現在病人反而能進食,這種情況稱為「除中」。「除中」意指熱症被去除,這是一種難以治療的病症。可以試著給病人吃素餅,吃了素餅後感到身體發熱的是「除中」;沒有發熱的,就不是「除中」。

10. 氣上衝心

腹裡時時上衝也。傷寒傳至厥陰,消渴,氣上衝心,熱證也。經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也。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按寒字,當作痰)。

白話文:

腹部經常向上頂。傷寒傳至厥陰,出現消渴,氣息上衝至心臟,是熱證。經書上說:各種逆流上衝,都屬於陽熱證。如果病情像桂枝湯證,但沒有頭痛、頸部僵硬,寸脈微弱而浮動,胸部痞實堅硬,氣息上衝至咽喉,喘不過氣,這是因為胸中有寒氣,應該催吐,可以用瓜蒂散(按:「寒」字應為「痰」)。

11. 瓜蒂散

瓜蒂(炒黃),赤小豆(等分)

上研為細末,取一錢,用豉一撮,湯一碗,先漬之,須臾煎成稀糜,去渣,取汁和末藥五分,溫服,藥下便臥,欲吐,且忍之,良久再吐,如不吐,復如前進一服,以手指探之即吐。如過時又不吐,飲熱湯一升,以助藥力。吐訖,便可食。若服藥過多者,飲清水解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取一錢的用量,搭配一撮豆豉和一碗湯汁,先將藥材浸泡一會兒,然後煎煮成稀粥,過濾渣滓,取藥汁並加入五分的末藥,溫熱後服用。服藥後立即躺下,如果有嘔吐感,先忍耐一會兒,過一會兒再嘔吐出來。如果沒有嘔吐,再服用一次藥液,並用手指伸入喉嚨刺激嘔吐。如果超過時間還沒有嘔吐,可以喝一升熱湯幫助藥效發揮。嘔吐後可以進食。如果服用藥物過量,可以喝清水解毒。

12. 姜附湯

溫中回陽。

乾薑(三錢),熟附子(三錢)

水煎服。

香薷飲,(見傷暑)

13. 桂枝附子湯

(即桂枝湯附子,見太陽經證。)

藿香正氣散,(見傷暑)

保和湯,(見心痛。)

補中益氣湯,見類中。

二陳湯,(見中風。)

檳榔散,(見腳氣)

四物湯,(見虛證。)

澤蘭湯,(見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