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二 (20)
卷二 (20)
1. 甘草附子湯
治風濕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甘草(炙),熟附子(各一錢),白朮,桂枝(各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風濕所導致的小便不順,但大便卻異常順暢的情況。
藥方成分如下:炙甘草和熟附子各一錢,白朮和桂枝則各一錢五分。
服用方式是用水煎煮後溫熱飲用。
2. 麻黃附子細辛湯
溫經發表。
麻黃,附子(各一錢),細辛(五分),生薑(三片)
水煎服。
八味湯,(見類中)
白話文:
這是在說一種中藥方,名為「麻黃附子細辛湯」,主要功能是溫暖經絡並發汗。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麻黃和炮附子各一錢,細辛五分,以及生薑三片。
製作方法為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外,還提到一種名為「八味湯」的藥方,但詳細內容需參考其他相關資料。
3. 十棗湯
水停脅下,硬滿而痛,不可忍,乾嘔,氣短,自汗出,不惡寒。
芫花,甘遂,大戟(等分為末)
水一鍾半,先煎大棗十枚,取八分,入藥末三分,溫服。若病不除,再服三分。
桂枝加芍藥湯,(見太陽經證)
白話文:
症狀發生在胸脅部位有水液滯留,造成該處硬且滿漲疼痛,這種痛感非常難以忍受,患者同時會出現乾嘔、呼吸困難以及自發性出汗的情況,但不會感到冷。
藥方使用的是芫花、甘遂、大戟,三者需等量磨成粉末。
準備一杯半的水,先用此水煮十枚大棗,煮至剩八分水量時,加入三分藥末,溫熱後服用。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再服用三分藥末。
另外提到的「桂枝加芍藥湯」,可參考「太陽經證」中的相關記載。
4. 人參膏
用頂參六兩,水五碗,煎取二碗;復渣用水二碗,煎取一碗,去渣,將三碗參汁合為一處,緩火煎熬。以箸常常攪之,候汁稠厚,即成膏矣,凡救虛危將脫之證,得此為善。
六味湯,(見類中。)
白話文:
【人參膏】
製作人參膏時,先取上等人參六兩,加入五碗水進行煎煮,直到水分縮減至只剩兩碗。然後再將煎過的人參渣滓加兩碗水再次煎煮,直到剩下一碗。去掉渣滓後,將三次煎煮得到的三碗人參汁液混合在一起,再以小火慢慢熬煮。過程中要頻繁地使用筷子攪拌,等到汁液變得濃稠,人參膏就製成了。對於那些虛弱、瀕臨死亡的患者,這種人參膏是非常有益的。
【六味湯】
(詳細內容請參考相關分類。)
5. 當歸補血湯
治血虛燥熱,證象白虎。誤服白虎者,不治。
黃耆(八錢),當歸(二錢),大棗(五枚)
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血虛而產生的燥熱症狀,這種症狀表現類似白虎湯證。但若誤用了白虎湯來治療,則無法痊癒。
藥方成分包括:黃耆(約32克)、當歸(約8克)、大棗(五個)。
服用方法是用水煎煮這些藥材後飲用。
6. 酸棗仁湯
治汗下後,虛煩不得眠。
棗仁(炒透,一錢),甘草,知母,麥冬,茯苓(各六分),乾薑(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發汗或下瀉後,因身體虛弱導致精神煩躁無法入睡的情況。
使用炒至透熟的酸棗仁一錢,甘草、知母、麥冬、茯苓各六分,乾薑三分,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7. 小青龍湯
治表不解,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
麻黃,桂枝,芍藥(各一錢),半夏(薑汁炒,一錢五分),甘草(炙),乾薑,細辛(各五分),五味子(七粒)
水煎服。
逍遙散,(見類中)
五味異功散、歸脾湯、十全大補湯,(並見虛證。)
白話文:
[小青龍湯]
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未解,身體有水濕之氣,表現為乾嘔、發燒且咳嗽的症狀。
藥方:麻黃、桂枝、芍藥各三克,半夏(需用薑汁炒過)四點五克,炙甘草、乾薑、細辛各一點五克,五味子七粒。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逍遙散,(相關內容請參閱類中章節)
五味異功散、歸脾湯、十全大補湯,(這些藥方的詳細內容,請參考虛證章節。)
8. 桂枝甘草湯
(即桂枝湯倍甘草,見太陽經證)
代抵當丸,(見淋症)
白話文:
【桂枝甘草湯】
這就是將桂枝湯中的甘草份量加倍的配方,相關內容可參考太陽經證的說明。
【代抵當丸】
此藥丸的使用方式及詳情,請參照淋症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