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五·婦人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婦人門 (1)

1. 心神驚悸

產後心神驚悸,或目睛不轉,語言健忘,皆由心血空虛所致。夫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驚悸所由來也。法當補養氣血為主。

白話文:

產後如果出現心慌、緊張不安,甚至眼睛無法靈活轉動,或是說話時容易忘詞,這些症狀大多是因為產後心血虧損所導致。人之所以能正常運作,是由心臟主管,而心臟之所以能運作,則仰賴血液。一旦心血不足,精神氣息就會無法穩定,進而產生驚慌、緊張的情況。因此,對策應以補充和滋養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

2. 汗多變痙

產後汗出不止,皆由陽氣頓虛,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急用十全大補湯止之。如不應,用參附、耆附、朮附等湯。若病勢危急,則以參、耆、術三湯合飲之。如或汗多亡陽,遂變為痙,其症口噤咬牙,角弓反張,尤為氣血大虛之惡候。更當速服前藥,庶可救療。或問:無汗為剛痙,有汗為柔痙,古人治以小續命湯者,何也?答曰:此外感發痙也,病屬外感則當祛邪為急。

若產後汗多發痙,此內傷元氣,氣血大虧,筋無所養,虛極生風,借非十全大補加附子,安能斂汗液,而救此垂危之症乎?且傷寒汗下過多,潰瘍膿血大泄,亦多發痙,並宜補養氣血為主,則產後之治法更無疑矣。甚矣!察證宜明,而投劑貴審也。

十全大補湯(見虛證。)

白話文:

【汗多轉為痙症】

產後一直大量出汗,這通常是因為產後身體的陽氣突然變得非常虛弱,導致皮膚毛孔無法緊密,因而汗液無法控制地流失。這種情況需要立即服用「十全大補湯」來止汗。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改用「參附湯」、「耆附湯」或「朮附湯」等藥方。若病情十分危急,則可以將「參湯」、「耆湯」和「朮湯」三種藥湯混合服用。

倘若因大量出汗而導致陽氣衰竭,進而轉變成痙症,病徵會表現為嘴巴緊閉、咬牙,以及身體呈弓狀僵硬,這是極度氣血虛弱的不良症狀。這種情況更應該迅速服用前述的藥物,纔有機會進行救治。

有人可能會問:沒有出汗是剛性的痙症,有出汗則是柔性的痙症,古時使用「小續命湯」來治療,是什麼原因呢?回答是:這是由於外感引發的痙症,對於外感疾病,首要任務是驅除邪氣。

然而,產後因大量出汗導致痙症,這是因為體內元氣受損,氣血大量虧耗,肌肉失去養分,虛弱至極時產生類似風邪的症狀。除非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附子」,否則如何能夠收斂汗液,並且挽救這瀕臨死亡的病症呢?再者,若是在感冒後汗出過多,或是有潰瘍導致大量膿血流失,同樣可能引起痙症,這些情況也都應該以補養氣血為主。由此可知,產後的治療原則也就毫無疑問了。由此可見,診斷病情必須精確,開立藥方更需謹慎。

十全大補湯(詳見虛弱病症部分。)

3. 產後身痛

產後遍身疼痛,良由生產時百節開張,血脈空虛,不能榮養,或敗血乘虛而注於經絡,皆令作痛。大法,若遍身疼痛,手按更痛者,是瘀血凝滯也,用四物湯,加黑薑、桃仁、紅花、澤蘭,補而化之;若按之而痛稍止,此血虛也,用四物湯,加黑薑、人參、白朮,補而養之。

其或有兼風寒者,則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口出火氣,斯為外感,宜用古拜散,加當歸、川芎、秦艽、黑姜,以散之。散後痛未除,恐血虛也,宜用八珍湯以補之。此治身痛之大法也。

四物湯(見虛證。)

白話文:

【產後身體疼痛】

產後全身疼痛,主要是因為生產時全身關節開放,血脈空虛,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或是產後污血趁虛進入經絡,導致身體疼痛。通常來說,如果全身疼痛,且手按壓會更痛,這表示有瘀血積聚,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黑薑、桃仁、紅花、澤蘭,來補血並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按壓後疼痛稍微減緩,這是血虛的現象,應使用四物湯,再加入黑薑、人參、白朮,來補血和滋養身體。

如果同時伴有風寒症狀,如發燒、怕冷、頭痛、鼻塞、口中有熱氣,這表示有外感,應該使用古拜散,再加入當歸、川芎、秦艽、黑薑,來驅散風寒。散寒後如果疼痛仍未消除,可能是血虛,應該使用八珍湯來補血。這些就是處理產後身體疼痛的基本原則。

(四物湯的詳細配方可參考虛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