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紅棉散

白礬(二錢),胭脂(燒灰存性,一錢)

上研勻,先用棉杖子,攪去膿水,更另用棉杖子蘸藥,摻入耳底即干。若停豆抵耳,加麝香五釐。

白話文:

【紅棉散】

內容:取白礬兩錢,與燒成灰且保留其性的胭脂一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至均勻,首先使用沾濕的棉棒,清潔耳朵去除膿水,然後再換一根乾淨的棉棒蘸取藥粉,輕輕撒入耳道底部,藥粉會迅速吸收水分變幹。如果豆子等物體進入耳內卡住,則需添加麝香五釐一同使用。

2. 痔瘡

方書有牝、牡、蟲、血之異名,而其實皆大腸經積熱所致。大法,宜用石菖蒲、忍冬藤煎水,以瓦罐盛藥,對痔熏透,然後傾入盆中浸洗之,冷則加水,如此頻頻熏洗,並服加減六味丸,及國老散,自然漸次消散,可免刀針藥線之苦,此亦醫痔之良法也。又肛門之前,腎囊之後,此間若有腫脹出膿,名曰懸癰,又名海底漏,最難收功。

若生於肛門之兩傍,則曰臟毒,較懸癰為輕耳,並用前藥主之。此症皆由腎水不足,相火內爍庚金而致然也,患者速宜保養真元,用藥扶持,庶可延生,辛毋忽視是禱。

白話文:

關於痔瘡,古籍中有雌、雄、蟲、血等不同稱謂,但實際上,都是因大腸部位熱毒積聚所導致。主要療法治則,應使用石菖蒲和忍冬藤煎煮成藥水,用瓦罐裝盛,對準痔瘡部位進行燻蒸,直至燻透,再將藥水倒入盆中浸泡清洗,若藥水變冷,再添加熱水,反覆進行燻洗,同時服用調配後的六味丸以及國老散,痔瘡便會逐漸消散,從而避免手術或針灸的痛苦,這是治療痔瘡的好方法。

另外,位於肛門前方,腎囊後面的位置,如果發生腫脹並化膿,這種情況被稱為懸癰,又名海底漏,這種情況尤其難以治癒。

如果病竈生於肛門兩側,則被稱為臟毒,其病情相較於懸癰較輕,同樣可以使用上述的藥物來治療。這些病症通常是由腎功能不足,體內火氣過旺,導致肺部受損所致。患者應迅速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通過藥物支持,才能延長生命,千萬不要輕視這種情況,要重視祈禱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