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耳者,腎之外候,《中藏經》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然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皆絡於耳。凡傷寒邪熱耳聾者,屬少陽證,小柴胡湯主之。若病非外感,有暴發耳聾者,乃氣火上衝,名曰氣閉耳聾,宜用逍遙散,加蔓荊子、石菖蒲、香附主之。若久患耳聾,則屬腎虛,精氣不足,不能上通於耳,宜用六味地黃丸加枸杞、人參、石菖蒲、遠志之類。其患耳鳴如蟬聲、如鐘鼓聲,皆以前法治之。

若風熱相搏,津液凝聚,變為停豆抵耳之患,或膿水淋漓或癢極疼痛,此皆厥陰肝經風熱所致,宜用加味逍遙散,去白朮,加荷葉、木耳、貝母、香附、菖蒲之屬,外用紅棉散吹之。若耳內生瘡,並用前藥加金銀花主之。又百蟲入耳,宜用貓尿滴之,次則蔥汁猶可。若用麻油,恐蟲陷耳中不得出也。

又法,以豬肉炙香,置耳邊,詐就寢,令蟲聞肉香,則出矣。

小柴胡湯(見少陽經病。)

逍遙散(見類中。)

六味地黃丸(見虛勞。)

白話文:

[耳]

耳朵是腎臟在體外的反映,《中藏經》提到:腎臟是精神的寄宿處,是生命的根源,它與耳朵有直接的聯繫。然而,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也都連接至耳朵。凡是由感冒引起的熱毒導致的聽力下降,屬於少陽病症,可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病源不是來自外部感染,而是突然出現的聽力下降,這是因為氣血上逆導致的,被稱為「氣閉耳聾」,這種情況適合使用逍遙散,再加入蔓荊子、石菖蒲、香附來調理。如果長期有聽力下降的問題,則可能是腎虛,精氣不足,無法順利流通到耳朵,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再加入枸杞、人參、石菖蒲、遠志等藥物。

對於耳鳴像蟬鳴、或是像鐘鼓聲的患者,都適用上述的治療方法。

如果風熱互相交纏,使身體的津液凝結,形成耳垢或耳道堵塞的問題,或是有耳垢滲出或極度瘙癢疼痛的情況,這都是由足厥陰肝經的風熱所引起,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去掉白朮,加入荷葉、木耳、貝母、香附、菖蒲等藥物,外部可以使用紅棉散吹入。如果耳朵內部長了瘡,也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藥物,再加上金銀花來治療。另外,如果有昆蟲進入耳朵,可以使用貓尿滴入,其次可以使用蔥汁,但不要使用麻油,因為可能會讓昆蟲陷在耳中無法出來。

另一個方法是,把烤香的豬肉放在耳邊,裝作要睡覺,讓昆蟲聞到肉香,就會從耳朵裡出來。

小柴胡湯(見少陽經病。)

逍遙散(見類中。)

六味地黃丸(見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