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二 (14)
卷二 (14)
1. 犀角地黃湯
犀角(鎊,一錢五分),生地黃(四錢),牡丹皮,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
成分:犀角粉一錢五分,生地黃四錢,牡丹皮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
用法: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2. 衄
衄者,鼻中出血也。寒氣初客於經,則血凝滯而不行,何得有衄?今見衄者,是寒邪將散,榮血周流,病當解也。古人謂血為紅汗是也。然衄症亦有表裡之殊,寒邪在經,頭痛發熱而衄者,表也,宜微汗之,加味香蘇散主之。若邪氣入里,燥渴煩心而成衄者,宜急清之,犀角地黃湯主之。
或問曰:動陰血與鼻衄,何以別之?答曰:動陰血者,乃傳經里證,熱極而反發厥,醫家誤認為寒,投以乾薑、附子,以火濟火,迫血妄行,或從耳、目、口、鼻湧出,名曰動陰血,又謂下厥上竭,為難治。與鼻衄症,天淵相隔矣。
白話文:
[鼻出血]
鼻出血,指的是鼻子中出血的情況。當寒氣剛開始侵襲人體經絡時,血液會凝滯無法順利流通,怎麼可能會有鼻出血呢?但現在看到鼻出血的情況,這表示寒邪即將散去,身體的營養血液正在全身循環,病情即將好轉。古人稱血為紅色的汗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鼻出血也有表證和裏證的不同。如果寒邪還在經絡層面,出現頭痛、發燒並伴隨鼻出血,這是表證,應該用輕微發汗的方式治療,可以使用加味香蘇散來處理。但如果邪氣已經深入體內,出現口渴、心煩等症狀導致鼻出血,應該立即進行清熱治療,可以用犀角地黃湯來處理。
有人問:如何區分因治療失誤導致的陰血妄行和普通的鼻出血呢?回答是:因治療失誤導致的陰血妄行,是因為熱邪深入臟腑後,出現類似寒證的厥逆症狀,醫者誤以為是寒證,使用乾薑、附子等溫熱藥物,結果造成火上加油,迫使血液異常外溢,可能從耳朵、眼睛、口腔、鼻子等處湧出,這種情況被稱為動陰血,又稱為下厥上竭,是比較難以治療的病症。這種情況和普通的鼻出血,其差別就像天與地一樣大。
3. 便膿血
便膿血者,熱迫血而下行也,此傳經熱邪所致也,法當清之。若瘀血凝聚,少腹痛,拒按,小便自利者,下之。然亦有陰寒為病,下利膿血者,此下焦虛寒,腸胃不固,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非溫劑不化,附子理中湯加歸、芍主之。斯二者,一為血熱,一為血寒,臨證時不可不辨。
白話文:
【大便出現膿血的情況】
大便中夾雜膿血,通常是因為體內的熱氣逼迫血液往下走所導致的,這是由於體內經絡中的熱邪影響造成的,治療上應該要清熱解毒。如果體內有瘀血積聚,會感到小腹疼痛,按壓會更痛,但小便正常的人,應進行通便治療。
然而,也有因為體質陰寒而導致大便帶有膓血的情況,這是因為下焦(身體下半部)虛弱且寒冷,腸胃功能不佳,就好比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水會結成冰,這種情況必須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通常會使用附子理中湯加上當歸和芍藥來處理。上述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血液過熱,另一種則是血液過冷,在實際診斷時一定要區分清楚。
4. 蓄血
蓄血者,瘀血蓄於下焦也。仲景云:太陽證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此表證甫除,瘀積始聚,為蓄血之輕者,故用前方。若表邪已盡,裡熱既深,乃蓄血之重者,則用抵當湯攻之。
但蓄血證與溺澀、燥糞證,相似而不同,宜分別施治。凡傷寒少腹脹滿,按之不痛,小便不利者,為溺澀也。若按之繞臍硬痛,小便短澀,大便不通者,此有燥屎也。若按之少腹硬痛,小便自利,或大便黑色,喜忘,如狂者,為蓄血也。此辨證之大法也。
白話文:
蓄血的情況,指的是瘀血在身體的下部區域(下焦)積聚。張仲景曾說,如果太陽病未得到解決,熱氣會凝結在膀胱,導致患者行為異常,若血液自行排出,病情就會好轉。但如果體外的症狀還未消除,就不能直接處理內部問題,應先治療外在症狀。等到外在症狀已解決,只剩下小腹部緊繃結實的症狀時,就可以開始處理內部問題,此時宜使用桃核承氣湯來治療。這是因為表徵剛剛去除,瘀血開始聚集,屬於蓄血較輕的狀況,所以選擇這種藥方。但如果表徵已經完全消失,內熱情況嚴重,這就屬於蓄血的嚴重狀況,就要使用抵當湯來進行攻擊性治療。
然而,蓄血的症狀與尿路阻塞、便祕症狀相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應分別進行治療。凡是有感冒發燒的人,如果小腹部腫脹且用手按壓不會感到疼痛,小便排泄困難,這就是尿路阻塞。如果按壓肚臍周圍感到硬且疼痛,小便量少且排尿困難,大便不通暢,這就是有乾燥的大便堵塞。如果按壓小腹部感到硬且疼痛,小便排泄正常,或者大便呈黑色,記憶力下降,行為異常,這就是蓄血的症狀。這就是辨別這些症狀的基本原則。
5. 桃核承氣湯
桃仁(十個),大黃(二錢五分),芒硝(一錢五分),甘草(一錢),桂枝(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桃核承氣湯】
成分包括:桃仁十個,大黃二錢五分,芒硝一錢五分,甘草一錢,桂枝五分。
這些成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6. 抵當湯
水蛭,虻蟲(去翅,各十枚),桃仁(十枚),大黃(五錢)
水煎服。
白話文:
【抵當湯】
成分:水蛭,虻蟲(去除翅膀)各十隻,桃仁十顆,大黃五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成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7. 動陰血
傷寒傳經熱症,漸至手足厥冷,是為熱極而反見厥,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是也,醫者不識,誤投熱藥,以火濟火,迫血妄行,其血或從耳目,或從目鼻,一擁而出,名曰動陰血,又名下厥上竭,為難治。大抵傷寒初起,即發厥者、寒厥也;初起發熱燥渴,漸次而厥者,熱厥也。
寒厥者,必下利清穀,口鼻氣冷,口舌常潤,脈沉遲。熱厥者,必便閉譫語,或下利腸垢,口渴唇焦,或舌黑而燥,脈滑數。寒熱之際,朗然明白,則無動陰血之禍矣。
白話文:
[動陰血]
在處理傷寒這種經由傳染途徑引發的高熱病狀,如果病情發展到手腳冰冷的情況,這實際上是體內熱度達到極點,反而出現四肢冰冷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若醫生無法辨認此種情況,誤用溫熱性藥物治療,等同於火上加油,可能導致血液異常流動,血會從耳朵、眼睛、鼻子大量湧出,這種現象被稱為「動陰血」,也叫作「下厥上竭」,屬於較難治療的病症。
通常,傷寒一開始就出現四肢冰冷的,屬於「寒厥」;一開始有發燒、口乾舌燥、渴欲飲水的症狀,然後纔出現四肢冰冷的,屬於「熱厥」。
若是「寒厥」,患者通常會有腹瀉且排泄物清稀如水谷的狀況,口鼻氣息冰涼,口舌濕潤,脈搏沈弱。若是「熱厥」,患者往往會便祕、胡言亂語,或者腹瀉但排泄物如腸垢,口渴、嘴脣乾燥,或者舌頭發黑且乾燥,脈搏滑數。只要在寒熱之間,能清楚分辨,就不會出現「動陰血」的災禍了。
8. 鼻鼾鼻鳴
鼻鼾者,鼻中發聲,如鼾睡也,此為風熱壅閉。鼻鳴者,鼻氣不清,言響如從甕中出也,多屬風寒壅塞,須按兼症治之。
白話文:
對於打呼的人來說,指的是鼻子發出聲音,就像在打鼾一樣,這通常是因為風熱阻塞造成的。而鼻鳴的情況,是指鼻息不順暢,說話的聲音彷彿從罐子裡傳出來一樣,這大多是由風寒引起的堵塞,必須要根據同時出現的其他症狀來進行治療。
9. 不能言及語言難出
不能言及語言難出者,有表裡之分。其一、太陽證,發汗已,身猶灼熱者,名曰風溫。其脈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語言難出,此表邪蘊其內熱也。治用葳蕤湯,去麻黃,加秦艽主之。其一、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古方治以苦酒湯。然苦酒湯,恐傳寫之訛,宜用甘桔湯,加蒡子、薄荷、元參、白前之屬,以清之。
復有風寒客於肺中,聲啞不能言者,當用半夏、生薑、荊、防等辛溫以散之。更有中寒之證,口鼻氣冷,口噤難言者,當用溫熱之劑。大抵唇焦齒燥,舌乾口渴者,熱也;唇清口和,口鼻氣冷者,寒也。傷寒辨證,莫先於此,學者宜致思焉。
白話文:
對於那些無法正常說話或發音困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體內外兩方面來區分。首先,如果一個人已經出了很多汗,但身體仍然感到非常熱,這可能是一種名為風溫的太陽病證狀。在這種情況下,脈搏無論是在手腕還是腳踝處都會呈現出浮動的跡象,患者會出現自汗、身體沉重、嗜睡且鼻息如雷,說話困難。這是由於表邪(即外部病原)在體內與內熱相互作用所致。治療時,我們通常使用葳蕤湯,但要去掉麻黃,再加入秦艽作為主要藥物。
另一種情況是少陰病,患者咽喉受損,長了瘡,導致無法說話。古方通常會建議使用苦酒湯來治療,但我認為這可能是抄寫錯誤。更適合的方法應該是使用甘桔湯,並添加蒡子、薄荷、元參和白前等藥材,以達到清熱的效果。
另外,如果風寒侵襲肺部,導致聲音嘶啞而無法說話,則應使用半夏、生薑、荊芥和防風等辛溫藥材來散寒。若因體內寒氣過重,口鼻氣息冰冷,口緊閉而無法說話,則應使用溫熱藥材來調理。
總的來說,如果嘴脣乾燥、牙齒乾燥、舌頭乾燥且口渴,這通常是熱症;若嘴脣清爽、口氣平和、口鼻氣息冰冷,這通常是寒症。在辨識風寒的過程中,這些是最基本的判斷標準,學習者應深入理解。
10. 葳蕤湯
葳蕤,石膏,乾葛(各一錢),白薇,羌活,杏仁,甘草,川芎(各六分),防風(七分,用此以代麻黃為穩當),青木香(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葳蕤湯】
這帖藥方的成分包含:葳蕤、石膏、乾葛,這些每樣都用一錢;白薇、羌活、杏仁、甘草、川芎,這些每樣都用六分;防風用七分,這部分原本可能用麻黃,但為了更穩妥,改用了防風;最後,青木香用五分。
將以上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