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一 (26)
卷一 (26)
1. 經腑論
或曰:陰不得有汗,今太陰脈浮,用桂枝湯,然則三陰亦可汗解歟?桂枝湯,將為太陰正藥歟?余曰:不然。讀仲景書,舉一隅當以三隅反,不可執一而論也。夫邪已入里而復發其表,是增其熱矣,故曰陰不得有汗。邪雖入里,而復返乎表,是邪外出矣,故曰還陽而向汗。夫桂枝湯,太陽傷風藥也,今太陰用桂枝者,實由太陽傷風,為醫誤下而傳入太陰者也。
太陰脈當沉,今反浮,是證在太陰,脈在太陽,則太陽之邪,未盡入於陰,太陰之邪,大有還陽向汗之勢,故用桂枝湯以徹散之,令其從太陽來者,仍自太陽出也。推而論之,若從太陽傷寒來,得傷寒脈,則桂枝可易麻黃,仲景麻黃石膏湯之意可推也。若從陽明來,得陽明脈,則桂枝可易葛根,仲景葛根黃連黃芩湯之意可推也。
若從少陽來,得少陽脈,則桂枝可易柴胡,是以大柴胡湯為少陽傳入太陰之的方也。然必腹中實痛,乃為脾邪干胃,甫用大黃下之。否則只於本方,加芍藥以和之而已。《傷寒論》云:本太陽證,為醫誤下,傳入太陰而腹痛者,桂枝湯加芍藥,大實痛者,桂枝湯加大黃,亦此意也。太陰如此,少陰、厥陰何獨不然。
仲景少陰篇內,以四逆散治陽厥,方用柴胡、黃芩、甘草、枳實者,人皆不得其解,豈少陰亦用柴胡散之歟?誠以熱邪傳裡,遊行於少陰經絡之間,尚未結聚成實,內陷於胃腑之中,則用黃芩、甘草以清傳經之熱邪,用枳實以導胃中之宿滯,使邪氣不得乘機而內合,以作胃實不大便之證,更用柴胡疏通三陽之路,俾其從此來者,仍從此出,不必擾動中宮,而病勢已解,此仲景用藥之微權,而其用心亦良苦矣。
愚不自揣,每遇陽邪入陰,尚未結實之證,仿古人三黃解毒之意,而加以石膏、柴胡、丹皮之屬,往往獲效。蓋三黃以除三陰之熱邪,用石膏以守陽明之中路,加柴胡者,亦望其返之故道,而還陽向汗也。大抵傷寒治法,急於解表而緩於攻裡。非惟三陽之邪,務從表散,即三陰未結之邪,猶且徘徊觀望,冀其還陽而之表。
必俟邪氣結實,乃用承氣湯攻下之。且戒曰: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腹中轉矢氣者,方與大承氣湯,若不轉矢氣,慎未可再攻。兢兢然不苟下也有如此。仲景又云: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下之,因作痞。熱入者,言入胃也。三陰下早,雖不至成結胸,而已不免為痞氣矣。
噫嘻!經腑之間,烏可以不辨哉!
白話文:
有人問:「陰證不應該有汗,現在太陰脈卻是浮的,用桂枝湯治療,難道說三陰病也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嗎?桂枝湯要變成治療太陰病的主要藥方了嗎?」
我說:「不是這樣的。讀仲景的書,要能舉一反三,不能只抓住一點就下定論。邪氣已經進入體內,卻又重新跑到體表,這樣會更加發熱,所以說陰證不應該有汗。邪氣雖然進入體內,但又回到體表,這是邪氣要往外走,所以說這是陽氣恢復,要通過發汗把邪氣排出。桂枝湯本來是治療太陽傷風的藥,現在太陰病用桂枝湯,實際上是因為太陽傷風被醫生誤用攻下的藥物,導致邪氣傳入了太陰。
太陰脈應該是沉的,現在反而是浮的,這是病在太陰,脈象卻出現在太陽,說明太陽的邪氣還沒完全進入陰,太陰的邪氣大有恢復陽氣,要往外發汗的趨勢,所以用桂枝湯來徹底發散,讓它從太陽來的邪氣,仍然從太陽出去。由此推論,如果是從太陽傷寒來的,得到的是傷寒脈,那麼桂枝就可以換成麻黃,可以推知仲景麻黃石膏湯的用意。如果是從陽明來的,得到的是陽明脈,那麼桂枝就可以換成葛根,可以推知仲景葛根黃連黃芩湯的用意。
如果是從少陽來的,得到的是少陽脈,那麼桂枝就可以換成柴胡,所以大柴胡湯是少陽病傳入太陰的標準藥方。但是,必須要腹部裡邊實痛,才是脾臟的邪氣侵犯了胃,才可以用大黃來攻下。否則,只要在原方中加入芍藥來調和就可以了。《傷寒論》說:本來是太陽證,因為醫生誤用攻下的藥,邪氣傳入太陰而腹痛的,用桂枝湯加芍藥;如果腹部很實痛,就用桂枝湯加大黃,也是這個意思。太陰病是這樣,少陰、厥陰為什麼不是這樣呢?
仲景在少陰篇中,用四逆散治療陽厥,方子裡用了柴胡、黃芩、甘草、枳實,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難道少陰病也要用柴胡來發散嗎?實在是因為熱邪傳入體內,在少陰經絡之間遊走,還沒有結聚成實,也沒有陷到胃腑裡面,所以用黃芩、甘草來清除傳經的熱邪,用枳實來疏導胃裡的積滯,讓邪氣不能趁機內合,形成胃實大便不通的證狀,更用柴胡來疏通三陽經的路,讓邪氣從哪裡來就從哪裡出去,不必驚動中焦,病就好了。這是仲景用藥的巧妙權衡,他的用心也很良苦啊。
我不自量力,每次遇到陽邪進入陰,但還沒有結實的證狀,就仿效古人用三黃解毒湯的用意,加上石膏、柴胡、丹皮等藥,往往有效。三黃清除三陰的熱邪,用石膏來守住陽明的中路,加柴胡,也是希望它回到原來的通道,恢復陽氣,通過發汗把邪氣排出。大抵上治療傷寒的方法,要急著解表,而緩著攻裡。不僅僅是三陽的邪氣,要從體表散出,就是三陰還沒有結實的邪氣,也要徘徊觀望,希望它恢復陽氣而回到體表。
一定要等到邪氣結實,才用承氣湯攻下。而且告誡說:要用大承氣湯,先要用小承氣湯,如果腹部能夠排氣,才可以再用大承氣湯;如果不能排氣,就不能再攻下。如此小心謹慎,不敢隨意攻下。仲景又說:病從陽發,反而攻下,熱邪就會入侵導致結胸;病從陰發,反而攻下,就會導致痞。熱入,說的是熱邪入胃。三陰病過早攻下,雖然不至於形成結胸,但也免不了會形成痞氣。
唉!經絡和臟腑之間,怎麼可以不仔細分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