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神朮散

此藥能治時行不正之氣,發熱頭痛,傷食停飲,胸滿腹痛,嘔吐瀉利,並能解穢驅邪,除山嵐瘴氣,鬼瘧屍注,中食、中惡諸症,其效至速。予嘗合此普送,藥到病除,罔不應驗。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夠治療流行於一時的怪病,包括發燒頭痛、食物中毒、胸悶腹痛、嘔吐腹瀉。它還能驅除穢邪,消除山間霧氣和瘴氣,治療瘧疾、屍毒、食物中毒和中惡等疾病,效果非常顯著。我曾經把這個藥方廣泛送給病人,只要服了藥,病情都會好轉,藥到病除,從未失靈。

蒼朮(陳土炒),陳皮,厚朴(薑汁炒,各二斤),甘草(炙,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開水調下。

白話文:

蒼朮(用陳土炒過),陳皮,厚朴(用薑汁炒過,各兩斤),甘草(烤過,十二兩),藿香(八兩),砂仁(四兩)

2. 獨行丸

治中食至甚,胸高滿悶,吐法不效,須用此藥攻之。若昏暈不醒,四肢僵硬,但心頭溫者,抉齒灌之。

白話文:

治療食物積滯嚴重,胸部脹滿悶痛,使用催吐方法無效,需要使用這種藥物來治療。如果出現昏迷不醒,四肢僵硬的情況,但只要心臟還有溫熱,就應該撬開牙齒灌藥。

大黃(酒炒),巴豆(去殼,去油),乾薑(各一錢)

白話文:

大黃(用酒炒過),巴豆(去掉外殼和油分),乾薑(各 1 錢)

研細,薑汁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五、七丸,用薑湯化下。若服後瀉不止者,用冷粥湯飲之,即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薑汁搓成黃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薑湯送服。如果服用後出現腹瀉不止的情況,喝冷稀飯湯就可以止瀉。

3. 蘇合丸

治勞瘵骨蒸,疰忤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疫癘,瘀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中風,中氣痰厥,昏迷等證。

白話文:

治療因勞累導致的肺結核、骨頭發熱、瘟疫導致的心痛、霍亂嘔吐腹瀉、時令瘟疫、惡鬼作祟、瘴氣瘧疾、疫癘、瘀血導致的月經不調、閉塞不通、疔瘡腫瘤、驚嚇抽搐、中風、中氣上逆、痰厥、昏迷等症狀。

白朮,青木香,犀角,香附(炒去毛),硃砂(水分),訶黎勒(煨、取皮),檀香,安息香(酒熬膏),沉香,麝香,丁香,蓽茇(各二兩),龍腦,薰陸香(別研),蘇合香(各二兩)

白話文:

白術、青木香、犀牛角、香附(炒製去除絨毛)、硃砂(研磨成粉)、訶黎勒(烘烤,取皮)、檀香、安息香(用酒熬製成膏)、沉香、麝香、丁香、藿香(各 2 兩)、龍腦、薰陸香(研磨備用)、蘇合香(各 2 兩)

上為細末,研藥勻,用安息香膏,並蘇合香油,煉蜜和劑,丸如彈子大。以臘匱固,緋絹當心帶之,一切邪祟不敢近。

白話文:

研磨藥材成粉末,均勻混合後加入安息香膏和蘇合香油,再用蜂蜜調和做成丸子,大小如彈珠。將丸子用蠟封固,再用紅色絲帶穿過中間繫著,這樣所有邪魔外道都不敢靠近。

4. 四味香薷飲

治風寒閉暑之證,頭痛發熱,煩心口渴,或嘔吐泄瀉,發為霍亂,或兩足轉筋。凡閉暑而不能發越者,非香薷不可。香薷乃消暑之要藥,而方書稱為散劑。俗稱為夏月之禁劑,夏即禁用,則當用於何時乎?此不經之說,致令良藥受屈,殊可扼腕,故辯之。

白話文:

治療風寒閉暑症狀,症狀包括頭痛發燒、煩躁口渴,或嘔吐腹瀉,嚴重時可發展成霍亂,或小腿抽筋。所有閉暑無法發散的患者,都必須使用香薷。香薷是消暑的重要藥物,但在方劑中卻被歸類為散劑。民間俗稱「夏月禁藥」,認為夏季不能使用,那什麼時候才能用呢?這種說法不合乎醫理,導致良藥被冷落,令人扼腕嘆息,因此必須予以辨正。

香薷,扁豆,厚朴(薑汁炒,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香薷:3 公克 扁豆:3 公克 厚朴:3 公克(用薑汁炒過) 炙甘草:1 公克

若兼風寒,本方加荊芥、秦艽、蔓荊子;若兼霍亂吐瀉,煩心口渴,本方加黃連。若兩足轉筋,本方加木瓜、茯苓;木瓜治轉筋之神劑。若風暑相搏,而發搐搦者,本方加羌活、鉤藤;凡暑症不宜發汗,今用風藥者,因其暑中挾風也。若暑濕相搏,名曰濕溫,誤汗則名重暍、多難治,宜用蒼朮白虎湯。時醫不論暑濕,概行發散,傷生匪淺。

白話文:

如果同時有受風寒的症狀,在原來的藥方中加入荊芥、秦艽、蔓荊子;如果同時有霍亂吐瀉,心煩口渴的症狀,原方中加入黃連。如果兩隻腳抽筋,原方中加入木瓜、茯苓;木瓜是治療抽筋的特效藥。如果風熱相併,導致抽搐顫動的症狀,原方中加入羌活、鉤藤;所有的暑症都不適合發汗治療,現在使用風藥治療,是因為暑熱中夾雜了風氣。如果暑熱濕氣相併,稱為濕溫,如果誤用發汗法,會導致病情加重,難以治療,應該使用蒼朮白虎湯。現在的醫生不區分暑熱濕氣,一概採用發散法,對病人的傷害很大。

5. 藿香正氣散

治暑月貪涼飲冷,發為霍亂,腹痛吐瀉,憎寒壯熱。

白話文:

治療夏天貪涼飲冷導致的霍亂,症狀包括腹痛、嘔吐、腹瀉以及畏寒高熱。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一錢),白朮(土炒),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

水煎服。

白話文: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陳皮(各 5 克),白朮(炒過),半夏、桔梗、白芷(各 3.5 克),甘草(炙過的,2.5 克),生薑(3 片)

6. 清暑益氣湯

預服此藥,以防暑氣。

黃耆(一錢五分),白朮(一錢),人參,當歸,陳皮,麥冬(去心),炙甘草(各五分),扁豆(二錢),茯苓(七分),升麻,柴胡,北五味(各三分),神麯(四分),黃柏,澤蘭(各二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黃耆(7.5公克),白朮(5公克),人參、當歸、陳皮、麥冬(去核)、炙甘草(各2.5公克),扁豆(10公克),茯苓(3.5公克),升麻、柴胡、北五味(各1.5公克),神麯(2公克),黃柏、澤蘭(各1公克)

7. 疫癘

疫論已見首卷,分來路兩條,去路三條,治法五條,詳且盡矣。大法,天行之氣,從經絡入,其證頭痛發熱,宜微散,香蘇散散之。病氣傳染,從口鼻入,其證嘔惡胸滿,宜解穢,神朮散和之。若兩路之邪,歸併於裡,腹脹滿悶,譫語發狂,唇焦口渴者,治疫清涼散清之。便閉不通者,加大黃下之。

白話文:

關於瘟疫的討論已經詳見第一卷。瘟疫有兩種侵入途徑:從經絡進入,從口鼻進入。對應的不同症狀,有五種治療方法:

第一種方法,針對從經絡進入的瘟疫之氣,會導致頭痛發熱。治療時應以香蘇散輕微散發體內的邪氣。

第二種方法,針對從口鼻進入的瘟疫之氣,會引起嘔吐、噁心、胸悶。治療時應服用神朮散來祛除體內的穢氣。

如果上述兩種瘟疫之氣同時侵襲人體,導致肚子脹滿不適、譫語發狂、嘴脣乾裂口渴,應使用治疫清涼散來清熱降火。

如果患者大便不通,則在治疫清涼散中加入大黃,以促進排便。

其清涼散內,人中黃一味,乃退熱之要藥,解穢之靈丹,醫家缺而不備,安能取效?復有虛人患疫,或病人變虛,或妄治變虛者,須用人參、白朮、當歸等藥,加入清涼藥內,以扶助正氣。如或病氣漸退,正氣大虛,更宜補益正氣為主。夫發散、解穢、清中、攻下四法外而以補法駕馭其間,此收效萬全之策也。

白話文:

清涼散中含有「人中黃」,這是退熱的主要藥物和解毒的靈丹妙藥。如果醫生沒有這種藥,怎麼能發揮療效?如果體虛的人患了疫病,或者原本健康的病人變得體虛,或者因為錯誤的治療而導致體虛,就需要加入人參、白朮、當歸等藥物到清涼藥中,以扶助正氣。如果病勢逐漸減緩,但正氣大虛,更應該以補益正氣為主要目標。發散、解穢、清中、攻下這四種方法之外,再加入補益的方法來調節,這樣才能萬全地收到療效。

予嘗用麥冬、生地各一兩,加人參二三錢,以救津液。又嘗用人參湯,送下加味枳朮丸,以治虛人鬱熱便閉之症,病氣退而元氣安,遂恃為囊中活法,謹告同志,各自存神。又有頭面腫大,名曰大頭瘟者,頸項粗腫,名曰蝦蟆瘟者,古方普濟消毒飲並主之。但頭腫之極,須用針砭,若醫者不究其理,患者畏而不行,多致潰裂腐爛而難救。

白話文:

我曾經使用麥冬、生地各一兩,再加二三錢的人參,以補充津液。我也曾經使用人參湯,搭配加味枳術丸,來治療體質虛弱、鬱熱、便祕的症狀。病情緩解後,元氣也得以安頓,因此我把這個方法視為救命良方。謹慎地告知同好,希望大家都能夠珍視自己的生命。此外,還有頭面腫大的「大頭瘟」,以及頸項粗腫的「蝦蟆瘟」。古方的普濟消毒飲都可以治療這些疾病。但當腫脹極為嚴重時,必須使用針灸治療。如果醫生不仔細研究病理,患者又因為害怕而不接受治療,往往會導致潰爛腐壞,難以挽救。

若頸腫之極,須用橘紅、淡鹽湯吐去其痰,再用前方倍甘桔主之,須宜早治,不可忽也。

香蘇散,(見太陽證。)

神朮散,(見類中。)

白話文:

如果頸部腫得非常嚴重,需要使用橘紅和淡鹽水催吐,將痰液排出。然後再根據原來的藥方,加倍使用甘桔進行治療。需要及早治療,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