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三 (5)
卷三 (5)
1. 治疫清涼散
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參(五錢),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二錢)
水煎服。
如傷食胸滿,加麥芽,山楂、蘿蔔子、陳皮;脅下痞,加鱉甲,枳殼;昏憒,譫語,加黃連。熱甚大渴,能消水者,加石膏、天花粉、人參。便閉不通,腹中脹痛者,加大黃下之。虛人自汗多,倍加人參。津液枯少,更加麥冬,生地。若時行寒疫,不可輕用涼藥,宜斟酌投劑。
普濟消毒飲、針砭法,(並見頭痛。)
加味枳朮丸,(見腹痛。)
制人中黃法,用竹筒兩頭留節,刮去青皮,開一孔,將甘草裝滿,仍用木屑塞口,融松香封固,用繩扎定,於臘月初一日,投廁缸中,一月足,取起,用水濯洗,然後劈開竹筒,將甘草曬乾,收藏聽用。
或問:香蘇散、神朮散,芳香藥也,人中黃,有穢氣者也,而皆以之解疫毒,消穢氣,何也?不知邪客上焦,乃清虛之所,故用芳香以解之。邪客中、下二焦,乃濁陰之所,疫毒至此,結而為穢,則非芳香所能解,必須以穢攻穢而穢氣始除,此人中黃之用,所以切當也。夫病有先後,有部位,有變更,而用藥隨之,方為活法。醫家常須識此,不只治疫一端而已。
白話文:
【治療疫情清涼散】
配方如下:秦艽、赤芍、知母、貝母、連翹各一錢,荷葉七分,丹參五錢,柴胡一錢五分,人中黃二錢。
用水煎煮服用。
如果因食物過量導致胸部悶脹,可增加麥芽、山楂、蘿蔔子和陳皮;若有脅下痞症狀,應加入鱉甲和枳殼;如果出現昏亂、說胡話的情況,應添加黃連。如果熱度極高,非常口渴,喝水量大,可以加石膏、天花粉和人參。若便祕,腹部脹痛,應加大黃以助排泄。若體弱者出汗過多,應加倍使用人參。如果津液枯竭,應增加麥冬和生地。
對於流行性寒疫,不可輕易使用冷涼藥物,需謹慎調配。
另外,介紹人中黃的製作方法:使用兩端保留竹節的竹筒,颳去外層青皮,開一個小孔,裝滿甘草,再用木屑封住口,融化松香密封,用繩子固定,於臘月初一投入廁缸中,放置一個月後取出,用水清洗,然後劈開竹筒,將甘草曬乾備用。
有人問:香蘇散、神朮散是芳香藥材,而人中黃帶有穢氣,為什麼都能用來解除疫情毒性和消除穢氣呢?這是因為邪氣在上焦,屬清虛之地,因此可用芳香藥材來解除。邪氣在中、下焦,屬濁陰之地,疫情毒害到這裡,會凝結成穢氣,芳香藥材無法解決,必須以穢攻穢,穢氣才能去除,這就是人中黃的恰當用途。疾病有先後,有部位,有變化,使用藥物也應相應變化,纔是靈活的治療方式。醫生應該瞭解這些,不只是在治療疫情方面。
2. 虛勞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此言氣虛之候也。東垣宗其說,發補中益氣之論,卓立千古。朱丹溪從而廣之,以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之勞心好色,內損腎元者,多屬真陰虧損,宜用六味湯加知母,黃柏,補其陰而火自降,此又以血虛為言也。後人論補氣者,則宗東垣,論補血者,則宗丹溪。
且曰水為天一之元,土為萬物之母,其說至為有理。然而陽虛易補,陰虛難療。治虛損者,當就其陰血未枯之時而早補之。患虛損者,當就其真陰未槁之時而重養之,亦庶平其可矣。凡虛勞之證,多見吐血、痰湧、發熱、夢遺、經閉,以及肺痿、肺疽、咽痛、音啞,側臥,傳屍、鬼注諸疾,今照葛仙翁《十藥神書》例,增損方法,臚列於下,以便觀覽。
白話文:
皇帝問道:陰虛會導致身體產生內熱,該怎麼辦呢?岐伯回答:這是因為過度勞累疲倦,導致身體機能衰弱,消化能力不佳,食物精華無法充分吸收,使得上焦(心肺)運行不暢,下焦(肝腎)氣機阻塞,胃部產生熱氣,這股熱氣蒸騰到胸部,所以出現內熱的情況。這是在描述氣虛的症狀。
東垣學派根據這種理論,提出補中益氣的論點,成為歷史上獨樹一格的學說。朱丹溪進一步擴展這個觀念,認為人體的陽氣總是過剩,陰氣卻常不足,人們因勞心或縱欲傷身,往往損耗了腎臟的精氣,多是因為真陰(腎陰)的虧損,應該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知母和黃柏,補充陰氣,這樣火氣自然就會下降,這是在講述血虛的情況。後世在討論補氣的療法時,會遵循東垣學派;在談論補血的療法時,則會遵循丹溪學派。
再者,有人說水是天地萬物的起源,土是萬物生長的母親,這樣的說法非常有道理。然而,陽虛較容易調理,陰虛卻較難治療。對於虛損的病情,應在陰血尚未完全枯竭的時候及早補充。對患有虛損疾病的人來說,應在真陰尚未完全枯竭的時候加強滋養,這樣才能達到平衡的狀態。虛勞的症狀,常見的包括吐血、咳嗽多痰、發燒、夢遺、月經不調,以及肺萎縮、肺結核、咽喉疼痛、聲音沙啞、側躺、傳染病等,以下參考葛洪的《十藥神書》,增減調整一些療法,詳細列舉如下,方便大家參考閱讀。
3. 甲字號方
止咳嗽為主。余見虛損之成,多由於吐血。吐血之因,多由於咳嗽,咳嗽之原,多起於風寒。仲景云: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吐血者,用麻黃湯。東垣師其意,改用人參麻黃芍藥湯。可見咳嗽吐紅之症,多由於外感者,不可不察也。余治外感咳嗽,用止嗽散加荊、防、蘇梗以散之。
散後肺虛,即用五味異功散,補脾土以生肺金。虛中挾邪,則用團魚丸解之。虛損漸成,咳嗽不止,乃用紫菀散、月華丸,清而補之。此治虛咳之要訣也。余詳本門。
止嗽散,(見後咳嗽門。)
五味異功散,(即四君子湯加陳皮,方見後。)
白話文:
[甲字號方]
主要目的是止咳。我觀察到虛弱與損傷的形成,大多是由吐血引起。而吐血的原因,大多是由咳嗽所致,至於咳嗽的源頭,則多是因為受到風寒影響。張仲景曾說過:當咳嗽伴隨喘息有聲音,嚴重時甚至會吐血,這種情況下應使用麻黃湯。李東垣學習了這個理論,改為使用人參麻黃芍藥湯。這表明,咳嗽並伴隨吐血的情況,多數是由外部感染引起,這一點不可不注意。我治療由外部感染引起的咳嗽,會使用止嗽散加上荊芥、防風和蘇梗來進行散寒。
在散寒後,如果肺部虛弱,則會使用五味異功散,通過補充脾胃來滋養肺部。如果虛弱中夾雜著邪氣,則使用團魚丸來解決。當虛弱與損傷逐漸形成,咳嗽仍然不停,這時候會使用紫菀散和月華丸,既清熱又補身。這是治療虛弱咳嗽的重要訣竅。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相關部分。
止嗽散,(詳見後面咳嗽相關部分。)
五味異功散,(即四君子湯加上陳皮,具體配方請看後面。)
4. 團魚丸
治久咳不止,恐成勞瘵
貝母(去心),知母,前胡,柴胡,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各四錢),大團魚(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一個)
上藥與魚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渣焙乾為末,用魚骨煮汁一盞,和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麥冬湯下,日三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長期咳嗽不停,擔心會轉變為肺結核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貝母(要去除心部)、知母、前胡、柴胡、杏仁(需去除皮、尖端以及雙仁部分,各四錢),以及大型的團魚(重量需在十二兩以上,去除腸臟,一個)。
將上述藥材與團魚一同煮至熟透,然後食用魚肉並連同湯汁一起飲用。再將剩下的藥渣烘焙至乾燥後磨成粉末。使用魚骨煮製的湯汁一杯,混合藥粉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顆,搭配麥冬湯一同服用,每日三次。
5. 海藏紫菀散
潤肺止嗽,並治肺痿。
人參(五分),紫菀,知母(蒸),貝母(去心),桔梗,茯苓,真阿膠(蛤粉炒成珠,各一錢),五味子,甘草(炙,各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海藏紫菀散」,具有滋潤肺部、止咳的功效,同時也能治療肺部萎縮病症。
配方成分如下:人參一小撮(約五分),紫菀適量,知母(需先蒸煮過),貝母(要去除心部),桔梗,茯苓,上等阿膠(需用蛤粉炒至呈珠狀,同樣各取一錢),五味子,甘草(需烘烤過,同樣各取三分)。
服用方式: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