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月華丸

滋陰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風熱,殺屍蟲,此陰虛發咳之聖藥也。

天冬(去心蒸),麥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曬),山藥(乳蒸),百部(蒸),沙參(蒸),川貝母(去心蒸),真阿膠(各一兩),茯苓(乳蒸),獺肝,廣三七(各五錢)

用白菊花二兩,去蒂,桑葉二兩(經霜者)熬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和藥稍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白話文:

【月華丸】

這款藥丸能滋補陰氣、降虛火,有助於消除痰濕,清除瘀血,止住咳嗽,平定喘息,保護肺臟,調節肝氣,消除風熱,並且能殺滅體內的寄生蟲,是治療因陰虛而引發咳嗽的極品藥物。

所需藥材包括:天門冬(去掉心部後蒸煮)、麥門冬(去掉心部後蒸煮)、生地黃(用酒清洗)、熟地黃(經過九次蒸煮與曝曬)、山藥(用乳汁蒸煮)、百部(蒸煮)、沙參(蒸煮)、川貝母(去掉心部後蒸煮)、真阿膠(各取一兩)、茯苓(用乳汁蒸煮)、獺肝以及廣東三七(各取五錢)。

另需準備白菊花二兩,去掉花蒂;桑葉二兩(最好是經過霜凍的),熬製成膏狀,再將阿膠溶化加入膏中,混合所有藥材後,稍微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同彈珠。每次服用一顆,含在口中慢慢融化,每日服用三次。

2. 乙字號方

止吐血為主。凡血症,有陽乘陰者,有陰乘陽者。假如脈數內熱,口渴,乾燥,或平素血虛火旺,加以醇酒炙爆之物,此乃熱氣騰沸,迫血妄行,名曰陽乘陰。法當清降,四生丸等主之。吐止後,則用六味地黃丸補之。又如脈細沉遲,口舌清潤,平素體質虛寒,或兼受風冷之氣,此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名曰陰乘陽。法當溫散,理中湯主之。

凡治血症,不論陰陽,俱以照顧脾胃為收功良策。誠以脾胃者,吉凶之關也。書云:自上損下者,一損、損於肺,二損、損於肝,三損、損於脾,過於脾,則不可治。自下損上者,一損、損於腎,二損、損於心,三損、損於胃,過於胃,則不可治。所謂過於脾胃者,吐瀉是也。

古人有言,不問陰陽與冷熱,先將脾胃與安和。丹溪云:凡血症,須用四君子之類以收功。其言深有至理。然而補脾養胃,不專在藥,而在飲食之得宜。《難經》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誠以飲食之補,遠勝於藥耳。世之治損者,亦可恍惚悟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止血的原則以及根據不同體質和狀況的治療方式,並強調了保護脾胃的重要性。

止吐血為主要目標。對於出血症狀,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陽氣過剩導致陰氣受損,另一種則是陰氣過剩導致陽氣受損。如果患者脈搏急促、內部發熱、口渴且乾燥,或是原本就有血虛火旺的情況,再加上攝取酒精或辛辣刺激的食物,這就是因為熱氣過盛,迫使血液亂行,被稱為陽氣過剩導致陰氣受損。應採用清熱降火的方式治療,例如使用四生丸等藥物。在止吐後,則需服用六味地黃丸來補充體力。另一種情況,如果脈搏細微、緩慢,口舌濕潤,平時體質虛弱且寒冷,或是同時受到風寒侵襲,這可以解釋為天寒地凍,水結成冰,被稱為陰氣過剩導致陽氣受損。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溫暖散寒的方式治療,理中湯是適用的選擇。

在治療出血症狀時,無論是哪種體質,都應該將保護脾胃作為治療的最終目標。這是因為脾胃是身體健康的關鍵。古籍記載,從上而下的損傷,首先影響肺部,其次影響肝臟,最後影響脾臟,一旦脾臟受損,病情就很難治癒。而從下而上的損傷,首先影響腎臟,接著影響心臟,最後影響胃部,若胃部受損,同樣很難治癒。所謂的脾胃過度受損,指的是嘔吐或腹瀉的情況。

古人有說,無論是陰陽失調還是冷熱不均,首先應確保脾胃的健康。丹溪曾說,對於出血症狀,應使用四君子湯等補益藥物來達到治療效果。這種觀點非常有道理。然而,補充脾胃並非只靠藥物,更要在飲食方面做到恰當。《難經》提到,如果脾臟受損,應調整飲食,保持適當的寒熱平衡。事實上,適當的飲食補充,遠比藥物有效。對於那些治療損傷的人來說,這一點應該能讓他們有所領悟。

3. 四生丸

治陽盛陰虛,熱迫血而妄行,以致吐血、咯血、衄血,法當清降。

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各等分)

細切,同搗極爛為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吐甚者,用此丸煎湯,調下花蕊散一、二錢,尤佳。

白話文:

【四生丸】

主治:適用於陽氣過盛而陰氣虛弱的情況,因體內熱氣迫使血液運行紊亂,導致嘔血、咳血或鼻血的症狀,治療原則應為清熱降火。

藥材: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比例相同)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細切後,共同搗至極為細膩,做成丸狀,大小約雞蛋般。每次服用一丸,用水煎煮後,濾去藥渣服用。

若嘔吐情況嚴重,可將此丸煎煮成湯,並搭配一到二錢的花蕊散一同服用,效果更佳。

4. 花蕊石散

能化瘀血為水,而不動臟腑,真神藥也。

花蕊石(一斤),明硫黃(四兩)

入瓦罐內,封口,鐵線緊扎,鹽泥包裹,曬乾,硬炭圍定,煉二炷香,研細,篩過,每服二三錢,童便、熱酒調服。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花蕊石散],其功效是能將瘀血轉化為水分,且不會影響到身體的臟腑功能,可說是一款非常神奇的藥物。

所需材料如下:花蕊石(約500克)、明硫磺(約160克)。

製作方式如下:將上述材料放入陶罐中,密封罐口,用鐵線綁緊,再以鹽泥包裹住整個罐子,待其完全乾燥後,用堅硬的木炭圍繞罐子周圍,進行約兩個香爐時間的煉製,之後取出研磨成細粉,過篩去除粗粒。每次服用約6至9克,以兒童的尿液或熱酒來調和服用。

5. 生地黃湯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

水煎,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和服。

六味地黃丸,滋益先天,生腎水,制虛火,乃醫門要藥,尤紅症之靈丹也。見類中。

理中湯,(見中寒門)

治陰盛陽虛,不能統血,以致陰血走散,法當溫補。

白話文:

【生地黃湯】

使用生地(約9公克)、牛膝、丹皮、黑山梔(各約3公克)、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約4.5公克)、鬱金、廣三七、荷葉(各約2.1公克)。

用水煎煮,再加入陳墨汁、清潔的小孩尿液各半杯,混合後服用。

六味地黃丸,能滋養補充身體的先天之本,生成腎臟的津液,控制虛弱的火氣,是醫學上重要的藥物,尤其對於紅症有著神奇的效果。詳情請參考相關條目。

理中湯,(詳情請參考治療寒冷的條目)

用於治療因陰氣過剩,陽氣虛弱,無法控制血液,導致陰性血液流失的情況,按照醫理應該溫暖補充身體。

6.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各一錢)

大棗二枚,生薑一片,水煎服。

白話文:

「四君子湯」的配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每種藥材各一錢)。

此外,還需加入兩顆大棗及一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7. 丙字號方

治大吐血,成升斗者。先用花蕊散止之,隨用獨參湯補之,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理。貧者以歸脾湯代之。

人參(去蘆,一兩)

水煎服,聽其熟睡,切勿驚醒,則陰血復生矣。

白話文:

用於治療大量吐血,血量達到升或斗的情況。首先使用花蕊散來止血,接著使用獨參湯來補氣,這就是所謂的血虧需補氣,陽氣生發陰血自然也會增加的道理。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人,可以使用歸脾湯作為替代。

所需藥材為人參(去除蘆頭部分),用量為一兩。

用水煎煮後服用,讓病人能熟睡,千萬不要驚醒他,這樣陰血就能夠再生恢復了。

8. 歸脾湯

白朮,人參,當歸,棗仁(炒),白芍(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遠志(去心泡,七分),甘草(炙,五分),元眼肉(五枚)

水煎服。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9. 丁字號方

治咳嗽吐紅,漸成骨蒸勞熱之症。如人胃強氣盛,大便結,脈有力,此陽盛生熱,法當清涼,清骨散主之。若胃虛脾弱,大便溏,脈虛細,此陰虛發熱,法當養陰,逍遙散、四物湯主之。若氣血兩虛而發熱者,八珍湯補之。若元氣大虛,變症百出,難以名狀,不問其脈,不論其病,但用人參養榮湯,諸症自退。

經云:甘溫能除大熱,如或誤用寒涼,反伐生氣,多致不救。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治療咳嗽帶血,且逐漸轉為骨蒸勞熱症狀的方法。如果病人胃口好,氣力充沛,但是大便乾結,脈搏有力,這表示身體陽氣過盛導致發熱,應採用清涼降火的方式治療,可用清骨散來處理。

反之,如果病人胃口差,脾胃功能弱,大便稀溏,脈搏虛弱細微,這顯示是因為陰虛導致的發熱,應當滋養陰氣,可使用逍遙散和四物湯來治療。對於氣血兩虛導致發熱的病人,則應使用八珍湯來補充。

對於元氣大虧,各種病症層出不窮,無法具體描述的情況,不論脈象如何,不論病情如何,都應使用人參養榮湯,各種症狀自然會減緩。

古書有言:甘溫的食物可以去除大熱,若錯誤地使用了寒涼的療法,反而會傷害生命力,往往會導致無法救治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