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月華丸

滋陰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消風熱,殺屍蟲,此陰虛發咳之聖藥也。

白話文:

滋養陰液並降低虛火,消除痰液,去除瘀血,停止咳嗽,平定喘息,保護肺部,平抑肝氣,消除風熱,殺滅寄生蟲,這是治療陰虛咳嗽的良藥。

天冬(去心蒸),麥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曬),山藥(乳蒸),百部(蒸),沙參(蒸),川貝母(去心蒸),真阿膠(各一兩),茯苓(乳蒸),獺肝,廣三七(各五錢)

白話文:

天冬(去除心,蒸熟),麥冬(去除心,蒸熟),生地(用酒洗),熟地(蒸九次,曬乾),山藥(用牛奶蒸),百部(蒸熟),沙參(蒸熟),川貝母(去除心,蒸熟),真阿膠(各一兩),茯苓(用牛奶蒸),獺肝,廣三七(各五錢)

用白菊花二兩,去蒂,桑葉二兩(經霜者)熬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和藥稍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白話文:

取白菊花兩兩,去除花蒂;經霜後的桑葉兩兩,熬煮成膏狀。將阿膠溶解在膏液中,加入中藥材,稍加蜂蜜,製成如彈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含化在口中直到溶解,一天服用三次。

2. 乙字號方

止吐血為主。凡血症,有陽乘陰者,有陰乘陽者。假如脈數內熱,口渴,乾燥,或平素血虛火旺,加以醇酒炙爆之物,此乃熱氣騰沸,迫血妄行,名曰陽乘陰。法當清降,四生丸等主之。吐止後,則用六味地黃丸補之。又如脈細沉遲,口舌清潤,平素體質虛寒,或兼受風冷之氣,此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名曰陰乘陽。法當溫散,理中湯主之。

白話文:

主要目的是止血。凡是吐血癥狀,有陽氣凌駕陰氣的,也有陰氣凌駕陽氣的。假設脈象數快、內熱、口渴、乾燥,或平日血虛火旺,再加上飲用醇酒或食用辛辣炙烤之物,這是熱氣上騰,迫使血液妄行,稱為「陽乘陰」。治療方法應以清降為主,可以用四生丸等藥物。止住吐血後,再用六味地黃丸補益。又如果脈象細弱遲緩,口舌清潤,平日體質虛寒,或兼受風冷之氣,這叫做寒氣凝結,水凝結成冰,稱為「陰乘陽」。治療方法應以溫散為主,可以用理中湯等藥物。

凡治血症,不論陰陽,俱以照顧脾胃為收功良策。誠以脾胃者,吉凶之關也。書云:自上損下者,一損、損於肺,二損、損於肝,三損、損於脾,過於脾,則不可治。自下損上者,一損、損於腎,二損、損於心,三損、損於胃,過於胃,則不可治。所謂過於脾胃者,吐瀉是也。

白話文:

對於治療血癥,無論是屬於寒性還是熱性,都將調養脾胃視為首要良策。原因在於,脾胃是健康與疾病的分水嶺。《黃帝內經》中記載:從上而下損耗身體,首先損及肺,其次損及肝,最後損及脾;如果損及脾,則不可治癒。從下而上損耗身體,首先損及腎,其次損及心,最後損及胃;如果損及胃,則不可治癒。所謂損及脾胃,指的就是嘔吐、腹瀉。

古人有言,不問陰陽與冷熱,先將脾胃與安和。丹溪云:凡血症,須用四君子之類以收功。其言深有至理。然而補脾養胃,不專在藥,而在飲食之得宜。《難經》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誠以飲食之補,遠勝於藥耳。世之治損者,亦可恍惚悟矣。

白話文:

古人說過,在治療疾病時,不要急著分辨陰陽或寒熱,要先調理脾胃,讓它們安和。丹溪說:凡是與血液相關的疾病,都要使用四君子湯這類的方劑才能治好。他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補脾養胃,不光靠藥物,更重要的是飲食得當。《難經》上說:如果脾有受損,就要調理飲食,讓它適應寒暖變化。可見飲食的調理,遠勝於藥物治療。世間那些治療脾胃受損的人,也能從中有所領悟。

3. 四生丸

治陽盛陰虛,熱迫血而妄行,以致吐血、咯血、衄血,法當清降。

白話文:

治療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因熱邪迫血而使血液異常運行,導致吐血、咳血、鼻出血等症狀,治療方法應當是清熱降火。

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各等分)

白話文:

生地黃、生荷葉、生側柏葉、生艾葉(各等分量)

細切,同搗極爛為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吐甚者,用此丸煎湯,調下花蕊散一、二錢,尤佳。

白話文:

把藥材仔細切碎,一起搗爛製成藥丸,每個藥丸大小像雞蛋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水煎煮後去掉藥渣服用。

如果嘔吐得很嚴重,可以使用這個藥丸煎成的湯水,配合一到兩錢的花蕊散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4. 花蕊石散

能化瘀血為水,而不動臟腑,真神藥也。

花蕊石(一斤),明硫黃(四兩)

白話文:

能夠將瘀血化爲水,而且不會影響到臟腑,真是神奇的藥物。

花蕊石(一斤),明硫磺(四兩)。

入瓦罐內,封口,鐵線緊扎,鹽泥包裹,曬乾,硬炭圍定,煉二炷香,研細,篩過,每服二三錢,童便、熱酒調服。

白話文:

將藥材放入瓦罐中,封住罐口,並用鐵線緊緊綁住。用鹽泥包裹罐子,並放在陽光下曬乾。用硬炭圍繞罐子,點燃兩炷香的時間。將藥材研磨成細粉,並用篩子篩過。每次服用二至三錢,用童便或熱酒調和後服用。

5. 生地黃湯

生地(三錢),牛膝,丹皮,黑山梔(各一錢),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一錢五分),鬱金,廣三七,荷葉(各七分)

水煎,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和服。

白話文:

生地(15克),牛膝、丹皮、黑山梔(各5克),丹參、元參、麥冬、白芍(各7.5克),鬱金、廣三七、荷葉(各3.5克)

六味地黃丸,滋益先天,生腎水,制虛火,乃醫門要藥,尤紅症之靈丹也。見類中。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能滋養先天之本,促進腎臟產生津液,抑制體內虛火,是醫學中重要的藥物,尤其是治療與腎陰虛有關的女性疾病的良藥。請參考相關中醫文獻。

理中湯,(見中寒門)

治陰盛陽虛,不能統血,以致陰血走散,法當溫補。

白話文:

理中湯,用於治療因陰氣過盛而陽氣虛弱,無法固攝血液,導致血液散失,應該使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

6.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各一錢)

大棗二枚,生薑一片,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各 5 克)

7. 丙字號方

治大吐血,成升斗者。先用花蕊散止之,隨用獨參湯補之,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之理。貧者以歸脾湯代之。

人參(去蘆,一兩)

水煎服,聽其熟睡,切勿驚醒,則陰血復生矣。

白話文:

治療大吐血,血量達到一升一斗的。首先使用花蕊散止血,隨後再使用獨參湯補氣血,這是因為失血後應當補益元氣,陽氣生長則陰血增多的道理。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可以用歸脾湯代替獨參湯。

8. 歸脾湯

白朮,人參,當歸,棗仁(炒),白芍(各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遠志(去心泡,七分),甘草(炙,五分),元眼肉(五枚)

水煎服。

白話文:

白朮、人參、當歸、棗仁(炒熟)、白芍(各 3 克),黃耆(4.5 克),遠志(去心,浸泡後使用,2.1 克),甘草(炙制,1.5 克),元眼肉(5 枚)

9. 丁字號方

治咳嗽吐紅,漸成骨蒸勞熱之症。如人胃強氣盛,大便結,脈有力,此陽盛生熱,法當清涼,清骨散主之。若胃虛脾弱,大便溏,脈虛細,此陰虛發熱,法當養陰,逍遙散、四物湯主之。若氣血兩虛而發熱者,八珍湯補之。若元氣大虛,變症百出,難以名狀,不問其脈,不論其病,但用人參養榮湯,諸症自退。

經云:甘溫能除大熱,如或誤用寒涼,反伐生氣,多致不救。

白話文:

治療咳嗽咳血,逐漸演變成骨蒸勞熱的症狀。如果病人胃強氣盛,大便乾燥,脈搏有力,這是陽氣過盛導致發熱,應採用清涼降火的清骨散。如果病人胃虛脾弱,大便溏稀,脈搏虛弱細小,這是陰虛產生的發熱,應採用滋養陰液的逍遙散、四物湯。如果氣血兩虛而發熱,用八珍湯補氣血。如果元氣大虛,會出現各種變症,難以明確,此時不論脈象和病症,只用人參養榮湯,各種症狀會自然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