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悟》~ 卷一 (10)
卷一 (10)
1. 陰證有三說
世人論傷寒,輒曰陰證,而不知有三說也。有傳經之陰證,陰中之熱證也。有直中之陰證,陰中之寒證也。有房室之陰證,陰中之虛證也。既犯房室而得熱證,則灼熱極甚;犯房室而得寒證,則陰寒極甚。熱之甚,清劑宜輕;寒之甚,溫劑宜重。斯無弊耳,乃世人混稱夾陰,而醫者漫不加察,反從而和之。噫,陋矣!
白話文:
當今人們談到感冒發燒時,常會提到陰證,但卻不知道陰證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傳經的陰證,實際上是陰性中的熱性症狀。另一種是直中的陰證,這是陰性中的寒性症狀。還有一種是因房事或勞累導致的陰證,這是陰性中的虛弱症狀。
如果在進行房事或過度勞累後出現熱性症狀,那麼這種熱感會非常強烈;如果在同樣的情況下出現的是寒性症狀,那麼這種寒冷感也會非常嚴重。對於非常嚴重的熱性症狀,應使用清涼療法,但藥量應適度;對於非常嚴重的寒性症狀,應使用溫暖療法,並且藥量要足夠。這樣纔不會有副作用。然而,現在的人們常常把所有這些症狀都統稱為夾陰,而醫生們也不加以細心辨別,反而隨意地使用調和的療法。唉,這實在是太狹隘了!
2. 論疫
時疫之症,來路兩條,去路三條,治法五條,盡矣。何謂來路兩條?疫有在天者,有在人者。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自人受之,皆從經絡而入,或為頭痛、發熱、咳嗽,或為頸腫、發頤、大頭天行之類,斯在天之疫也。
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鄉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氣、穢氣相傳染,其氣息俱從口鼻而入,其見症,憎寒壯熱,胸膈滿悶,口吐黃涎,乃在人之疫以氣相感,與天無涉。所謂來路兩條者此也。
夫在天之疫,從經絡而入,宜分寒、熱,用辛溫、辛涼之藥以散邪,如香蘇散、普濟消毒飲之類,俾其從經絡入者仍從經絡出也。在人之疫,從口鼻而入,宜用芳香之藥以解穢,如神朮散、藿香正氣散之類,俾其從口鼻入者仍從口鼻出也。至於經絡、口鼻所受之邪,傳入臟腑,漸至潮熱譫語,腹滿脹痛,是為毒氣歸內,非疏通腸胃無由以解其毒,法當下之。其大便自行者,則清之。
下後而餘熱不盡者,亦清之,須令臟腑之邪從大便出也。所謂去路三條者此也。
夫發散、解穢、清中、攻下,共四法耳,而謂治法有五,何也?大抵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虛受邪,必須以補法駕馭其間,始能收效萬全,如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古人所用參蘇飲、人參白虎湯、人參敗毒散、黃龍湯、四順清涼飲,方內有人參、當歸,其意可想而知矣於前四法中加以補法,乃能左右咸宜,縱橫如意,邪氣退而元氣安、所謂治法五條者此也。熟此五法,而融會貫通,其於治疫也,何難之有?
白話文:
【對於瘟疫的理解】
瘟疫的病症,有兩種感染途徑,三種治療方向,五種療法治則,這樣就涵蓋了全部。兩種感染途徑是什麼呢?瘟疫可來自自然環境,也可來自人際間的傳染。例如春天本應溫暖卻寒冷,夏天本應熱卻涼爽,秋天本應涼爽卻炎熱,冬天本應寒冷卻溫暖,這種不合時節的異常氣候,人體受之,通過經絡進入體內,可能導致頭痛、發燒、咳嗽,或者頸部腫脹、下巴發炎、大頭病等流行性疾病的發生,這就是源自自然環境的瘟疫。
然而,一個人患病,可以傳染到整個家庭,一個家庭的病,可以傳染到整個村莊,一個村莊的病,可以傳染到整個縣城,這種病氣、污濁之氣互相傳染,都是通過口鼻進入體內,其症狀表現為極度畏寒和高熱、胸腔悶堵、口吐黃色痰液,這是人與人之間因氣味相傳染所致的瘟疫,與自然環境無關。這就是所謂的兩種感染途徑。
對於源自自然環境的瘟疫,通過經絡進入體內,應該根據是寒還是熱,使用辛溫或辛涼的藥物來驅散邪氣,如香蘇散、普濟消毒飲等,讓這些經由經絡進入的邪氣,仍從經絡排出。而人與人之間相傳染的瘟疫,通過口鼻進入體內,應使用芳香藥物來解毒,如神朮散、藿香正氣散等,使從口鼻進入的邪氣仍從口鼻排出。一旦邪氣進入臟腑,出現潮熱、胡言亂語、腹部脹滿疼痛等症狀,這表明毒素已深入體內,除非疏通腸胃,否則無法解毒,應當採用瀉下療法。如果患者的大便自然排出,則需進行清熱解毒。
瀉下後如果餘熱未消,也需要進行清熱解毒,必須讓臟腑中的邪氣從大便排出。這就是所謂的三種治療方向。
發汗、解毒、清熱、瀉下,總共四種療法治則,但為什麼說有五種療法治則呢?一般來說,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正氣必然虛弱,體質虛弱受到邪氣侵襲,必須用補益的方法調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比如氣虛補氣,血虛補血,古人常用的參蘇飲、人參白虎湯、人參敗毒散、黃龍湯、四順清涼飲,這些方子中都含有人參、當歸,其用意可見一斑。在前面四種療法治則中加入補益療法,才能靈活運用,順應各種情況,邪氣退去而正氣安穩,這就是所謂的五種療法治則。熟悉這五種療法治則,並融會貫通,治療瘟疫又有何難呢?
3. 六氣相雜須辯論
世間之病,人皆曰傷寒最難,而非難也,難莫難於六氣之相雜而互至耳。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然冬月致病只三字,風、寒、火是也。春兼四字,風、寒、濕、火是也。夏兼五字,風、寒、暑、濕、火是也。秋只四字,風、寒、燥、火是也。其有非時之燥濕,則又天之變氣也。
大抵氣愈雜則其治愈難,吾姑即夏間之五氣而明辨之。五氣既明,則其少者不煩言而已解。假如脈浮緩,自汗頭痛,發熱而惡風者,傷風也;脈浮緊,無汗頭痛,發熱而惡寒者,傷寒也。此隨時感冒,雖在暑月,亦必有之。亦有納涼飲冷,臟受寒侵,遂至嘔吐痛瀉,脈沉遲,手足厥冷,口鼻氣冷,此乃夏月中寒之候,反因避暑太過而得之也。至於暑症,乃夏月之正病,然有傷暑、中暑、閉暑之殊。
傷暑者,病之輕者也,其症汗出、身熱而口渴也;中暑者,病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悶不醒,蒸熱齒燥,或煩心喘喝、妄言也;閉暑者,內伏暑氣,而外為風寒閉之也,其頭痛身痛,發熱惡寒者,風寒也,口渴煩心者,暑也。其有霍亂吐瀉而轉筋者,則又因暑而停食、伏飲以致之也。
然停食、伏飲,濕氣也,或身重體痛,腹滿脹悶,泄利無度,皆濕也。風寒暑濕,四氣動而火隨之,是為五氣,所謂夏兼五字者以此。然而各字分見,其為治也易,五字互見,其為治也難。假如風暑相搏,名曰暑風,其症多發搐搦。暑濕相搏,名曰濕溫,其症頭痛自汗,譫語,身重,腹滿,足脛寒。
風熱相搏,名曰風溫,其症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語言難出。濕氣兼風,名曰風濕,濕氣兼寒,名曰寒濕,其症骨節煩疼,不能自轉側。復有風寒挾濕,發為剛、柔二痙,其症口噤,身反張。更有濕熱相攻,發為五痿,其症四肢痿廢,不能自收持。此皆五氣相兼而互見者也。
又況冬月傷寒,伏藏於筋骨之間,至夏感熱氣而發者,名曰熱病。天行不正之氣,發作非時者,名曰疫氣。更有病氣相傳染,沿門合境皆病者,斯為在人之疫,為害尤多。夫此熱病、疫病,傳之臟腑,大便不通,則燥氣隨之,是五氣之中,復兼六氣矣。更有體虛、勞倦、注夏等病,紛紜交錯於其間,若不明辨親切,孟浪投劑,傷生非淺。
奈何醫者一見發熱,不問是暑、是濕,概行表散,散之不效,隨用和解,解之不去,隨用清涼,涼之不效,繼以補益,其中有幸全者,則引為己功,而傾危乍至,則委之天數。豈知致病之初,認證投藥,取效甚易,及其日久病深,敗證悉具,雖有善者,亦莫如之何也已!予不自揣,特著此論,先指夏間五氣而發明之,庶紛紜錯雜之症,不至混淆,則觸目洞然,施治如法,亦救世之一端耳。嗟乎!五氣既明,多者已辨,則三氣、四氣之雜至者,不難辨矣。
況傷寒一症,表裡可分,傳中可別,上、中、下三焦可憑,而又何難乎?我故曰:傷寒非難,而難於六氣之相雜而互至也。
白話文:
這個世界上的疾病,很多人認為傷寒是最難處理的,但事實上,最困難的莫過於六種不同的氣候條件互相交錯影響所產生的疾病。這六種氣候條件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但在冬天,導致疾病的氣候主要只有風、寒、火三種。到了春天,則會再加上濕,成為風、寒、濕、火四種。夏天的話,則會再增加暑,成為風、寒、暑、濕、火五種。秋天則又回到風、寒、燥、火四種。如果出現了不合時節的燥和濕,那便是天氣的異常變化。
基本上,氣候越複雜,治療就會越困難。我姑且以夏天的五種氣候來解釋。一旦理解了五種氣候,對於少於五種的氣候情況,就不需要多加說明,就能理解了。例如,如果脈搏浮緩,自發出汗,頭痛,發燒且怕風,那就是風邪入體;如果脈搏浮緊,不出汗,頭痛,發燒且怕冷,那就是寒邪入體。這些都是隨時可能出現的感冒,即使是在夏天,也會發生。另外,有些人因為在炎熱的天氣裡吃冷飲,導致體內受寒,進而引起嘔吐、腹瀉,脈搏沉遲,手腳冰冷,口鼻氣息冷冽,這就是夏天的寒症,由於避暑過度而引起的。
至於暑症,這是夏天的主要疾病,但又可以分為傷暑、中暑和閉暑。傷暑是比較輕微的情況,症狀包括出汗、身體發熱且口渴;中暑則是較嚴重的狀況,症狀包括大量出汗、頭暈、意識不清、全身發熱、牙齒乾燥,或心煩氣喘、胡言亂語;閉暑則是體內潛藏暑氣,但被外在的風寒封鎖,症狀包括頭痛、身體疼痛、發熱、怕冷,這是風寒的症狀,口渴心煩則是暑的症狀。如果出現霍亂、嘔吐、腹瀉、抽筋,那可能是由於暑熱導致的飲食不當和飲水過量。
然而,飲食不當和飲水過量,這都是濕氣的問題,如果身體沉重、肌肉疼痛、腹部脹滿、悶悶不樂,拉肚子沒有節制,這都是濕氣的表現。風、寒、暑、濕,這四種氣候一動,火氣就會跟隨,這就是我們說的五氣,也就是為什麼夏天會有五種氣候的原因。然而,如果這些氣候各自獨立出現,治療就比較容易;但如果五種氣候交錯出現,治療就會變得困難。例如,如果風和暑交錯,這就是暑風,症狀可能包括抽搐。如果暑和濕交錯,這就是濕溫,症狀可能包括頭痛、自發出汗、胡言亂語、身體沉重、腹部脹滿、腳部寒冷。如果風和熱交錯,這就是風溫,症狀可能包括自發出汗、身體沉重、嗜睡、打鼾、說話困難。如果濕氣加上風,這就是風濕;如果濕氣加上寒,這就是寒濕,症狀可能包括骨節疼痛,無法自行轉動。還有可能是風寒夾雜濕氣,導致剛性和柔性痙攣,症狀可能包括口緊閉,身體僵硬。更有可能的是,濕熱交錯,導致五種萎縮症,症狀可能包括四肢無力,無法控制。
除此之外,冬天的傷寒,潛伏在筋骨之間,到了夏天受到熱氣的影響而發作,這就是熱病。如果天氣異常,疾病在不合時節的時候爆發,這就是疫病。此外,如果疾病互相傳染,整個社區都受到影響,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疫情,對人的危害特別大。這種熱病和疫病,如果影響到臟腑,造成大便不通,就會有燥氣出現,這樣五氣之中又增加了第六氣,即燥氣。此外,還有體虛、勞累、夏季疾病等各種疾病,紛紛交錯在一起,如果不仔細辨別,隨意開藥,對生命的傷害非常大。
然而,有些醫生一看到發燒,不問是暑還是濕,一律用表散的方法,如果不起作用,再用調和的方法,如果還是不起作用,再用清涼的方法,如果還是不起作用,再用滋補的方法。其中,有些病人幸運地康復了,醫生就會把這歸功於自己,但如果病情突然加重,醫生就會推卸責任,說這是命運。他們不知道,如果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能夠正確辨別症狀,合理用藥,治療效果會非常好。等到病情拖延,各種不良症狀都出現了,即使是最優秀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了!我寫下這些理論,先從夏天的五氣開始解釋,希望能夠幫助人們理解各種混雜的症狀,避免混淆,這樣在治療時也能夠遵循正確的方法,這也是我對社會的一點貢獻。唉!五氣已經講清楚了,對於多種氣候的疾病,也已經有了辨別方法,那麼對於只有三種或四種氣候的疾病,辨別起來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而且,對於傷寒這種疾病,我們可以根據表面和內部的症狀來區分,也可以根據傳播途徑來區分,還可以根據上、中、下三個焦點來判斷,這又有什麼難度呢?所以我說,傷寒並不是難以處理的疾病,真正困難的是六種不同的氣候條件互相交錯影響所產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