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大抵病人身輕,自能轉側者,為輕。若身體沉重,不能轉側者,為重。然中濕、風濕、感寒,皆主身重疼痛,須以兼症辨之。若陰證身重,必厥冷而蜷臥,無熱惡寒,閉目不欲嚮明,懶見人也。又陰毒身痛如被杖,身重如山而不能轉側也。大抵熱則流通,身輕無痛。寒則凝塞,故身重而痛也。

若手足抽搐,角弓反張者,痙也。若頭重視身,此天柱骨倒而元氣敗也。若頭搖而不止,髮直如妝,頭上攛,皆絕證也。凡病中循衣摸床,兩手撮空,此神去而魂亂也。凡病人皮膚潤澤者生,枯槁者危。若大肉盡脫,九候雖調,猶難治也。

白話文:

大致來說,如果病人感覺身體輕鬆,能夠自行翻身,病情就較輕。反之,如果病人感到身體沉重,無法自行翻身,則病情較重。然而,濕邪入侵、風濕、感受寒氣,都會導致身體沉重和疼痛,必須根據其他症狀來進一步判斷。如果是陰證導致的身體沉重,通常會伴有四肢冰冷、蜷縮躺臥、無力且畏寒、不想睜眼看光,也不想見人的特徵。再者,如果是陰毒導致的身體疼痛,就像被打了一頓,身體重得像背著一座山,根本無法翻身。

如果出現手腳抽搐,背部呈弓形反張的症狀,這是痙病。如果感到頭部沉重,視線模糊,這可能是脊椎骨衰弱,元氣耗盡的徵兆。如果頭部搖晃不停,頭髮直立如梳過一般,頭頂有緊繃感,這些都是極為危險的症狀。通常,病人在病中如果出現摸索衣物、牀單,雙手虛抓的行為,這代表神智已失,精神混亂。通常,病人的皮膚如果保有潤澤,預後較好;但如果皮膚乾燥無光澤,病情就比較危險。即使九脈平穩,但如果肌肉大量流失,治療起來還是很困難的。

2.

凡看傷寒,欲知邪之傳與不傳,先看目舌,次問病人胸前痛脹否。若不痛滿,知邪氣在表。若脹滿未經下者,即半表半裡證也。已下過而痛甚者,恐成結胸也。故胸者,可以知邪之傳與不傳也。

白話文:

凡是診斷感冒(這裡的傷寒泛指感冒類疾病),想要了解病邪是否已經深入體內,首先應觀察患者的眼睛和舌頭狀況,接著再詢問患者是否有胸口疼痛或脹悶的感覺。如果胸口沒有疼痛或脹悶,這表示病邪還停留在身體表面,尚未深入。如果患者感到胸口脹悶,但尚未進行瀉下治療,這就是半表半里的症狀,也就是病邪正在從表面往體內發展的階段。如果已經進行過瀉下治療,但胸口疼痛更加嚴重,可能就形成了深度的病變,稱為結胸。因此,通過觀察胸口的狀況,可以判斷病邪是否已經深入體內。

3.

腹者,至陰也。乃里證之中,可以辨邪之實與不實也。既問胸前明白,次則以手按其腹,若未痛脹者,知邪未曾入里,入里必脹痛。若邪在表及半表半裡,腹焉得痛脹乎?若腹脹不減及里痛不止,此里證之實,方可攻之。若腹脹時減,痛則綿綿,此里證猶未實也。但可清之。

故腹者,可以知邪之實與不實也。若直中腹痛,則不由陽經傳來,此為冷氣在內,脈必沉遲,急當溫之。

白話文:

腹部是極度陰寒的地方。在體內病症的判斷上,可以藉由腹部的狀況來辨別病邪是否已實或未實。先詢問病人胸部的狀況,如果正常,下一步用手按壓腹部,若腹部並無疼痛或脹滿的感覺,表示病邪尚未進入體內深處,因為一旦病邪深入體內,腹部必然會有脹痛的情況。如果病邪在皮膚表面或半表半里的位置,腹部怎麼可能會有脹痛的現象呢?

如果腹部脹滿的症狀沒有減輕,或是體內疼痛持續不止,這就是體內病症已實的徵兆,可以進行攻邪治療。反之,如果腹部脹滿的狀況時好時壞,疼痛也是緩慢延續,這就表示體內病症還未達到實的狀態,只能先進行調理。

因此,通過腹部的反應,我們可以判斷病邪是否已經實。若腹部直接劇烈疼痛,並非由體表的陽經傳入,而是體內寒氣過重導致,脈象一定呈現沉遲的狀態,這時應立即進行溫熱治療。

4. 小腹

小腹者,陰中之陰,里證之裡,可以知邪之必結實也。既問胸腹,後以手按其小腹,蓋小腹藏糟粕之處,邪至此,必結實。若小腹未硬痛者,知非裡實也。若邪已入里,小腹必硬痛。硬痛而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蓄血證也,宜桃仁承氣攻之。若小腹繞臍硬痛,小便數而短者,燥糞證也,當以大承氣攻之。

若小腹脹滿,大便如常,恐屬溺澀而不通,宜利其小便。凡看病,先觀形色。次及耳、目、口、鼻、唇、舌、身體,次問胸腹及小腹,則病證病情瞭然矣。

白話文:

【小腹部】 小腹部是身體陰性中的極陰部分,是內部病症的最深層,由此可判斷病邪是否已經牢固地積聚。在詢問過患者胸部和腹部的狀況後,接下來用手去觸診小腹部,因為小腹部是人體內廢物聚集的地方,如果病邪到達這裡,必定會有結實的情況出現。如果小腹部並沒有出現硬化或疼痛的現象,那麼就可以知道並非內部實證。倘若病邪已經進入體內,小腹部一定會有硬化且疼痛的症狀。若是小腹部硬化疼痛,但小便卻能順利排出,大便呈現黑色,這就是血液瘀滯的證狀,適合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如果小腹部在肚臍周圍有硬化疼痛的感覺,且小便頻繁但量少,這就是乾燥糞便堵塞的證狀,應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小腹部有脹滿感,但大便排泄正常,恐怕是尿液排出不暢,應該利導小便的排出。無論看什麼病,首先要觀察患者的外形與面色。然後再檢查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嘴脣、舌頭以及全身的狀況,再進一步詢問胸部、腹部和小腹部的情況,這樣,疾病的具體證狀和病情就會一目瞭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