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入門辨證訣

凡看症之法,先辨內傷、外感,次辨表、里,得其大概,然後切脈、問症,與我心中符合,斯用藥無有不當。口鼻之氣,可以察內傷、外感。身體動靜,可以觀表裡。口鼻者,氣之門戶也,外感、則為邪氣有餘,邪有餘,則口鼻之氣粗,疾出疾入。內傷、則為正氣虛弱,正氣虛,則口鼻之氣微,徐出徐入。

白話文:

診斷疾病時,首先要區分是內傷還是外感,其次要區分是表證還是裡證。大致瞭解後,再切脈診脈和詢問症狀,與心中判斷相符合,用藥治療纔不會出錯。

從口鼻的氣息,可以判斷內傷還是外感。從身體的動靜,可以看出是表證還是裡證。口鼻是氣的出入通道。外感時,邪氣過盛,邪氣過盛,口鼻的氣息就粗,出入急促。內傷時,正氣虛弱,正氣虛弱,口鼻的氣息就微弱,出入緩慢。

此決內外之大法也。動靜者,表裡之分也。凡發熱,靜而默默者,此邪在表也。若動而躁,及譫語者,此邪在裡也。而里證之中,復有陰陽之分,凡病人臥,須看其向里、向外睡,仰睡、處長睡,伸腳、蜷腳睡。向里者陰也,向外者陽也,仰者多熱,復者多寒,伸腳者為熱,蜷腳者為寒。

白話文:

這句話是針對於內、外的治療大法。動與靜是表裡的分別。凡是發燒,安靜而沉默的,說明邪氣在表皮。如果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的,說明邪氣在內部。而內證中又有陰陽之分,凡是病人臥牀時,需要觀察其朝裡睡還是朝外睡,仰臥還是側臥,腳伸直還是蜷曲。朝裡睡的是陰,朝外睡的是陽;仰臥的體熱較多,側臥的體寒較多;腳伸直的是熱,腳蜷曲的是寒。

又觀其能受衣被與否。其人衣被全覆,手腳不露,身必惡寒,既惡寒,非表證即直中矣。若揭去衣被,揚手露腳,身必惡熱,既惡熱,邪必入腑矣。此以身體動靜並占其寒熱也。然又有陽極似陰,其人衣被全覆,昏昏而睡;復有陰極似陽,假渴煩躁,欲坐臥泥水中。此乃真熱假寒、真寒假熱之象,尤不可以不辨。

白話文:

另外觀察病人能不能適應被子,若病人蓋著棉被,手腳卻露在外面,身體一定感到寒冷,既怕冷,症狀不是在體表,就是已經深入內部了。如果把被子掀開,病人揮舞著手腳露在外面,身體一定覺得燥熱,既怕熱,邪氣一定已經進入臟腑了。這是一種根據身體的動靜來判斷冷熱症狀的方法。但是也有些陽證像陰證,病人蓋著棉被,昏昏欲睡;也有些陰證像陽證,假裝口渴煩躁,想坐臥在泥水中。這些都是真熱假寒、真寒假熱的表現,更不可不加以分辨。

2.

《內經》曰:脈以應月,色以應日。色者,視之易見者也。如傷風闕庭必光澤。傷寒,闕庭必暗晦。面青黑為寒,為直中陰證。紫赤為熱,為傳經里證。若已發汗後,面赤色盛,此表邪出不徹也,當重表之。又陰盛隔陽,合面赤色,是為戴陽之候,宜急溫之,以通陽氣。大抵黑色見者多凶,為病最重,黃色見者多吉,病雖重可治。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脈象隨月令而變化,面色隨晝夜而變化。面部氣色是容易觀察到的。

比如,傷風時鼻子會發亮。傷寒時,鼻子會發暗。面部青黑色,代表寒證,且是直接攻擊陰經的證候。面部紫紅色,代表熱證,且是傳經入裡的證候。如果發汗後,面部仍舊紅潤,說明表證邪氣沒有徹底排出,應繼續治療表證。

此外,如果陽氣被陰氣阻隔,導致面部發紅,稱為「戴陽證」,應及時用溫熱的方法疏通陽氣。一般來說,黑色面部氣色較危險,病情較重;黃色面部氣色較吉利,即使病情較重,也能治癒。

經云: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吉。蓋黃屬土,今惡症雖見,土猶未絕,故可救。若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難治也,言無土色則胃氣已絕。凡天庭、印堂、年壽等處,黑色枯槁者凶,黃色明潤者吉。然人有五色,不能齊等。

白話文:

古書上說:臉色發黃眼睛發青、臉色發黃眼睛發紅、臉色發黃眼睛發白、臉色發黃眼睛發黑的,都是好的徵兆。因為黃色屬於土,儘管現在有不好的症狀,但土氣還沒有斷絕,所以可以救治。

如果臉色發青眼睛發紅、臉色發紅眼睛發白、臉色發青眼睛發黑、臉色發黑眼睛發白、臉色發紅眼睛發青,這些都很難治好,因為這些都說明沒有土色,說明胃氣已經斷絕。

凡是額頭上、兩眉之間、太陽穴等部位,如果顏色發黑枯槁,是兇險的徵兆;如果顏色發黃明潤,是吉利的徵兆。不過,人的氣色有五種,不能強求全部都一樣好。

經云: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之欲者,皆取其潤澤,五色之不欲者,皆惡其枯槁也。經又云: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言五色固不宜枯槁,若五色之精華盡發越於外,而中無所蓄,亦非宜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五種顏色是人體氣血的反映。

  • 紅色應該像白布包裹著硃砂,而不是像赭石。
  • 白色應該像鵝毛,而不是像鹽。
  • 青色應該像蒼翠玉璧的光澤,而不是像藍染。
  • 黃色應該像羅綢包裹著雄黃,而不是像黃土。
  • 黑色應該像厚重的黑漆,而不是像灰暗的泥土。

這些顏色所反映的狀態,都是取其潤澤飽滿。而那些不受歡迎的顏色,都是因為它們顯得太過枯槁。

經典又說:五種顏色表現得特別鮮明,則壽命不會長久。這句話的意思是,五種顏色固然不應該枯槁,但如果五種顏色的精華全部外顯於外,而內部沒有儲藏,也不是好的現象。

大抵五色之中,須以明潤為主,而明潤之中,須有蘊蓄,若一概發華於外,亦凶兆也。察色之妙,不是過矣。

3.

經曰:五色決於明堂。明堂者,鼻也。故鼻頭色青者,腹中痛。微黑者,有痰飲。黃色者,為濕熱。白色者,為氣虛。赤色者,為肺熱。明亮者,為無病也。若傷寒鼻孔乾燥者,乃邪熱在陽明肌肉之中,久之必將衄血也。病人慾嚏而不能者,寒也。鼻塞濁涕者,風熱也。鼻息鼾睡者,風溫也。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可以反映在明堂上。明堂指的就是鼻子。因此:

鼻頭呈青色:腹痛 鼻頭略顯黑色:有痰飲 鼻頭呈黃色:濕熱 鼻頭呈白色:氣虛 鼻頭呈赤色:肺熱 鼻頭光亮:無病

如果傷寒導致鼻孔乾燥,說明邪熱已經深入陽明經絡肌肉,時間久了必會流鼻血。

病人想要打噴嚏但打不出來:說明受寒。

鼻子堵塞,流出混濁的鼻涕:說明有風熱。

呼吸時鼻子鼾聲大作:說明有風溫。

鼻孔乾燥,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深也。鼻孔出冷氣,滑而黑者,陰毒冷極也。凡病中鼻黑如煤,乃大凶之兆。若見鼻孔煽張,為肺氣將絕之證也。凡產婦鼻起黑氣,或鼻衄者,為胃敗肺絕之危候,古方用二味參蘇飲附子以救之,多有得生者。

白話文:

如果鼻孔乾燥,並呈現黑如煤煙的顏色,表示陽熱毒邪深重。如果鼻孔冒出冷氣,黏滑且發黑,表示陰寒毒邪極盛。凡是在生病期間,鼻孔發黑如煤,通常預後不佳。如果看到鼻孔張開,說明肺氣將要衰竭。生產後的婦女如果鼻孔冒出黑氣,或是鼻出血,表示胃部衰敗、肺氣將盡的危象。古方使用「二味參蘇飲」加上「附子」來搶救,許多人因而得以保住性命。

4. 唇口

唇者,肌肉之本,脾之華也。故視其唇之色澤,可以知病之深淺,乾而焦者,為邪在肌肉。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俱赤腫者,肌肉熱甚也。唇口俱青黑者,冷極也。口苦者,膽熱也。口甜者,脾熱也。口燥咽乾者,腎熱也。口噤難言者,或為痙,為痰厥,為中寒,不相等也。

白話文:

嘴脣是肌肉的根本,是脾臟功能的外在表現。所以觀察嘴脣的顏色,可以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

  • 嘴脣乾枯發焦:表明邪氣在肌肉中。發焦發紅吉,發焦發黑兇。
  • 嘴脣和嘴巴都發紅腫脹:表明肌肉熱度很高。
  • 嘴脣和嘴巴都發青發黑:表明身體非常寒冷。
  • 嘴巴發苦:表明膽熱。
  • 嘴巴發甜:表明脾熱。
  • 口腔乾燥,咽喉乾涸:表明腎熱。
  • 嘴脣緊閉,說話困難:可能是痙攣、痰厥或受寒引起的,具體情況需要根據伴隨症狀判斷。

又狐惑症,上唇有瘡,為狐,蟲食其臟;下唇有瘡,為惑,蟲食其肛也。若病中見唇舌卷,唇吻反青,環口黧黑,口張氣直,或如魚口,或氣出不返,或口唇顫搖不止。皆難治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狐惑症,上嘴脣有瘡,是因為狐妖,蟲子咬了它的臟器;下嘴脣有瘡,是因為惑妖,蟲子咬了它的肛門。如果生病期間看到患者的嘴脣舌頭捲曲,脣吻變青,嘴周發黑,嘴巴張開氣息直衝而出,或像魚嘴一樣,或氣息呼出後無法回吸,或嘴脣不停顫動。這些情況都難以治療。

5.

耳者,腎之竅。察耳之枯潤,知腎之強弱。故耳輪紅潤者生,枯槁者難治。薄而白,薄而黑,薄而青,或焦如炭色者,皆為腎敗。若耳聾及耳中痛,皆屬少陽,此邪在半表半裡,當和解之。若耳聾、舌卷、唇青,此屬厥陰,為最重也。

白話文:

耳朵是腎臟的外在表徵。觀察耳朵的濕潤或乾燥,可以瞭解腎臟的強弱。所以耳朵紅潤的人身體健康,耳朵乾燥的人難以治癒。耳輪薄而白的、薄而黑的、薄而青的,或焦黑如炭色的,都說明腎臟機能衰退。如果出現耳聾和耳痛症狀,多屬於少陽病症,邪氣位於半表半裡之間,應採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出現耳聾、舌頭捲縮、嘴脣青紫的症狀,則屬於厥陰病症,是最嚴重的。

6.

目者,五臟精華之所注,能照物者,腎水之精也。熱則昏暗,水足則明察秋毫。如常而瞭然者,邪未傳裡也。若赤、若黃,邪已入里矣。若昏暗不明,乃邪熱在內,消灼腎水,腎水枯竭,故目不能朗照,急用大承氣湯下之。蓋寒則目清,未有寒甚而目不見者也。凡開目欲見人者,陽證也。

白話文:

眼睛是五臟精華匯集的地方,能看到東西是因為腎中的水精。熱氣上侵會使視力昏暗,水液充足則能看清細微事物。如果視力清晰如常,說明邪氣尚未進入內部。如果眼睛發紅或發黃,說明邪氣已經入侵體內。如果眼睛昏暗不清,說明體內有熱邪,耗損了腎水,腎水枯竭,所以眼睛無法明亮地看東西。這時需要緊急服用大承氣湯驅邪。因為寒氣上侵時眼睛會清澈,沒有寒氣過盛導致失明的情況。凡是睜眼想要看人的,是陽性證候。

閉目不欲見人者,陰症也。目瞑者,將衄血也。目睛黃者,將發黃也。至於目反上視,橫目斜視,瞪目直視,及眼胞忽然陷下者,為五臟已絕之證也。凡雜病,忽然雙目不明者,此氣脫也。經云:氣脫者目不明。此氣虛也,丹溪用人參膏主之。經又云:脫陰者目瞀。此血脫也。

白話文:

  • 如果閉著眼睛不想見人,是陰症的表現。
  • 如果眼睛閉著,可能是即將流鼻血。
  • 如果眼睛發黃,可能是即將患黃疸。
  • 至於眼睛上翻看、橫著斜視、眼睛瞪得大大的直視或眼皮突然下陷,都是五臟衰竭的徵兆。
  • 所有雜病患者,如果突然雙眼看不清楚,這是氣脫的表現。
  • 經典上說:氣脫的人會雙目昏暗。這是因為氣虛,丹溪用人參膏來治療。
  • 經典還說:陰氣脫離的人會眼睛發昏。這是因為血脫。

邪熱則下之,血虛則補之,以救腎水也,然此證已為危險之候。

7.

舌者,心之竅。凡傷寒症,津液如常,此邪在表而未傳裡也。見白胎而滑,邪在少陽,半表半裡之間也。見黃胎而乾燥,邪已入里,胃腑熱甚也,宜下之。見黑胎芒刺,破裂乾枯,邪熱盛極,腎水枯涸,至重之候也,宜急下之。若舌黑津潤,不破裂乾燥,此直中寒證也,宜急溫之。

白話文:

舌頭是心的外在表現。凡是傷寒症,如果津液正常,表示邪氣在體表,尚未傳入內裡。如果舌苔白且光滑,表示邪氣在少陽,介於表裡之間。如果舌苔黃且乾燥,表示邪氣已入裡,胃腑熱象明顯,需要瀉下通便。如果舌苔黑且有芒刺,破裂枯乾,表示邪熱非常嚴重,腎水耗竭,是危急的症候,需要緊急瀉下治療。如果舌苔黑但津液充足,不破裂乾燥,表示是直接感受寒邪造成的症狀,需要緊急溫補治療。

夫寒證舌黑,本色也。而熱症反赤為黃,反黃為黑者,何也?蓋熱極反兼水化,若燔柴然,火變成炭,至危之候也。凡舌腫脹,或重舌、木舌、舌生芒刺,舌苔黃燥,皆熱甚也。凡舌硬、舌強、舌短縮、舌卷、神氣昏亂、語言不清者,皆危症也。又陰陽易病,吐舌數寸者,危惡已甚也。

白話文:

如果舌頭發黑,這是由於受寒導致的,是舌頭的正常顏色。而如果舌頭由紅變黃,又由黃變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熱邪極盛,導致身體出現水化,就像燒柴一樣,火會把柴燒成炭,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如果舌頭腫脹,或者有重舌、木舌、舌生芒刺,舌苔黃燥,這些都是熱邪非常盛的表現。如果舌頭發硬、僵硬、變短、蜷縮,並且神志昏亂、語言不清,這些都是危重症狀。此外,陰陽失衡時容易生病,如果舌頭伸出來有好幾寸長,這說明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