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論消法

消者,去其壅也。臟腑、筋絡、肌肉之間,本無此物而忽有之,必為消散,乃得其平。經云:堅者削之是已。然有當消不消誤人者,有不當消而消誤人者,有當消而消之不得其法以誤人者,有消之而不明部分以誤人者,有消之而不辨夫積聚之原,有氣、血、積食、停痰、蓄水、癰膿、蟲蠱、勞瘵,與夫痃癖、癥瘕、七疝、胞痹、腸覃、石瘕,以及前後二陰諸疾以誤人者,是不可不審也。

凡人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和平恬淡,氣血周流,穀神充暢,病安從來,惟夫一有不慎,則六淫外侵,七情內動,飲食停滯,邪日留止,則諸症生焉。法當及時消導,俾其速散,氣行則愈耳。倘遷延日久,積氣盤踞堅牢,日漸強大,有欲拔不能之勢,雖有智者,亦難為力,此當消不消之過也。

然亦有不當消而消者何也?假如氣虛中滿,名之曰鼓,腹皮膨急,中空無物,取其形如鼓之狀,而因以名之。此為敗症,必須填實,庶乎可消,與蠱症之為蟲為血,內實而有物者,大相徑庭。又如脾虛水腫,土衰不能制水也,非補土不可;真陽大虧,火衰不能生土者,非溫暖命門不可。

又有脾虛食不消者,氣虛不能運化而生痰者,腎虛水泛為痰者,血枯而經水斷絕者,皆非消導所可行,而或妄用之,誤人多矣。所謂不當消而消者此也。

然又有當消而消之不得其法者何也?夫積聚、癥瘕之症,有初、中、末之三法焉。當其邪氣初客,所積未堅,則先消之而後和之。及其所積日久,氣鬱漸深,濕熱相生,塊因漸大,法從中治,當祛濕熱之邪,削之、耎之以底於平。但邪氣久客,正氣必虛,須以補瀉迭相為用,如薛立齋用歸脾湯,送下蘆薈丸。

予亦嘗用五味異功散,佐以和中丸,皆攻補並行中治之道也。若夫塊消及半,便從末治,不使攻擊,但補其氣、調其血、導達其經脈,俾榮衛流通而塊自消矣。凡攻病之藥,皆損氣血,不可過也,此消之之法也。

然又有消之而不明部分者何也?心、肝、脾、肺、腎,分布五方,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膽與膻中,皆附麗有常所,而皮毛、肌肉、筋骨,各有淺深,凡用湯、丸、膏、散,必須按其部分,而君、臣、佐、使,駕馭有方,使不得移,則病處當之,不至誅伐無過矣。此醫門第一義也,而於消法為尤要。

不明乎此,而妄行克削,則病未消而元氣已消,其害可勝言哉!況乎積聚之原,有氣、血、食積,停痰、蓄水、癰膿、蟲蠱、勞瘵,與夫痃癖、癥瘕、七疝、胞痹、腸覃、石瘕,以及前後二陰諸疾,各各不同,若不明辨,為害非輕。予因約略而指數之。

夫積者,成於五臟,推之不移者也。聚者,成於六腑,推之則移者也。其忽聚忽散者,氣也。痛有定處而不散者,血也。得食則痛,噯腐吞酸者,食積也。腹有塊,按之而耎者,痰也。先足腫,後及腹者,水也。先腹滿,後及四肢者,脹也。痛引兩脅,咳而吐涎者,停飲也。

咳而胸痛,吐膿腥臭者,肺癰也。當胃而痛,嘔而吐膿者,胃脘癰也。當臍而痛,小便如淋,轉側作水聲者,腸癰也。憎寒壯熱,飲食如常,身有痛,偏著一處者,外癰也。病人嗜食甘甜、或異物,飢時則痛,唇之上下有白斑點者,蟲也。蟲有九,濕熱所生,而為蛇、為鱉,則血之所成也。

胡以知為蛇鱉?腹中如有物,動而痛不可忍,吃血故也。又嶺南之地,以蠱害人,施於飲食,他方之蠱,多因近池飲冷,陰受蛇、𧈭之毒也。病人咳嗽痰紅,抑抑不樂,畏見人,喉癢而咳劇者,勞瘵生蟲也。痃如弓弦,筋病也。癖則隱癖,附骨之病也。癥則有塊可徵,積之類也。

瘕者或有或無,痞氣之類也。少腹如湯沃,小便澀者,胞痹也。痛引睪丸,疝也。女人經水自行,而腹塊漸大,如懷子者,腸覃也。經水不行,而腹塊漸大,並非妊者,石瘕也。有妊、無妊,可於脈之滑、澀辨之也。至於濕熱下墜,則為陰菌、陰蝕、陰挺下脫、陰莖腫爛之類,而虛火內爍庚金,則為痔漏、為懸癰、為臟毒,種種見症,不一而足,務在明辨證候,按法而消之也。

醫者以一消字,視為泛常,而不知其變化曲折,較他法為尤難,則奈何不詳稽博考,以盡濟時之仁術也耶?

2. 論吐法

吐者,治上焦也。胸次之間,咽喉之地,或有痰、食、癰膿,法當吐之。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是已。然有當吐不吐誤人者,有不當吐而吐以誤人者,有當吐不可吐而妄吐之以誤人者,亦有當吐不可吐而又不可以不吐,吐之不得其法以誤人者,是不可不辨也。

即如纏喉、鎖喉諸症,皆風痰鬱火壅塞其間,不急吐之,則脹閉難忍矣。又或食停胸膈消化弗及,無由轉輸,脹滿疼痛者,必須吐之,否則胸高滿悶,變症莫測矣。又有停痰蓄飲,阻塞清道,日久生變,或妨礙飲食,或頭眩心悸,或吞酸噯腐,手足麻痹,種種不齊,宜用吐法導祛其痰,諸症如失。又有胃脘癰,嘔吐膿血者,經云:嘔家有膿,不須治嘔,膿儘自愈。

凡此皆當吐而吐者也。

然亦有不當吐而吐者何也?如少陽中風,胸滿而煩,此邪氣而非有物,不可吐,吐則驚悸也。又少陰病,始得之,手足厥冷,飲食入口則吐,此膈上有寒飲,不可吐也。病在太陽,不可吐,吐之則不能食,反生內煩。雖曰吐中有散,然邪氣不除,已為小逆也。此不當吐而吐者也。

然又有當吐不可吐者何也?蓋凡病用吐,必察其病之虛實;因人取吐,先察其人之性情,不可誤也。夫病在上焦可吐之症,而其人病勢危篤,或老弱氣衰者,或體質素虛,脈息微弱者,婦人新產者,自吐不止者,諸亡血者,有動氣者,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者,皆不可吐,吐之則為逆候,此因其虛而禁吐也。

若夫病久之人,宿積已深,一行吐法,心火自降,相火必強,設犯房勞,轉生虛症,反難救藥。更須戒怒凝神,調息靜養,越三旬而出戶,方為合法。若其人性氣剛暴,好怒喜淫,不守禁忌,將何恃以無恐?此又因性情而禁吐也。所謂當吐不可吐者此也。

然有不可吐,而又不得不吐者何也?病人脈滑大,胸膈停痰,胃脘積食,非吐不除,食用瓜蒂散與橘紅淡鹽湯,痰以二陳湯,用指探喉中而出之。體質極虛者,或以桔梗煎湯代之,斯為穩當。而予更有法焉,予嘗治寒痰閉塞,厥逆昏沉者,用半夏、橘紅各八錢,濃煎半杯,和薑汁成一杯,頻頻灌之,痰隨藥出,則拭之,隨灌隨吐,隨吐隨灌,少頃痰開藥下,其人即蘇。如此者甚眾。

又嘗治風邪中臟將脫之證,其人張口痰鳴,聲如曳鋸,溲便自遺者,更難任吐,而稀涎、皂角等藥,既不可用,亦不暇用,因以大劑參、附、薑、夏,濃煎灌之,藥隨痰出,則拭之,隨灌隨吐,隨吐隨灌,久之藥力下咽,胸膈流通,參、附大進,立至數兩,其人漸蘇,一月之間參藥數斤,遂至平復,如此者又眾。又嘗治風痰熱閉之症,以牛黃丸,灌如前法。

頸疽內攻,藥不得入者,以蘇合香丸,灌如前法。風熱不語者,以解語丹,灌如前法。中暑不醒者,以消暑丸,灌如前法。中惡不醒者,以前項橘、半、薑汁,灌如前法。魘夢不醒者,以蓮鬚、蔥白煎酒,灌如前法。自縊不醒者,以肉桂三錢煎水,灌如前法。喉閉喉風,以杜牛膝搗汁,雄黃丸等,灌如前法,俱獲全安,如此者又眾。

更有牙關緊急,閉塞不通者,以搐鼻散,吹鼻取嚏,嚏出牙開,或痰或食,隨吐而出,其人遂蘇,如此者尤眾。蓋因證用藥,隨藥取吐,不吐之吐,其意更深。此皆古人之成法,而予稍為變通者也。昔仲景治胸痛不能食,按之反有涎吐,下利日數十行,吐之利則止,是以吐痰止利也。

丹溪治妊婦轉脬,小便不通,用補中益氣湯,隨服而探吐之,往往有驗,是以吐法通小便也。華佗以醋蒜吐蛇,河澗以狗油、雄黃同瓜蒂以吐蟲而通膈,丹溪又以韭汁去瘀血以治前症。由此觀之,症在危疑之際,古人恆以湧劑,盡其神化莫測之用,況於顯然易見者乎!則甚矣!吐法之宜講也。

近世醫者,每將此法置之高閣,亦似汗下之外,並無吐法,以致病中常有自嘔、自吐而為順症者,見者驚,聞者駭,醫家亦不論虛實而亟亟止之,反成壞病,害人多矣。籲,可不畏哉!

白話文:

[討論催吐療法]

催吐療法,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的疾病。當胸腔、咽喉部位出現痰液、食物堵塞或是膿腫情況,按照醫理應使用催吐方法來解決。古醫書中記載:對於位於上部的病變,應該採用促使其排出的方法。然而,催吐療法使用不當會導致不良後果,有該用而不用的情況,也有不該用卻濫用的情況,甚至有些情況下雖然需要催吐但又不能隨便使用,如果方法錯誤也會造成傷害。這些情況都需我們明確分辨。

例如,像纏喉、鎖喉等症狀,都是風邪、痰濕和鬱火堵塞喉部,如果不立即催吐,患者會感到脹痛難忍。又或者食物停留在胸膈,無法消化,導致脹滿疼痛,這時也需要使用催吐療法,否則胸部會感到高漲且悶塞,可能引發其他病症。再如,體內痰濕過重,阻塞清道,長期下去會發生變化,影響飲食,或者導致頭暈、心悸,或者產生噁心、打嗝等症狀,手腳麻木等各種問題,此時使用催吐療法能有效驅除痰濕,使這些症狀消失。另外,胃部出現膿瘍,伴有嘔吐膿血的情況,古醫書中提到:如果嘔吐物中有膿,不必專門治療嘔吐,等到膿血排盡,自然就會痊癒。

以上這些情況都屬於應該使用催吐療法的情形。

然而,也有一些不應該使用催吐療法的情況。比如,少陽病中的風邪,患者感覺胸脹且煩躁,這種情況是由邪氣引起,而不是有實質物質,不能使用催吐療法,否則會導致驚悸。又如,少陰病初期,患者手腳冰冷,飲食進入口中就吐,這是因為膈膜上有寒涼的飲食,不能使用催吐療法。太陽病時,也不能使用催吐療法,否則會影響進食,反而產生內煩。即使有人認為催吐可以達到散邪的效果,但如果邪氣未被清除,也會造成反效果。這些就是不應該使用催吐療法的情況。

然而,還有一些需要使用催吐療法但又不能輕易使用的場合。一般來說,使用催吐療法必須先判斷疾病的虛實程度,同時也要考慮患者個體的性情特點,不能輕易誤判。對於上焦病變可以使用催吐療法的情況,如果患者病情危急,或者年老體弱、氣血衰弱,或者本身體質虛弱,脈搏微弱,或者婦女產後,或者已經自行嘔吐不止,或者大量出血,或者存在動脈硬化,或者四肢冰冷,冷汗自出,這些情況都不能使用催吐療法,一旦使用會造成反效果,這是基於患者虛弱狀況而禁止使用催吐療法。

長期患病的人,體內積聚的病邪已經很深,一旦使用催吐療法,心火可能會下降,但相火會增強,如果在此期間進行性生活,可能會產生虛弱症狀,反而更難治療。因此,在使用催吐療法後,必須保持平靜,調節呼吸,靜養身體,至少一個月後才能外出,這樣纔是正確的做法。如果患者性格剛烈,容易生氣,喜歡放縱,不遵守禁忌,這樣的人使用催吐療法可能會造成更大的風險。這就是根據患者性情特點而禁止使用催吐療法的情況。

然而,也有一些情況下,雖然不應該使用催吐療法,但又不得不使用。比如,患者脈象滑大,胸膈有痰液,胃部有食物堆積,不使用催吐療法無法解決,可以使用瓜蒂散、橘紅淡鹽湯等藥物,或者使用二陳湯,通過手指刺激喉嚨的方式引發催吐。對於體質非常虛弱的患者,可以使用桔梗煎湯代替,這樣比較穩妥。我還有一種方法,曾經治療過寒痰堵塞、四肢冰冷、意識不清的患者,使用半夏和橘紅各八錢,濃煎半杯,加入薑汁成為一杯,頻繁地灌服,痰液會隨著藥物一起排出,然後擦拭乾淨,一邊灌服一邊催吐,一邊催吐一邊灌服,不久痰液會被清除,藥物能夠順利進入,患者就能恢復意識。這樣的例子很多。

還曾經治療過風邪侵襲臟腑即將瀕死的患者,他們張口呼氣,聲音如同鋸齒摩擦,大小便失禁,這種情況下很難進行催吐,而且稀涎、皁角等藥物也不能使用,因此使用大量人參、附子、薑、半夏濃煎灌服,藥物會隨著痰液一起排出,然後擦拭乾淨,一邊灌服一邊催吐,一邊催吐一邊灌服,長時間後藥物能夠順利下嚥,胸膈得到流通,大量人參、附子能夠進入,患者逐漸恢復意識,一個月內服用數斤人參,最終康復。這樣的例子也很多。還曾經治療過風邪、痰濕和熱毒導致的昏迷症狀,使用牛黃丸,按照前述方法灌服。

對於頸部瘍癰向內發展,藥物無法進入的情況,使用蘇合香丸,按照前述方法灌服。對於風熱導致的語言障礙,使用解語丹,按照前述方法灌服。對於中暑後昏迷不醒的情況,使用消暑丸,按照前述方法灌服。對於中惡後昏迷不醒的情況,使用橘、半、薑汁,按照前述方法灌服。對於魘夢後昏迷不醒的情況,使用蓮鬚、蔥白煎酒,按照前述方法灌服。對於自縊後昏迷不醒的情況,使用肉桂三錢煎水,按照前述方法灌服。對於喉閉、喉風的情況,使用杜牛膝搗汁和雄黃丸,按照前述方法灌服,這些患者都能夠康復,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對於牙關緊閉,無法通氣的情況,使用搐鼻散,吹入鼻子引發噴嚏,噴嚏出來後牙關就會打開,然後痰液或食物會隨之排出,患者就會恢復意識,這樣的例子更多。這些方法都是根據症狀使用藥物,通過藥物引發催吐,即使沒有明顯的催吐反應,其效果也非常顯著。這些都是古人的成熟療法,我稍微做了些改變。過去,張仲景治療胸痛、無法進食、按壓會有痰液嘔吐、每天多次腹瀉的情況,通過催吐可以停止腹瀉,這是通過催吐痰液來控制腹瀉。

丹溪治療孕婦尿瀦留、小便不通的情況,使用補中益氣湯,隨後引發催吐,往往能取得效果,這是通過催吐來促進小便。華佗使用醋蒜催吐治療蛇咬傷,河澗使用狗油、雄黃和瓜蒂催吐治療蟲積,丹溪又使用韭菜汁去除瘀血治療前面提到的病症。由此可見,在危急情況下,古人常常使用催吐療法,發揮其神奇莫測的作用,更何況在病情明顯的情況下呢!因此,學習和應用催吐療法非常重要。

近代醫生經常將這種療法束之高閣,似乎除了發汗和泄下外,不再使用催吐療法,導致許多患者在生病過程中自行嘔吐,被視為順應病情,但看到的人驚訝,聽到的人恐懼,醫生也不問虛實,急急忙忙阻止嘔吐,反而造成病情惡化,害人不淺。唉,這讓人怎能不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