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頭痛

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不升,則邪氣乘之,致令頭痛。然有內傷、外感之異,外感風寒者,宜散之。熱邪傳入胃腑,熱氣上攻者,宜清之。直中證,寒氣上逼者,宜溫之。治法詳見傷寒門,茲不贅。然除正風寒外,復有偏頭風,雷頭風,客寒犯腦,胃火上衝,痰厥頭痛,大頭天行,破腦傷風,眉稜骨痛,眼眶痛等證。更有真頭痛,朝不保暮,勢更危急。皆宜細辨。

偏頭風者,半邊頭痛,有風熱,有血虛。風熱者,筋脈抽搐,或鼻塞,常流濁涕,清空膏主之;血虛者,晝輕夜重,痛連眼角,逍遙散主之。雷頭風者,頭痛而起核塊,或頭中雷鳴,多屬痰火,清震湯主之。客寒犯腦者,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羌活附子湯主之。胃火上衝者,脈洪大,口渴飲冷,頭筋扛起者,加味升麻湯主之。

痰厥頭痛者,胸膈多痰,動則眩暈,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腎厥頭痛者,頭重足浮,腰膝痠軟,經所謂下虛上實是也。腎氣衰,則下虛,浮火上泛,故上實也,然腎經有真水虛者,脈必數而無力;有真火虛者,脈必大而無力。水虛,六味丸,火虛,八味丸。大頭天行者,頭腫大,甚如斗,時疫之證也,輕者名發頤,腫在耳前後,皆火鬱也,普濟消毒飲主之,更加針砭以佐之。破腦傷風者,風從破處而入,其症多發搐搦,防風散主之。

眉稜骨痛,或眼眶痛,俱屬肝經,見光則頭痛者,屬血虛,逍遙散。痛不可開者,屬風熱,清空膏。真頭痛者,多屬陽衰。頭統諸陽,而腦為髓海,不任受邪,若陽氣大虛,腦受邪侵,則發為真頭痛,手足青至節,勢難為矣。速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川芎、附子、並進八味丸,間有得生者,不可忽也。

白話文:

[頭痛]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之處,若是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就會讓邪氣趁虛而入,導致頭痛。然而,頭痛可分為內傷和外感兩種不同類型。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我們應該使用散寒的方法治療。若是由於熱邪進入胃腑,熱氣上攻所導致的頭痛,則應採用清熱的方式處理。若是直中證,即寒氣上逼導致的頭痛,就應該使用溫暖的方法治療。具體治療方法詳見傷寒門,這裡不再贅述。除了上述風寒外,還有偏頭風、雷頭風、客寒犯腦、胃火上衝、痰厥頭痛、大頭天行、破腦傷風、眉稜骨痛、眼眶痛等多種情況。更有嚴重的真頭痛,病情可能朝不保夕,必須細心辨別。

偏頭風指的是半邊頭痛,可能是由風熱或是血虛引起。若是風熱所致,患者可能會感到筋脈抽搐,或是鼻塞,常流濁涕,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清空膏來治療;若是血虛導致,頭痛白天較輕晚上加重,疼痛連接眼角,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逍遙散來治療。雷頭風指的是頭痛伴隨頭部起核塊,或頭中有如雷鳴的聲音,這通常是由痰火引起,可以使用清震湯來治療。客寒犯腦指的是腦部疼痛連及牙齒,手腳冰冷,口鼻氣息冰冷,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羌活附子湯來治療。胃火上衝指的是脈象洪大,口渴喜飲冷水,頭部筋脈突起,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加味升麻湯來治療。

痰厥頭痛指的是胸部積聚大量痰液,活動時容易感到眩暈,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來治療。腎厥頭痛指的是頭部沉重,腳部浮腫,腰膝酸軟,這是下虛上實的情況,腎氣衰弱導致下虛,浮火上泛導致上實。若腎經中的真水虛弱,脈搏必定數而無力;若是真火虛弱,脈搏必定大而無力。若是真水虛弱,可以使用六味丸;若是真火虛弱,可以使用八味丸。大頭天行指的是頭部腫大,嚴重時形如斗狀,這是瘟疫的徵兆,病情較輕的稱為發頤,腫脹部位在耳朵前後,都是由於火鬱引起,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普濟消毒飲,並配合針砭治療。破腦傷風指的是風邪從傷口進入,症狀多為抽搐,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防風散來治療。

眉稜骨痛或是眼眶痛,都屬於肝經的問題。若是在光線下頭痛,通常是血虛導致,可以使用逍遙散。若是頭痛到無法睜眼,通常是風熱所致,可以使用清空膏。真頭痛多是因為陽氣衰弱。頭部是所有陽氣的總管,而腦部是髓海,不能承受邪氣。若陽氣大虛,腦部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引發真頭痛,手足青至節,病情十分危急。這種情況下應立即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蔓荊子、川芎、附子,並輔以八味丸,偶爾也能救回生命,絕對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