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三 (11)
卷三 (11)
1. 積聚
積者,推之不移,成於五臟,多屬血病;聚者,推之則移,成於六腑,多屬氣病。治積聚者,當按初、中、末之三法焉。邪氣初客,積聚未堅,宜直消之,而後和之。若積聚日久,邪盛正虛,法從中治,須以補瀉相兼為用。若塊消及半,便從末治,即住攻擊之藥,但和中養胃,導達經脈,俾榮衛流通,而塊自消矣。
更有虛人患積者,必先補其虛,理其脾,增其飲食,然後用藥攻其積,斯為善治,此先補後攻之法也。初治,太無神功散主之;中治,和中丸主之;末治,理中湯主之。予嘗以此三法,互相為用,往往有功。
白話文:
【積聚】
所謂「積」,就是指這種病症在身體內固定不動,通常是由五臟(心、肝、脾、肺、腎)引起的,大多屬於血液系統的疾病。「聚」則是病症會隨著身體的狀態改變位置,通常與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相關,多數是氣滯或氣虛導致的問題。
對於治療積聚,應採用初、中、末三個階段的療法。在邪氣剛剛入侵,積聚尚未堅固時,應該直接進行消除,之後再調和身體。如果積聚已經存在一段時間,邪氣強盛且正氣虛弱,就應該在中間階段進行治療,需同時使用補和瀉的方法。當積塊已經消減一半,就進入最後階段的治療,此時應停止使用攻擊性的藥物,而是專注於調和脾胃,滋養胃部,引導經脈通暢,讓營衛二氣順利流通,這樣積塊自然就會消失。
另外,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患有積聚,首先必須補充其虛弱的部分,調理脾臟功能,增加飲食攝入,然後再使用藥物來處理積聚,這是先補後攻的良好治療方式。在初級階段,可以使用太無神功散作為主要治療;在中級階段,和中丸是首選;在最後階段,則使用理中湯來進行治療。我曾經多次使用這三個階段的療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