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二 (26)
卷二 (26)
1. 傷寒吐血
傷寒吐血者,熱迫血而上行也。然有表裡之殊,如當汗失汗,以致邪蘊於經而吐血者,用麻黃湯散之,後人以加味參蘇飲代之,其法至穩。若邪氣入里,醞釀成熱,以致吐血者,宜用犀角地黃湯清之。若大便閉結,熱邪上攻者,生地四物湯加大黃下之,釜底抽薪,則火氣頓平,而釜中之水,無騰沸之患矣。切忌尋常滋補藥,姑息容奸,使邪氣流連,反成敗症。
更有以熱濟熱而為動陰血者,詳辨於後。
白話文:
對於因感冒導致的吐血狀況,這是因為體內的熱氣逼迫血液向上逆流所導致的。然而,這有外感和內傷的不同情況。例如,本應發汗但未能及時發汗,導致病邪在體內聚集,進而引發吐血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麻黃湯來發散病邪,後世的人們常用加味參蘇飲來代替,這個方法非常穩妥。如果病邪進入身體內部,積累形成熱氣,導致吐血的,應該使用犀角地黃湯來清熱。如果大便乾燥,熱邪向上沖擊的,可以用生地四物湯加上大黃來通便,這就像從鍋底抽掉柴火,火氣立刻就會平息,鍋中的水也就沒有沸騰的風險了。千萬要避免隨意使用滋補藥物,以免讓病邪有機會繼續存在,導致病情持續,反而可能成為致命的病症。
還有一種情況是過度的熱氣導致陰血動搖,具體的判斷和處理方式會在後面詳細說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