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清代醫家祁坤所著的《外科大成》是一部極具影響力的外科專著,於康熙四年(1665年)完成。此書集當時外科醫學之大成,不僅體系完整,論述詳盡,更成為後世重要外科經典的藍本,尤其對《醫宗金鑒》中外科部分的編寫產生了深遠影響。

全書共分四卷,架構嚴謹、層次分明。卷一為「總論部」,開宗明義地闡述了癰疽等外科常見病症的診治要點、各種治法以及常用方劑,為全書奠定理論基礎。總論部分首先區分了內科與外科,但強調醫者應力求兼備,融會貫通。接著,作者將「脈」置於診斷的首位,認為脈診是了解病症深淺、邪正虛實的關鍵,並收錄脈學歌訣及外科腫瘍潰瘍脈法,以辨別病情的順逆吉凶。此外,總論還闡述了病症的「三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以及陰陽善惡、生死順逆等辨證綱領,並提出了「腫瘍潰瘍二治」的基本治療原則,為後續的分部論治提供了總體指導。

卷二、卷三則進入「分治部」,這是本書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作者按照人體的不同部位,如頭面、頸項、背、腰、胸腹、四肢等,詳細列舉各部位可能發生的多種外科疾病。每種疾病都詳細記載其病名、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要點以及具體的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涵蓋內服藥、外用藥膏、散劑、洗劑等,並根據不同階段、不同證候給予不同的方劑和用藥指導。更為可貴的是,分治部分收錄了大量作者經手的「驗案」,通過真實的臨床案例,生動具體地展示了辨證論治的思路和治療效果,對於讀者理解和應用理論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卷四則歸納了「不分部位」的病症,涵蓋「大毒與小疵」,包括多種全身性疾病或不局限於特定部位的外科疾患,如內癰、疔瘡、流註、癭瘤、金瘡等。內癰如肺癰、腸癰等,屬於臟腑層面的化膿性病變;疔瘡、流註、癭瘤等則涵蓋了多種感染、腫塊類疾病;金瘡則涉及刀傷、跌打損傷等外傷處理。這一卷的設置補充了按部位分治的不足,使得本書涵蓋了更廣泛的外科疾病範疇。此外,卷四還專列了「小兒瘡毒」的證治。小兒生理病理特點與成人不同,易感瘡毒,且病情變化迅速,本書專闢一章論述,體現了對小兒外科的重視和臨床實用性。

《外科大成》的一大特色在於其對外科疾病的辨證論治極為細緻和規範。作者祁坤在前人基礎上,結合自身在太醫院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對病症的診斷標準、病機分析、治法選擇、方藥運用等方面都做了深入闡述。尤其是在治療方法上,他強調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腫瘍或潰瘍)、不同性質(寒熱虛實)、不同部位、以及病人的體質差異進行個性化治療。他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經典方劑,也收錄了不少經驗方,並詳細說明了組方思路和藥物功效,使得本書具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從作者祁坤的「自敘」中可見,他早年隨師學習醫術,深感當時外科著作存在「博而寡要」、「隱而未備」、「紊亂無次」等不足。憑藉其在太醫院多年的實踐積累,他立志「考訂」、「匯成一書」,對舊有內容進行刪繁補缺、匡謬理亂。他力求辨證詳盡,「雖微疵悉備而不遺」;用藥簡約,講求「單刀直入以取效」。書中更「一盤托出」其獨悟的心法與不傳的秘方,毫無保留,足見其醫者仁心與學術自信。他將治病喻為用兵攻賊,強調審時度勢、找準病灶,方能取勝,並自信此書足以讓讀者「開卷瞭然」,甚至不需依賴醫師。這份抱負與自信,正是「外科大成」書名的由來。

此書的價值迅速得到官方認可。如其孫宏源在序中所述,《外科大成》「義晰辭明,字釋句解。部分類別,領挈綱提。瘡瘍之微者無不載,方法之善者無不備」,是「集外科之大成」的著作。清代官修醫書《醫宗金鑒》中的《外科心法要訣》正是「竊取先王父大成之意旨而敷揚之」,這無疑是對《外科大成》學術地位的最高肯定,也確保了其思想和內容得以更廣泛地流傳和應用。現今仍存有十多種清刻本和石印本,以及後來的排印本,顯示了此書歷久不衰的生命力。

綜觀全書,《外科大成》不僅是一部體例完善、內容廣博的外科專著,更是清代外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繼承前人理論基礎上,結合祁坤自身的臨床實踐與獨到見解,形成了系統的辨證論治體系,特別是其對脈診的強調、對病症的細緻分類、對「腫瘍潰瘍」治療原則的確立,以及實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驗案,為後世外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重要的參考。其學術價值和臨床意義,直至今日依然值得深入研究與學習。


自敘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四 (1)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二 (21)

卷二 (22)

卷二 (23)

卷二 (24)

卷二 (25)

卷二 (26)

卷二 (27)

卷二 (28)

卷二 (29)

卷二 (30)

卷二 (31)

卷二 (32)

卷二 (33)

卷二 (34)

卷二 (35)

卷二 (36)

卷二 (37)

卷二 (38)

卷二 (39)

卷二 (40)

卷二 (41)

卷二 (42)

卷二 (43)

卷二 (44)

卷二 (45)

卷二 (46)

卷二 (47)

卷二 (48)

卷二 (49)

卷二 (50)

卷二 (51)

卷二 (52)

卷二 (53)

卷二 (54)

卷二 (55)

卷二 (56)

卷二 (57)

卷二 (58)

卷二 (59)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四 (18)

卷四 (19)

卷四 (20)

卷四 (21)

卷四 (22)

卷四 (23)

卷四 (24)

卷四 (25)

卷四 (26)

卷四 (27)

卷四 (28)

卷四 (29)

卷四 (30)

卷四 (31)

卷四 (32)

卷四 (33)

卷四 (34)

卷四 (35)

卷四 (36)

卷四 (37)

卷四 (38)

卷四 (39)

卷四 (40)

卷四 (41)

卷四 (42)

卷四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