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舌部

經絡,心開竅於舌。而心脈又繫於舌也。再肝脈絡於舌本。肺脈絡於舌傍。是舌屬三經。不必專主於心也。

2. 紫舌脹

紫舌脹者。舌脹滿口。堅硬疼痛。由火盛血壅所致。又云。脾熱則腫滿。用衣針扎箸頭上。露鋒分許。於舌上刺數十刺。令其血出。紅色者輕。紫色者重。以溫湯漱口。搽冰硼散。服涼膈散牛蒡子荊芥。倍梔子。梔子瀉火之要藥也。或去硝、黃。一用番木鱉刮去殼。咀片含少許。

白話文:

紫色的舌頭腫脹:舌頭腫脹滿口,堅硬疼痛。是由於火氣旺盛,血液瘀滯所致。還有說法是,脾熱則腫脹。用針紮在筷子的頭上,露出針尖分許,在舌頭上刺數十次,讓其出血。血的顏色是紅色較輕,紫色的較重。用溫水漱口,塗冰硼散。服用涼膈散,並加入牛蒡子、荊芥、倍梔子。梔子是瀉火的重要藥物。或去硝、黃。可以用番木鱉颳去殼,咀嚼片狀含少許。

即消。一用蓖麻子仁研紙捻。燒煙燻舌。入口即消。一云。舌長過寸。研冰片敷之。即收。一灸少衝穴。

白話文:

舌頭過長時,可以用蓖麻子仁研成粉末,捲成紙捲,點燃後燻烤舌頭。只要入口就會消除。還有一種方法,將冰片研磨成粉末,敷在舌頭上,舌頭就會變短。還有一種方法,只要灸少衝穴,舌頭就會變短。

3. 痰包

痰包生於舌下。結腫如瓠。光軟如綿。甚則塞令滿口。由火擊痰飲流結而成。宜用鈹針。對包上捻之如鑽。鑽破出稀涎如雞子清。稠黏不斷。拭淨。搽水調散。服二陳湯黃芩黃連薄荷之類。仍忌煎炒火酒等物。庶不再發。

白話文:

痰包生成在舌頭下面,腫脹像瓠瓜。光滑柔軟像棉花,嚴重時塞滿整個嘴巴。是由於火氣激發痰飲流動結成。應該使用鈹針,對著痰包捻轉就像鑽孔。鑽破後流出稀涎,像雞蛋清一樣。稠黏不斷。擦拭乾凈,塗抹水調散。服用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薄荷之類的藥物。仍然忌諱煎炒、火酒等食物。這樣痰包就會消除。

冰硼散,治舌脹痰包。重舌木舌。咽喉腫痛。

冰片(一分),硼砂(五錢),辰砂(一錢),牙硝(一錢)

白話文:

  • 冰片(0.3 克)

  • 硼砂(15 克)

  • 辰砂(3 克)

  • 牙硝(3 克)

為末。收用。喉生毒。加燈草燒灰。更效。

4. 舌衄

舌衄為舌上有孔小如針簪。大如箸頭。其或色黑。出血如湧。由心火炎上血熱所致。宜升麻湯香參丸

白話文:

舌衄是指舌頭上有針眼大小的小孔,大的如同筷子的頂端,有些會出現黑色的顏色,出血如湧泉一樣。這是因為心火上炎導致血液過熱而引起的。可以服用升麻湯、香參丸來治療。

又云。肝壅則血出如湧。肝風則舌強。

升麻,治舌衄。血出如湧。

升麻,小薊根,茜根(各兩半),艾葉(七錢五分),寒水石(三兩)

白話文:

升麻、小薊根、茜根各二錢半,艾葉七錢五分,寒水石三兩。

為末。每服三錢。用水一鍾。煎七分。去渣。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一二沸。溫服。或加柏葉。

白話文:

研磨成粉,每次服用 3 錢。用一杯水煎煮,煎至剩三分之一,去除渣滓。加入生地黃汁(20 毫升),再煎一兩次沸騰。溫熱服用。或加入柏葉。

香參丸,治症同前。

人參,麥冬,當歸,生蒲黃(各五錢),生地(一兩),甘草(炙二錢五分)

白話文:

  • 人參:5 錢

  • 麥冬:5 錢

  • 當歸:5 錢

  • 生蒲黃:5 錢

  • 生地:1 兩

  • 甘草(炙):2 錢 5 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小彈子大。每服一丸。每日三四服。白滾水化下。

5. 重舌等症、痰氣、重齶、舌疔

舌下生小舌為重舌。宜冰硼散搽之。

舌上生核。強硬作痛者。為痰氣。用衣針點破。搽冰硼散。服清火消痰之藥。

舌上齶生瘡。形如楊梅。外無寒熱。內卻心煩者。為重齶。忌用針刺。宜黃連解毒湯桔梗甘草。外兼吹藥。

白話文:

舌頭上和上顎長了瘡,形狀像楊梅。外表上沒有寒熱的症狀,但內心卻煩躁不安的,這就叫做「重齶」。忌用針刺治療,宜用黃連解毒湯加入桔梗和甘草。同時也可以兼用吹藥治療。

舌上生瘡。其形如豆。堅硬寒熱。疼痛應心者。疔也。宜蟾酥丸含於舌下。隨化隨咽。或再服三粒以解內毒。甚者刺之。或灸少衝穴。

白話文:

舌頭上長了一個瘡。像黃豆那麼大。堅硬且伴隨著寒熱,疼痛能直達心臟。這是疔毒造成的。適合含服蟾酥丸在舌頭下面,隨著疔毒潰爛後慢慢吞嚥。或者再服用三顆蟾酥丸來解除內部毒氣。情況嚴重的,需要針灸。或者灸少衝穴。

6. 弄舌、舒舌

弄舌者微露即收也。屬心脾經虧損。宜溫脾散補之。大病後者難醫。

舒舌者舌舒長。良久方收也。由心脾積熱。宜瀉黃散主之。

涼膈散(見口部),黃連解毒湯蟾酥丸(見疔瘡門)

白話文:

  • **涼膈散:**清熱解毒,瀉火散結。用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痄腮,乳癰。

  • **黃連解毒湯:**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用於濕熱痢疾,黃疸,瘡瘍腫毒。

  • **蟾酥丸:**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痄腮,乳癰。

7. 牙齒部

經絡,當門為齒。上屬督脈。下屬任脈。兩傍為牙。上屬足陽明胃經。下屬手陽明大腸經。夫牙者骨之標而屬腎。牙之生如木之栽於土也。如腸胃素有濕熱。上出於牙齦之間。適被風寒。或為飲冷所逼。則濕熱不得外發而作痛。乃陽明病。非少陰病也。是症以寒為標。故外用擦漱之藥宜辛溫。取其散寒開鬱。以熱為本。故內服之藥宜辛涼。取其散熱清中。如連翹湯之類。再火勝則痛必牽扯腮顴。加石膏。風勝則腫。加防風。氣勝則長。加梔子。氣鬱則脹。亦加梔子。痰勝則木。加貝母。外以醋漱之。去其痰涎。瀉其風熱。疳慝則黑。加使君子肉。蟲蝕則蛀。加檳榔。外以五靈脂湯化漱之以殺其蟲。再血虛則齒癢。腸胃虛則齒露。過於勞則齒浮。腎虛則齒豁。惟精固則齒堅。又當隨其症而用滋補也。

白話文:

經絡中,牙齒的門戶是齒。向上連接督脈,向下連接任脈。牙齒的兩側是牙齦。向上連接足陽明胃經,向下連接手陽明大腸經。牙齒是骨骼的標誌,也屬於腎臟。牙齒的生長就像樹木種植在土壤中一樣。如果腸胃本來就有濕熱,向上在牙齦之間產生,正好被風寒或飲冷所侵襲,那麼濕熱不能向外發散而引起疼痛。這是陽明病,而不是少陰病。這種症狀以寒為徵兆,所以外用擦漱的藥物宜辛溫,取其散寒開鬱之效。以熱為本,所以內服的藥物宜辛涼,取其散熱清中之效,如連翹湯之類。再者,如果火盛,則疼痛一定會牽連腮顴,加上石膏。如果風盛,則會腫脹,加上防風。如果氣盛,則會生長,加上梔子。如果氣鬱,則會脹痛,也加上梔子。如果痰盛,則會阻塞,加上貝母。外用醋漱口,以去除痰液,瀉除風熱。如果肝火旺盛,則牙齒發黑,加上使君子肉。如果蟲蛀,則會蛀蝕,加上檳榔。外用五靈脂湯漱口,以殺死蟲子。再者,如果血虛則牙齒發癢。腸胃虛弱,則牙齒會脫落。過於勞累,則牙齒會浮動。腎虛,則牙齒會有豁口。只有精氣固澀,牙齒才會堅固。又應根據症狀使用滋補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