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自敘
自敘
1. 自敘
余賦質椎魯。家世業儒。舞象時即肄力於八股之間。學未窺斑而嚴君見背。時先師戴望之以明經高等擅岐黃業。語余云。先正有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治生即治世也。子盍圖之。遂奮志攻苦。一切桐君之所秘。雷公之所傳。瓊函寶笈。靡不搜採。大約內科一門。前賢之論述似詳且盡。
而外科諸書。或博而寡要。或隱而未備。鶴長鳧短。豕腹龍頭。心竊疑之。簡練揣摩。少有弋獲。幸而入侍內庭。謬承委試。奏功甚多。然亦並無他術。惟能辨氣稟有厚薄之殊。風土有寒溫之異。今所不經見之異症。古所不必有之奇方。驅一己匠心。變通於前輩之遺意。日積月累。
未能成帙。庚子春。先慈棄世。讀禮之餘。悉取諸書而折衷之。有言症而不言脈者。有圖形象定名色而不分穴次者。有辨大毒而忽小疴者。有小毒反詳而大毒反略者。紊亂無次。未可枚舉。僭為考訂。匯成一書。重者刪之。缺者補之。訛者正之。亂者緒之。其法首列六脈。則邪正虛實若眉分。
次列三因。則病源若犀照。再次則列陰陽善惡生死順逆之訣。辨之則吉凶立判再次則列腫瘍潰瘍二治,則先後治法內外諸方無不具矣。又按部位分經絡定穴次辨名色。各列於後焉。其調理總不外乎前腫潰二治之中。其稍異者則列本症之下。以補缺略也。其中又有內外相似者。
又列各門於本部之後。以便參考。少贅以區區之一得。是集也。辨症辨名從博。雖微疵悉備而不遺。用藥用方從約。在單刀直入以取效。至於獨悟之心法。不傳之秘方。皆為一盤托出。不復珍惜。嗟乎。自古用藥者如用兵。兵有以正勝、奇勝、多勝、寡勝、車勝、騎勝、舟勝、五花勝、八陣勝。
在審其勢之所必用。故一發而奏功。攻毒者如攻賊。賊必有穴。即左洞庭。右太行。鐵壁千層。羊腸九疊。而察其穴之所必在。馳一旅可以受縛奏凱之續。豈曰小成。因名其集曰外科大成。以公天下。坤也不敏。大成詎敢易名哉。不過因積累之功而統言之耳。爰使天下之人。
偶有滑和之患。開卷瞭然。可以盡謝醫師矣。烏得云以書為御者。不盡馬之情耶。因縷述一腔之苦衷如下。不敢乞光於大人先生之鴻藻。弁端以張楚。
時康熙四年歲在乙巳仲秋之吉太醫院御醫燕越祁坤廣生甫識。
白話文:
我天生資質愚鈍,家裡世代以讀書為業。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埋首於八股文章之中。學問還沒入門,父親就過世了。當時我的老師戴望之,以精通經學而考中高等學位,同時也擅長醫術。他告訴我:「古人說:『不能成為良相,就成為良醫。』治理人民和治理疾病的道理是一樣的。你何不朝這方面努力?」於是我立下決心,發憤苦讀,搜集一切有關醫學的秘訣,包含桐君的醫術、雷公的傳承,以及珍貴的醫書典籍,無不廣泛蒐集。
我發現內科方面,前人的論述似乎已經非常詳細而完備;但外科的書籍,有的雖然廣博卻沒有抓住重點,有的內容隱晦而不夠完善,有的內容長短不一、前後矛盾,讓我心生疑惑。經過仔細研究與反覆推敲,我總算有些心得。很幸運地,我進入宮廷擔任御醫,承蒙信任參與醫治,也取得不少成效。其實,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只是能夠辨別每個人的體質差異,以及各地風土的寒熱不同。對於現代沒有見過的特殊疾病,以及古代不一定存在的奇特藥方,我都能運用自己的巧思,將前人的經驗加以變化應用,經過日積月累的經驗,
卻沒能將其整理成書。庚子年春天,母親過世,在守喪之餘,我把所有醫書拿出來研究,並加以折衷。有的書只講疾病症狀卻不講脈象,有的書只圖畫出疾病的形態、顏色而沒有區分穴位,有的書詳細記載大毒的藥物卻忽略了小病,有的書反而詳細講述小毒的藥物卻簡略提及大毒的藥物,內容雜亂無章,實在無法一一列舉。因此,我冒昧地進行考訂,將其匯集成一本書。內容重複的就刪除,缺少的就補充,錯誤的就改正,雜亂的就理順。
在編排上,我首先列出六種脈象,這樣一來,正邪虛實的狀況就能一目瞭然;接著列出病因的三種分類,這樣一來,病源就像犀牛角一樣清晰可見;再次列出陰陽、善惡、生死、順逆的訣竅,能夠辨別就能立即判斷吉凶;然後列出腫瘍、潰瘍這兩種治療方式,這樣一來,先後治療的方法,以及內服外用的藥方就都齊備了。我又依照身體部位,區分經絡,確定穴位,辨別症狀,並分別詳細列於書後。調理的原則,總不脫離腫瘍、潰瘍這兩種治療方式。如果稍有不同,則在該疾病的章節下另行說明,以補足遺漏之處。此外,還有內外相似的疾病,我也在各部位的章節之後,另外列出以便參考,並且補充一些我個人的心得。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診斷疾病時,範圍廣博,即使是細微的病症也都能完整記錄;在用藥處方時,則力求簡潔有效,能夠單刀直入、迅速奏效。至於我獨自領悟的心法,以及不輕易外傳的秘方,我都毫無保留地公開出來,不再珍藏。唉!自古以來,用藥就如同用兵,用兵有正面取勝、出奇制勝、以多勝少、以少勝多、車兵取勝、騎兵取勝、水軍取勝、運用各種兵種的陣法取勝等等,關鍵在於審視局勢,找出最適合的方法,所以才能一舉成功。攻克毒素就像攻打盜賊,盜賊一定有巢穴,如同左有洞庭湖,右有太行山,就算有鐵壁千層,羊腸九疊,只要能找出盜賊的巢穴所在,出動一支小隊也能將其捉拿歸案。這豈能說是小成就呢?因此,我將這本書命名為《外科大成》,公諸於世。
我實在不聰明,哪敢輕易使用「大成」這個名稱?不過是因為長期累積的經驗,才將其總結起來而已。希望天下之人,如果偶爾得了外科疾病,只要翻閱這本書,就能一目了然,足以省去醫師的診療。這又豈能說是把書當作御馬,而不能盡情發揮呢?我將我內心的苦衷一一敘述如下,不敢期望各位大人先生能為此書潤色。姑且先寫在書的前面,以示開端。
時值康熙四年,歲在乙巳,仲秋之吉,太醫院御醫燕越祁坤廣生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