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序
序
1. 序
源家世山陰。習儒學。自家忠敏公殉前明難後業醫。先王父廣生公、幼敏悟。通儒書。諸子旁流。靡不詳究其義。更以外科醫世鮮精者。尤加考求。冥搜幽索。遂盡其奧窔。膺世祖章皇帝召。以御醫侍值內庭。先王父性謹慎自重。聖祖仁皇帝尤嘉信之。賜與優渥。累擢太醫院判官。
遇休沐。兀坐一室。先大人昭遠公與諸伯叔侍。環列惟醫家書。發疑問難。校讐折衷。隆寒盛暑。常丙夜。乃命就寢。在直廬。或中夜有得。必索火記之。會丁曾王母憂家居。更簡練揣摩。訂為書。顏之曰外科大成。凡四卷。部類三十有二。鋟而藏其板於家。是時先大人亦以御醫侍值內庭。
性實介慎。歷事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兩朝恩眷特殊。贈太醫院判官。憶源方垂髫。先大人即以大成課源兄弟。而塚兄弘濤早世。季弟國興成戊戌進士。乃心王事。又不果卒業。先大人嘗訓源曰、嗣我家學者。其惟汝乎。源不肖。惟恐不克仰承。用是黽勉。不敢自逸。於今五十餘年。
己未冬。今上諭太醫院判官吳謙等纂醫宗金鑑一書。以源世外科醫。欽命纂修。源識譾學陋。何所與能。惟竊取先王父大成之意旨而敷揚之耳。而謬叨優錄。感愧交併。嗟夫、醫者意也。意之所之。死生系焉。矧外科之六脈三因。陰陽善惡。端雜緒棼。黍粟不辨。有失之尺丈而不知者。
是編也。義晰辭明。字釋句解。部分類別。領挈綱提。瘡瘍之微者無不載。方法之善者無不備。集曰大成。洵可謂集外科之大成也與。源年屆七旬。兩兒邦相邦柱俱駑鈍。深懼先業失傳。緣命坊人印行海內。非特業是科者。有所式循。庶幾先王父之精神學問。亦不至湮沒云爾。
時乾隆歲次癸亥秋七月既望孫男宏源敬識
白話文:
源氏家族世居山陰,世代研習儒學。我的曾祖父忠敏公在明朝末年殉難後,家道中落,才開始從醫。我的祖父廣生公,從小就聰穎敏銳,通曉儒家經典,對於各家學說旁支,沒有不深入研究了解其義理的。他特別對當時醫界少有精通的外科醫學,更是加以鑽研考究,深入探索其奧秘,終於完全掌握其精髓。後來,他被世祖章皇帝召入宮中,擔任御醫在內廷侍奉。我的祖父生性謹慎自重,聖祖仁皇帝對他更是信任器重,給予優厚的待遇,並多次升遷,最後升為太醫院判官。
祖父在休假時,常獨自一人靜坐房中,我的父親昭遠公與眾位伯叔則侍立一旁,環繞著的都是醫學書籍。他們會提出疑問、互相辯論,校對書中內容,力求折衷正確。不論是嚴寒或酷暑,常常到深夜才命人就寢。在值班的官署裡,如果半夜有所領悟,一定會立刻點火記錄下來。後來,遇到曾祖母過世,在家守喪期間,他更精簡整理、反覆推敲琢磨,將研究心得編纂成書,命名為《外科大成》,共四卷,分為三十二個部分,並將刻板藏在家中。當時我的父親也在內廷擔任御醫。
我的父親生性忠厚謹慎,先後侍奉過聖祖仁皇帝、世宗憲皇帝兩位君主,深獲兩朝的特殊恩寵,被追贈為太醫院判官。我記得我年幼時,父親就用《外科大成》來教導我和我的兄弟們。我的大哥弘濤早逝,我的弟弟國興考中戊戌科進士,一心為國效力,沒有辦法繼續學醫。我的父親曾經告誡我說:「能繼承我們家醫學的人,恐怕只有你了吧!」我不才,深怕不能繼承家學,因此勤勉努力,不敢懈怠,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十多年。
己未年冬天,當今皇上命令太醫院判官吳謙等人編纂《醫宗金鑑》一書,因為我家世代從事外科醫學,所以欽命我參與編修。我學識淺薄,實在難以勝任,只能竊取祖父《外科大成》的精髓加以闡揚而已,卻又承蒙恩典被列名其中,實在感到既慚愧又感激。唉,醫學的關鍵在於「意」,意念所至,關乎生死。尤其外科醫學,涉及六脈、三因,陰陽善惡,各種病症錯綜複雜,若不仔細辨別,稍有不慎,就可能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卻還不自知。
這部《外科大成》,義理清晰,文辭明白,字句都有解釋,章節分類清楚,提綱挈領,大到微小的瘡瘍都有記載,好的治療方法也都具備。稱之為《大成》,實在可說是外科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我如今已年近七十,兩個兒子邦相、邦柱都平庸魯鈍,我深深擔憂先人的醫學事業會失傳,所以委託坊間書商將此書刊行於世,希望不僅是從事外科醫學的人可以有所遵循,也希望祖父的精神與學問不至於湮沒。
乾隆癸亥年秋七月既望(農曆十六日),孫子宏源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