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3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9)

1. 下疳洗藥類方

一切疳瘡

金銀花,槐花,黃柏,蒼朮,茶葉

水煎。熏洗。

腫甚者。加五倍子三四兩。蔥頭十餘根。一加射干、荊芥。一加白芷、甘松。

下疳陰蝕等瘡,綠豆一升煮爛。入陳茶葉末一兩。乘熱傾入多年淨桶內。坐之圍之。先熏後洗。出汗為度。

瘙疳發癢洗方

紫蘇(四兩),綠礬(二兩)

水煎。熏洗。

一切疳瘡腐盡生肌時用之。收功甚速。

乳香,沒藥,兒茶,輕粉(各二錢)

為末。用水五碗煎紅黃色浸洗之。日用三次。潰爛甚者。用鮮豬蹄湯煎藥。熏洗如法。

白話文:

所有疳瘡(皮膚潰瘍):

用金銀花、槐花、黃柏、蒼朮、茶葉加水煎煮。用藥液蒸熏患處,然後清洗。

如果腫脹嚴重,加入五倍子三到四兩、蔥頭十幾根。也可以選擇加入射干和荊芥,或者加入白芷和甘松。

對於下疳、陰蝕等瘡瘍,用一升綠豆煮爛,加入一兩陳年茶葉末,趁熱倒入多年未用過的乾淨木桶中。坐在木桶上方,讓藥氣環繞患處,先蒸熏後清洗。以出汗為度。

止癢的洗方

用紫蘇四兩、綠礬二兩加水煎煮。用藥液蒸熏患處,然後清洗。

所有疳瘡潰爛腐肉脫落、開始長出新肉時,使用以下藥方,效果很快:

乳香、沒藥、兒茶、輕粉各二錢,磨成粉末。用水五碗煎煮至呈現紅黃色,用藥液浸洗患處,每天三次。如果潰爛嚴重,用新鮮豬蹄湯煎藥,熏洗的方法和前面一樣。

2. 下疳敷藥類方

消毒貴金散,一切疳瘡。初起熱甚者。

黃連(六錢),雞內金(二個俱用豬膽汁浸炙七次),輕粉(三錢),兒茶(三錢),冰片(三分),麝香(二分)

為末。摻用。如至夜痛甚者。加雄鼠糞。(煅存性為君)

波斯藏,治一切疳瘡久不愈者。

珍珠(三錢),冰片(二錢),麝香,乳香,沒藥,兒茶,硃砂(各一錢),輕粉(一錢無腐減半)

痛。加血竭一錢。癢。加枯礬少許。熱。加牛黃青黛一錢。毒甚。加象牙煅童便內三次。腐。加爐甘石煅小便內三次。瘀痛。加大土鱉三個。沿開。加龍骨少許。犯房勞。加經布煅一錢或膽炙黃柏。蝕去龜頭者。加龜頭一個。或鱉頭俱煅存性。

上製為末。乾摻。或人乳調搽。或豬脊髓調搽。形大者以生肌膏蓋之。俟腐盡生肌時。只以珍珠炒爆。

加冰片。等分摻之。膏蓋。不必結痂。肉變白色而自愈。

月白散,治瘙疳。

輕粉(五錢),青黛(五分),冰片(一分)

為末。先用燒酒調飛丹。敷瘡上。一二時洗去。敷前藥。

一用兒茶、煅貝齒、青黛各一錢。冰片三分。為末用。一用膽炙黃柏、白芨。等分為末用。

白話文:

消毒貴金散,適用於各種疳瘡。如果是剛開始發作,發熱很嚴重的。

需要黃連(六錢)、雞內金(兩個,都要用豬膽汁浸泡後炙烤七次)、輕粉(三錢)、兒茶(三錢)、冰片(三分)、麝香(二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直接灑在患處使用。如果晚上疼痛加劇,就加入雄鼠的糞便(燒製後保留藥性,作為主要藥材)。

波斯藏,適用於各種久治不癒的疳瘡。

需要珍珠(三錢)、冰片(二錢)、麝香、乳香、沒藥、兒茶、硃砂(各一錢)、輕粉(一錢,如果沒有腐爛可以減半)。

如果疼痛,加入血竭一錢。如果發癢,加入少許枯礬。如果發熱,加入牛黃和青黛各一錢。如果毒性很強,加入燒製過的象牙,用童子尿調和後塗抹三次。如果腐爛,加入燒製過的爐甘石,用小便調和後塗抹三次。如果瘀血疼痛,加入三個大土鱉。如果潰爛加重,加入少許龍骨。如果是因為房事勞累引起的,加入燒製過的經布一錢,或用膽汁炙過的黃柏。如果龜頭被侵蝕,加入一個龜頭,或用鱉頭,都燒製後保留藥性。

將以上藥材製成粉末。直接乾灑,或用人乳調和後塗抹,或用豬脊髓調和後塗抹。如果瘡面比較大,就用生肌膏覆蓋。等腐肉都脫落,開始長出新肉時,只用炒爆的珍珠粉,加入等量的冰片,混合後灑在患處,用膏藥覆蓋。不必使其結痂,等肉變成白色就會自己痊癒。

月白散,適用於治療瘙癢性疳瘡。

需要輕粉(五錢)、青黛(五分)、冰片(一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先用燒酒調和飛丹,塗在瘡面上,一兩個小時後洗去,再塗抹之前準備的藥粉。

另一個配方,用兒茶、燒製過的貝齒、青黛各一錢,冰片三分,磨成粉末使用。另一個配方,用膽汁炙過的黃柏和白芨,等份磨成粉末使用。

3. 下疳應用方

八珍湯,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見潰瘍門),楊梅一劑散(見楊梅門),加味五寶丹(見倒發門),加味逍遙散(見瘰癧門)

白話文:

下疳這個病症,可以使用以下這些藥方:八珍湯、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這些藥方可以參考潰瘍相關的內容)、楊梅一劑散(這個藥方可以參考楊梅瘡相關的內容)、加味五寶丹(這個藥方可以參考倒發相關的內容)、加味逍遙散(這個藥方可以參考瘰癧相關的內容)。

4. 陰濕瘡

陰濕瘡生陰毛之際。如疥如癬。瘙癢難忍。由腎虛風熱所致。搽銀杏散。初次痛甚。忍之。三日三上。則不痛而全愈矣。如陰毛之際。如豆如餅。發癢結蠟皮者。梅毒也。於梅毒門治之。

銀杏散,治陰濕瘡。瘙癢徹骨不可忍者。

雄黃,乾白果(粉),潮腦,生礦子灰(等分)

上為末。用乾燒酒調敷。

白話文:

陰濕瘡長在陰毛的邊緣,看起來像疥瘡或癬,會癢到讓人難以忍受,這是因為腎虛加上風熱所引起的。可以擦銀杏散來治療,剛開始擦的時候會非常痛,要忍耐一下,連續擦三天,一天擦三次,就會不痛而痊癒了。如果長在陰毛邊緣,像豆子或餅狀,發癢且結成蠟狀皮屑,那就是梅毒,要到梅毒的治療方法去處理。

銀杏散,可以用來治療陰濕瘡,這種病癢起來會癢到骨頭裡,讓人無法忍受。

藥材包含:雄黃、乾白果(磨成粉)、潮腦、生礦子灰(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燒酒調和後敷在患處。

5. 婦人陰瘡

陰瘡。運氣皆屬於寒。經曰。太陽之勝。陰中乃瘍。隱曲不利。治以苦熱。仲景云。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生瘡。少陰脈長。陰中必挺出。

夫陰器屬足厥陰肝經任脈之會。素問云。督脈者其絡循陰器合纂間。是屬督脈也。至於足太陽。外合清水。內屬膀胱。而通水道。手太陽。外合淮水。內屬小腸。而水道出焉。則又屬手足太陽也。腎主水。則又屬足少陰也。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又屬手太陰也。素問又為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又屬脾與胃也。癰瘍生於其間。須細心求而責之。不可專主一厥陰經。而惟清肝導濕之為事。斯無誤矣。

白話文:

婦女陰部生瘡,大多是因為體內偏寒。古籍說過,太陽經氣過盛,陰部就會長瘡,而且這種瘡隱蔽難癒,要用苦味的溫熱藥來治療。張仲景說,少陰脈如果摸起來滑而快,陰部就會生瘡;少陰脈如果摸起來又長又直,陰部就會有東西突出。

陰部是足厥陰肝經和任脈交會的地方。《素問》說,督脈的支脈沿著陰器連到會陰部,所以也屬於督脈。至於足太陽經,它在外與清水相通,在內與膀胱相連,並且疏通水道;手太陽經,它在外與淮水相通,在內與小腸相連,並且讓水液排出,所以又屬於手足太陽經。腎臟主管水液,所以也屬於足少陰經。水液要進入胃,散發精氣,向上輸送到脾,脾氣會將精華散發出去,再向上歸於肺。

肺會疏通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所以又屬於手太陰經。《素問》又說,前陰是宗筋聚集的地方,也是太陰經和陽明經交會的地方,所以又屬於脾和胃。陰部生瘡,必須仔細找出病因,不能只認為是厥陰肝經的問題,只用清肝利濕的方法來處理,這樣才不會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