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坤

《外科大成》~ 卷二 (3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8)

1. 便毒應用方

陽燧錠子,紺珠膏,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俱見首卷),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俱見瘰癧門)

白話文:

治療便毒,可以使用以下這些方劑:陽燧錠子、紺珠膏、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這些方劑的詳細說明都可以在第一卷找到),以及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這兩方的詳細說明則可以在瘰癧門找到)。

2. 橫痃

橫痃生於小腹之下。夾縫之上些。初起者用胡盧巴一兩。酒水各一鍾煎服。再飲至醉為度。出汗立消。已成者宜壺公妙劑散。(見腫毒門)

白話文:

橫痃這種病,是生長在小腹下方,陰部旁邊一點的地方。剛開始發作的時候,可以用胡蘆巴一兩,配酒和水各一杯煎煮後服用,並且要喝到醉的程度,讓身體出汗,病就會立刻消退。如果已經形成腫塊,就應該使用壺公妙劑散(詳細配方請參考腫毒門)。

3. 疳瘡

疳瘡妒精瘡也。一名恥瘡。經云。前陰者宗筋之所主。又云。督脈者。其絡循陰器。合纂間。又云。腎開竅於二陰。是瘡生於此。而屬肝督腎三經也。但其名異而形殊。治亦多岐。生馬口之下曰下疳。生莖之上曰蛀疳。色紫而興舉者。由房術塗抹所致。淋濁而溺痛者。由志欲不遂所致。

俱宜龍膽瀉肝湯。外兼敷洗。甚者蘆薈丸。此症以腫痛寒熱為標。肝腎陰虛為本。故腫痛。潰甚者。八珍湯加柴胡、梔子。日晡倦怠者。補中益氣湯加膽草梔子。晡熱陰虛者。六味地黃丸。

又莖上生瘡。外皮腫脹包裹者。名袖口疳。久而遍潰者。名蠟燭疳。痛引睪丸。陰囊腫墜者。名雞膯疳。是症皆由野合。陰器不潔所致。宜清肝滲濕湯。甚者二子消毒散。痛而多癢。潰而不深。形如剝皮爛杏者。名瘙疳。此由濕熱下注也。只須外治。

疳久未愈。便毒復生者。內有梅毒也。宜先解毒。毒盡則疳愈。宜楊梅一劑散。生梅毒時。誤用熏擦等藥。以致腐爛者。名楊梅疳。或小便時尿管內痛者。由服劫藥所致。名楊梅內疳。二症如結毒法治之。用加味五寶丹。或二子消毒散。馬口旁有孔如棕眼。眼內作癢。捻之有微膿出者。名鏇根疳。由肝腎陰虛。濕熱下注。宜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久服可愈。

陰挺者。挺長而不收。傷於熱也。清之。用小柴胡湯。加黃連。佐黃柏。若莖中堅。君以青皮。佐以風藥。洗以朴硝、荊芥。敷以文蛤末用絲瓜汁調塗。陰縮者為陰縮入於腹內。傷於寒也。雖曰溫之。而舌卷卵縮者死。陰痿者由耗散過度。傷於肝也。又云。腎脈大甚為陰痿。又云。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衰而不舉也。宜柴胡勝濕湯及固真湯。

白話文:

疳瘡,又叫做妒精瘡,也叫做恥瘡。中醫經典說,前陰(指生殖器)是宗筋聚集的地方,督脈的絡脈也循著陰器走,並且匯合於兩陰之間。另外也說,腎在二陰開竅。所以這個瘡會長在這個部位,歸屬於肝、督脈和腎三條經脈。只是名稱不同,形狀各異,治療方法也很多。長在龜頭下方的叫下疳,長在陰莖上面的叫蛀疳。如果顏色發紫而且腫脹隆起的,是因為性行為時塗抹藥物造成的。如果小便時淋漓不盡而且疼痛的,是因為慾望無法滿足造成的。

這些情況都應該用龍膽瀉肝湯來治療,同時配合外敷和清洗。嚴重的,可以用蘆薈丸。這個病症是以腫痛、發冷發熱為表象,肝腎陰虛為根本。所以會有腫痛。如果潰爛得很嚴重,可以用八珍湯加上柴胡和梔子。如果下午感到疲倦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膽草和梔子。如果是下午發熱且屬於陰虛的,可以用六味地黃丸。

另外,如果陰莖上長瘡,外皮腫脹包裹著的,叫做袖口疳。如果時間長了,潰爛蔓延開來,叫做蠟燭疳。如果疼痛牽引到睪丸,而且陰囊腫脹下墜的,叫做雞膯疳。這些病症都是因為不潔的性行為,陰部不乾淨造成的。應該用清肝滲濕湯來治療,嚴重的可以用二子消毒散。如果疼痛而且很癢,潰爛但不深,形狀像剝皮爛杏子的,叫做瘙疳。這是因為濕熱下注造成的,只需要外治就好。

如果疳瘡久久不癒,又產生了梅毒,那就是體內有梅毒了。應該先解毒,毒素清除後,疳瘡自然會好。可以用楊梅一劑散。如果得了梅毒,誤用了熏擦等藥物,導致腐爛的,叫做楊梅疳。如果小便時尿道內疼痛的,是因為服用了過於強烈的藥物造成的,叫做楊梅內疳。這兩種情況都應該按照治療梅毒的方法來治療,用加味五寶丹或者二子消毒散。如果龜頭旁邊有像棕眼一樣的孔洞,孔內發癢,按壓有少量膿液流出的,叫做鏇根疳。這是由於肝腎陰虛,濕熱下注造成的。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或者六味地黃丸,長期服用可以治癒。

陰莖勃起卻無法收縮,是因為熱邪所傷,應該用清熱的方法。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輔助黃柏。如果陰莖僵硬,可以用青皮為主藥,配合祛風的藥物,用朴硝和荊芥洗滌,外敷文蛤末用絲瓜汁調和。陰莖縮入腹內,是因為寒邪所傷。雖然說要溫補,但是如果出現舌頭捲縮、睪丸縮小的情況,那就是病危了。陰莖萎軟,是因為過度耗散精氣,損傷了肝臟。也有說,腎脈過大也可能導致陰莖萎軟。還有人說,太陰主運,濕氣下降,腎氣衰弱就不能勃起。應該用柴胡勝濕湯和固真湯來治療。

4. 下疳主治方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下注。玉莖生瘡。小便淋澀。陰囊腫痛。及便毒懸癰。

龍膽草,連翹,生地,澤瀉(各一錢),木通,車前子,歸尾,黃連,黃芩,梔子,甘草(各五分),大便閉。加大黃二錢。

用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清肝滲濕湯,治玉莖陰囊。濕腫重墜。小水不利者。

蒼朮,厚朴,陳皮,白朮,茯苓,澤瀉,木通,梔子,花粉,昆布(各一錢),當歸,川芎(各六分),木香(三分),甘草(五分)

紅熱。加黃連、膽草。腫甚。加商陸、射干、青鹽。或加升麻、柴胡、羌活以升提之。用水煎。食遠服。

蘆薈丸,治下疳潰爛作痛。婦人陰蝕作癢。小兒疳積發熱。及口鼻生瘡。牙齦蝕爛等症。

胡黃連,黃連,蘆薈,白蕪荑,子青皮,白雷丸,鶴蝨草(各一兩),木香(三錢),麝香(一錢),

共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清米湯送下。

消疳定痛散,治下疳痛不可忍者。

黑羊角(煅二錢),穿山甲(炒二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

共為末。作一服。空心黃酒調服。

二子消毒散,治袖口疳。及楊梅等疳。

皂角子,肥皂子,殭蠶,蟬蛻,杏仁(去皮尖,各七個),豬牙皂(一條),金銀花(三錢)防風,荊芥,牛膝(各一錢),豬板油(二兩),土茯苓(半斤)

用水八碗。煎三碗。作三次服。如結毒。服三七日愈。

袖口疳。加黃柏一錢。肥皂子肉倍之。楊梅疳加薏苡仁、皂角刺各一錢。側柏葉、綠豆、糯米各三錢。楊梅內疳。加海金沙、五加皮、白醜各一錢五分、皂角子一歲用一粒。

白話文:

下疳主要治療方劑

龍膽瀉肝湯:治療肝經濕熱往下流注,導致陰莖生瘡、小便不暢、陰囊腫痛,以及因毒邪引起的癰腫。 藥材:龍膽草、連翹、生地、澤瀉(各四克),木通、車前子、當歸尾、黃連、黃芩、梔子、甘草(各二克),若大便不通,加入大黃八克。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清肝滲濕湯:治療陰莖陰囊濕腫下墜、小便不順暢的病症。 藥材:蒼朮、厚朴、陳皮、白朮、茯苓、澤瀉、木通、梔子、花粉、昆布(各四克),當歸、川芎(各二點四克),木香(一點二克),甘草(二克)。 用法:用水煎煮,飯後服用。若有紅腫發熱,加黃連、龍膽草;腫脹嚴重,加商陸、射干、青鹽;若需要提升陽氣,可加升麻、柴胡、羌活。

蘆薈丸:治療下疳潰爛疼痛,婦女陰部搔癢,孩童因疳積發熱,以及口鼻生瘡、牙齦潰爛等症狀。 藥材:胡黃連、黃連、蘆薈、白蕪荑、青皮、白雷丸、鶴蝨草(各三十克),木香(九克),麝香(三克)。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麵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克,空腹時用清米湯送服。

消疳定痛散:治療下疳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 藥材:煅燒過的黑羊角(八克),炒過的穿山甲(八克),乳香(四克),沒藥(四克)。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一次服用,空腹用黃酒調服。

二子消毒散:治療生長於手肘內側的瘡,以及梅毒等引起的瘡。 藥材:皂角子、肥皂子、殭蠶、蟬蛻、去皮尖的杏仁(各七個),豬牙皂(一條),金銀花(十二克),防風、荊芥、牛膝(各四克),豬板油(六十克),土茯苓(兩百五十克)。 用法:用水八碗煎煮至三碗,分三次服用。若為較嚴重的瘡毒,連續服用二十一到三十天可痊癒。 治療手肘內側的瘡,加黃柏四克,肥皂子肉加倍。治療梅毒引起的瘡,加薏苡仁、皂角刺各四克,側柏葉、綠豆、糯米各十二克。治療梅毒內瘡,加海金沙、五加皮、白牽牛子各六克,皂角子一歲用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