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 卷二 (37)
卷二 (37)
1. 截腸症
截腸者脫肛症也。氣虛者用參、耆、歸、術。血虛者用歸、芍。第虛熱者加以黃柏。下陷者佐以升麻。外用薄荷煎湯洗之。陳年醬蘿蔔切片托之。自效。但其所異者。有已收些須。余者漸漸結痂。偶爾脫落者。截腸症也。無妨。脫落自愈。
白話文:
所謂的「截腸」,其實就是脫肛。如果是因為氣虛導致的脫肛,可以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這些藥材來治療;若是血虛造成的,則可以使用當歸、芍藥。如果還有虛熱的症狀,可以再加黃柏。若是脫肛下墜的狀況嚴重,可以搭配升麻來處理。另外,可以將薄荷煎煮成湯,用來清洗脫肛的部位。或是將陳年的醬蘿蔔切成薄片,托在脫肛處,這樣也會有效果。但比較特別的是,有些脫肛的狀況會先稍微收縮一些,剩下的部分則會慢慢結痂,有時候會脫落,這也是截腸症的一種表現,不用太過擔心,脫落後就會自行痊癒。
2. 下部前
3. 便癰
便癰生小腹之下。夾縫之間。乃精氣所出之道路。屬足厥陰肝經之分野。又為衝任督三經之隧道。其經多血。故名血疝。俗呼便毒。為不便處而生毒也。破為魚口。為行動開合。如魚口也。若橫痃則生於夾縫之上矣。前賢云。因觸景動心。夢而不泄。由精血交滯而成。孫為果如此論。
則僧尼、官人、曠夫、孀婦。多患此耶。蓋此症必由野合。妓女陰器不潔。淫火傳染所致。或有云。因勞倦虛火衝動。精氣移外。交滯而成者。若因勞倦而得者。則行立作痛。坐臥則止為異耳。雖然。勞倦者百中一二而已。由野合者。宜先散腠膚所感之邪。透骨搜風散。次去肝腎經絡之毒。
加味神授散。外以陽燧錠子灸之。紺珠膏貼之。如已成者托之。芙蓉內托散。或補中益氣湯。加射干。潰而不穿者。加味透膿散。潰而不斂者。加味大補湯。因勞倦而得者。補中益氣湯加穿山甲。因房勞不節者。六味地黃湯加桃仁倍牛膝。因強固其精者。五苓散(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各一錢)加牛膝二兩。
水煎。加酒服。
脾血痛者。婦人之症也。其狀則小腹結塊。或如所梗。或兩拗與人門俱腫。小便淋漓者是也。宜雙解散。如經脈不調。內熱口渴。食少肋脹。盜汗白帶。寒熱往來。脈細而數者。虛也。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調理。小腹重墜者。補中益氣湯加青皮、梔子、茯苓、車前子。
白話文:
便癰
便癰這種病,是長在小腹下方,陰部縫隙之間,這裡是精氣排出的通道,屬於足厥陰肝經的範圍,也是衝脈、任脈、督脈三條經脈的通道。因為這些經脈氣血豐富,所以也叫做「血疝」,民間俗稱「便毒」,意思就是因為不方便的地方而產生毒瘡。如果破裂,傷口會像魚嘴一樣張開閉合。如果是「橫痃」,則會長在陰部縫隙之上。
以前的醫家認為,這是因為接觸到某些情景而慾火焚身,在夢中沒有排泄出去,導致精血交錯阻塞而形成。孫思邈的說法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和尚尼姑、官員、單身漢、寡婦,豈不是更容易患上這種病?其實,這個病多半是因為不正當的性行為,或是因為妓女的陰部不乾淨,傳染了淫穢的火毒所致。也有人說,是因為勞累過度,虛火上升,精氣外移,交錯阻塞而造成。如果真的是因為勞累引起的,那麼症狀會是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坐下或躺下就會停止疼痛,這點有所不同。雖然如此,但因為勞累而得病的人,百中也不過一二。
如果是因為不正當的性行為而得病,首先要散去皮膚腠理所感受的邪氣,用透骨搜風散;然後要清除肝腎經絡的毒素,用加味神授散。外用方面,可以用陽燧錠子來艾灸,或是貼紺珠膏。如果已經化膿,則用芙蓉內托散或是補中益氣湯,加上射干來托毒。如果膿瘡破了但不穿孔,用加味透膿散;如果破了但無法收口,用加味大補湯。如果是由於勞累引起的,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穿山甲;如果是因為房事不節制引起的,用六味地黃湯,加上桃仁,牛膝加倍。如果是想要強固精氣,用五苓散(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各一錢),加上牛膝二兩,用水煎煮,加酒服下。
脾血痛,是婦女的疾病。它的症狀是小腹結塊,或像梗住一樣,或者兩邊陰唇都腫起來,小便淋漓不斷。這種情況要用雙解散。如果經脈不調,內熱口渴,食慾不佳,肋骨脹痛,盜汗白帶,忽冷忽熱,脈象細數,這是虛症,要用加味逍遙散或加味歸脾湯來調理。如果感到小腹下墜,要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青皮、梔子、茯苓、車前子。
4. 便毒主治方
透骨搜風散,散肌膚所感之邪。
透骨草(白花者陰乾更佳),羌活,獨活,牛膝,紫葡萄,胡桃肉,生芝麻,六安茶,小黑豆,白糖(各一錢五分),紅棗(三枚),天茄(二分)
水三鍾。煎一鍾。露一宿。空心熱服。出汗避風。一加槐子一錢。生薑一錢。
加味神授衛生散,清肝腎經絡之毒。
每服五錢。加斑蝥一個。蜈蚣一條。用當歸引。內加桃仁二錢。牛膝二錢。
煎服如法。外貼紺珠膏。多加阿魏、麝香。(俱見首卷)
芙蓉內托散,治便毒已成。元氣弱者。
芙蓉花(二錢),人參,當歸,川芎,白芷,穿山甲,杏仁,連翹,木鱉子(各一錢)
用生薑三片。酒、水各一鍾煎。食遠服。
加味透膿散
依原方(見首卷),加金銀花三錢。牛膝二錢。酒、水煎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
依原方(見首卷),加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煎服如法。
一用珍珠象牙各二錢為末。空心生酒調服。再飲至醉為度。出臭汗即愈。
灸法,用陽燧錠子於患處。灸五七壯。以紺珠膏蓋之。已成者出水些須而消。已潰者易於穿破。更易於收斂。
一法。隨患之左右。量手中指為則子。次自手掌盡處橫紋量起。自臂當中以則子盡處。是穴。麥子大艾灸三壯。腫消痛止。
一法。灸足大指之端。
雙解散,治婦人脾血痛。能令毒從大便出。熱從小便出。
黑醜(炒頭末),大黃(各一錢五分),官桂,白芍,澤瀉,桃仁(各一錢),甘草(七分)
用生薑七片。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便毒主治方
透骨搜風散,主要作用是驅散侵犯肌膚的邪氣。
藥材:透骨草(白花陰乾的更好),羌活,獨活,牛膝,紫葡萄,胡桃肉,生芝麻,六安茶,小黑豆,白糖(各一錢五分),紅棗(三枚),天茄(二分)。
用法:加三碗水煎成一碗。放置露天一晚。空腹時加熱服用。服後要出汗,並注意避風。如果需要,可以加入槐子一錢和生薑一錢。
加味神授衛生散,主要作用是清除肝腎經絡的毒素。
藥材:每服用五錢,加入斑蝥一個,蜈蚣一條。用當歸引導藥力。內部再加入桃仁二錢和牛膝二錢。
用法:煎煮方法同上。外用紺珠膏,多加入阿魏和麝香。(具體用法見第一卷)
芙蓉內托散,主要治療已形成的便毒,適用於元氣虛弱的人。
藥材:芙蓉花(二錢),人參,當歸,川芎,白芷,穿山甲,杏仁,連翹,木鱉子(各一錢)。
用法:加入生薑三片,用酒和水各一碗煎煮。在吃飯後服用。
加味透膿散
用法:按照原方(見第一卷),加入金銀花三錢和牛膝二錢,用酒和水煎煮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
用法:按照原方(見第一卷),加入丹皮一錢和澤瀉一錢,煎煮服用。
另外一種用法:用珍珠和象牙各二錢磨成粉末,空腹用生酒調服,喝到微醉的程度。出臭汗就會痊癒。
灸法,用陽燧錠子在患處灸五到七壯,然後用紺珠膏覆蓋。對於已形成的便毒,可以促使其出一些水而消退。對於已潰破的便毒,可以使其更容易穿破,也更容易收斂。
另一種灸法:根據患處的左右位置,量取手中指的長度為一個單位。從手掌末端的橫紋開始測量,沿著手臂,以這個單位長度終止的地方為穴位。用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三壯,可以消腫止痛。
還有一種灸法:灸足大拇指的末端。
雙解散,主要治療婦女因脾血不順暢引起的疼痛。可以使毒素從大便排出,熱邪從小便排出。
藥材:黑醜(炒後磨成粉末),大黃(各一錢五分),官桂,白芍,澤瀉,桃仁(各一錢),甘草(七分)。
用法:加入生薑七片,用水煎煮。空腹服用。